- 年份
- 2024(11576)
- 2023(16171)
- 2022(13461)
- 2021(12418)
- 2020(10723)
- 2019(24134)
- 2018(23829)
- 2017(46963)
- 2016(25063)
- 2015(27955)
- 2014(27521)
- 2013(27268)
- 2012(25037)
- 2011(22007)
- 2010(22194)
- 2009(20655)
- 2008(20744)
- 2007(18568)
- 2006(16270)
- 2005(14713)
- 学科
- 济(114897)
- 经济(114791)
- 业(105415)
- 企(93808)
- 企业(93808)
- 管理(90965)
- 方法(55656)
- 数学(46448)
- 数学方法(46006)
- 财(36956)
- 业经(33961)
- 农(32810)
- 务(27577)
- 财务(27527)
- 财务管理(27480)
- 中国(26606)
- 企业财务(26237)
- 技术(23456)
- 制(23155)
- 农业(23058)
- 策(20027)
- 贸(19720)
- 贸易(19712)
- 地方(19291)
- 易(19190)
- 理论(18813)
- 划(17953)
- 银(17832)
- 银行(17809)
- 和(17710)
- 机构
- 学院(359816)
- 大学(351820)
- 济(158558)
- 经济(155723)
- 管理(151972)
- 理学(130564)
- 理学院(129518)
- 管理学(127807)
- 管理学院(127148)
- 研究(106955)
- 中国(88801)
- 财(76811)
- 京(71268)
- 财经(61047)
- 科学(59242)
- 经(55578)
- 江(54594)
- 农(52448)
- 中心(51752)
- 所(50975)
- 经济学(48469)
- 业大(47777)
- 财经大学(45307)
- 研究所(45237)
- 北京(44388)
- 经济学院(44088)
- 州(42664)
- 商学(42321)
- 商学院(41948)
- 农业(40939)
- 基金
- 项目(234578)
- 科学(188898)
- 研究(175306)
- 基金(174085)
- 家(148049)
- 国家(146776)
- 科学基金(130546)
- 社会(115075)
- 社会科(109499)
- 社会科学(109474)
- 基金项目(91680)
- 省(91622)
- 自然(83558)
- 自然科(81745)
- 自然科学(81722)
- 教育(80457)
- 自然科学基金(80352)
- 划(75411)
- 资助(72144)
- 编号(70230)
- 成果(54698)
- 部(53241)
- 创(51940)
- 重点(51517)
- 发(50393)
- 创新(47838)
- 国家社会(47805)
- 课题(47300)
- 教育部(46889)
- 人文(46822)
- 期刊
- 济(173199)
- 经济(173199)
- 研究(104972)
- 财(63994)
- 中国(63813)
- 管理(61714)
- 农(47577)
- 科学(44901)
- 学报(43075)
- 融(40930)
- 金融(40930)
- 技术(36428)
- 大学(35305)
- 学学(34039)
- 农业(32711)
- 财经(31164)
- 业经(29766)
- 教育(29155)
- 经济研究(27734)
- 经(26774)
- 问题(22497)
- 技术经济(21835)
- 业(19714)
- 财会(18722)
- 统计(18373)
- 贸(18239)
- 现代(17954)
- 策(17752)
- 商业(17634)
- 理论(17143)
共检索到5322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孙刚 郑琦
文章聚焦于"产业政策要准"这一核心问题,分析了我国高科技产业政策微观实施与资本市场信息风险的关系。文章将"高新技术企业"资质认定视为实施高科技产业政策的重要机制,研究发现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资质认定的企业其股价崩盘风险显著降低。围绕两者间的实现机制及其价值效应,文章进一步拓展研究发现,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资质认定后企业盈利操纵性部分显著减少,盈利稳定性更高,股价波动同步性程度更低,证券分析师盈利预测更精准,企业价值显著提升。文章从我国产业政策微观实施的视角,解释了上市企业股价崩盘风险的形成机制,表明国家宏观政策的微观实施具有抑制信息"失真"和信息"扭曲"的作用,对从产业政策执行视角厘清政治因素与资本市场信息风险定价的形成途径具有借鉴价值。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邱洋冬 陶锋
本文以高新技术企业资质认定政策为准自然实验,通过构建渐进双重差分模型,讨论了高企资质认定政策影响企业风险承担的作用效果与微观机理。研究发现,高企资质认定政策显著提升了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并且促进作用随认定时间的延长而增强。但是,高企资质认定政策影响企业风险承担的方向和程度取决于企业的个体特征与外部环境,如所有制类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市场化程度以及地区竞争。研究还发现,高企资质认定政策主要从研发创新、资本性支出以及债务融资三方面提高了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本文结论有助于理解转型国家产业政策实施与企业风险承担的关系,能够为事后客观评估中国产业政策的经济效果以及完善产业政策制定提供微观证据。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邱洋冬
以高企资质认定政策为准自然实验,通过构建渐进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该政策影响企业绩效的作用效果与微观机理。研究发现,高企资质认定政策显著抑制了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绩效,影响的方向和程度则取决于外部市场与政府的调节作用,地区过度竞争与政府过度干预不利于提升高企资质认定政策的实施效果,相反,提升地区市场化与行业市场化程度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政策效果。研究还发现,高企资质认定政策的实施一方面导致了高新技术企业的"高投资、低效率"问题,另一方面引致了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操纵行为。本研究不仅揭示了当下选择性产业政策实施的困境,而且厘清了可能造成选择性产业政策产生扭曲效应的作用机理,对于进一步完善中国产业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吴世农 尤博 王建勇 陈韫妍
中国在推动实施产业政策时通常采用三种政策工具:财政补贴、税收减免和银行优惠信贷支持。本文研究受惠于产业政策的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及其股价崩盘风险,以及上述三种政策工具的作用机制。本文以2006—2018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第一,受惠于产业政策支持的企业,其投资效率显著下降。同时,产业政策一方面完全通过增加企业的财政补贴和信贷支持降低企业的投资效率;另一方面则部分通过税收优惠降低企业投资效率。第二,企业投资效率的下降显著地增大其股价崩盘风险,且相对于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较少的企业,因产业政策支持而获得较多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的企业,其投资效率对股价崩盘风险的负向影响更显著。第三,相较信贷支持最高组和最低组的企业,信贷支持居中组的企业,投资效率与股价崩盘风险的负向关系最为显著。本文首次从产业政策工具的视角出发,分别揭示了产业政策与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投资效率与股价崩盘之间的关系以及三种产业政策工具在其中的作用,为制定和调整产业政策以及评价和提高产业政策工具的效率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产业政策工具 投资效率 股价崩盘风险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郑琦 孙刚
本文聚焦于政策链、资金链、创新链和产业链多链融合的微观经济后果,利用企业IPO这一事件,研究了资本市场对于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资质认定公司的估值。研究发现,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资质认定公司的首日涨幅更大、证券分析师预测的首日估值水平更高,上市后分析师发布正面评级的概率更高;且获得认定的公司上市后长期股价和经营业绩均表现更好。研究表明,我国高科技产业政策能引导资源有效流向科技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从而使其在资本市场中获得了较高估值。本文从一个新视角验证了"产业政策要准"的经济后果,对引导创新资源脱虚向实、促进"多链"融合、培育金融市场创新生态环境,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借鉴支撑。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杨国超
2016年底至2017年初,张维迎教授和林毅夫教授掀起的"产业政策之争",在学术界引起轩然大波,双方观点鲜明,难分伯仲。本文基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这一具体产业政策,探讨产业政策执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产业政策之争"的理论基础张维迎教授和林毅夫教授就"政府是否应该推出产业政策"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观点。张维迎教授强调"市场看不见的手",林毅夫教授强调"有为政府"。事实上,双方观点都有着深刻的经济学理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薛宏刚 王典 杜思远
从企业股价崩盘风险的经济后果角度出发,探究企业股价崩盘风险对股票预期收益率的影响,并以2000—2015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企业股价崩盘风险对预期收益率影响显著,二者间的递增关系符合"高风险高收益"的传统金融定价逻辑;并且这种影响作用尚无法由已发现的企业基本面溢价因素所替代;进一步研究发现,崩盘风险对收益率的影响力会因市场行情不同而异,即在牛市时更胜一筹,在熊市时表现欠佳。本文的研究不仅拓展了企业股价崩盘风险经济后果领域的文献,也为资产风险溢价解释提供了新的观点。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薛宏刚 王典 杜思远
从企业股价崩盘风险的经济后果角度出发,探究企业股价崩盘风险对股票预期收益率的影响,并以2000—2015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企业股价崩盘风险对预期收益率影响显著,二者间的递增关系符合"高风险高收益"的传统金融定价逻辑;并且这种影响作用尚无法由已发现的企业基本面溢价因素所替代;进一步研究发现,崩盘风险对收益率的影响力会因市场行情不同而异,即在牛市时更胜一筹,在熊市时表现欠佳。本文的研究不仅拓展了企业股价崩盘风险经济后果领域的文献,也为资产风险溢价解释提供了新的观点。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万东灿
以融资质量刻画股价崩盘风险指标,选取2005-2014年间中国A股中小板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研究商业信用、银行借款及银行借款的债务融资成本与股价崩盘风险的关系,分析了商业信用和银行借款对中小企业融资质量和市值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商业信用与股价崩盘风险显著正相关,银行借款与股价崩盘风险显著负相关,债务融资成本与股价崩盘风险显著正相关。这说明不同的债务融资方式具有不同经济后果。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蔡培民 魏龙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高新技术企业是推动中国制造业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并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微观主体,亟须相应的选择性产业政策支持。基于2008年开始实施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这一具体的产业政策,利用2000—2013年中国海关数据库、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名单数据,考察选择性产业政策对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影响。研究发现:(1)获得高新技术认定可以显著促进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且对非国有企业、中西部地区企业和小规模企业的促进作用更大。(2)融资约束缓解效应、中间品进口促进效应是认定政策提升企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的渠道。(3)选择性产业政策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相对位置。(4)迎合政策的“伪高新技术企业”以及政策执行软约束问题对认定政策的实施效果产生了不利影响。研究旨在论证选择性产业政策对中国高新技术企业价值链升级的影响,为我国积极实施更加有效的产业政策提供策略参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珍珍 何宇 徐长生
本文利用2008—2017年A股3500家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运用PSM估计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研发投入的激励效应。结果发现:母公司和子公司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均显著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相较于2008版认定政策,2016版认定政策对研发财力投入的激励效应较小,但对研发人力投入的激励效应较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前,企业会自主增加研发投入以满足认定标准,认定期间研发投入会显著增加,认定期满后企业不会显著增加人力投入;企业当期的认定状态具有较高的概率,与其前一期的相同。本文的研究结果意味着,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是有效的制度安排,但应在激励企业持续性地进行科技创新等方面完善认定政策,以建成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
关键词: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研发投入 PSM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席龙胜 王岩
随着我国ESG信息披露制度不断完善,ESG信息披露质量将对股价崩盘风险产生重要影响,但是,目前鲜有文献研究ESG信息披露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关系。以2009—2020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企业ESG信息披露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ESG信息披露能够降低股价崩盘风险。机制检验表明,在“信息效应”下,ESG信息披露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缓解股价崩盘风险,在“投资者情绪效应”下,ESG信息披露通过平抑投资者情绪降低股价崩盘风险。异质性分析发现,ESG信息披露对股价崩盘风险的抑制作用在经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非国有企业以及分析师关注度较高的企业中表现更强。这一研究拓展了企业ESG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研究,对加强我国ESG信息披露制度建设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施先旺 刘会芹
文章实证检验了企业战略差异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战略差异越大,其股价崩盘风险越高。进一步研究中对战略差异影响股价崩盘风险的作用机制和治理机制进行了探讨,发现战略差异可以通过信息路径(信息不透明度)和会计路径(盈余管理)对股价崩盘风险产生影响,而较高的审计质量以及信息披露评级可以有效缓解战略差异导致的股价崩盘风险。研究结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彭晓洁 张建翔 庄志鹏
数字经济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数字化转型,但数字化转型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尚需探索。基于此,选取2012—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探寻企业数字化与股价崩盘风险两者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与股价崩盘风险呈显著负相关,即企业进行数字化变革会降低企业股价崩盘的风险。在产权异质性分析下,国有企业数字化更加显著降低股价崩盘风险。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可以通过提高内部控制质量与降低企业盈余管理程度来达到降低股价崩盘风险目的。研究结论有助于理解企业数字化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机制,不仅为企业数字化提供了有益建议,而且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建设与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