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418)
- 2023(16178)
- 2022(13371)
- 2021(12118)
- 2020(10150)
- 2019(23192)
- 2018(22669)
- 2017(43725)
- 2016(23519)
- 2015(26615)
- 2014(26807)
- 2013(27040)
- 2012(25536)
- 2011(23129)
- 2010(23734)
- 2009(22305)
- 2008(22733)
- 2007(20964)
- 2006(18612)
- 2005(16891)
- 学科
- 济(117917)
- 经济(117798)
- 业(98654)
- 企(84891)
- 企业(84891)
- 管理(82320)
- 方法(49756)
- 农(42740)
- 数学(40404)
- 数学方法(40157)
- 业经(35957)
- 财(33712)
- 中国(30373)
- 农业(29460)
- 地方(26577)
- 务(23718)
- 财务(23683)
- 财务管理(23638)
- 技术(23464)
- 制(23087)
- 企业财务(22458)
- 贸(20033)
- 贸易(20019)
- 易(19386)
- 和(18938)
- 策(18620)
- 理论(17540)
- 学(17477)
- 划(17453)
- 银(17218)
- 机构
- 学院(358004)
- 大学(350668)
- 济(154666)
- 经济(151570)
- 管理(142355)
- 理学(121380)
- 理学院(120127)
- 管理学(118623)
- 管理学院(117926)
- 研究(117801)
- 中国(92996)
- 京(73767)
- 财(72239)
- 科学(68975)
- 农(64858)
- 所(59814)
- 江(56887)
- 财经(56489)
- 中心(55313)
- 研究所(53383)
- 业大(51417)
- 经(51069)
- 农业(49851)
- 经济学(46746)
- 北京(46687)
- 州(45195)
- 范(44546)
- 师范(44120)
- 经济学院(42426)
- 院(41674)
- 基金
- 项目(226089)
- 科学(179563)
- 研究(169303)
- 基金(163600)
- 家(140327)
- 国家(138972)
- 科学基金(120679)
- 社会(109800)
- 社会科(104064)
- 社会科学(104038)
- 省(91128)
- 基金项目(86483)
- 教育(77051)
- 自然(75282)
- 划(74264)
- 自然科(73564)
- 自然科学(73545)
- 自然科学基金(72295)
- 编号(69213)
- 资助(66240)
- 成果(55449)
- 发(53426)
- 部(50639)
- 重点(50393)
- 创(50040)
- 课题(47747)
- 创新(46096)
- 业(45993)
- 国家社会(45120)
- 教育部(43654)
- 期刊
- 济(182960)
- 经济(182960)
- 研究(105553)
- 中国(74439)
- 农(64424)
- 财(59674)
- 管理(55804)
- 学报(49983)
- 科学(49465)
- 农业(43278)
- 大学(38867)
- 融(37592)
- 金融(37592)
- 学学(36923)
- 教育(35266)
- 技术(35000)
- 业经(33991)
- 财经(28795)
- 经济研究(27515)
- 经(24829)
- 问题(24119)
- 业(23673)
- 技术经济(21878)
- 贸(18361)
- 商业(17921)
- 世界(17605)
- 现代(17160)
- 版(17022)
- 统计(16778)
- 科技(16536)
共检索到5505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郭研 刘一博
本文利用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的600家企业2007年的研发截面数据和从这些企业中匹配出来的92家高科技企业2005-2007年的平衡面板数据,分析了影响高科技企业研发的主要因素,以及企业研发的绩效。结果发现,高科技企业的规模对研发投入密度具有显著的负效应。民营中小企业的研发动力最强,而且其研发的绩效也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的高科技企业。国有控股高科技企业的研发绩效最低,但我们同时发现大型国有控股的高科技企业却获得了较多的政府资金的支持。这一结果对高科技园区的政策完善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研发 规模 绩效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郭思显 林爱梅
本文基于政治关联的视角,以中小板中国家火炬计划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为对象,研究了政治关联、研发投入与企业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将政治关联类型分为政府官员类和代表委员类两种,研究发现,不同的政治关联类型对企业价值的作用机制不同。政府官员类政治关联通过研发投入的中介作用负向作用于企业价值,代表委员类政治关联对研发投入影响企业价值具有调节效应。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陈海声 周维参
本文从理论与实地调研及国外实证研究等方面分析表明: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与内部资金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但通过对我国2003年~2005年上市公司采用回归分析法检验却发现,二者之间相关性不显著,由此认为仅有研发强度等考核指标不能全面反映企业实际研发投入的相对水平,不利于推动、考核企业实际的研发投入,应增设企业研发投入与内部资金之间系列考核指标。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洁 唐洁
企业研发能够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是当前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动力。基于2010—2017年中国高新技术上市公司年报数据,检验资本错配和融资约束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结果发现:资本错配对企业研发投入存在抑制效应;融资约束不仅对企业研发具有直接负向影响,还会强化资本错配对研发投入的抑制效应,但上述融资约束的影响仅在非国有企业中存在,对国有企业没有显著影响。因此,针对不同所有制企业提供多渠道融资体系,提高资金配置效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有利于推动企业创新和供给侧改革。
关键词:
研发投入 资本错配 融资约束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珍珍 何宇 徐长生
本文利用2008—2017年A股3500家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运用PSM估计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研发投入的激励效应。结果发现:母公司和子公司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均显著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相较于2008版认定政策,2016版认定政策对研发财力投入的激励效应较小,但对研发人力投入的激励效应较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前,企业会自主增加研发投入以满足认定标准,认定期间研发投入会显著增加,认定期满后企业不会显著增加人力投入;企业当期的认定状态具有较高的概率,与其前一期的相同。本文的研究结果意味着,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是有效的制度安排,但应在激励企业持续性地进行科技创新等方面完善认定政策,以建成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
关键词: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研发投入 PSM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吴云端
本文采用2009-2012年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的数据,实证分析了高管持股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以及高管持股对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高管持股公司的研发投入强度显著高于高管未持股公司的研发投入强度,高管持股比例与企业研发投入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高管持股对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存在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说明,高管持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研发投入中的代理问题,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进而有利于企业绩效的提升。
关键词:
高管持股 研发投入 企业绩效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吴卫华 万迪昉
基于2010~2013年新三板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披露的研发数据,本文运用分层回归法实证分析了我国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R&D投入和R&D项目进展对债务融资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越高,公司负债水平越低,但是研发项目进展越顺利,则企业负债水平会提高,且研发项目进展能够负向调节研发投入强度与负债水平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即研发项目进展越顺利,则研发投入对负债水平的负向影响越弱。因此,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在债务融资过程中具有更好的研发项目进展,将降低研发不确定性,有助于提高中小企业债务融资水平以缓解融资难的困境。
关键词:
新三板 研发投入 研发项目进展 债务融资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顾群 贾德芝 岳增艳
基于我国"脱实向虚"的经济现状,以我国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研究企业金融化对研发投入的影响。结果发现:高新技术中小企业金融化程度越高,研发投入越多;相比于国有产权、金融发展水平较高地区,民营产权、金融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金融化更加有助于其研发投入;金融化对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研究阶段支出有促进作用,而对开发阶段支出有挤占效应。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关勇军 洪开荣
笔者以深圳中小板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研究了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研发投资3个维度的绩效及其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研发投资与研发投资技术绩效在企业生命周期3个阶段均为正相关关系,成熟期更显著;研发投资与研发投资财务绩效在成熟期是正相关关系,在衰退期是负相关关系;研发投资技术绩效与研发投资财务绩效以及研发投资技术绩效与研发投资价值绩效在企业生命周期3个阶段均为正相关关系,衰退期表现最弱;研发投资财务绩效和研发投资价值绩效在成长期和成熟期为正相关关系,在衰退期却没有显著相关关系。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蔡国材 王文静
本文基于中关村海淀园高新技术企业的全面调查数据,运用面板双变量Probit模型与混合Logit模型实证研究海归人数与高新技术企业国际化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1)长期看,海归人数对企业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两种国际化行为均呈现正向促进作用;(2)短期内,受内外部因素影响,企业增加的海归人数正向促进了国际化行为;(3)两类不同企业的国际化行为决策方式略有差异,以对外直接投资为导向的企业更加灵活,以出口为导向的企业受更多方面因素影响。本文还讨论了内生性问题,并做了稳健性检验。创新点主要有:(1)综合考虑人财物国际化三方面,搭建统一框架进行机理和量化分析,选取面板双变量Probit模型以考察出口行为和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的相关性;(2)进一步分解海归人数对高新技术企业国际化影响的因素,用混合Logit模型验证了长期因素、短期内外部因素的存在性与合理性;(3)基于中关村海淀园高新技术企业的面板微观数据具有优势。本文对企业国际化管理与国家政策制定提出相应建议,国际化竞争归根结底是国际化人才这种高端生产要素的竞争,在对外开放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吸引海归人才以助力高新技术企业国际化既有必要性,也有合理性。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章元 程郁 佘国满
中国政府对高新技术企业投入了大量补贴以激励它们创新,但是对补贴效果的研究并未达成一致结论。基于中关村3万多个高新技术企业2001-2012年的观察值,本文同时采用PSM与DID法对政府补贴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第一,整体而言,政府补贴显著提高了创新经费支出、新产品销售收入和专利申请数量;第二,进一步将创新细分为自主创新和购买引进新技术之后发现,政府补贴存在"挤出效应":被补贴企业的自主创新明显下降,而购买引进新技术显著增加;第三,政府补贴对企业的短期创新激励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对长期创新激励的促进作用不显著。本文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补贴效果提供了实证绩效评估,所得出的结论有助于政府优化和调整激励创新政策。
关键词:
政府补贴 自主创新 长期激励 中关村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武志勇 李冯坤
本文以高新技术上市公司2012-2015年面板数据为有效样本,在现有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分别对当期及前一期R&D在国际化经营与企业绩效关系中的调节作用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国际化经营与R&D对企业绩效均有显著正向影响;R&D对高新技术企业国际化经营与企业绩效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且前一期R&D的正向调节作用更为显著。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武志勇 李冯坤
本文以高新技术上市公司2012-2015年面板数据为有效样本,在现有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分别对当期及前一期R&D在国际化经营与企业绩效关系中的调节作用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国际化经营与R&D对企业绩效均有显著正向影响;R&D对高新技术企业国际化经营与企业绩效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且前一期R&D的正向调节作用更为显著。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梅英 王芳 周勇
本文以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讨论了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合作模式的类型及影响因素,基于Logit模型对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合作模式选择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了高新技术企业选择研发合作模式的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陈素琴
在概述了研发投入和财务绩效基础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收集与整理2013—2015年高新技术类上市公司与研发投入和企业财务绩效相关的数据,以研发人员比重、研发投资强度和研发费用比率作为自变量,财务绩效综合评分作为因变量,公司规模作为控制变量,采用因子分析、回归分析,实证研究研发投入与企业财务绩效的相关关系。实证结果显示,研发投入与当年财务绩效负相关,与滞后1~2年的财务绩效正相关,即研发投入有助于提高企业财务绩效,但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为此,企业应提高研发投入比率,加大对研发人员的引进力度,加强对研发工作的管理,提高企业的财务绩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绿色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基于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的分析
科技政策与高新技术企业的R&D投入决策——来自上海的微观实证分析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资绩效评价统计分析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与创新产出的关系研究——基于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
企业财务绩效对政府补助与研发投资关系的调节效应——基于华东地区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分析
企业异质性与加计扣除政策研发激励:来自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
研发投入与盈余波动性研究——基于我国A股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回应“产业政策之争”——基于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操纵现象的微观证据
财税激励政策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影响效应分析——基于广义倾向得分法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