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75)
- 2023(13916)
- 2022(11835)
- 2021(11024)
- 2020(9302)
- 2019(21016)
- 2018(20688)
- 2017(39996)
- 2016(21581)
- 2015(24251)
- 2014(23975)
- 2013(23936)
- 2012(21809)
- 2011(19279)
- 2010(19102)
- 2009(17514)
- 2008(17436)
- 2007(15333)
- 2006(13591)
- 2005(11967)
- 学科
- 济(89818)
- 经济(89701)
- 业(88564)
- 企(86106)
- 企业(86106)
- 管理(81271)
- 方法(44062)
- 数学(34620)
- 数学方法(34265)
- 财(30601)
- 业经(27596)
- 务(22646)
- 财务(22574)
- 财务管理(22554)
- 技术(22350)
- 企业财务(21452)
- 农(20721)
- 中国(20418)
- 理论(18350)
- 和(17731)
- 学(17109)
- 划(16252)
- 制(16016)
- 贸(15616)
- 贸易(15609)
- 易(15201)
- 地方(14822)
- 农业(14571)
- 策(14057)
- 技术管理(13899)
- 机构
- 学院(313727)
- 大学(312442)
- 管理(132593)
- 济(124950)
- 经济(122323)
- 理学(115286)
- 理学院(114100)
- 管理学(112373)
- 管理学院(111803)
- 研究(96721)
- 中国(71688)
- 京(65866)
- 科学(60190)
- 财(59221)
- 财经(47865)
- 所(47698)
- 业大(45962)
- 农(45634)
- 江(45524)
- 中心(43602)
- 经(43546)
- 研究所(43381)
- 北京(41282)
- 范(38249)
- 师范(37873)
- 经济学(36803)
- 州(36793)
- 商学(36127)
- 农业(35788)
- 商学院(35761)
- 基金
- 项目(215737)
- 科学(171380)
- 基金(158154)
- 研究(157845)
- 家(137145)
- 国家(135921)
- 科学基金(118885)
- 社会(100023)
- 社会科(94893)
- 社会科学(94868)
- 省(84548)
- 基金项目(84485)
- 自然(78437)
- 自然科(76711)
- 自然科学(76695)
- 自然科学基金(75366)
- 教育(72289)
- 划(70384)
- 资助(64563)
- 编号(63995)
- 成果(50001)
- 重点(47450)
- 部(47439)
- 创(46947)
- 发(44630)
- 创新(43572)
- 课题(42979)
- 教育部(41142)
- 科研(40955)
- 国家社会(40914)
- 期刊
- 济(135383)
- 经济(135383)
- 研究(90669)
- 中国(55210)
- 管理(53013)
- 学报(47718)
- 财(47705)
- 科学(44940)
- 农(39613)
- 大学(36174)
- 学学(34270)
- 教育(32464)
- 技术(31048)
- 农业(27997)
- 财经(23513)
- 业经(22552)
- 融(22150)
- 金融(22150)
- 经济研究(21170)
- 经(20110)
- 技术经济(18534)
- 问题(16903)
- 科技(16697)
- 业(16109)
- 现代(15136)
- 图书(15002)
- 理论(14940)
- 财会(14670)
- 商业(14129)
- 实践(13521)
共检索到4495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和东
构建超越对数的知识生产函数,从理论上分析内外创新投入的互补与替代效应及其关键影响因素;收集我国高新技术企业2000—2014年内外创新投入产出相关面板数据,运用计量模型对相关理论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在无内部吸收能力调节作用的条件下,内外创新投入对研发与商业化阶段的产出具有替代性;(2)在有内部吸收能力调节作用的条件下,内外创新投入对研发与商业化阶段的产出具有互补性;(3)吸收能力对内外创新投入的互补效应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绩效的针对性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海花 杜梅 孙芹 李玉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力推动下,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愈发重视,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能否促进区域创新绩效尚无定论。文章基于资源依赖理论,选取2008-2018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构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效应模型,并考察区域位置与吸收能力在此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区域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作用;区域位置正向调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与区域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吸收能力正向调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与区域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子彪 王楠 孙可远
利用2014—2016年879家高新技术企业相关数据,针对企业多种国际化行为对创新绩效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并突破传统资源观和学习观,验证企业吸收能力在国际化行为与创新绩效间的中介作用及研发投入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国际化行为显著促进企业创新绩效提升,其中海外人才促进效果最强,海外出口次之,海外研发最弱。2.企业吸收能力在部分国际化行为与创新绩效间存在中介作用。3.研发投入在不同国际化行为与吸收能力间均存在调节作用,效果不同。
关键词:
国际化行为 创新绩效 吸收能力 研发投入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欢欢 杜跃平
基于动态能力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以27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为样本,探讨吸收能力对内部创业的影响及组织文化平衡在二者间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潜在吸收能力对实际吸收能力具有正向影响作用;潜在吸收能力、实际吸收能力对探索性创业、利用性创业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且实际吸收能力在潜在吸收能力与探索性创业、利用性创业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组织文化平衡对实际吸收能力与探索性创业、利用性创业的直接效应起着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预测
[作者]
马国勇 田国双 石春生
本文以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载体,基于PLS-SEM算法研究高新技术企业吸收能力影响因素,并解释影响因素对吸收能力的作用机理。通过问卷调查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对本文提出的影响因素作用假设进行验证和检验。研究发现:(1)内源影响因素方面,研发活动、知识存量、组织学习和组织创新气氛均对绝对吸收能力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其中研发活动和知识存量的影响程度极为显著;(2)外源联结因素方面,网络规模和网络强度均对相对吸收能力具有正向作用特征,其中网络强度的影响程度明显大于网络规模;(3)绝对吸收能力和相对吸收能力间存在相互促进作用,二者均对企业整体吸收能力存在显著正向影响。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金丽
由于吸收能力递增成本的存在,应从新视角来研究吸收能力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即基于知识成本,而不是基于知识积累。以往基于知识积累的线性关系忽视了这种可能性:获取新知识产生的相关成本,在达到某一点之后,增加的速度可能会比其收益增加的速度更快,而且还存在相关知识同化和转换成本逐步上升的可能。因此,吸收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着倒U形的曲线关系(非线性关系),即当吸收能力达到倒U形的顶点后,随着吸收能力的继续增强,企业绩效开始下降,最高企业绩效发生在中等水平的吸收能力。
关键词:
吸收能力 创业导向 企业绩效 曲线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春好 赵英才 蔡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侯广辉 张键国
基于企业社会资本对技术创新绩效产生异质性效果的分析框架,引入吸收能力调节作用来揭示出现差异的原因及其受制条件。结果表明,企业的社会关系资本对技术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纵向关系资本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横向关系资本则没有显著影响;企业的知识应用能力正向调节纵向关系资本与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扭转了其在不考虑吸收能力时所产生的消极影响的格局。企业要时刻注重对内部管理水平的提升,通过流程的优化来增强知识应用能力。否则,仅仅靠强化与政府的关系只会损害技术创新绩效。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肖利平 谢丹阳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是许多后进经济实现技术追赶与创新增长的重要渠道。然而,国外的创新成果对本土技术创新增长既有互补效应又有替代效应,哪一种效应占优取决于技术吸收能力,由于吸收能力的不同,国外技术引进对本土创新增长呈现不同的效应。本文利用面板门槛回归方法,从异质吸收能力的视角,考察了各省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国外技术引进对其新产品创新增长的非线性影响和创新追赶效应。研究发现:1存在创新追赶效应,初始新产品创新水平越低的地区后来的创新增长越快;2自主创新投入对新产品创新增长有显著的正效应,国内技术购买对新产品创新增长没有显著的影响;3国外技术引进对于新产品创新增长存在显著的异质吸收能力单门槛效应:无论从初...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黄磊 段云龙 覃大嘉 周礼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全球外部环境充满动荡性和不确定性,创新质量的提升是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利用2013—2019年387家中国A股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探索了“技术搜寻—吸收能力—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质量”的关系机理。研究得出:技术搜寻宽度和技术搜寻深度与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质量均呈非线性的倒U型关系,平衡型技术搜寻显著正向影响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质量。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的吸收能力在技术搜寻与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质量关系中具有异质性的中介传导作用。本文研究结论丰富和深化了技术搜寻和吸收能力对创新质量影响机理的研究,同时为高新技术企业管理人员的知识管理和创新管理战略决策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
技术搜寻 创新质量 吸收能力 多重中介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向丽 胡珑瑛
基于R&D外包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机理的分析,利用中国2003-2011年27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采用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实证考察了R&D外包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并检验了吸收能力在两者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R&D外包与企业经营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吸收能力在R&D外包与企业经营绩效的关系中发挥着正向调节作用,且吸收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R&D外包对企业经营绩效的边际量大小。
关键词:
R&D外包 企业经营绩效 吸收能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田宁宁
本文基于我国A股流通类上市企业数据和OECD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服务贸易与流通企业创新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并考察数字化转型和技术吸收能力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在不考虑非线性关系的条件下,数字服务贸易对流通企业创新存在积极影响;数字服务贸易对流通企业创新存在倒“U”型影响,且非线性作用随时间推移呈减弱趋势;流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技术吸收能力提升强化数字服务贸易对企业创新的正向作用机制,数字化转型能够进一步缓解数字服务贸易过度发展对企业创新的抑制效应。文章提出有序推动数字服务贸易发展和加强流通企业技术吸收能力建设与数字化转型等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钰莹 原长弘 张树满
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速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当前阶段的重要任务。基于陕西省112家企业问卷调查数据,探讨企业产学研主体地位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分析吸收能力在企业产学研主体地位对创新绩效影响的中介作用,以及政策支持、市场竞争在上述影响过程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企业产学研主体地位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吸收能力中介了这一正向关系;政策支持加强了企业产学研主体地位对企业吸收能力的正向作用,而市场竞争强化了企业吸收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正向作用。研究结论可为企业产学研协同管理实践、国家产学研创新体系完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核成 李鑫
网络嵌入是为企业提供关键知识和信息的来源,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以苏南高新技术示范区内的企业为研究对象,探究企业网络嵌入性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并以网络权力为中介因素、吸收能力为调节因素分析二者之间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网络嵌入性对创新绩效具有倒"U"型影响;(2)网络权力在企业网络嵌入性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3)吸收能力正向调节企业网络嵌入性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倒"U"型关系。
[期刊] 预测
[作者]
丁慧平 侯文华 董坤祥
本文应用知识基础理论和组织学习理论,研究了电商企业服务外包对其知识吸收能力和绩效的影响。通过天猫平台上电商企业服务外包项目的调研发现:随着服务外包程度的增加,电商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和运营绩效降低;而其运营经验和运营能力会调节上述影响机制,即运营经验和运营能力越高,外包程度对知识吸收能力和绩效的负向影响越小。此外,电商运营经验的调节作用大于电商运营能力的调节作用,即电商企业的运营经验要比运营能力更重要。本文结论可为传统企业转型为电商企业提供理论指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吸收能力阶段演化与企业创新绩效——基于上海市高新技术产业的经验分析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团队沟通行为对自主创新绩效的影响——以知识吸收能力为中介变量
研发国际化与企业创新绩效——吸收能力和地理多样性的调节作用
网络关系构建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吸收能力和组织学习方式的调节作用
外部创新源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
跨国并购中资源互补性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文化距离与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
产学研合作与企业创新质量——内部吸收能力与外部行业特征的调节作用
供应商网络技术异质性与企业知识获取:网络特征与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
数字服务贸易开放与企业创新质量的“倒U型”关系:兼议技术吸收能力和知识产权保护的调节作用
联盟组合成员多元化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基于吸收能力调节作用的仿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