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85)
- 2023(15126)
- 2022(12966)
- 2021(11980)
- 2020(10094)
- 2019(23424)
- 2018(23452)
- 2017(46057)
- 2016(24737)
- 2015(27935)
- 2014(27965)
- 2013(27699)
- 2012(25342)
- 2011(22737)
- 2010(22727)
- 2009(20644)
- 2008(19918)
- 2007(17344)
- 2006(15062)
- 2005(12897)
- 学科
- 济(109240)
- 经济(109129)
- 管理(71790)
- 业(69148)
- 企(57074)
- 企业(57074)
- 方法(53420)
- 数学(47420)
- 数学方法(46715)
- 农(27323)
- 中国(27150)
- 地方(23655)
- 业经(23183)
- 财(23054)
- 学(21214)
- 技术(20185)
- 农业(18671)
- 理论(17797)
- 贸(17532)
- 贸易(17523)
- 易(16916)
- 制(16021)
- 环境(15902)
- 和(15483)
- 务(14600)
- 财务(14519)
- 财务管理(14489)
- 产业(14368)
- 划(13809)
- 企业财务(13690)
- 机构
- 大学(353230)
- 学院(352368)
- 管理(143762)
- 济(141883)
- 经济(138820)
- 理学(125948)
- 理学院(124614)
- 管理学(122296)
- 管理学院(121673)
- 研究(112895)
- 中国(81781)
- 京(74958)
- 科学(70549)
- 财(61143)
- 所(55089)
- 农(53352)
- 业大(52795)
- 中心(51599)
- 财经(50512)
- 研究所(50401)
- 江(49864)
- 北京(46978)
- 范(46298)
- 经(45981)
- 师范(45887)
- 经济学(43099)
- 农业(41838)
- 院(41420)
- 州(40972)
- 经济学院(39159)
- 基金
- 项目(247875)
- 科学(195895)
- 研究(180335)
- 基金(180282)
- 家(156225)
- 国家(154990)
- 科学基金(134916)
- 社会(114333)
- 社会科(108619)
- 社会科学(108588)
- 省(96874)
- 基金项目(95987)
- 自然(88504)
- 自然科(86508)
- 自然科学(86492)
- 自然科学基金(84931)
- 教育(83290)
- 划(81086)
- 资助(75457)
- 编号(73166)
- 成果(57564)
- 重点(54903)
- 部(54409)
- 发(52753)
- 创(51784)
- 课题(50124)
- 创新(48314)
- 教育部(47054)
- 国家社会(46928)
- 科研(46896)
- 期刊
- 济(148031)
- 经济(148031)
- 研究(100299)
- 中国(61692)
- 学报(52795)
- 管理(51600)
- 科学(49954)
- 农(47061)
- 财(44528)
- 大学(40499)
- 教育(38317)
- 学学(38117)
- 技术(34314)
- 农业(33131)
- 融(25374)
- 金融(25374)
- 业经(24641)
- 经济研究(24182)
- 财经(23843)
- 问题(20788)
- 经(20404)
- 技术经济(19246)
- 图书(18320)
- 科技(17916)
- 统计(17869)
- 业(17397)
- 策(16605)
- 理论(16328)
- 现代(15900)
- 商业(15755)
共检索到4959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廖志明
长株潭城市群作为湖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增长极,存在三种典型的集群模式,即产业关联型模式(长沙先进电池材料产业集群)、专业型平台共享型模式(浏阳生物医药园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卫星围绕型模式(株洲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技术公共平台能力、配套体系和特色产业基地是集群模式形成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高新技术产业 集群模式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赵海婷
集群式技术创新模式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式技术创新具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政府政策支持,企业科研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集群趋势明显以及已获得企业孵化器等优势,但是,也存在着先天发育不足、产业网络尚未形成、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完善、服务体系不健全以及投入经费不足等劣势,应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对策,以不断促进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发展。
关键词:
产业集群 高新技术企业 技术创新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唐毅
以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构建空间面板模型研究高新技术产业空间分布对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影响。经研究发现: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显著的长三角地区,各城市之间的联系也逐渐紧密,作为城市群先导产业的高新技术产业出现空间分散趋势,且这种趋势对整个区域的经济增长形成明显正向作用。这种高新技术产业空间分散化趋势是一种资源共享性的产业链分工趋势,并长期影响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于江
集群已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然而,能否协同使用集聚区内企业间的资源是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成功的关键。本文在综合产业集群理论和协同理论的基础上提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式协同创新模式,并结合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企业内、外部两方面对协同创新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新技术产业 产业集群 协同创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佳莹 揭筱纹
文章以国家和地方高新技术开发区调研数据为基础,分析了产业集群高新技术创新现状以及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认为产业集群软资源获取和潜在能力是影响产业集群技术高新技术创新的核心,并从产业集群软资源、政府职能及潜在能力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集群 高新技术 技术创新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赵峰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是江苏城市群新型工业化和接受国际先进制造业转移的有效方式。江苏城市群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地区竞争优势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力量。提高区域产品链和产业配套体系建设水平,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政府行为的有为创新是凸显江苏城市群竞争优势的重要保障和最佳实践。而区域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和产业集群竞争优势构建是微观基础建设和制度创新安排的互动过程。推进区域科技经济一体化,是江苏城市群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竞争的总体制度框架。
关键词: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国际竞争力 制度创新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李巧 孔庆书
数据包络分析在多个输入、多个输出情形下的投入产出效率分析中多有应用,并可进行规模效应分析。以部分省会城市的国家高新区为样本,采用其2008年度财务数据,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高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能力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石家庄国家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加大投入力度,吸引高难度科技人才,加强企业与海外市场联系,促进产品的出口创汇。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姜霞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是提高区域综合经济实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文章认为,基于社会资本的网络机制、外部经济机制、竞争合作机制和学习创新机制对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持续竞争优势和推动集群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文章引入武汉东湖高新区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案例,对其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进行实证分析,并就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飞绒 丁仲芳 胡祝琳 李小敏
分别用专业化指数和多样化指数衡量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集群内知识溢出(即Mar溢出)和集群间知识溢出(即Jac溢出)。以浙江省13个高新技术开发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聚集的驱动因素,计算了其知识溢出半径并总结了其知识溢出辐射范围。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Mar知识溢出和Jac知识溢出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经济增长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浙江省沿海城市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集聚主要受多样化知识溢出驱动,浙江省内陆城市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集聚主要受专业化知识溢出驱动;Jac知识溢出既能促进集群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晓东
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和政企合一型是我国当前高新区的主要管理模式,区位城市规划和功能定位、体制改革、政府行政分权是影响高新区管理模式的主要因素。文章结合南宁高新区对创新高新区的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以便为推进我国高新区的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发展提供借鉴和思考。
关键词:
高新区 管理模式 创新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杨洁 刘运材
低碳经济是人类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提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在世界经济的竞争由单一企业间的竞争演变为以产业链为核心的地区产业集群间竞争的背景下,研究低碳经济产业链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介绍了低碳经济产业链发展的内涵,并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对长株潭低碳经济产业链发展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探讨在低碳经济模式下,如何通过相关产业之间科学合理的分工与协作来实现产业链的整合,从而提升产业竞争力,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孙健 刘铮
以高新区企业为研究对象,非高新区高新企业为对照组,采用2007~2010年高新技术企业数据,分析高新区政策是否有利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集聚和企业生产率的提升。结果表明,高新区政策是有效的,但显著性逐年减小,东部发达地区的高新区政策为产业集聚和生产率提升带来正的效应,中西部地区无显著关系,我国的核心—边缘问题已逐渐形成。同时,高新区政策在人才开发和技术收入方面存在负效应。
关键词:
高新区政策 产业集聚 生产率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安德洪 罗永泰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日益融入世界产业链条。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过程中,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我国传统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存在产业缺乏特色、企业之间缺乏联系和分工、园区内欠缺专业化的生产性服务业、无法形成有效的产业集群等问题。因此,整合园区内企业群,完善园区产业链,并使之能与园区外部产业对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是高新产业园区完成二次创业的关键。
关键词:
产业园区 企业整合 产业集群 管理模式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盛军锋 胡军
粤港产业合作模式的理论存在争鸣,区域经济合作模式和“大都会”模式对粤港高新技术产业合作模式有一定启示;粤港高新技术产业合作存在诸多困难,这构成合作模式的内在参数;粤港高新技术产业合作模式的起点是建立共管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并综合利用多种模式,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和效应扩散。运行模式应该是科技资源的开发和引进并行。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欢芳 胡振华
低碳经济将是今后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主流模式,而低碳产业集群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有效组织载体。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对比分析了低碳产业集群与传统产业集群的区别,重点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在对其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及低碳化问题进行整体判断的基础上,提出了"强调一个中心,实施五大战略"的产业集群低碳化升级的总体思路,并从企业、产业、政府等多层面进行了低碳化路径的具体设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