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54)
2023(15109)
2022(12693)
2021(11513)
2020(9588)
2019(21582)
2018(20732)
2017(38559)
2016(20332)
2015(22360)
2014(21646)
2013(21787)
2012(20596)
2011(18845)
2010(18750)
2009(17363)
2008(16845)
2007(14764)
2006(13140)
2005(11576)
作者
(59758)
(50408)
(49877)
(47418)
(32134)
(23996)
(22366)
(19506)
(19138)
(17621)
(17259)
(16888)
(16228)
(15949)
(15489)
(15489)
(14906)
(14557)
(14505)
(14490)
(12448)
(12389)
(12214)
(11586)
(11351)
(11271)
(10869)
(10630)
(9998)
(9910)
学科
(112433)
经济(112352)
管理(62268)
(61493)
(50188)
企业(50188)
方法(42936)
数学(38079)
数学方法(37914)
地方(27181)
中国(25896)
(24790)
业经(22599)
技术(22100)
(21383)
(19308)
农业(17544)
(17131)
贸易(17121)
地方经济(16935)
(16525)
(16141)
产业(15510)
环境(15198)
(14586)
金融(14585)
技术管理(14031)
(13323)
银行(13282)
(13190)
机构
学院(297137)
大学(295867)
(139088)
经济(136882)
管理(116566)
研究(106079)
理学(101603)
理学院(100488)
管理学(99220)
管理学院(98656)
中国(79007)
科学(62690)
(61156)
(58470)
(53024)
(50346)
研究所(48330)
中心(48317)
(47908)
财经(47025)
经济学(44204)
业大(43976)
(42875)
经济学院(39869)
农业(39558)
(38158)
北京(37459)
(36505)
师范(36020)
财经大学(34939)
基金
项目(205045)
科学(163869)
基金(151287)
研究(147170)
(133175)
国家(132122)
科学基金(113833)
社会(99208)
社会科(94518)
社会科学(94496)
(81379)
基金项目(80640)
自然(72311)
自然科(70656)
自然科学(70639)
自然科学基金(69467)
(67487)
教育(66036)
资助(59998)
编号(55295)
(47945)
重点(47043)
(46948)
(45727)
创新(44132)
成果(42579)
国家社会(42334)
教育部(39327)
课题(39239)
科研(38610)
期刊
(153172)
经济(153172)
研究(88268)
中国(59339)
学报(46197)
管理(45132)
科学(44022)
(44018)
(43807)
大学(34911)
学学(33428)
农业(30060)
(27188)
金融(27188)
技术(26873)
经济研究(26577)
教育(25330)
财经(24561)
业经(23448)
(21362)
问题(19628)
技术经济(17991)
(17480)
(16633)
科技(16255)
世界(14975)
商业(14937)
国际(14500)
(14286)
统计(14255)
共检索到4455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葛新旗   杨延风  
高技术产业集聚是推动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区域创新绩效有重要影响。基于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12—2022年的地级市面板数据,通过空间杜宾模型(SDM)分析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水平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1)区域创新绩效提升有助于提高周边区域的同类表现,利用地缘亲近性促进相互之间学习与协作。(2)长江经济带下游的创新绩效受到当地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正向作用,且作用强度上下游大于中游,中游大于上游。(3)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能集中资金、人才和技术资源,积极提升地区的创新绩效。这种集中可能对邻近地区的研发活力产生负面的技术溢出效应,影响当地创新表现。因此,从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发展配套服务产业、强化地方政府创新激励政策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以促进区域发展和区域创新绩效水平的提升。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慕濒  孙亚琼  
本文结合当前中国出现的经济金融化趋势,使用2005年至2011年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从企业资金来源和使用的角度实证检验了金融发展对金融资源配置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全行业相比,上市带来的金融资源供给缩小了国有和民营上市公司获得金融支持方面的差异,但金融资源错配问题并未得到根本改善,表现为:资金配置的利润导向不明确;国有上市公司预算软约束依然存在;实业金融化主要源于金融资源供给的增加而非企业经营利润的增长。这种经济金融化并不能改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还可能影响实体经济的金融环境。未来应打破银行作为间接金融媒介的垄断地位,加快资本市场制度改革,给民营企业更大发展空间。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吴勇民  纪玉山  吕永刚  
本文基于产业共生的视角,对金融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之间的共生演化关系进行系统考察与分析,在探索二者共生演化的机理和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了金融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共生演化发展的Logistic模型,并利用我国1995—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二者共生演化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表明,本文提出的分段时间叠加Logistic共生演化模型能精确描述中国金融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共生演化过程,并且二者属非对称性互惠共生演化模式。鉴于对称互惠共生演化模式具有最大的共生能量,本文最后提出了我国金融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对称互惠共生演化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冯德连  韩宁  
本文基于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02-2016年的面板数据建立计量经济模型,研究长江经济带高新技术产业的出口空间特征和影响因素,并分析不同空间集聚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出口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高新技术产业出口具有空间相关性,在空间集聚上呈现高高集聚、低低集聚并出现一个过渡阶段——低高集聚。全样本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影响因素为:外商直接投资、专利数量、科技人员数量、地方政府财政科技拨款、产业集聚、研发强度和技术交易市场活跃程度。对三种集聚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出口研究发现:高高集聚地区的影响因素有科技人员数量、产业集聚、研发强度、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和专利授权量,低高集聚地区的影响因素有科技人员数量、产业集聚和专利授权量,低低集聚地区的影响因素有外商直接投资、科技人员数量和研发强度。并进一步深入分析金融危机对高新技术产业出口的影响。最后,根据实证结果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促进长江经济带高新技术产业出口的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吴燕  谢童伟  
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职能,是推动长江经济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借鉴巴罗和萨拉伊马丁的β收敛方法,以2002—2016年长江沿线1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研究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对长江经济带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都存在着区域收敛;下游地区收敛速度稍大,中游、上游依次次之。从长江经济带整体看,大专、大学及研究生以上人才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收敛有负向效应,而且学历层次越高负效应越大。由于大专以上人才数量与结构不平衡,学历层次越高,地区差异越大,这是影响长江上中下游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因素。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郭露  宋嘉昕  
本文以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06—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研究对象,利用DEA及其拓展的三阶段模型分析技术效率变动,探究省级层面高新技术产业效率变动状况。从投入产出视角考察产业效率变动影响因素,发现国民生产总值、进出口贸易和引用外资等表现为投入的环境因素对高新技术产业科研人员和经费投入冗余等指标具有显著影响。同时通过剔除弱相关的环境因素后,再次考察其余因素对产业效率变动影响的趋势大小。总的来说,长江经济带高新技术产业整体技术效率不高,样本期内各省市技术效率变动呈现较大的阶段性差异,且表现为方向各异的发展趋势;并据此给出了相应研究结论和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永安  郄海拓  
基于高新技术产业数据,对相异研发机会下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创新与创新绩效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在不考虑和考虑控制变量交乘项两种情形下,研发机会水平均对上述关系存在双重门槛效应,且相关系数均为正。区别在于两种情形下通过显著性检验的相关系数:不考虑控制变量交乘项时,相关系数先减后增;考虑控制变量交乘项时,相关系数先增后减。此外,从各控制变量及其变式对创新绩效的影响进行分析,由于各地区具体情况不同,因而认为地方负责人应结合地区实际情况选择最优要素组合。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胡艳  汪徐  
基于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07—2017年面板数据,采用DEA模型测算出区域创新绩效,再从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两个维度出发,实证探究产业结构优化对区域创新绩效影响。结果表明,合理化能有效促进创新绩效提升,而高级化对创新绩效表现为负向抑制作用;对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分别回归发现,合理化对区域创新绩效提升效果显著,但高级化对区域创新绩效作用存在显著区域差异,在上游中游地区抑制作用不明显,在下游地区则表现为显著抑制作用。由此,在长江经济带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应当重视推动合理化变迁,理性看待高级化。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曾庆均  唐菁  张娜  
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目标,但近年来我国农产品流通不畅,流通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制约了农产品流通现代化进程,而数字经济的兴起为缓解该局面提供了可能。基于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探讨数字经济对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运用基准模型、中介效应模型、面板门槛模型、空间滞后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数字经济显著加速了农产品流通现代化进程,并且区域创新能力是其重要的中间机制,经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成立;数字经济对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积极影响存在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数字经济与创新能力正在成为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双重驱动力;数字经济通过空间外溢效应作用于经济和地理邻近地区的农产品流通现代化进程;区域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下游地区呈现空间集聚特征,上游和中游地区还未形成区域内协同发展的格局。因此,各省市应加大数字经济建设投资,打造数字经济和创新发展聚力,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完善区域协同发展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佳莹  揭筱纹  
文章以国家和地方高新技术开发区调研数据为基础,分析了产业集群高新技术创新现状以及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认为产业集群软资源获取和潜在能力是影响产业集群技术高新技术创新的核心,并从产业集群软资源、政府职能及潜在能力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孙道军  王栋  
文章分析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下的R&D投入与区域科技创新产出的影响关系。实证结果表明,R&D经费投入和R&D人力投入有利于各地区区域性的科技创新产出绩效的提升。同时,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规模对R&D投入与区域科技创新产出的关系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各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规模越高越能加快R&D经费投入对区域科技创新产出的正向作用;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规模越高使得R&D人力投入对区域科技创新产出的正向作用逐渐降低。研究结果对管理R&D投入与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具有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意义。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国忠  颜鸷  
定量分析中国不同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发展差异对加快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构建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运用熵值法和TOPSIS法对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东部、中部、西部、东北4个区域31个省市区的综合和单项创新能力进行评价,比较分析省市区之间的差异,提出促进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发展的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建清  白洁  王磊  
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经济面临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创新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推动力,如何提升地区创新水平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创新发展不能脱离其所在的城市与产业环境,本文从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的角度,对影响我国长江经济带国家级高新区创新绩效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产业平衡和职住平衡有利于提升高新区的创新绩效,本地消费平衡对创新绩效影响不明显。基础设施投入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受到产业集聚度的制约,即当高新区产业集聚程度较低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能有效提升地区创新绩效,但随着高新区产业集群逐渐走向成熟,想继续通过高强度的基础设施投入拉动创新,效果已不再明显。鉴于此,本文从加强统筹规划、大力发展高新区服务业配套、引导就业人口就近居住和合理安排高新区软、硬件投入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建清  白洁  王磊  
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经济面临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创新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推动力,如何提升地区创新水平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创新发展不能脱离其所在的城市与产业环境,本文从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的角度,对影响我国长江经济带国家级高新区创新绩效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产业平衡和职住平衡有利于提升高新区的创新绩效,本地消费平衡对创新绩效影响不明显。基础设施投入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受到产业集聚度的制约,即当高新区产业集聚程度较低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能有效提升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张泽义   罗雪华   杜家廷  
地区间的市场分割不利于降低环境污染物排放,消除市场壁垒、加快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是提高环境治理绩效的重要路径之一。以长江经济带101个城市2015—2020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价格法测算样本城市与区域内其他城市的市场一体化程度,采用空气质量指数(AQI)衡量样本城市的空气质量,分析发现:区域市场一体化有利于减少城市的空气污染物排放,从而改善空气质量;区域市场一体化可以通过扩大市场规模、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技术进步等路径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环境规制强度提高和环境治理压力加大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而且能够强化区域市场一体化对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作用;区域市场一体化的城市空气质量改善效应以及环境规制强度和环境治理压力的调节效应,在下游地区比上游和中游地区更强。因此,应健全区域协作机制,破除地区间市场壁垒,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并建立完善绿色政绩考核体系,提高环境规制强度,充分发挥市场一体化与环境治理的协同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