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21)
2023(6944)
2022(5969)
2021(5465)
2020(4644)
2019(9918)
2018(9779)
2017(18517)
2016(9628)
2015(10699)
2014(9924)
2013(10003)
2012(9035)
2011(7994)
2010(8076)
2009(7408)
2008(7286)
2007(6698)
2006(6048)
2005(5333)
作者
(25849)
(21500)
(21475)
(20558)
(13716)
(10148)
(9494)
(8260)
(7905)
(7822)
(7463)
(7109)
(7020)
(6812)
(6713)
(6666)
(6491)
(6160)
(6151)
(6147)
(5432)
(5228)
(5134)
(5028)
(4828)
(4814)
(4806)
(4746)
(4314)
(4291)
学科
(38479)
经济(38456)
(37833)
管理(35156)
(33578)
企业(33578)
(21601)
税收(20173)
(20009)
技术(19993)
方法(13687)
技术管理(13153)
(12723)
业经(11582)
数学(10907)
数学方法(10813)
产业(10811)
(10567)
中国(10280)
地方(9048)
农业(7434)
(7118)
理论(7093)
(6518)
财务(6501)
财务管理(6497)
(6230)
企业财务(6203)
(6199)
(5967)
机构
学院(132646)
大学(128321)
(57989)
经济(57009)
管理(54758)
理学(47347)
理学院(46951)
管理学(46433)
管理学院(46171)
研究(41599)
中国(30736)
(30622)
(26126)
科学(23886)
财经(22606)
(21588)
(20382)
(20000)
中心(18700)
研究所(17616)
经济学(17479)
(17293)
业大(17256)
(16710)
北京(16493)
财经大学(16454)
技术(16066)
经济学院(15856)
商学(15249)
商学院(15100)
基金
项目(87882)
科学(71159)
研究(68005)
基金(62793)
(53995)
国家(53569)
科学基金(47417)
社会(44525)
社会科(42612)
社会科学(42604)
(37033)
基金项目(33415)
教育(30122)
(29506)
自然(28498)
自然科(27940)
自然科学(27937)
自然科学基金(27518)
编号(27038)
(26125)
资助(23659)
创新(23322)
成果(21161)
(20639)
重点(19717)
课题(19073)
国家社会(18839)
(18826)
(18701)
(18291)
期刊
(64053)
经济(64053)
研究(44506)
中国(29578)
管理(23804)
(23533)
科学(16456)
学报(16281)
教育(16165)
技术(15837)
(15681)
(15257)
(15226)
税务(13537)
大学(12594)
学学(11935)
农业(11173)
业经(11010)
经济研究(10976)
科技(10640)
财经(10544)
技术经济(9680)
(9272)
(8982)
金融(8982)
问题(7749)
(7320)
论坛(7320)
(6904)
(6558)
共检索到2055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陈永伟  徐冬林  
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各国应对金融危机、走向经济复苏的选择和战略重点,并给予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本文认为,我国要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抢占未来经济科技的制高点,必须建立以产业为目标、以研发为重点的税收激励体系,同时还需注意各政策间的协调与稳定。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孙园  
2008年实施的新《企业所得税法》、2009年实施的新《增值税暂行条例》以及新《营业税暂行条例》对激励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有关税收政策进行了调整改革,但调整后的税收政策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的激励力度仍显不足。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的税收激励政策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许雄奇  杜鹃  
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经济增长的战略性举措。由于高新技术产业具有准公共产品性、外溢性、风险性、信息不对称性等自身的特殊性,税收优惠的介入以激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为必要。税收优惠从人力资本、研究与开发以及风险投资等方面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产生重要的经济影响。但是,目前我国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激励在制度上还存在缺陷,应该予以矫正。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蒋含明  李非  
应用因子分析方法与产业间同化能力计算公式对台湾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产出能力和溢出同化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与测算。研究结果表明,台湾的医药制造等四大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产出能力逐步上升;但除了电子计算机及办公制造设备产业外,其他产业的溢出同化能力却出现弱化特征,尤其是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产业的同化能力出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国忠  颜鸷  
定量分析中国不同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发展差异对加快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构建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运用熵值法和TOPSIS法对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东部、中部、西部、东北4个区域31个省市区的综合和单项创新能力进行评价,比较分析省市区之间的差异,提出促进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发展的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夏飞  胡洪曙  
高新技术产业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是国民经济实现产业结构升级、资源配置优化的关键力量。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虽然自90年代以来年增长率超过25%,但在整个国民经济结构中依然十分弱小,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更为严峻的是,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大多不掌握核心技术和标准,只是进行一些低附加值的与高新技术有关的加工、组装工作,自主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很弱。 基于高新技术产业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以及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弱小的现实,我国在税收方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胡晓娜  陈新国  
文章针对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税收政策的现状,运用高新技术产业、相关税收政策的基本理论,从税收激励角度研究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分析流转税、所得税、政府资助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激励效应,提出了税收激励与政府资助对R&D投入的模型。最后根据模型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建议,以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税收支出效率。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王乔  饶立新  
本文运用统计数据,对现行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量化分析,得出了一些新的结论或认识,并据此提出完善相关税收政策的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晓明  王君磊  王兆凯  
一、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目前,对于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指标体系,国内外尚没有统一的标准或规范化的模式。为全面评价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本文运用系统理论对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分析,从创新技术基础、创新转化能力、创新环境、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赵立韦  
基于创新投入能力、创新活动能力、创新支撑能力和创新产出能力4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从静态、动态两个维度对甘肃省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结果发现,甘肃省高新技术产业存在技术创新投入不足、创新活动能力低下、创新支撑能力不够、创新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温桂荣  黄纪强  
文章以高新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选取2001-2018年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分析政府补贴能否提振高新技术产业的研发创新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补贴有利于促进企业研发投入,显著增加外观设计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的产出,但是对发明专利的产出不显著,其创新"质"并没有有效提升;政府补贴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以及东中西部地区的研发创新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对国有企业研发投入和专利产出比民营企业大,对东部地区的研发投入和专利产出影响较为显著,但是对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研发投入和专利产出激励效果不够明显。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相关建议:国家应完善政府补贴政策的顶层设计,优化对国有和民营企业的补贴机制,注重民营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并适当提高中、西部地区的财政补贴;加大对企业研发投入补贴以及发明专利产出数量的政策激励,提高发明专利比重,并降低实用新型专利在国家专利制度体系中的比例和数量;企业应注重创造性人才培养,政府需要完善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余丁  王蓓  席增雷  
基于产业集聚的外部性视角,构建空间杜宾模型,识别了中国30个省域高新技术产业不同的集聚模式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化程度及对外开放程度三个环境变量调节高新技术产业集聚驱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程度。实证结果表明,高新技术产业的专业化与多样化集聚模式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显著正向作用;但目前高新企业并没有充分发挥竞争优势,导致创新要素资源配置失调,使得企业创新活力受到抑制。此外,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模式与环境变量交互项的回归系数检验结果表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带动区域创新的提升;同时,市场化水平及外商投资水平的提高能够改善高新企业竞争关系,进而优化市场要素资源分配,促进区域创新活动的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袁旭梅  张旭  王亚娜  
本文结合云模型与概率优势关系,提出基于云概率优势关系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对2010—2015年中国6个区域18个省(直辖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协同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探索其区域协同创新能力的水平及波动情况,分别以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协同创新综合能力水平-波动、创新环境水平-波动以及投入-产出为维度进行了分类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考察期内各区域和省(直辖市)在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协同创新能力水平和波动方面差异显著,各区域和省(直辖市)可针对所属类型特点,采取有力措施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协同创新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