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79)
- 2023(10760)
- 2022(9051)
- 2021(7908)
- 2020(6919)
- 2019(15408)
- 2018(15011)
- 2017(29172)
- 2016(15625)
- 2015(17869)
- 2014(18171)
- 2013(18341)
- 2012(17655)
- 2011(16324)
- 2010(16418)
- 2009(15386)
- 2008(15182)
- 2007(14031)
- 2006(12428)
- 2005(11260)
- 学科
- 济(96030)
- 经济(95969)
- 管理(45896)
- 业(43603)
- 方法(35035)
- 企(34334)
- 企业(34334)
- 数学(30932)
- 数学方法(30735)
- 地方(24261)
- 农(20804)
- 中国(20026)
- 业经(18208)
- 学(17788)
- 地方经济(16186)
- 技术(15857)
- 财(15381)
- 农业(14362)
- 产业(13318)
- 贸(13130)
- 贸易(13126)
- 制(12952)
- 环境(12878)
- 易(12604)
- 和(11918)
- 融(11140)
- 金融(11138)
- 银(10361)
- 银行(10331)
- 理论(10275)
- 机构
- 学院(247248)
- 大学(245873)
- 济(116086)
- 经济(113889)
- 管理(92954)
- 研究(89307)
- 理学(79865)
- 理学院(78883)
- 管理学(77650)
- 管理学院(77170)
- 中国(65436)
- 科学(54376)
- 京(51806)
- 财(47059)
- 所(46635)
- 研究所(42365)
- 农(42138)
- 中心(39953)
- 江(37979)
- 财经(37911)
- 经济学(37177)
- 业大(36171)
- 经(34173)
- 经济学院(33420)
- 农业(33224)
- 北京(32687)
- 范(31879)
- 师范(31595)
- 院(31348)
- 州(29794)
- 基金
- 项目(160560)
- 科学(126589)
- 研究(116823)
- 基金(115759)
- 家(100962)
- 国家(100195)
- 科学基金(85052)
- 社会(76242)
- 社会科(72436)
- 社会科学(72414)
- 省(63934)
- 基金项目(61464)
- 划(53150)
- 自然(52920)
- 教育(52097)
- 自然科(51639)
- 自然科学(51624)
- 自然科学基金(50701)
- 资助(46702)
- 编号(46007)
- 发(38179)
- 重点(36895)
- 成果(36625)
- 部(35585)
- 创(34041)
- 课题(32326)
- 创新(31999)
- 国家社会(31956)
- 发展(31293)
- 展(30841)
- 期刊
- 济(134204)
- 经济(134204)
- 研究(73649)
- 中国(46718)
- 农(38146)
- 学报(37525)
- 财(35983)
- 科学(35813)
- 管理(33982)
- 大学(27846)
- 学学(26603)
- 农业(25912)
- 技术(24432)
- 经济研究(22361)
- 教育(20477)
- 业经(20177)
- 融(20110)
- 金融(20110)
- 财经(19853)
- 问题(17658)
- 经(17399)
- 技术经济(16363)
- 业(13807)
- 统计(13481)
- 贸(13294)
- 策(12545)
- 商业(12479)
- 科技(12311)
- 世界(12129)
- 经济问题(11429)
共检索到3710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赵楠
在经济全球化、科技革命及产业结构优化的共同推动下,当代经济正发生深刻的变化,增加资本的形成、增加劳动投入、推动产业技术进步、培育人力资本以及推动制度变革,这些要素都可以促进经济的增长。区域经济增长主要是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的:一种是通过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扩大生产规模来增加产值;另一种是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和组合价值的方式来推动经济增长。高新技术产业就是通过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要素,对区域经济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效应,从而有力地推动区域经济增长。一、高新技术产业对生产要素的影响高技术产业对生产要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各要素边际生产率的影响上,高新技术产业不仅可以促进生产要素自身技术结构由低...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袁晓玲 杨万平 胡德佳
论文以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际外商直接投资与其经济增长的关系为对象,分别考察了实际外商直接投资对营业收入、出口创汇和国内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宏观变量增长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外商直接投资与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主要宏观数据进行格兰杰因果性检验。最后提出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促进经济增长的具体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倪卫红 董敏 胡汉辉
本文在对"集聚"和"产业集聚"进行科学的重新定义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规范概念,进而分析了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特点,最后提出了评价区域性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程度的指标体系,以填补这方面理论研究的空白。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孙兵
基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创新的现状,本文展开对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的研究,通过建立评价高新技术产业科技进步的经济学模型,实证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创新的创新能力。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闻媛
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扶持是当前各国或地区政府产业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了由于市场缺陷的存在政府介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必要性。鉴于政府的调控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市场调控的不完善并非政府介入的充分条件。于是实践中应谋求两者的最佳组合,使效率损失最小。据此,文章总结出政府介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应遵循的三个原则:选择性、倡导性和服务性。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许惠渊 汪海燕 吴春霞
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产业越来越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区域经济发展中必须充分重视高新技术产业,深圳特区和北京中关村发展的事实证明,高新技术产业和区域环境建设互动,奇迹般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高新技术产业 区域经济 环境建设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国忠 颜鸷
定量分析中国不同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发展差异对加快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构建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运用熵值法和TOPSIS法对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东部、中部、西部、东北4个区域31个省市区的综合和单项创新能力进行评价,比较分析省市区之间的差异,提出促进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高新技术产业 创新能力 评价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寿德
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带不但可以有效地支撑和拉动陕西经济增长 ,创造以知识为核心要素的资源配置新方式 ,而且能成为陕西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驱动器 ,刺激和强化陕西经济发展的制度创新 ,改变陕西经济空间格局。同时 ,其特殊的区位优势能在我国经济开发由东向西梯度推进中作为中转加压站 ,在西部大开发中起先导、示范、带动、辐射和媒介作用。
关键词:
关中地区 高新技术 产业开发带 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朱喜安 张秀
高新技术产业形成的独特的创新优势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质量动力,研究高新技术产业聚集与区域经济增长质量的关系有助于在十九大提出的高经济增长质量的战略背景下指导高新技术产业空间布局、优化产业结构。本文借助于面板空间杜宾模型来分析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对经济增长质量影响的行业异质性和区域异质性。首先运用纳入环境投入要素的DEA-Malmquist算法得出31个省份2001-2016年的全要素生产率;然后以区位熵为解释变量,以研发能力、开放度、购买力水平、政府干预程度、城市化水平为控制变量,分高新技术五大行业和东、中、西区域进行杜宾回归。研究发现,从全国、分行业和分区域来看: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对经济增长质量的直接效应为正向促进作用,空间效应均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分行业看,特别是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对经济增长质量贡献率最小,区域异质性由大到小依次为东部、中部、西部,与我国自东向西阶梯式的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这为我国制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提供了依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秦智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主导产业的选择离不开所在的区域环境背景。根据相对优势理论、产业聚集理论、产业价值链理论,结合区域的产业结构、自然禀赋、区域生产要素以及产业的市场需求等约束条件,提出高新区主导产业选择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柳州高新区选择发展的主导产业。
关键词:
区域环境 高新区 主导产业选择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和东 雷纶源
以2001-2013年中国30个省市区高新技术产业的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DEA—TobiT方法对高新技术产业商业化绩效进行了测度。研究发现:商业化的技术效率平均值较低,不同区域技术无效率的根源不同;除北京等10省市区,河北等20个省市区存在投入冗余与产出松弛;北京等6省市区规模效应不变;上海市、江苏省规模效应递减;河北等22个省市区规模效应递增;改革深度、开放程度等关键因素对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全要素生产率有不同程度和方向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商业化绩效的针对性建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缉慈
增长极理论和孵化器理论可以借用来分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通过这样的分析框架,可以比较清晰地解释我国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10年来所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还可以了解它们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本文的介绍和分析力求获得一般性的研究方法,从而对各高新地区进行个案研究。
关键词:
高新技术 区域经济 分析构架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宁凌 苏玉同 欧春尧
通过梳理三螺旋理论对于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将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过程解构为“技术基础联结—技术组织创新—技术应用转化”的螺旋过程,进而构建指标体系,并借助2012—2019年相关面板数据,采用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分析相结合的实证方法,分析我国沿海11个省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静态和动态效率。研究发现,7年间我国11个省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整体创新传递效率为0.372,并且各沿海省份创新效率差异较大;在创新效率提升过程中,技术效率的贡献较为明显,技术进步的贡献有待进一步提升。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新 王敏晰
结合投入产出分析理论和产业关联理论,运用投入产出模型,通过对我国2002年的投入产出表中2001~2005年数据重新整合,测算了直接消耗系数、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等一系列经济参数,定量分析了高新技术产业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间的关联效应,并对其关联效应进行归类和动态分析,研究结果揭示了高新技术产业与相关产业部门的关联效应以及波及程度的比例关系。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綦良群
本文在对高新技术产业及其产业化系统概念认识的基础上,系统的归纳了高新技术产业及其产业化的基本特征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系统的自组织特征,从而为高新技术产业政策制定的理论分析指明方向,提供科学的基础;对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及其产业化管理,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
高新技术产业 产业化系统 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