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059)
- 2023(18324)
- 2022(15250)
- 2021(13700)
- 2020(11980)
- 2019(27279)
- 2018(26994)
- 2017(51615)
- 2016(27852)
- 2015(31422)
- 2014(31325)
- 2013(31315)
- 2012(28879)
- 2011(25888)
- 2010(25953)
- 2009(24236)
- 2008(24445)
- 2007(22012)
- 2006(19183)
- 2005(17308)
- 学科
- 济(124304)
- 经济(124170)
- 业(102147)
- 管理(91899)
- 企(89810)
- 企业(89810)
- 方法(60047)
- 数学(49490)
- 数学方法(48925)
- 财(37015)
- 农(35461)
- 业经(34564)
- 中国(29838)
- 务(25278)
- 财务(25219)
- 财务管理(25164)
- 农业(24778)
- 贸(24674)
- 贸易(24666)
- 技术(24188)
- 易(23988)
- 企业财务(23882)
- 学(23383)
- 制(23360)
- 地方(22432)
- 理论(22162)
- 和(20622)
- 划(18118)
- 策(17629)
- 银(17038)
- 机构
- 学院(410590)
- 大学(408951)
- 济(171360)
- 经济(167922)
- 管理(162955)
- 理学(140319)
- 理学院(138905)
- 管理学(136578)
- 管理学院(135828)
- 研究(132516)
- 中国(102208)
- 京(86095)
- 科学(81850)
- 财(79338)
- 农(73052)
- 所(67445)
- 江(63369)
- 财经(63135)
- 中心(62289)
- 业大(62150)
- 研究所(60912)
- 农业(57888)
- 经(57256)
- 北京(53760)
- 经济学(52526)
- 范(50170)
- 州(49890)
- 师范(49533)
- 经济学院(47686)
- 院(47585)
- 基金
- 项目(272643)
- 科学(215493)
- 基金(198998)
- 研究(196056)
- 家(173872)
- 国家(172409)
- 科学基金(148945)
- 社会(125425)
- 社会科(119101)
- 社会科学(119069)
- 省(108014)
- 基金项目(104627)
- 自然(97457)
- 自然科(95270)
- 自然科学(95241)
- 自然科学基金(93602)
- 教育(90341)
- 划(89900)
- 资助(82139)
- 编号(78334)
- 成果(62518)
- 重点(61437)
- 部(60226)
- 创(59011)
- 发(58911)
- 创新(54625)
- 课题(53834)
- 科研(52746)
- 业(52358)
- 国家社会(52231)
- 期刊
- 济(187535)
- 经济(187535)
- 研究(115103)
- 中国(78417)
- 农(65811)
- 财(65410)
- 学报(65199)
- 管理(63644)
- 科学(59827)
- 大学(49484)
- 学学(46640)
- 农业(45089)
- 技术(40212)
- 教育(38791)
- 融(35297)
- 金融(35297)
- 财经(32001)
- 业经(31684)
- 经济研究(29840)
- 经(27623)
- 业(26768)
- 问题(24832)
- 技术经济(23629)
- 统计(21654)
- 贸(21354)
- 图书(21168)
- 策(20150)
- 版(19802)
- 商业(19461)
- 科技(19216)
共检索到6101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顾乃华 夏杰长
依据价值链模型,从理论角度分析高新技术产业与服务业耦合的动因。基于英国投入产出表数据,从实证角度验证了高新技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耦合的一般规律。研究表明,高新技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耦合能够延长和增容服务业的价值链,提高社会生产率和福利水平;高新技术产业与服务业的耦合程度与服务业的产业影响力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
高新技术产业 现代服务业 耦合 产业关联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朱平芳 刘弘 姜国麟
本文运用指标体系分析方法研究上海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产出效益问题。在运算了大量经济指标数据的前提下 ,通过与传统产业、支柱产业投入产出效益的比较分析 ,从总体上说明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上海产业调整、结构优化和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 ,针对有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从探索的角度提出了我们的一些观点与看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孙琴 刘戒骄
国家高新区与高新技术产业内部构成有所差异,但两者互为支撑、互为影响,存在很强的内在逻辑关联。在高质量发展战略引导下,探究国家高新区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内在关联、耦合程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国家高新区与高新技术产业的耦合机理出发,从国家高新区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驱动机理、高新技术产业对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反馈机理两个维度进行分析,构建国家高新区与高新技术产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进行赋权,并测算两者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从不同视角分析其特征。实证结果表明:(1)两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相比于全国整体走势而言是上升的,但不同时间区间耦合协调度的等级不同。2009—2011年,耦合协调度处于勉强与低度耦合等级之间,2012年达中级耦合水平,2018年起处于高度耦合类型。(2)分年度看,2009—2010年耦合协调度类型为勉强协调,2012—2013年为低度协调,2014—2019年为中度协调,2020年达到高度协调。(3)分区域看,近年来东部、中部、西部耦合协调度值高于东北地区,但各区域整体表现为波动中呈上升趋势。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司增绰 苗建军
针对学术界和政策决策部门对综合技术服务业关注较少的现状,为了深入认识其产业特性及促进其发展,应用投入产出模型中的三类核心指标,定量分析了综合技术服务业的产业关联性。计算初始投入结构系数、中间需求率和中间投入率、前后联系效应系数,结果表明,综合技术服务业具有知识密集性和劳动密集性特征;作为生产资料的特点很明显,更多地为生产者服务;属于"低附加值、高带动能力"产业,对上游产业具有较强的带动能力;逐步演变为中间产品型产业;前后联系效应都较强、且都存在明显上升趋势。比较第三产业各部门的前后联系效应系数,结果表明,综合技术服务业是对国民经济推动力和带动力都较强的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具有较高的地位。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姚战琪
文章从分析投入产出表的视角出发,探讨技术进步与中国服务业融合和互动的实际表现。通过对典型年份服务业直接消耗系数的对比,发现大多数服务部门来自高新技术产业投入的比重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从服务业影响力和感应度角度进一步验证了随着服务业与技术进步和现代高新技术产业的融合程度的加强,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更加紧密的结论。计量分析结果与服务业发展的事实相符,即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服务业要素投入结构向资本劳动比不断上升的方向转变,其直接表现是对高新技术产业和产品的投资需求增大。通过对服务业各个部门影响产出增长的技术进步因素进行分解,认为运输邮电业、公用事业及居民服务业、金融保险业等部门的技术变化贡献对产出的...
关键词:
技术进步 服务业 投入产出表 高新技术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傅毓维 朱发根 刘拓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一个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发展。文章运用复合DEA(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我国各地区高新技术产业投入产出相对效率进行了评价,得出了投入产出相对效率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的结论,并对相对效率值非DEA有效地区的形成原因及优化方向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复合DEA 高新技术产业 相对效率 评价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沈晓梅 李芝辰 王磊
文章基于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2000-2017年数据,利用DEA-BC~2模型、Malmquist指数和CLAD模型在行业异质性视阈下分析行业综合效率与动态演变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的驱动效应。结果表明:江苏高新技术产业综合运营水平较高,总体呈增长趋势,但行业间运营效率差异明显;技术进步是推动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因素,而规模效率对其变化的驱动程度较小;影响江苏高新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如研发人员数等因素的驱动效应差异显著。针对研究结果,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优化行业人力资源配置、合理规划行业规模等方面为江苏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伟达 冯小康
文章基于我国1987、1992、1997和2002年的投入产出表,选取13个制造业细分行业和历年的生产者服务业细分行业,运用完全消耗系数对我国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演化规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我国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演化的工业化阶段已基本完成,信息化阶段正在逐步深入。相比于美国,我国生产者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中间投入率较低,而制造业对生产者服务业的中间投入率却偏高。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促进我国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良性互动发展的相关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段先盛
本文运用投入产出分析的结构分解技术(SDA)方法,通过对产业份额及其变化值的分解,构建了分析中间生产和最终需求对产业结构变迁影响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本文使用中国1995年、1997年、2000年、2002年和2005年的投入产出基本流量表,实证分析了中间生产和最终需求对我国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发现最终需求的产业分布结构已取代中间生产结构,成为影响我国产业结构变迁的第一位因素。
关键词:
产业结构变迁 中间生产 最终需求 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君华 易成刚
文章以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为例,运用DEA评价方法及DEAP软件,构建了高新技术产业R&D投入产出评价模型,提出了高新技术产业R&D管理的对策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段泽文
采用投入产出表的时间序列数据,从生产性服务的特性出发,深入研究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三大产业的影响。结果发现:中国的服务业对第一产业的直接消耗最少,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直接消耗相差不多,但在部门之间有差别;服务业对第二产业的完全消耗明显大于对第三产业的完全消耗,说明服务业产出离不开制造业产品的供给;对服务业整体而言,反映后向联系的影响力系数和反映前向联系的感应度系数均较小,中国服务业的发展具有"独立性",其对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推动作用或受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拉动作用均不明显。由此,我国应积极推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增强其产业关联度,以此促进新常态下社会结构的调整与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邓丽姝
北京在进入服务经济、形成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产业结构之后,产业升级的主要动力在于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与其他产业形成全面的产业融合。文章运用投入产出数据,对生产性服务业主导的北京产业融合和产业关联进行了实证分析。北京服务业发展具有较强的自我增强效应。服务业发展对服务业尤其生产性服务业的消耗使用较为均衡,服务业自身初步形成了产业互动关联网络体系。制造业通过投入产出关联与服务业具有一定的融合互动程度,但层次水平有待提高。在实证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以生产性服务业主导的产业融合进一步促进北京产业升级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文萍 田巧娣
使用1996~2009年间相关数据,采用菲德两部门模型对考察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对工业的技术外溢程度。研究结论:高新技术产业目前对工业的直接拉动效应为负,两部门边际要素贡献率存在一定差异;人力资源替代资本已经成为工业发展的首要发展要素。最后使用Granger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考察了工业与高新技术产业之间的关系。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楚明钦
本文以1997、2002、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为基础,分别对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产出比重、增加值率、装备制造业中生产性服务投入程度、生产性服务业被装备制造业需求的程度、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总体还很低,其中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在下降,而装备制造业比重在上升,但增加值率在大幅下降;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主要靠物质性投入并大幅上升,生产性服务投入严重不足并大幅度下降;装备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中间需求率很低,但是对研究与实验发展业和综合技术服务业中间需求增长很快,对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及软件业的中间需求率大幅下降。装备制造业具有很强的前向关...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梁晶晶 黄繁华
本文从分工角度出发,应用投入产出表分析方法将技术因素、最终需求因素以及进出口因素统一在一个框架内,考察几种因素作用下的中国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产出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是中国近年来总产出增长最快的部门,是制造业经济发展、技术变迁的最大受益部门,1997~2002年间,生产性服务业总产出增加了约151.13%,其中有约1/4的产出增长是由制造业部门来推动的,制造业部门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非常巨大。
关键词:
分工 制造业 生产性服务业 投入产出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