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56)
- 2023(12740)
- 2022(10871)
- 2021(10000)
- 2020(8072)
- 2019(18646)
- 2018(18595)
- 2017(34304)
- 2016(19225)
- 2015(21738)
- 2014(21949)
- 2013(21359)
- 2012(20081)
- 2011(18138)
- 2010(18591)
- 2009(17147)
- 2008(17066)
- 2007(15729)
- 2006(14055)
- 2005(13071)
- 学科
- 济(76399)
- 经济(76287)
- 管理(58222)
- 业(52768)
- 企(42868)
- 企业(42868)
- 中国(25480)
- 地方(24217)
- 农(23387)
- 方法(23016)
- 财(21061)
- 业经(20074)
- 制(19839)
- 数学(18696)
- 数学方法(18420)
- 农业(15701)
- 银(14706)
- 银行(14687)
- 学(14410)
- 行(14124)
- 融(13984)
- 金融(13978)
- 环境(13914)
- 技术(13393)
- 体(13291)
- 理论(13242)
- 贸(12777)
- 贸易(12761)
- 发(12671)
- 务(12655)
- 机构
- 学院(266921)
- 大学(262269)
- 济(103289)
- 经济(100624)
- 管理(96907)
- 研究(93019)
- 理学(80387)
- 理学院(79373)
- 管理学(78039)
- 管理学院(77533)
- 中国(72792)
- 京(60177)
- 科学(55907)
- 财(52970)
- 所(47201)
- 江(45144)
- 中心(43301)
- 农(42560)
- 研究所(41640)
- 财经(39273)
- 北京(39166)
- 范(38628)
- 师范(38280)
- 业大(36962)
- 州(36371)
- 经(35012)
- 院(34404)
- 农业(32523)
- 省(32002)
- 技术(31240)
- 基金
- 项目(166687)
- 科学(129700)
- 研究(129292)
- 基金(114175)
- 家(97571)
- 国家(96585)
- 科学基金(82694)
- 社会(79222)
- 社会科(74810)
- 社会科学(74789)
- 省(68913)
- 基金项目(60385)
- 教育(59919)
- 划(56573)
- 编号(55728)
- 自然(50232)
- 自然科(48928)
- 自然科学(48917)
- 自然科学基金(47959)
- 成果(47168)
- 资助(45827)
- 发(40820)
- 课题(40669)
- 重点(37876)
- 部(35407)
- 创(34932)
- 制(34781)
- 年(33297)
- 项目编号(33178)
- 发展(32979)
- 期刊
- 济(132644)
- 经济(132644)
- 研究(86451)
- 中国(68194)
- 财(44154)
- 教育(41253)
- 农(40855)
- 管理(38297)
- 学报(36988)
- 科学(35127)
- 大学(28810)
- 融(28360)
- 金融(28360)
- 农业(27475)
- 技术(26617)
- 学学(26236)
- 业经(23462)
- 经济研究(19283)
- 财经(19083)
- 问题(16973)
- 经(16467)
- 图书(15551)
- 业(14684)
- 坛(13236)
- 论坛(13236)
- 发(12848)
- 职业(12805)
- 现代(12736)
- 财会(12628)
- 技术经济(12512)
共检索到4364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胡先杰 姜琴 陆红姝 苏思骐 朱琳
国家高新区作为创新发展"领头雁",正日益成为各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构建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高新区评价机制则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本文以南京高新区为例,提出关于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评价机制构建的若干思考。
关键词:
高新区 高质量发展 评价机制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姜琴 胡先杰 苏思骐 陆红姝
为系统研究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采用单案例研究法,结合南京高新区1991—2021年发展历程的分析进行系统性研究,并从创新效率视角对个体国家高新区评价体系实施的效果进行测度评估。研究表明,(1)高质量发展评价要以统计为抓手、以制度为保障,建立统计监测制度是开展评价工作的首要环节;(2)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要有延续性,兼顾动态调整的基础上,更加注重阶段性的实施周期;(3)高质量发展要充分发挥评价指挥棒、风向标、助推器作用,引导高新区聚焦“质”的提升全方位推进工作,以提高创新资源利用效率。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戒辉
产业集群与高新区发展密不可分,产业集群可以优化高新区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分工合作和提高高新区影响力与竞争力;高新区的发展又为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南宁高新区面临着产业集群机制、产学研合作机制、风险投资机制不完善,融资渠道有限和有效公共技术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其产业集群建设应该明确产业集群发展目标,扩大集群范围与效应;完善优势产业链和产业体系;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增强区域创新网络功能;健全风险投资机制,拓宽企业筹资渠道。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南宁高新区 互动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徐代明
高新区与城市的协调互动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城市发展离不开高新区的引领和带动,高新区发展需以城市的基础条件为依托。文章认为,高新区应实施工业振兴战略,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推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聚集和整合创新资源,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园区与城市的协同发展。高新区所在地方政府应加强城市环境建设和优化高新区发展规划,为高新区发展提供良好环境,促进城市与高新区的良性互动发展。
关键词: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高新区 城市 互动发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梁晶 罗小龙 殷洁
本文从空间生产的理论视角,以南京高新区转型为例,研究其从农业空间变为工业空间,从工业空间向新城空间转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权力和资本对空间的生产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权力通过对空间定位、空间的界定和政府行动生产和改变空间,资本则以房地产、服务业和产学研联盟等形式对空间进行干预。此外,大学城的建设也对空间的生产起到一定的作用。由此可见,空间的生产和转型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是各种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空间生产 资本 权力 转型 南京高新区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兴平 袁新国 朱凯
开发区建成区的再开发是促进我国城市空间的集约利用和建设低碳城市的一条重要途径。论文从当前开发区转型发展的背景出发,立足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开发区再开发实践,提出产业优化提升、功能转型升级、空间集约利用及建筑改造再利用等是实现开发区再开发的有效途径,并对上述不同的再开发途径的开发机制与策略进行了简要分析。最后以南京高新区为例,对其再开发实践进行了总结,对下一步再开发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伟奇 王兴平
以南京市国家级高新区为例,通过建立一套空间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南京高新区和城市空间效益的现状进行一系列相关的比较研究,分析评价国家级高新区对城市的贡献作用,并进一步提出高新区拉动城市空间效益的对策,为正确评价国家级高新区的历史功绩以及对城市的贡献作用和现实价值提供依据和参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赵玉林 严娉 谷军健
本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依据湖北省高新区数据,实证分析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存在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突出问题。研发创新、人力资本、金融发展、产业集聚是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对外开放扩大对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调节作用,外商直接投资对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是双刃剑,显著促进了高新区产业结构升级,但并没有直接提升高新区的生产率水平,且对高新区的经济效益产生了抑制效应;扩大了研发创新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应,但降低了研发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政府支持为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但过度的政府干预和支持将导致资源错配反而阻碍高新区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润斌
高新区对推动区域经济增长、优化城市和区域经济结构、强化区域创新等具有重要作用。南宁高新区在经济综合实力、特色产业和创新资源等方面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积累了良好的基础。文章认为,南宁高新区要建设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应加快高科技工业发展首位聚集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示范引领区和科技创新核心驱动区等建设,提高高新区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工业首位度、现代服务业首位度和创新发展首位度。
关键词:
经济发展驱动 高新区 产业转型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叶生新
文章结合南宁高新区的实际分析了高新区的主导产业品牌战略建设。文章认为,在南宁高新区的主导产业品牌战略建设中,政府方面要做好高新区企业的调查摸底和分类培训指导工作,实行专门化管理、定向帮扶,完善品牌的创建、管理和保护体系;企业方面要增强品牌意识、提高产品质量、培育企业文化、激励企业员工和健全品牌管理体系并持之以恒推进品牌建设。
关键词:
高新区 主导产业 品牌战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润斌
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是中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适应经济新常态的重要选择。南宁高新区具有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良好经济条件、创新环境和平台基础。文章认为,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重点是要以科学的创新创业理念为指导;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制度设计;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增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支撑。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左伟
电子商务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建立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有利于发挥电子商务产业聚集优势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增强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活力,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文章分析了南宁高新区建设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的政策优势、产业规模优势和基础配套设施优势,认为南宁高新区创建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必须明确基地发展定位,优化制度环境,完善支持体系,构建重点特色行业电子商务集群,形成区域电子商务品牌的集群效应和规模效应。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家祥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和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国家高新区赖以快速发展的特殊优势将不断削弱,同时,各级各类开发区间的竞争却日趋激烈,在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的双重作用下,国家高新区如何发挥优势、避免劣势,确立新时期的新定位,是国家高新区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以南京高新区为例,从空间不优、保障不佳、产业不强说明其发展存在的逆势。分析认为产生这些问题的深层原因是高新区产学研功能的断裂、内在功能配置的断裂、高新区与行政区功能上的断裂。提出了从产业发展、空间整合、管理体制等方面全方位的进行创新和转型,建设创新型高科技园区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
高新区 转型 策略 南京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申翔 沈政 张超
我国高新区建设已进入"二次创业"阶段,城市化是其必然,但高新区的主体人群构成决定了高新区规划并不完全等同于城市规划。文章以南京高新区总体规划为例,通过对主体人群的调研,剖析他们的工作、消费、心理行为等具体的文化特征,从而了解其特殊的需求,进而确定高新区规划中的结构模式、用地组成、用地比例、总体形象及环境建设等重点问题,规划一个人本需求下的高新技术园区。
关键词:
高新区 主体人群 文化特征 需求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洪涛 郑斯彦
一、高新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 南京高新区是我省第一家也是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经过几年建设,它不仅为企业生产创造了一个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的硬环境,同时也为企业技术创新创造了一个较好的软环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