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59)
2023(13672)
2022(11688)
2021(11263)
2020(9463)
2019(22113)
2018(22085)
2017(41915)
2016(22878)
2015(26359)
2014(26555)
2013(26301)
2012(24977)
2011(22701)
2010(22869)
2009(21147)
2008(21361)
2007(19503)
2006(17212)
2005(15435)
作者
(64924)
(54130)
(54050)
(51858)
(34892)
(25948)
(24946)
(20976)
(20705)
(19990)
(18491)
(18259)
(17510)
(17240)
(17067)
(16865)
(16466)
(15974)
(15907)
(15669)
(13751)
(13397)
(13167)
(12458)
(12332)
(12324)
(12211)
(12134)
(10948)
(10940)
学科
(94424)
经济(94335)
管理(64357)
(59406)
(46757)
企业(46757)
方法(39246)
数学(34459)
数学方法(34085)
中国(29526)
(28855)
(25854)
地方(22063)
(20491)
贸易(20479)
业经(20017)
(19897)
(19164)
农业(18744)
(18298)
(15554)
银行(15531)
(15117)
财务(15064)
财务管理(15018)
(14852)
理论(14708)
(14706)
(14441)
(14422)
机构
大学(323950)
学院(323810)
(136414)
经济(133380)
管理(121499)
研究(114107)
理学(101954)
理学院(100745)
管理学(99157)
管理学院(98505)
中国(89828)
(70264)
科学(66966)
(65503)
(57531)
中心(53946)
(52122)
(51605)
研究所(51541)
财经(50085)
(45248)
北京(45084)
(44711)
师范(44355)
业大(44064)
经济学(41890)
(41374)
(41102)
农业(40628)
经济学院(37758)
基金
项目(203808)
科学(159489)
研究(155760)
基金(145494)
(125321)
国家(124239)
科学基金(105628)
社会(96603)
社会科(91349)
社会科学(91323)
(78440)
基金项目(76049)
教育(71959)
(66422)
编号(66189)
自然(65694)
自然科(64054)
自然科学(64035)
自然科学基金(62924)
资助(60505)
成果(56424)
课题(46006)
(45960)
重点(45757)
(45065)
(41399)
(39851)
国家社会(39659)
项目编号(39475)
教育部(39440)
期刊
(157459)
经济(157459)
研究(102289)
中国(72111)
(52433)
(47493)
学报(45981)
管理(43294)
科学(42670)
教育(41443)
大学(34435)
(33458)
金融(33458)
农业(32156)
学学(31267)
技术(30046)
经济研究(25636)
业经(24738)
财经(24717)
图书(22742)
(21383)
问题(21014)
(19166)
(18327)
国际(16914)
书馆(16202)
图书馆(16202)
理论(16125)
世界(16065)
技术经济(16064)
共检索到5115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晓东  
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是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和中国与东盟合作的重要战略。广西是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的核心支点,要发挥好高新区的技术创新与人才支撑功能、产业带动功能、平台支撑功能。为此,广西高新区应该构建联动合作机制,提升高新区整体竞争力与服务能力;加快信息产业发展,增强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产业推动力;完善机制推进高新区与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的对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润斌  
广西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面临着打造成为"一带一路"区域合作高地、互联互通新枢纽、中国—东盟信息港核心基地等战略任务。高新区通过发挥引领功能、辐射功能和先行先试功能,有利于广西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赢得先机。为实现这一目的,广西高新区应该积极转变观念,以科学的理论指导高新区可持续发展;完善合作共享机制,增强广西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推动力;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对接,打造面向东盟的高新技术产业合作高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左伟  
电子商务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建立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有利于发挥电子商务产业聚集优势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增强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活力,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文章分析了南宁高新区建设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的政策优势、产业规模优势和基础配套设施优势,认为南宁高新区创建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必须明确基地发展定位,优化制度环境,完善支持体系,构建重点特色行业电子商务集群,形成区域电子商务品牌的集群效应和规模效应。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何翔  刘慧敏  李慧  
产业转移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趋势。文章以南宁高新区为例,分析了南宁高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从产业转移原则,产业布局,产业扶持政策,产业链构建,人才体系、服务体系、项目库建设,招商引资理念和招商方式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南宁高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具体对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叶生新  
文章结合南宁高新区的实际分析了高新区的主导产业品牌战略建设。文章认为,在南宁高新区的主导产业品牌战略建设中,政府方面要做好高新区企业的调查摸底和分类培训指导工作,实行专门化管理、定向帮扶,完善品牌的创建、管理和保护体系;企业方面要增强品牌意识、提高产品质量、培育企业文化、激励企业员工和健全品牌管理体系并持之以恒推进品牌建设。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尹宏玲  崔东旭  李松凯  
功能转变是空间结构调整的先导。针对现有文献对高新区建设用地结构研究较为薄弱的现实,以济南市高新区核心区为例,分析了工业、居住、公共设施等主要建设用地的动态演变;引入信息熵和均衡度指标,综合测度了济南市高新区核心区建设用地结构整体演变的特征,以期为功能转型中高新区用地结构调整提供借鉴和指导。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润斌  
高新区对推动区域经济增长、优化城市和区域经济结构、强化区域创新等具有重要作用。南宁高新区在经济综合实力、特色产业和创新资源等方面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积累了良好的基础。文章认为,南宁高新区要建设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应加快高科技工业发展首位聚集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示范引领区和科技创新核心驱动区等建设,提高高新区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工业首位度、现代服务业首位度和创新发展首位度。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欧光军  孙骞  
目前我国高新区创新能力研究主要集中在创新的投入产出绩效,忽视了高新区系统内生的结构与协同关系。本文从协同视角出发,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构建高新区协同创新体系假设,构建结构方程模型。通过用AMOS软件对56个国家级高新区数据进行验证分析,发现知识主体、政府和企业三大主体系统对高新区产出协同关系较弱,而且知识系统与产出系统没有正向影响关系。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对高新区协同创新能力建设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晓东  
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和政企合一型是我国当前高新区的主要管理模式,区位城市规划和功能定位、体制改革、政府行政分权是影响高新区管理模式的主要因素。文章结合南宁高新区对创新高新区的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以便为推进我国高新区的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发展提供借鉴和思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戒辉  
产业集群与高新区发展密不可分,产业集群可以优化高新区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分工合作和提高高新区影响力与竞争力;高新区的发展又为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南宁高新区面临着产业集群机制、产学研合作机制、风险投资机制不完善,融资渠道有限和有效公共技术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其产业集群建设应该明确产业集群发展目标,扩大集群范围与效应;完善优势产业链和产业体系;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增强区域创新网络功能;健全风险投资机制,拓宽企业筹资渠道。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徐代明  
高新区与城市的协调互动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城市发展离不开高新区的引领和带动,高新区发展需以城市的基础条件为依托。文章认为,高新区应实施工业振兴战略,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推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聚集和整合创新资源,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园区与城市的协同发展。高新区所在地方政府应加强城市环境建设和优化高新区发展规划,为高新区发展提供良好环境,促进城市与高新区的良性互动发展。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胡先杰  姜琴  陆红姝  苏思骐  朱琳  
国家高新区作为创新发展"领头雁",正日益成为各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构建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高新区评价机制则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本文以南京高新区为例,提出关于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评价机制构建的若干思考。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光伟  
文章基于区域创新系统的视角,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构建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武汉东湖高新区为例,分析了高新区的区域经济投入对区域绩效的影响,得出了经济投入对其区域绩效影响的具体衡量指标,并对其影响程度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为高新区区域经济产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戒辉  
中国东盟战略的实施,为广西人才资源的开发带来了前有未有的机遇,而南宁高新区的地缘、人才资源政策和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等优势更是为其在人才的开发培养中赢得了先机。文章认为,南宁高新区应通过利用中国东盟战略制度优势构建与东盟各国的人才交流合作机制,整合区内和东盟两个区域的教育资源提高人才开发培养水平,推进人才小高地建设培养特色重点产业高层次人才等途径,为促进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广西经济实现新跨越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先进  
振兴实体经济是中国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是依靠创新驱动,提高企业创新能力。高新区拥有的创新资源、创新机制和创新成果等优势使其成为了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应发挥好高新区的创新资源优势,增强实体经济发展的内生驱动力;建立健全实体经济优先发展的产业政策;探索"互联网+产业"的实体经济发展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