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86)
- 2023(13597)
- 2022(11882)
- 2021(11131)
- 2020(9293)
- 2019(21211)
- 2018(21246)
- 2017(40569)
- 2016(21872)
- 2015(24097)
- 2014(24028)
- 2013(23786)
- 2012(21626)
- 2011(19236)
- 2010(19294)
- 2009(17592)
- 2008(16916)
- 2007(14692)
- 2006(12621)
- 2005(10883)
- 学科
- 济(80322)
- 经济(80233)
- 管理(66209)
- 业(64791)
- 企(55937)
- 企业(55937)
- 方法(38332)
- 数学(32595)
- 数学方法(32194)
- 中国(21555)
- 财(21202)
- 农(20896)
- 学(20845)
- 技术(20478)
- 业经(18977)
- 地方(16423)
- 理论(15307)
- 制(15268)
- 农业(14143)
- 务(14023)
- 财务(13957)
- 财务管理(13936)
- 和(13692)
- 企业财务(13312)
- 贸(13280)
- 技术管理(13268)
- 贸易(13267)
- 银(13242)
- 银行(13199)
- 环境(12852)
- 机构
- 大学(304699)
- 学院(302308)
- 管理(122577)
- 济(113458)
- 经济(110799)
- 理学(106928)
- 理学院(105700)
- 管理学(103781)
- 管理学院(103226)
- 研究(100560)
- 中国(74098)
- 科学(65957)
- 京(64995)
- 财(51978)
- 所(50313)
- 农(49341)
- 业大(47541)
- 研究所(46463)
- 中心(46309)
- 江(43819)
- 财经(42176)
- 北京(40778)
- 范(40340)
- 师范(39894)
- 农业(38808)
- 经(38470)
- 院(37225)
- 州(35788)
- 技术(33224)
- 经济学(33015)
- 基金
- 项目(216746)
- 科学(170962)
- 基金(157404)
- 研究(155594)
- 家(138712)
- 国家(137569)
- 科学基金(118348)
- 社会(96458)
- 社会科(91344)
- 社会科学(91319)
- 省(85503)
- 基金项目(84770)
- 自然(79582)
- 自然科(77769)
- 自然科学(77750)
- 自然科学基金(76370)
- 划(72587)
- 教育(71247)
- 资助(63583)
- 编号(62342)
- 成果(49906)
- 创(48779)
- 重点(48702)
- 部(46791)
- 发(45589)
- 创新(44831)
- 课题(43131)
- 科研(41825)
- 计划(40428)
- 大学(40003)
- 期刊
- 济(119346)
- 经济(119346)
- 研究(86165)
- 中国(57317)
- 学报(51536)
- 科学(47593)
- 管理(45711)
- 农(43387)
- 大学(38503)
- 财(38359)
- 学学(36170)
- 教育(35517)
- 农业(30508)
- 技术(26917)
- 融(23757)
- 金融(23757)
- 业经(19805)
- 财经(19681)
- 经济研究(18838)
- 科技(17698)
- 图书(16818)
- 经(16700)
- 业(16365)
- 问题(15000)
- 技术经济(14879)
- 理论(14718)
- 版(14276)
- 资源(13848)
- 实践(13679)
- 践(13679)
共检索到4306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郭丕斌 周喜君 王其文
高新区的创新能力和引领作用得到了普遍认可,但作为其创新能力支撑的创新系统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探讨。文章首先以演化经济学和区域创新系统相关理论为基础,分析了高新区创新系统所具有的三个层次及其相互影响关系,然后在高新区内通过调查问卷进行数据收集,利用结构方程建模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模型假设的创新环境、产业集群和创新型企业之间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和影响关系,产业集群作为中间层次的独立性显著成立,高新区创新系统的层次性特征明显。
关键词:
高新区 创新系统 产业集群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肖永红 张新伟 王其文
创新能力是衡量高新区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使用层次分析法对我国高新区的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在评价过程中主要从创新投入、孵化能力和创新产出三方面来设立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了使评价更为科学,在计算各层因素对系统目标的综合权重时使用了层次分析法权重和变异系数加权法权重两种方式,并利用2008年数据对54个国家级高新区进行评价,得到园区最终综合得分和排序。
关键词:
高新区 创新能力 层次分析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周丽 张华
高新区是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增长极。国内外经验表明,协同创新已成为衡量高新区创新能力的关键要素。依据国内各类高新区的发展阶段,可以从协同创新能力视角将其划分为成长型高新区与创新型高新区。文章基于成长型高新区的发展特征,按照需求互补与功能耦合机制构建以组织协同、功能协同、资源共享、制度协同为界面的成长型高新区协同创新系统框架,并由此规划产业集群、政府、大学与科研机构、金融机构、中介组织在协同创新系统中的功能定位与创新行为。
关键词:
协同 成长型高新区 网络 创新系统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解佳龙 胡树华
本文依据创新系统的多层级属性与共性特征,界定了国家高新区创新系统的基本内涵,总结出该系统的战略先导、整体关联、多元动态、自我调节4大典型特征,提炼出国家高新区创新系统"四三结构"模型,并按照结构模型的流程指向,逐一分析了系统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最终阐释了系统运行的反向牵引、要素协同、循环反馈、功能转换4大机理,以期为创新系统的后期维护和关联政策制定提供一个科学有效的分析框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袁莉 刘鞠林
以系统论为指导,从中观经济的层面,探讨了高新区二次创业的核心必须是融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于一体的集成创新,是实现系统整体功能最优的创新,探讨了高新区集成创新的实现途径。
关键词:
高新技术产业群 集成创新 高新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宝胜
对创新和创新系统的概念进行了剖析,指出创新研究系统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在分析、比较“系统范式”和传统研究方法之间内在联系和主要区别的基础上,总结概括了创新系统的非线性特征。
关键词:
创新 创新系统 系统范式 非线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润斌
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是中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适应经济新常态的重要选择。南宁高新区具有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良好经济条件、创新环境和平台基础。文章认为,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重点是要以科学的创新创业理念为指导;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制度设计;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增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支撑。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韩伯棠,朱美光,孙长森,徐春杰
本文对我国高新区“二次创业”发展途径进行分析,提出管理体制与运营模式创新、产业政策与园区功能创新、产业集聚与产业结构优化以及知识溢出与创新体系建设等发展途径,为我国高新区“二次创业”提供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
高新区 二次创业 发展途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边伟军 杨薪钰 罗公利
本文基于对青岛高新区1992—2018年发展历程的分析,运用单案例探索性方法研究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演化路径及其背后的机理。结果表明:①高新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演化路径可分为种群形成阶段、群落形成阶段和系统形成阶段;②高新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演化是一个动态积累过程,并且是伴随着创新创业资源的聚合、整合和耦合逐渐形成的;③生态系统的创新创业能力形成实质上是从个体能力到种群能力、种群能力到群落能力、群落能力再到系统能力三阶涌现的结果。
关键词:
创新创业 生态系统 高新区 案例研究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妍
以国家火炬统计以及广东省高新区科技统计数据为基础,从经济、产业、科技、企业等方面对全省23个省级以上高新区发展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园区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供相关部门决策参考。
关键词:
统计调查 广东 高新区 发展特征 对策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尹宏玲 崔东旭 李松凯
功能转变是空间结构调整的先导。针对现有文献对高新区建设用地结构研究较为薄弱的现实,以济南市高新区核心区为例,分析了工业、居住、公共设施等主要建设用地的动态演变;引入信息熵和均衡度指标,综合测度了济南市高新区核心区建设用地结构整体演变的特征,以期为功能转型中高新区用地结构调整提供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
高新区 建设用地 济南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熊然 卫平
本文首先利用动态超效率SBM模型,对中国104家国家高新区的创新效率进行测度,然后从城市贸易环境和高新区自身贸易水平两个方面实证分析贸易对高新区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贸易环境对高新区创新绩效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并且这种积极效应在直辖市和经济特区、副省级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一般地级市三个层级的区域呈现明显差异。一般地级市相比较而言对城市贸易环境更为敏感,也更容易受到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高新区自身软硬件影响。反而高新区自身贸易水平的上升并未带动其创新水平提速,主要带来贸易规模的单纯扩张,并未助力研发效率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提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荣 张冀新
为评估创新型产业集群对国家高新区集聚效应的影响作用,文章采用双重差分法进行国家高新区和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准自然实验。结果表明,创新型产业集群集聚更多资源要素,能够提高国家高新区集聚效应。创新型产业集群对高新区集聚效应的提高程度,呈现显著空间差异:东部地区政策效果最为显著,仅略高于西部地区,而中部地区效果最不明显。需通过强化创新型产业集群创新集聚功能,提升高新区创新载体功能,积极发挥产业集群培育的外部效应。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冀新
高新区创新主体主要包括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及中介机构。创新的内容(功能要素)为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通过投入产出关系在创新主体与创新内容之间进行转化,由此构成"双四"网络结构模型。依托主体的市场导向与竞争效应、创新联结与技术倾向、价值网络与协调效应的运行机理,建立主体间产学研合作的点对点、点对链和网络创新模式。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孙红军 张路娜 王胜光
创新国际化是增强国家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构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国际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以2014-2016年我国"一带一路"沿线68个国家高新区为研究对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二次指派程序方法对国家高新区创新国际化水平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国家高新区创新国际化以创新主体交互、创新活动融入、创新资源流动、创新绩效提升为本质特征;国家高新区创新国际化水平存在显著的区域不平衡性,东部沿海高新区创新国际化水平较高,中西部高新区创新国际化水平较低;国家高新区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技术水平、政策质量等差异对创新国际化水平差异影响显著,自然生态环境差异对创新国际化水平差异影响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