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24)
2023(9458)
2022(7966)
2021(7146)
2020(5659)
2019(12902)
2018(12495)
2017(24233)
2016(12946)
2015(14359)
2014(14403)
2013(14349)
2012(13879)
2011(12840)
2010(13411)
2009(12367)
2008(12214)
2007(11333)
2006(10486)
2005(9764)
作者
(38075)
(31664)
(31517)
(29957)
(20367)
(14958)
(14248)
(12212)
(12102)
(11672)
(10794)
(10435)
(10312)
(10288)
(10114)
(9750)
(9554)
(9133)
(9126)
(9109)
(8170)
(7832)
(7752)
(7269)
(7196)
(7192)
(7170)
(7026)
(6475)
(6326)
学科
(64885)
经济(64834)
(38899)
管理(36386)
(30075)
企业(30075)
地方(22851)
中国(21564)
(19928)
方法(17487)
业经(16875)
数学(14362)
数学方法(14174)
农业(13464)
地方经济(13102)
(12304)
(12053)
产业(11750)
(11733)
(11672)
(11549)
银行(11539)
(11534)
贸易(11520)
技术(11367)
(11335)
金融(11335)
(11323)
(11072)
环境(10087)
机构
学院(191392)
大学(185975)
(85815)
经济(83987)
管理(72425)
研究(71848)
理学(60422)
理学院(59718)
管理学(58961)
管理学院(58555)
中国(55368)
科学(40769)
(40686)
(39009)
(36235)
研究所(32254)
中心(32030)
(31911)
(29977)
财经(29202)
(27195)
师范(26974)
北京(26488)
(26188)
(26061)
(25614)
经济学(25382)
业大(24336)
农业(22861)
经济学院(22626)
基金
项目(117429)
科学(93673)
研究(91261)
基金(82767)
(70478)
国家(69823)
科学基金(60142)
社会(58609)
社会科(55795)
社会科学(55788)
(47957)
基金项目(42663)
教育(40432)
(39236)
编号(37699)
自然(35624)
自然科(34769)
自然科学(34763)
自然科学基金(34127)
资助(33687)
(33039)
成果(31442)
课题(27853)
发展(27665)
(27181)
重点(26780)
(25256)
(25054)
国家社会(23787)
创新(23326)
期刊
(109017)
经济(109017)
研究(64395)
中国(44836)
管理(30575)
(29842)
(27686)
科学(24432)
教育(24409)
(24064)
金融(24064)
学报(22632)
农业(20392)
业经(20091)
技术(18054)
大学(17950)
经济研究(17158)
学学(16678)
财经(14289)
问题(14259)
(12569)
(11507)
国际(10515)
(10457)
技术经济(10392)
商业(10344)
现代(10174)
世界(10159)
(10153)
论坛(10153)
共检索到3157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匡致远  陈杰  
自1991年以来,我国先后建立了53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及数十个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目前,高新区不仅已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正在逐步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先行区、新体制的试验区和现代化城市的示范区。据科技部的统计,到1998年底,我国高新区的工业增加值已达1010亿元,出口创汇总额达78亿美元。而且,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著名品牌、规模效应明显的企业和企业集团已开始在各高新区崛起。但是与国际上成功的高新区相比,我国的高新区还存在着很大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赵艳华  罗永泰  
文章对天津高新区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目前高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集群化促进天津高新区发展的建议,指出加快产业聚集,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集群,推进各园区向集群阶段转化是未来天津高新区发展的方向。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晓东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经济发展必须由依靠要素驱动、投资驱动的传统经济转向以创新驱动为动力的创新型经济。创新型经济的发展要求高新区必须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带动力和辐射力以及突破原有的发展模式。文章认为,高新区的当务之急是要树立科学的创新型经济发展理念;明确产业发展方向,推进产业创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创新发展模式,增强创新型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代瑞红  和金生  张自强  
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高新区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国家创造税收的重要来源,但同时也存在着功能错位、机制落后、协同度低和创新不足等问题。文章从问题出发,探索了基于产业集群的高新区发展模式,分析了高新区集群发展的条件,提出了高新区集群培育和发展的措施。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行健  杜宽亮  
源于1988年“火炬计划”的高新区,是我国城市产业发展的聚集区,也是深化改革开放的示范区,更是城市经济创新驱动的主要引擎。近年来受国际经济持续走低、国内产业结构调整、新型城镇化推进、规划体制机制改革迟缓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一些城市高新区陷入了踟蹰徘徊的处境。在国家倡导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新区作为发展实体经济的主要平台,应利用城市更新这一重要手段,尽快转型升级,实现从单一地区向带动跨区域整合转变。作为首批国家级高新区,天津华苑环外片区历经三十多年发展取得较大成就,但也存在着产业、生活、公共空间发展需求与现状用地的不适配情况。在系统评估发展现状基础上,针对性提出了以低成本产业空间和高标准配套服务为空间供给重点、以工业用地红线的底线约束和规划布局的弹性要素为长远利益保障、以配套政策设计为手段建立管理维护机制等策略,以求提供一定理论启发和实践借鉴。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戒辉  
产业集群与高新区发展密不可分,产业集群可以优化高新区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分工合作和提高高新区影响力与竞争力;高新区的发展又为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南宁高新区面临着产业集群机制、产学研合作机制、风险投资机制不完善,融资渠道有限和有效公共技术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其产业集群建设应该明确产业集群发展目标,扩大集群范围与效应;完善优势产业链和产业体系;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增强区域创新网络功能;健全风险投资机制,拓宽企业筹资渠道。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吴林海  
我国高新区内股份制经济发展简析吴林海无锡新区党委宣传部股份制所独有的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资本的运作效率,有利于资产的保值、增值等经济功能与高新技术产业化高投入、高风险、高效益和更新换代快的特有特点相结合,使股份制经济组织日益成为我...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会武  王胜光  古达沙  
1995—2007年统计数据显示,惠州仲恺高新区经济增长面临非常严峻的发展态势。本文立足国家和区域发展的战略需求,提出园区新的发展导向和知识创造财富的价值理念;结合园区发展的四大问题,提出了"创新-功能-体制-管理(IFSM)"发展思路和园区经营化管理模式;最后根据战略需求向市委市政府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耕  
创新驱动战略是国家发展的核心战略。创新驱动是国家发展战略与高新区转型升级的双重统一。国家高新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困难在于创新生态体系不健全、创新合作联动机制不完善、创新发展模式相对僵化等方面。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国家高新区的转型发展需要以创新驱动理念为指导,构建创新生态环境体系以及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叶生新  
制造业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主导力量,其发展水平是衡量工业化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南宁市大力发展制造业,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带来的国际市场和合作机遇,南宁高新区的产业基础优势以及东部地区制造业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赋予了南宁高新区发展制造业的良好机遇并提供了良好条件。文章认为,南宁高新区打造先进制造业聚集区必须转变职能、加强技术创新、开拓国际市场和主动承接产业转移。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宏  王育宝  杜万坤  
高技术产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大国间、区域间激烈争夺的战略制高点。为促进区域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环境的特殊要求,然后,以西安高新区为例,结合国外成功科技园区产业发展环境营造的经验,分析了西安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环境营造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优化西安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环境的具体措施。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克俊  杨萍  唐琼  
本文揭示了西部高新区产业集群的脆弱性,在对其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西部高新区培育产业集群能力应坚持“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各有分工、突出重点”的原则,走有特色之路,在壮大特色主导产业、拉长产业链条、实现东西合作、提高国际化能力上狠下功夫;要整合周围的资源,形成集聚效应;把创新体系建设作为促进产业集群能力的核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欧光军  孙骞  王茜  
作为地方实施经济发展方式向创新型经济转型载体存在的高新区,走集群化道路是其内生发展的依据和方向,其集群化水平决定了高新区集约化发展程度。本文结合定量分析工具设计了测度评价高新区集群化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湖北省内高新区集群化程度进行实证测评,得出湖北省内高新区在集群化水平因子和发展因子都比较低下的基本实情;提出了围绕主导产业进行定位招商,优化产业链,走内生发展道路,以及加大社会资本建设步伐,促进园区协同创新;最后,根据集群化综合评分将湖北高新区划分为三个发展梯队,根据不同梯队的集群化状况提出了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潘锡辉  徐东岳  施祖麟  
国家高新区当前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推动着科技与经济的成功结合。人才资源是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发展国家高新区的重要保障。本文依托战略学的战略要素,通过对当前人才战略国内外环境以及国家高新区人才情况的详细分析,提出国家高新区人才战略的指导思想和人才战略目标,并进一步探讨了人才战略重点和人才战略对策,以期服务于国家高新区人才战略的实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