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52)
2023(15599)
2022(12794)
2021(11805)
2020(9657)
2019(22246)
2018(21929)
2017(42019)
2016(22234)
2015(24828)
2014(24439)
2013(23996)
2012(22164)
2011(19678)
2010(20352)
2009(19003)
2008(18849)
2007(17076)
2006(15285)
2005(14063)
作者
(63062)
(52765)
(52222)
(49339)
(33647)
(25200)
(23549)
(20292)
(20062)
(18940)
(17974)
(17850)
(16912)
(16881)
(16205)
(16025)
(15603)
(15147)
(15095)
(15043)
(13140)
(13011)
(12736)
(12171)
(11732)
(11671)
(11629)
(11582)
(10403)
(10383)
学科
(101752)
经济(101640)
(88214)
(78281)
企业(78281)
管理(75843)
方法(39361)
业经(31987)
(31605)
数学(30697)
数学方法(30126)
中国(28901)
(26749)
地方(25098)
技术(22965)
农业(22466)
(19319)
(19054)
财务(19002)
财务管理(18978)
理论(18742)
企业财务(17883)
(17653)
(16445)
(16421)
贸易(16400)
(16090)
(15863)
(15832)
(15627)
机构
学院(316658)
大学(310348)
(132594)
经济(129926)
管理(126976)
理学(107981)
理学院(106835)
管理学(105024)
研究(104966)
管理学院(104411)
中国(83212)
(67590)
科学(62373)
(61089)
(51946)
(50765)
(50484)
中心(48408)
财经(47379)
研究所(46555)
业大(44979)
北京(43308)
(42806)
(40968)
师范(40626)
(40377)
(39006)
经济学(38812)
农业(38706)
经济学院(34726)
基金
项目(205083)
科学(163547)
研究(154253)
基金(147310)
(127791)
国家(126358)
科学基金(110081)
社会(98445)
社会科(93406)
社会科学(93383)
(83312)
基金项目(77475)
自然(69839)
教育(69800)
自然科(68265)
自然科学(68251)
(67985)
自然科学基金(67073)
编号(62560)
资助(59617)
成果(49661)
(48870)
(47630)
重点(45720)
课题(44010)
(43802)
创新(43606)
(40969)
国家社会(40280)
发展(39643)
期刊
(158656)
经济(158656)
研究(97085)
中国(69286)
管理(53992)
(49623)
(47730)
科学(43867)
学报(42180)
教育(37428)
大学(34085)
技术(32797)
农业(32558)
学学(31896)
(31375)
金融(31375)
业经(29546)
经济研究(24094)
财经(23290)
问题(20544)
(20253)
(19917)
技术经济(18884)
科技(17069)
现代(15970)
商业(15491)
(15349)
统计(15285)
世界(15048)
(14970)
共检索到4962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甘春华  张炳申  
桂林国家高新区要在二次创业中奋起直追,必须调整过去的发展方式,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高新区的主要发展模式以及桂林国家高新区的发展特点,认为以密集的智力资源为基础的模式是适合其发展的模式。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韩伯棠,朱美光,孙长森,徐春杰  
本文对我国高新区“二次创业”发展途径进行分析,提出管理体制与运营模式创新、产业政策与园区功能创新、产业集聚与产业结构优化以及知识溢出与创新体系建设等发展途径,为我国高新区“二次创业”提供指导和借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元,王维才  
以我国高新区为对象,在实证分析和资料调研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相关理论,研究了我国高新区阶段发展的过程、模式、规律、各阶段的演进、相关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建立了我国高新区阶段发展的理论框架及其分析模型。然后,利用上述理论框架和分析模型研究了我国高新区在"产业主导"阶段向"创新突破"阶段转移(即"二次创业")的各种要素,建立了针对高新区在这一阶段转换的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林晓艳  何芳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土地利用集约度在初次创业中呈现出了良莠不齐的局面。土地利用的低集约度不仅是开发区的土地利用问题,而且是开发区的整体发展问题。低集约度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二次创业发展模式,应以土地供给为切入点、以土地集约利用为基础,加强机制建设和环境改造,培育开发区的核心竞争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袁莉  刘鞠林  
以系统论为指导,从中观经济的层面,探讨了高新区二次创业的核心必须是融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于一体的集成创新,是实现系统整体功能最优的创新,探讨了高新区集成创新的实现途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徐鸣  
作为我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合肥高新区经过近20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完成了以要素集群为主导的"一次创业",目前正面临着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导的"二次创业"。文章运用SWOT法,分析了合肥高新区在"二次创业"中面临的机遇和威胁及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找出"二次创业"的战略定位和发展路径,总结出制约高新区发展的瓶颈因素,就如何突破当前制约高新区发展的瓶颈,更好的进行高新区建设给出对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润斌  
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是中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适应经济新常态的重要选择。南宁高新区具有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良好经济条件、创新环境和平台基础。文章认为,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重点是要以科学的创新创业理念为指导;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制度设计;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增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支撑。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卫红  魏巍  
本文针对广东高新区与美国硅谷在发展背景、创新能力、投融资体制、企业制度、服务体系、创新文化等六方面的发展与管理模式进行比较,总结出硅谷的成功经验主要在于密集的大学与高技术人才、健全的风险投资体系、强大的小企业衍生能力、创新的个性文化环境等。广东高新区与硅谷的差距在于,创新资源短缺、风险投资机制不全、企业制度与管理模式不善、创新文化氛围不浓等,对广东高新区的发展提出了五点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谢守红  苏成真  
从经济实力、经营效益、科技创新能力、对外开放能力和环境竞争力五个方面选取30个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模型,对苏州高新区、苏州工业园、无锡高新区、常州高新区的"二次创业"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苏州工业园"二次创业"能力最强,无锡高新区次之,苏州高新区第三,常州高新区最弱。针对苏锡常高新区"二次创业"能力的提升,提出了若干对策和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克俊  
本文提出了高新区建设(H)、产业集群培育(C)、创新体系构建(N)“三位一体”(H-C-N)藕合互动与循环累积理论,并认为应当运用该理论指导我国高新区“二次创业”的实践,只要针对影响H-C-N藕合互动与循环累积的薄弱环节和缺失因素,采取更为有力的对策和措施,就能大大提高我国高新区“二次创业”的发展质量和水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汉欣  
文章首先综述新世纪国家高新区取得的新成就、新特点及增速回落的原因;接着,指出国家高新区在“二次创业”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把高新区建设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基地之一。国家高新区要努力实现“五个转变”,自主创新是高新区发展的必然阶段;高新区“二次创业”的核心任务是建立区域持续创新体系。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芮明杰  左斌  
在国家一系列的科技发展规划和自主创新战略指导下,经过了17年发展的高新区已进入"再创业"发展阶段。通过引入松散耦合系统理论,本文设计了其基本分析框架。从"生物群落"这一"次系统"层次分析了我国高新区初创期和再创业期的松散耦合要素、形态、纽带、强度、动力和政策,同时探讨了这一转型的实现手段与方式,并以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实践介绍了这种转型的建设经验。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徐代明  
高新区与城市的协调互动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城市发展离不开高新区的引领和带动,高新区发展需以城市的基础条件为依托。文章认为,高新区应实施工业振兴战略,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推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聚集和整合创新资源,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园区与城市的协同发展。高新区所在地方政府应加强城市环境建设和优化高新区发展规划,为高新区发展提供良好环境,促进城市与高新区的良性互动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戒辉  
产业集群与高新区发展密不可分,产业集群可以优化高新区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分工合作和提高高新区影响力与竞争力;高新区的发展又为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南宁高新区面临着产业集群机制、产学研合作机制、风险投资机制不完善,融资渠道有限和有效公共技术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其产业集群建设应该明确产业集群发展目标,扩大集群范围与效应;完善优势产业链和产业体系;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增强区域创新网络功能;健全风险投资机制,拓宽企业筹资渠道。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言  
高新区是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重要集中区和产业基地。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高新区的企业发展步入快车道。但是,也有一些民企,尤其是一些涉外民企的发展路径并不顺畅,面临诸多困惑。本文试图以湘潭高新区为个案,对此加以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