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94)
- 2023(4089)
- 2022(3362)
- 2021(3173)
- 2020(2519)
- 2019(5466)
- 2018(5456)
- 2017(9723)
- 2016(5725)
- 2015(6645)
- 2014(6700)
- 2013(6082)
- 2012(5687)
- 2011(5199)
- 2010(5301)
- 2009(4679)
- 2008(4665)
- 2007(4244)
- 2006(3790)
- 2005(3379)
- 学科
- 管理(16441)
- 济(15442)
- 经济(15411)
- 业(12509)
- 企(10819)
- 企业(10819)
- 制(6989)
- 体(6771)
- 理论(6358)
- 中国(6255)
- 农(5916)
- 财(5684)
- 学(5479)
- 教学(5073)
- 方法(4478)
- 教育(4462)
- 体制(4394)
- 业经(4236)
- 银(3727)
- 银行(3707)
- 地方(3599)
- 行(3598)
- 融(3517)
- 学法(3512)
- 教学法(3512)
- 金融(3510)
- 工作(3472)
- 务(3347)
- 财务(3326)
- 财务管理(3317)
- 机构
- 学院(76874)
- 大学(75206)
- 研究(28812)
- 管理(25262)
- 济(24249)
- 经济(23439)
- 理学(20986)
- 中国(20752)
- 理学院(20711)
- 管理学(20230)
- 管理学院(20083)
- 科学(18241)
- 京(16854)
- 农(16016)
- 所(14998)
- 财(13661)
- 研究所(13607)
- 江(13259)
- 中心(12865)
- 农业(12542)
- 业大(12420)
- 技术(11946)
- 范(11277)
- 师范(11101)
- 院(10994)
- 北京(10479)
- 州(10340)
- 省(10101)
- 财经(10084)
- 职业(9160)
- 基金
- 项目(51169)
- 研究(39317)
- 科学(38670)
- 基金(33647)
- 家(30445)
- 国家(30136)
- 科学基金(24298)
- 社会(22424)
- 省(21855)
- 社会科(20927)
- 社会科学(20921)
- 教育(19577)
- 划(18348)
- 基金项目(17207)
- 编号(17083)
- 成果(15417)
- 自然(14946)
- 自然科(14570)
- 自然科学(14560)
- 自然科学基金(14283)
- 课题(13689)
- 资助(13377)
- 重点(12226)
- 年(11223)
- 体(11153)
- 发(11047)
- 部(10815)
- 创(10741)
- 项目编号(10336)
- 性(10303)
共检索到1233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董小平
高教体系人才高地是党管人才示范地、战略人才集聚地、科技育人领先地、开放合作先锋地,对国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要意义。建构高教体系人才高地要突出精神引领、强化顶层创新、革新人才引育、创建高端平台、拓展外部环境、推动组织协同。
关键词:
高教体系 人才高地 治理方式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士林 王晓静
以解决生计问题为目标的"温饱型"资助理念与体系比较适合传统农业社会的人生理想和生活价值观念。但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城市化的背景下,这种在传统上已经很了不起的"功德事业"正在遭遇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彩虹计划"贯穿贫困拔尖人才从小学到研究生的所有教育阶段,旨在由国家承担那些由于贫困而无力承担教养功能的"父亲"职能,从制度上为贫困青少年的高层次发展建立通道。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马陆亭
在党的十七大路线的指引下,我国"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等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已经明晰,并提出了"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具体要求,高等教育面临着由世界大国向强国的转变。完成这一转变,需要正确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应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积极推进高教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做好高校定位的顶层设计,科学构建专门人才的培养体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宣勇
在国家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新一届政府把转变职能作为一件大事,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教育部对此作出了积极的响应,在2014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袁贵仁部长《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报告,对于教育领域的治理体系与治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亚航 张向前
探索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评价方法,以促进我国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梳理总结国内外经典的创新指数评价模型,包括国家创新指数和中国创新指数,以及全球创新指数、欧盟创新记分牌和硅谷指数,结果发现5种创新评价指数均以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为基本框架但评价指标侧重方向不同;结合各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优缺点,以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指标为基本框架,优化构建我国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评价指标体系,强调注重创新投入指标、创新产出指标、潜力指标、精神层面指标和创新效果指标,并构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创新指数计算方法,提出对不适用于个别经济体指标进行替换、评价体系与激励体系相结合、指标体系必须进行更新的实施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徐静
高教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按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总要求,现代化成为深化高教治理体系研究、推进体系形成的基本诉求和努力方向。立足中国语境,在推进高教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进程中,理念自觉是先导,去行政化是切入点,能力提升是支撑,制度供给是保障。
关键词:
高教治理体系 现代化 构建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扬 任海涛
回顾我国学生欺凌治理发展进程,不难发现学生欺凌法治体系是法律制度与欺凌治理实践不断相互作用的产物。我国的学生欺凌治理经历了从萌芽到发展完善,最终实现法治化的整体过程,确立了学生欺凌多层次立法和“预防-认定处置”二分的治理框架。学生欺凌立法目前在欺凌的认定、欺凌严重程度的判定、惩戒措施选取以及程序性规定等具体问题上还存在矛盾冲突或缺漏。对此,需要进一步准确界定政府、学校、家长、社会等主体的职责和协作方式,形成学生欺凌的分级处置机制,构建多方共同参与的学生欺凌法治体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许慧清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教育领域改革和发展的行动议题和中心目标。本文针对当前大学治理体系建构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复合共治视域分析在大学治理体系中施行复合共治的内涵、特征以及优势,并提出中国特色大学治理体系的建设路径。
关键词:
复合共治 教授治学 学生参与治理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宋军
金融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国家治理体系框架下,各类金融活动参与者共同维护金融秩序、推进金融发展的制度安排和相互关系;依法治理、市场决定、双向开放、风险可控、权责明晰是衡量我国金融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五项基本标准。当前,我国金融治理缺乏顶层设计和立法框架,没有形成多元化的金融治理格局,监管职责和监管协调有待改进,政府和市场的边界不够清晰。应发挥中长期规划立法在完善国家金融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优化我国金融治理体系中的几个重要关系,发挥市场在配置金融资源中的决定作用,完善国家金融治理体系的评估及改进机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宏宝
在大数据时代的语境下,大数据引导的技术革命正在推动国家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转型,而当大数据与高等教育治理耦合,则呈现出一条大数据思维和技术嵌入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的技术路径,并逐步聚焦于数据源流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的建构。这种建构的核心使命在于凭借大数据的力量以整体主义破解传统高等教育行政化、单中心治理的制度性缺陷,实现从单中心行政主导向多元化分权治理转型,建构基于数据分布的高等教育政府、市场、社会多元共治的权力结构,从而实现数据源流高等教育的智慧治理。
关键词:
数据源流 高教育治理 体系建构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叶艳妹 罗姮 董玛力 邱滋璐
研究目的:探索构建系统化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治理体系,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撑。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国家治理视域下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治理体系是在现代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理念下,通过多主体共同参与,依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制度,运用行政、经济、法制和技术等有效手段,在互动机制下实现土地资源科学化、协同化、精细化、智能化治理的综合系统。(2)实践中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治理面临治理理念与实践之间的错位、治理主体关系协调难、精细化治理制度供给不足、治理手段亟需创新转型等挑战。(3)建立健全科学化、协同化、精细化、智能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治理体系需要推动现代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理念的落地,优化多主体协同治理,完善精细化的治理制度体系,提升智能化治理能力。研究结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需要以现代治理思维深入推进,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治理体系,助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治理实践。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健 孟佳辉 赵泽斌 于航
研究生教育是向社会输出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渠道。治理现代化建设需要对研究生教育治理体系有一个系统性认识。以政策作为传输介质,运用成长链的基本思想对研究生教育治理体系进行链化建构;从多元共治、政策制度化、政策创新、政策供需匹配的视角分析治理过程中的政策演化机制、治理绩效的评价以及反馈路径;最终形成一个“政策执行—绩效反馈”的治理循环链条。保障研究生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持续现代化需要持续优化研究生教育治理体系的成长链循环。从顶层设计的党政引领、层级协同的政策决策机制和底层执行中内部治理常态与非常态工作相结合三个层面着手进行教育治理体系改进,有助于成长链循环的长效优化。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琦
可以预期,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将会如期全部脱贫,贫困县也将会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这并不意味着2020年后我国贫困问题就完全解决了。与世界各国一样,我国贫困问题将永远存在,所不同的是2020年后依照我国贫困程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衍
这种转型兼顾了职业教育体系建构的需要。应用技术型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与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是相衔接的。今年2月26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部署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其中特别提到"引导一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在其后3月22日举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教育部副部长鲁昕透露,以"专升本"为主的地方本科院校将逐步转型,淡化学科,强化专业,培养技术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吴丰 唐月 林超然
基于元治理视阈分析科技创新治理体系的韧性,有助于拓展和完善科技创新治理的研究视野和理论体系,亦可为检视我国科技创新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提供新的视角。鉴于当前学界关于该论题的探索尚处在起步阶段,重点围绕元治理视阈下我国科技创新治理体系韧性的概念建构展开分析。首先,结合系统经济学相关观点,从治理主体、治理客体、治理目标和治理工具4个方面梳理科技创新治理体系的构成要素。进而,通过分析元治理的运行逻辑,从理论、实践和历史经验3个维度论述元治理之于我国科技创新治理现代化的有效性。最后,从社会生态韧性的概念出发,通过解析元治理视阈下科技创新治理体系韧性的主要面向,构建科技创新治理体系韧性的概念模型。后续研究从科技创新治理体系韧性发展机理的角度,进一步分析治理体系的要素和结构对韧性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