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81)
2023(4014)
2022(3457)
2021(3077)
2020(2829)
2019(5994)
2018(5922)
2017(10479)
2016(6397)
2015(7114)
2014(7041)
2013(6887)
2012(6389)
2011(5776)
2010(5828)
2009(5083)
2008(4979)
2007(4514)
2006(3848)
2005(3350)
作者
(21736)
(18311)
(18169)
(16798)
(11344)
(8853)
(8238)
(7220)
(6979)
(6582)
(6136)
(6102)
(5975)
(5949)
(5943)
(5701)
(5600)
(5257)
(5241)
(5168)
(4790)
(4639)
(4518)
(4227)
(4182)
(4114)
(3998)
(3966)
(3836)
(3794)
学科
(18976)
经济(18955)
管理(13524)
(12633)
方法(9603)
(9429)
企业(9429)
数学(8599)
数学方法(8466)
(7218)
(6660)
中国(5397)
(4338)
农业(4295)
业经(4201)
理论(4102)
(4086)
贸易(4086)
(3979)
(3656)
银行(3616)
环境(3554)
(3488)
(3426)
地方(3401)
(3357)
金融(3354)
教育(3086)
技术(2991)
(2901)
机构
学院(87156)
大学(87011)
研究(34021)
(28829)
(28146)
经济(28078)
管理(27690)
科学(26188)
理学(24010)
中国(23631)
理学院(23609)
管理学(22852)
农业(22768)
管理学院(22719)
业大(21556)
(19447)
(18796)
研究所(18252)
农业大学(15402)
中心(15234)
(13861)
技术(13542)
(13218)
(13216)
(12599)
(12223)
实验(12097)
(11925)
实验室(11658)
北京(11219)
基金
项目(65274)
科学(48438)
基金(45038)
(42946)
国家(42595)
研究(40602)
科学基金(34120)
(28351)
自然(24605)
自然科(24032)
自然科学(24010)
基金项目(24009)
(23663)
自然科学基金(23587)
社会(23148)
社会科(21923)
社会科学(21916)
教育(19780)
资助(18682)
重点(15780)
计划(15760)
编号(15305)
科技(15153)
(13983)
(13748)
科研(13131)
(13041)
创新(12932)
成果(12693)
(12548)
期刊
(28752)
经济(28752)
学报(26453)
(25664)
研究(21001)
中国(20139)
科学(19407)
大学(18477)
学学(17864)
农业(17424)
教育(10844)
(9737)
(9630)
管理(9558)
业大(8847)
农业大学(7620)
技术(7533)
(7011)
(5979)
金融(5979)
科技(5834)
林业(5733)
中国农业(5197)
自然(4991)
经济研究(4700)
业经(4653)
统计(4568)
自然科(4513)
自然科学(4513)
财经(4485)
共检索到1277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朴哲  崔宗均  苏宝琳  路鹏  王伟东  
用羧甲基纤维素钠 (CMC)糖化力法测定了一组高效稳定的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MC1纤维素酶活性表达特性。结果表明 ,显色反应产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在 4 90nm处 ,最适酶促反应温度为 6 0℃ ,最适反应pH 6 .0 ,较理想的酶促反应时间为 10min ;用不同温度和pH处理 ,MC1的纤维素酶在 6 5℃以下和pH 4 .5~ 10 .5之间表现出很高的稳定性 ,但超出此范围 ,酶活性急剧下降直至丧失。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费岚  邵飞  贾睿  胡乐琴  何培民  
从腐烂浒苔和浒苔暴发区域的海水中筛选出具有纤维素分解能力的菌株,采用刚果红染色法进行粗选,得到8株透明圈较大的菌株。将8株菌株分别接种到3种不同碳源的液体发酵培养基,发酵培养6 d后,分别测定滤纸(FPA)酶活力、羧甲基纤维素(CMC)酶活力与水解浒苔纤维素的效果。8株菌株中得到H3、H4、H6、Q1四种产酶较好的菌株并鉴定。3种液体发酵培养基中,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碳源的条件下,H3的CMC酶活力最高,为56.98 U/mL。H3与H4的浒苔水解效果较好,还原糖得率分别为10.4%和12.8%。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宁珍  付传明  何金祥  唐凤鸾  区婵  何成新  
用稀释法和表面消毒法分别从腐烂木屑和霉变树枝中分离纤维素降解真菌,获得两个菌株,编号为34和H。在以木屑为唯一营养的培养基上,两个菌株生长良好;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培养基上,真菌H生长速度明显大于真菌34,但所形成的刚果红透明圈直径则真菌34明显大于H。研究两个菌株的生物学及产酶特性发现:复杂多糖比简单双糖或单糖更利于菌株的生长,淀粉是它们的最佳碳源;当MS为无机盐、滤纸或CMC-Na为碳源、pH为6.0~7.0时,两个菌株的纤维素酶活较高;其中,真菌34的最高FPase和CMCase为144.14和325.67 U/L,真菌H则为111.38和328.47U/L。真菌34与四株弱...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东阳  王蒙蒙  马磊  赵政  邱强  沈其荣  
为了从不同生境样品中分离筛选高效纤维素分解菌并评价其纤维素分解能力,以结晶纤维素为唯一碳源,测定其在刚果红平板上水解圈大小和纤维素酶活力,并分析各菌株对小麦秸秆的分解效率。结果表明:4株高效纤维素分解菌在纤维素刚果红培养基上均能形成透明水解圈,并能使滤纸条发生崩解。利用16S rRNA基因序列在GenBank中的同源性比对结果,结合其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确定了各菌株的分类学地位,分别将其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X3,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X6、55-3和55-4。接种21 h后菌株X3获得最大滤纸酶活力(0.12 U·mL-1),27 h...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王进军  沈谦  曹慧慧  薛藩  
在酶活测定过程中空白酶活的正确测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文以纤维素分解菌的酶活测定为例,介绍了目前处理空白样品的3种主要方法,并经过对比研究,提出目前最佳的空白处理方法为灭活酶液+底物空白,并进一步优化为离心+灭活酶液+底物空白的方法。面对本科生的该综合性实验,将微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实验技术相结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圣进  韦仕岩  覃晓娟  王灿琴  陈振妮  
从木质纤维材料堆肥样品中驯化筛选出一组高温型纤维素分解菌群N6,对其纤维素分解功能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6培养体系的pH稳定在6.4~8.0之间,降解纤维的适宜温度为50~60℃,最高纤维素酶活(CMCase)为0.83 IU/mL;在50℃下,N6在4 d内可使滤纸降解90.0%以上,6 d内可使玉米秆粉或稻草粉分别降解75.0%和86.4%,9 d内可使玉米秆粉或稻草粉分别降解失重79.0%和90.4%,对木薯渣的降解率也在30.0%以上。可见,N6具有降解天然木质纤维的高活性,是可应用于木质纤维材料生物转化的优良菌群。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育财  朱万斌  崔宗均  王小芬  林长松  程序  
为了加快小麦秸秆资源的资源转化,提高小麦秸秆的生物分解率,从小麦秸秆堆肥中筛选到一组高效的小麦秸秆分解菌复合系WDC2。研究表明,WDC2在PCS培养基中以小麦秸秆作为唯一碳源,60℃培养15 d,对小麦秸秆的分解率达到64.47%,其中纤维素分解44.7%,半纤维素分解13.61%,木质素减少3.85%,pH由初始的8.3迅速下降,60 h下降到6.6,而后逐渐回升接近初始值。羧甲基纤维素酶(CMCase)随小麦秸秆的分解而升高,在15 d达到0.372 U/mL。GC-MS分析WDC2分解小麦秸秆不同阶段的培养液,检测到乙醇、乙酸、乙二醇、丙酸、2-甲基丙酸、丁酸、3-甲基丁酸、2-甲基丁...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育财  李宁  罗彬  龚大春  王小芬  崔宗均  
为探索秸秆纤维素分解菌群筛选过程中,温度及碱处理小麦秸秆对菌群纤维素分解活性及菌群结构的影响,利用高温秸秆堆肥为筛选菌源,以碱处理小麦秸秆和未经碱处理小麦秸秆为碳源,分别在50和60℃条件下进行限制性筛选,最终获得18组具有纤维素分解活性的菌群。选择其中4组代表性菌群进行连续继代培养,监测相关性质,并利用PCR-DGGE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对菌群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高温堆肥环境筛选秸秆纤维素分解菌群,培养温度及秸秆碳源均影响菌群的筛选效果。以碱处理小麦秸秆为碳源的菌群在分解秸秆过程中能够保持较好的菌群结构稳定性;60℃的温度条件和碱处理小麦秸秆的碳源条件更有利于获得高活性的纤...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付传明  何金祥  黄宁珍  何成新  周浩  王新桂  
通过调整培养液pH值、无机盐组分和碳源,对筛选的3株秸秆纤维素分解真菌F-1、F-2、F-3进行产酶条件优化研究,并通过紫外诱变处理,选育高纤维素酶活突变株。结果表明,在不同初始pH值液体发酵培养时,3株真菌在培养6 d时的滤纸纤维素酶活力(FPase)达到最高,最适的初始pH分别为8.0、9.0、9.0,培养10 d时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CMCase)达到最高,最适的初始pH分别为8.0、7.0、7.0;培养一段时间后,各菌株发酵液的pH值均有一定的下降,其中以F-2下降幅度最大;对纤维素酶活力相对最高的F-1进行不同无机盐和碳源培养后发现,适合该菌株产纤维素酶的碳源为谷壳粉,无机盐组分为B...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程斐  孙朝晖  赵玉国  谢平林  李式军  
从陈年堆积的畜粪堆中筛选出一个耐高温能高效分解纤维素等有机物的菌株。经鉴定 ,该菌株属于糖丝菌属易变糖丝菌种中具有分解纤维素能力的菌株 ,至少可耐 80℃高温 ,在 4 0~ 5 0℃下能够有效地分解纤维素 ,在 2 0~ 30℃下分解纤维素能力较低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伟东  崔宗均  牛俊玲  朴哲  刘建斌  
以麦秸垛下的土壤和麦秸堆肥为材料 ,利用限制性培养技术 ,经过多代淘汰及其不同系之间的组配 ,最终筛选构建了一组木质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用羧甲基纤维素 (CMC)糖化力法和纤维素减重法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对复合系分解纤维素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滤纸、棉花、稻草、CMC Na和葡萄糖为碳源时 ,复合系在天然纤维素含量高的碳源 (如滤纸、棉花 )存在时表现出高的纤维素分解活性 ;利用蛋白胨和酵母粉作氮源时的纤维素分解活性远高于硝酸铵、尿素等无机氮源 ;以滤纸和酵母粉作为惟一碳、氮源时 ,最适发酵质量浓度分别为 2 5和10 0 g·L-1,其分解活性最高峰均出现在发酵第 5天。最适纤维素分解...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炫清  苗嘉曦  陈兴  孔志坚  刘东阳  沈其荣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高效木质纤维素分解菌Aspergillus fumigatus Z5分解木质纤维素的能力,并以小麦秸秆为材料解析其分解过程。[方法]以小麦秸秆为唯一碳源,研究接种菌株Z5后小麦秸秆物理、化学特性及胞外水解酶活力,并结合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和二维核磁共振等方法,原位分析菌株Z5对小麦秸秆的分解过程。[结果]与对照相比,接种28 d后小麦秸秆的总碳相对含量减少了22.05%,总氮相对含量却增加了76.77%,而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分别下降了36.97%和39.77%。电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元喜  张晓昱  胡佳华  邓元修  
木质纤维素分解菌筛选及木质纤维素降解吴元喜张晓昱胡佳华邓元修(华中理工大学生物工程系,武汉430074)SCREENOFLIGNOCELLULOLYTICSTRAINANDBIODEGRADATIONOFLIGNOCELLULOSEWuYuanxi...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正风  朱杰  唐丽  董高峰  吴涛  廖头根  张伟  夏玉珍  王奕权  李岩  
【目的】分离获取产纤维素酶高效菌株,并对其进行系统分类鉴定。【方法】以羧甲基纤维钠为唯一碳源,从烟草秸秆自然发酵腐熟物中选择性分离了51株产纤维素酶细菌及放线菌。通过刚果红染色初筛筛选到产纤维素酶活力较高的9株菌,根据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确定了这些菌的系统发育地位。【结果】基于纤维素酶活力测定的复筛选定了高效菌株Luteibacter sp. L43。单因素试验确定了pH、碳源浓度、氮源浓度对L43发酵液中滤纸酶活、外切酶酶活、内切酶酶活的影响,并优化了发酵条件,即在pH为6、羧甲基纤维素钠浓度为12.5 g/L、NaNO_3浓度为5 g/L的羧甲基纤维素钠培养基中滤纸酶活达16.9 U/mL,外切酶酶活达39.62 U/mL。【结论】本研究为烟草秸秆腐熟提供了优良产纤维素酶菌株资源,为Luteibacter sp. L43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史玉英  沈其荣  娄无忌  刘生浩  崔中利  
滤纸平板法结合摇床培养筛选到2个纤维素分解能力较强的混合菌M1和M2。在以纤维素为碳源的培养液中,28℃振荡培养4d,滤纸纤维素失重率分别达57.53%和54.92%,未经处理的稻草秆纤维素失重率为38.82%和36.21%。膨化稻草比稻草秆易分解,纤维素降解率可达68.83%和60.02%。经初步鉴定,M1由木霉F1和芽孢杆菌Ba组成,M2由木霉F2和芽孢杆菌Ba组成。实验结果表明,由真菌、细菌组成的混合菌分解纤维素的能力明显强于其中任何一个单一菌株。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