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81)
2023(3656)
2022(3175)
2021(2801)
2020(2487)
2019(5606)
2018(5422)
2017(10009)
2016(5633)
2015(6362)
2014(6109)
2013(6153)
2012(5777)
2011(5293)
2010(5264)
2009(4716)
2008(4601)
2007(4103)
2006(3691)
2005(3269)
作者
(20109)
(16605)
(16586)
(15633)
(10541)
(8173)
(7463)
(6594)
(6465)
(6022)
(5787)
(5752)
(5495)
(5473)
(5317)
(5284)
(5257)
(5043)
(4918)
(4844)
(4317)
(4235)
(4088)
(3892)
(3825)
(3809)
(3720)
(3546)
(3542)
(3484)
学科
(21580)
经济(21556)
管理(12662)
(12382)
方法(10949)
数学(9838)
数学方法(9703)
(9246)
企业(9246)
(7098)
(6384)
中国(5397)
业经(4376)
农业(4362)
(4177)
(3953)
贸易(3951)
(3833)
(3638)
地方(3589)
环境(3570)
理论(3440)
(3006)
技术(2972)
教育(2944)
(2927)
(2746)
(2716)
金融(2716)
(2686)
机构
大学(84626)
学院(82204)
研究(34099)
(31096)
经济(30442)
管理(27716)
(25059)
科学(24674)
理学(24313)
理学院(23947)
中国(23597)
管理学(23194)
管理学院(23067)
农业(20417)
(19294)
(19028)
业大(18912)
研究所(18015)
中心(14758)
农业大学(13436)
(13260)
(12503)
(12197)
(12171)
(11866)
北京(11734)
(11057)
科学院(10923)
(10772)
实验(10722)
基金
项目(60457)
科学(46171)
基金(43831)
(41999)
国家(41673)
研究(37146)
科学基金(33601)
自然(24431)
(24161)
自然科(23873)
自然科学(23858)
自然科学基金(23482)
基金项目(23156)
社会(22663)
社会科(21464)
社会科学(21456)
(21438)
资助(18523)
教育(17354)
重点(14496)
计划(14309)
(13148)
编号(13108)
科技(13045)
(12875)
科研(12509)
(12507)
创新(11742)
(11580)
(11240)
期刊
(32245)
经济(32245)
学报(23286)
研究(22328)
(22156)
中国(19075)
科学(18412)
大学(16585)
学学(15857)
农业(15262)
管理(10354)
教育(8908)
(8813)
(8360)
业大(7579)
农业大学(6464)
技术(6375)
(5808)
(5604)
金融(5604)
经济研究(5542)
财经(5017)
中国农业(4757)
林业(4749)
科技(4736)
业经(4600)
(4403)
问题(4258)
自然(4117)
图书(4023)
共检索到1229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爱平  王富华  王晓容  李乃坚  赖穗春  
建立了一种测定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样品中的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用乙腈提取,以水和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HP ODS Hypersil(5μm,250 mm×4 mm i.d)柱分离,用荧光检测器(λex=229 nm,λem=320 nm)测定。研究表明辣椒素和二氢辣椒在0.02~125.00μg/mL范围内,峰面积与待测物的质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为0.999 9,相对标准偏差在0.44%和2.74%之间,回收率为80.8%~99.9%。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适用范围广,重现性好,灵敏度高。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段建利  杨志刚  
以6-溴己酸为起始原料,利用Wittig反应,制备以Z-8-甲基-6-壬烯酸为主的产物,然后在NaNO2—HNO3的作用下,转化为以E-8-甲基-6-壬烯酸为主的产物,经后处理得到E-8-甲基-6-壬烯酸。在酶催化作用下,E-8-甲基-6-壬烯酸选择性地与香草醛的醇羟基反应,得到辣椒素酯。实验过程让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科学组合,更加贴近真实的药物研发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富宏丹  何莉莉  陈俊琴  赵瑞  王丽红  
对3个不同辣椒品种胎座和果肉中的辣椒素与其降解相关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辣椒,不同发育时期辣椒素含量及积累特点不同,其中牛角椒胎座中辣椒素含量最高,沈椒4号次之,农大40最少;沈椒4号果肉中辣椒素含量略高于牛角椒中含量,农大40果肉中最少,仅在花后36d检测到极少量的辣椒素,并且胎座中辣椒素的含量均高于果肉中。在整个辣椒果实发育时期,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均和辣椒素含量呈一定的负相关,因此,这两种酶有可能参与了辣椒素的氧化降解,且在该过程中有互补的作用。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俊琴  何莉莉  王淑杰  
以沈椒4号为试材,在桶栽条件下,研究不同氮水平对辣椒果实中辣椒素及其代谢相关物质的影响,以期为合理调控辣椒素的合成代谢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低水平的氮素(96kg·hm-2)促进胎座和果肉中肉桂酸(6.02μg·g-1DW)、香豆酸(16.31μg·g-1DW)、阿魏酸(3.75μg·g-1DW)和香草醛(5.81μg·g-1DW)等合成代谢中间物质合成积累,从而促进了辣椒素的合成积累。辣椒素合成竞争物质木质素、类黄酮、单宁在低氮水平时积累较快。由此可见,低氮对竞争物质的合成与积累的抑制作用较差。综上所述,较低水平的氮素有利于辣椒素的合成积累。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高妍萍  何莉莉  陈俊琴  高嵩  李现伟  董祥开  
分别在辣椒的定植期、花期、绿熟期、红熟期进行遮光处理,对辣椒素含量及其代谢中相关酶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绿熟期遮光处理辣椒素含量最高,其次是花期遮光、定植期遮光、红熟期遮光,对照的含量最低。绿熟期遮光处理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最高,花期和定植期遮光次之,再次是对照和红熟期遮光。过氧化物氧化酶(POD)活性,红熟期和定植期遮光最高,其次是对照和花期遮光,绿熟期遮光最低。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对照和红熟期遮光较高,定植期和花期遮光次之,绿熟期遮光最低。由此表明,遮光增加了辣椒素含量,绿熟期遮光效果较好。辣椒素含量高时,PAL活性高,但POD和PPO活性低,表明辣椒素含量与三种酶的活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欧阳建勋  朱邦雄  夏延斌  罗凤莲  
分别对室内袋装稻谷、平房仓小区、浅圆仓和房式仓实仓进行辣椒素粉剂防治储粮稻谷书虱试验,结果表明,2%辣椒素粉剂对袋装稻谷书虱的有效作用时间可达3个月,是空白对照组的3倍;平房仓小区试验中,2%辣椒素粉剂优于3%书虱灵粉剂、10%书虱灵乳剂、10%浏阳霉素,2%辣椒素粉剂处理的书虱密度最大仅为其他3种处理的2/5;在浅圆仓表面粮层施用2%辣椒素粉剂40kg,可以控制书虱的发生和为害,在房式包装粮仓施用2%辣椒素粉剂20kg,可使书虱密度降低5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尚红梅  马永梅  孙睿  李引乾  陈辉玲  童德文  董玲玲  曹新宇  
【目的】制备辣椒素/SiO2微球,并对其制备参数进行优化。【方法】以油包水包油(O/W/O)复乳法制备辣椒素/SiO2微球,采用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检测微球形态和粒径,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微球包封率。通过L9(34)正交试验,对外油相稳定剂羟丙基纤维素(HPC)、水相稳定剂聚乙二醇(PEG)、亲水性表面活性剂Tween 20和亲油性表面活性剂Span 80的用量进行优化。【结果】用O/W/O复乳法制得了具有中空结构的辣椒素/SiO2微球,微球平均粒径(4.62±0.12)μm,分散系数ε为0.76。在不考虑交互作用的条件下,优选出较高包封率的微球制备参数组合为:HPC与Span 80含量分别为外...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淑杰  何莉莉  陈俊琴  耿丽娟  佟贤  
研究了氮素对辣椒果实中辣椒素及其竞争物质的影响。以沈椒4号为试材,在桶栽条件下,研究0(A),96(B),192(C),288(D),394(E)kg·hm-2共5个水平氮素处理下的辣椒果实中辣椒素及其竞争物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B处理(96kg·hm-2)最有利于胎座中辣椒素的积累,辣椒素含量最高为16.93mg·g-1。D处理(288kg·hm-2)下果肉中辣椒素含量最高,可见,果肉中辣椒素的合成需较高水平的氮素,但辣椒果实中的辣椒素主要来源于胎座,故B处理为促进辣椒素积累的最佳氮素水平。B处理胎座中辣椒素合成竞争物质木质素、类黄酮和单宁含量最高,分别为4.38,0.09,1.55mg·...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俊琴  何莉莉  张坤鹏  刘磊  
为明确外源腐胺(PUT)对辣椒果实中辣椒素的影响机理,以牛角椒为试材,在花期喷施PUT(0.1mmol·L-1)和多胺合成抑制剂(DFMO,0.1mmol·L-1),研究外源腐胺处理对辣椒果实中辣椒素及其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花后50d,与CK相比PUT处理可提高苯丙氨酸转氨酶(PAL)活性21.05U·g-1,提高过氧化物酶(POD)活性0.13g愈创木酚·h-1,降低多酚氧化酶(PPO)活性8.53U·g-1,提高辣椒素含量2.79mg·g-1,同时促进内源多胺的合成;DFMO处理抑制PAL、POD活性,促进PPO活性,抑制内源多胺的合成和辣椒素的积累;PUT和DFMO复配处...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龚翔宇  饶帅琦  吕晓菡  杨静  祝彪  
【目的】研究杭椒Capsicum annuum ‘Hangzhou Jizhua’בJilin Zaojiao’果实辣椒素、维生素C等物质在采收期的动态变化,以确定最佳采收期。【方法】选取4个常见杭椒品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开花后14、21、28、35、42、49、56 d采收的果实中辣椒素、二氢辣椒素和维生素C以及干物质质量分数。【结果】采收期内4个杭椒品种果实辣椒素类物质质量分数不同,品种间差异显著(P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董丰收  杨爽  刘新刚  孙建鹏  郑永权  姚建仁  
【目的】建立辣椒和土壤中氟啶胺残留的分析方法,探明氟啶胺在辣椒田中使用后的残留行为,为安全施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法研究氟啶胺在辣椒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结果】氟啶胺在辣椒中半衰期为2.5~3.7d,土壤中为1.2~4.2d。使用氟啶胺50%悬浮剂,制剂用量为495g·ha-1(。有效成分247.5g·ha-1),施药4次,距末次施药后7d收获的辣椒中氟啶胺残留量小于0.06mg·kg-1,低于韩国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值(0.3mg·kg-1)。【结论】该分析方法操作简单,精密度、准确度和灵敏度都符合农药残留标准要求,适用于辣椒和土壤中的氟啶胺残留测定;建议氟啶胺50%悬浮剂在辣椒...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晓梅  盛积贵  
选取新苏椒5号、皱皮109 2个辣椒品种,以盆栽方法研究不同干旱程度(重度干旱、轻度干旱和正常供水)和复水过程对2种辣椒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第3和4天,2个品种轻度干旱、重度干旱的PSII最大量子效率(Fv/Fm)分别较对照显著降低。轻度、重度干旱分别在复水第1和3天恢复到对照水平。第4天,2个品种重度干旱的相对电子传递效率(ETR)显著低于对照,复水1 d后,恢复到对照水平。新苏椒5号的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 N和NPq)只在第4日重度干旱处理较对照显著升高,复水1 d后恢复到对照水平。皱皮109在干旱和复水过程的q N、NPq在各处理中都无显著差异。在第4天,2个品种重度干旱的光...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吴海燕  郭萌萌  李兆新  谭志军  乔玉玲  
建立了鲤鱼、鳗鲡、对虾和海参中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和盐酸多西环素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方法。样品用柠檬酸缓冲溶液提取,HLB固相萃取柱净化,以咪唑缓冲溶液-甲醇为流动相,经C18反相色谱柱分离后用荧光检测器测定。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和盐酸多西环素的定量限分别为20、20、40和40μg/kg,4种四环素类药物残留的加标回收率均在70.5%~100%,批内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0.0%,批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5.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伟  陈建波  赵伟军  赵道远  杨明敏  
在Na2HPO4-KH2PO4缓冲液(pH8.0)中,加入适量的K2S2O8溶液后,用微分脉冲极谱法测定苏丹红Ⅰ,结果于-0.590 V处产生苏丹红Ⅰ的二阶导数峰。其含量在0.01~0.10 mg.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y=0.055 2x+0.212 8(r=0.999 3,n=5),检出限为2.0μg.kg-1。该催化波的灵敏度比相应的还原波提高了5倍以上,用于测定辣椒粉中的苏丹红Ⅰ,结果满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田  商婷婷  何珍  崔亚丽  陆英  
以干辣椒为材料,正己烷为溶剂,提取辣椒中的生物碱,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质谱和核磁共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测定其抗炎活性。结果表明:采用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冰乙酸的体积比15∶15∶20∶20∶7.5为溶剂系统,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流速2 m L/min,主机转速850 r/min,分离温度25℃,检测波长为270 nm,300 min内连续2次进样,每次进样300 mg,获得22 mg、纯度为98.2%的化合物1,16 mg、纯度为98.0%的化合物2;经质谱及核磁共振鉴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