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71)
- 2023(8399)
- 2022(6460)
- 2021(5858)
- 2020(4968)
- 2019(10900)
- 2018(11263)
- 2017(21184)
- 2016(12120)
- 2015(13617)
- 2014(13674)
- 2013(12835)
- 2012(11808)
- 2011(10101)
- 2010(10043)
- 2009(9189)
- 2008(8898)
- 2007(8196)
- 2006(7295)
- 2005(6703)
- 学科
- 济(44616)
- 经济(44554)
- 管理(30349)
- 业(28578)
- 企(21382)
- 企业(21382)
- 方法(16802)
- 中国(15284)
- 农(14892)
- 数学(14431)
- 数学方法(14297)
- 学(12857)
- 财(11997)
- 业经(10765)
- 地方(10556)
- 制(10492)
- 农业(10251)
- 体(9029)
- 银(8512)
- 银行(8466)
- 行(8082)
- 融(7900)
- 金融(7893)
- 理论(7892)
- 发(7263)
- 贸(6776)
- 贸易(6767)
- 易(6561)
- 务(6439)
- 财务(6410)
- 机构
- 大学(162648)
- 学院(162533)
- 济(63172)
- 经济(61829)
- 研究(61136)
- 管理(55308)
- 理学(47281)
- 理学院(46706)
- 中国(45683)
- 管理学(45566)
- 管理学院(45303)
- 科学(40751)
- 农(38325)
- 京(35544)
- 所(32611)
- 财(30392)
- 农业(30209)
- 研究所(29868)
- 业大(29330)
- 中心(27571)
- 江(26577)
- 财经(23354)
- 院(22422)
- 北京(21592)
- 经(21287)
- 范(21219)
- 省(21052)
- 师范(20800)
- 技术(20544)
- 州(20359)
- 基金
- 项目(112205)
- 科学(87027)
- 基金(80839)
- 研究(77591)
- 家(73807)
- 国家(73242)
- 科学基金(60735)
- 社会(48347)
- 社会科(45670)
- 社会科学(45662)
- 省(45080)
- 基金项目(42284)
- 自然(40189)
- 自然科(39300)
- 自然科学(39282)
- 自然科学基金(38595)
- 划(37931)
- 教育(35704)
- 资助(32290)
- 编号(30927)
- 重点(26190)
- 成果(25888)
- 发(24699)
- 部(23678)
- 创(22890)
- 计划(22477)
- 课题(22232)
- 科研(21813)
- 创新(21567)
- 国家社会(20768)
共检索到2515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黄啟良 李干佐 张文吉 折东梅 李凤敏 张春华 卜小莉
目的评价阴离子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使用在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化形成与稳定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微乳液拟三元相图,研究了不同高效氯氰菊酯油-水-复合表面活性剂体系的相行为和最大增溶量。结果采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农乳500#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农乳400#以1/1、1/2、1/3复配,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剂拟三元相图中单相区和可对水无限稀释区面积均比表面活性剂单用明显增加,复合体系的最大增溶量也显著提高;与农乳400#单用相比,当二者以最佳比例1/2复配使用时,实现相同高效氯氰菊酯与油相质量分数的微乳化,配方中所需最低表面活性剂的质量分数由52.5%下降到11.5%。结论采用阴离子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适当比例复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安红丽 欧阳五庆 王俊 申进宝
以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7),聚乙二醇400单硬脂酸酯(PEG400MS),聚氧乙烯脂肪酸酯(LAE-9),蓖麻油聚氧乙烯醚-40(EL-40),蓖麻油聚氧乙烯醚-60(EL-60)和烷基糖苷(APG)等为表面活性剂,以甘油、丙二醇和1,3-丁二醇为助表面活性剂制备微乳液,通过绘制伪三元相图研究不同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和油相等因素对微乳形成区大小及微乳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Km)及油等对微乳的形成均有影响;各配方微乳的粒径均在100 nm以下,符合微乳的粒径要求,AEO-7/IPM/水,EL-40/IPM/水,EL-40/s...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高虹 骆雪萍 梁超华 刘水泉 黄伟雄
以表面活性剂为增溶剂,微波水相提取紫荆花红色素的工艺。筛选出紫荆花红色素的最佳增溶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K12),确定最佳提取的条件为:微波档数高火,提取时间50s,K12浓度0.03%,提取料液比1∶80g/mL。
关键词:
微波提取 表面活性剂 紫荆花红色素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永 廖柏寒 曾敏 雷鸣
污染土壤淋洗修复技术中,淋洗剂的选择是影响这一技术应用的限制因素之一.目前研究的淋洗剂包括表面活性剂、有机或无机酸、螯合剂EDTA等.大量研究表明,表面活性剂能够去除土壤中的污染物,特别是有机污染物,提高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综述了表面活性剂在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土壤有机污染修复中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增溶洗脱土壤中有机污染物,提高有机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和流动性;增强土壤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作用,即增强截留固定作用;改变吸附态或溶解态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利用性.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中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离子交换和络合作用.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土壤修复 有机污染物 重金属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李辉 李桂澜 董志
利用等温滴定量热仪对表面活性剂聚山梨醇20的临界胶束浓度进行了分析,并利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分析仪分析了表面活性剂聚山梨醇20在分子间相互作用实验中的作用。分别利用添加表面活性剂与不添加表面活性剂的运行缓冲液进行分子间相互作用实验,对传感曲线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聚山梨醇20可以降低样品在管路及芯片表面的非特异吸附从而增强分子间的特异性结合。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谭其言 李素艳 孙向阳 郝惠蓉 李逸楠 孙经宇
【目的】以珍珠岩为基质骨料,保水剂(A)、生物表面活性剂(B)和缓释肥为添加剂,结合植物生长指标,筛选最优屋顶绿化专用基质。【方法】在施加30 g·kg~(-1)缓释肥条件下,分析不同质量分数(0、0.5、1.0 g·kg~(-1))保水剂(处理号分别为A0、A0.5、A1.0)]和不同施用水平(0、100、200 mL·kg~(-1))质量分数为2%生物表面活性剂(处理号分别为B0、B100、B200)对珍珠岩理化性质改良效果。通过矩阵法选择2组高评分基质开展栽培试验,利用隶属函数分析栽培植物金叶莸Caryopteris clandonensis ‘Worcester Gold’和马蔺Iris lactea的生长指标,筛选最优配比基质。【结果】保水剂和生物表面活性剂对基质理化性质和植物生长指标影响显著(P<0.05)。与对照(A0B0)相比,A1.0B200的容重显著降低17.11%,毛管孔隙度和田间持水量显著提高10.82%和55.55%,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质量分数分别显著提高14.78%、44.36%和25.28%;A1.0B200栽培的金叶莸和马蔺的株高、根长以及地上部和根部鲜质量均显著大于对照,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系数最高。【结论】保水剂和生物表面活性剂可以改善珍珠岩基质的水气比,提高基质的供肥和保肥能力;与A1.0B100相比,A1.0B200基质更优。图2表5参39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文
从含油废水中筛选分离到1株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B-1,鉴定为假单胞菌属(Pseuomonas sp.)。对该菌株降解石油废水的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B-1菌株对石油的最高降解率可达87.25%;菌株能利用石油产生大量的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可使菌体表面疏水性呈下降趋势,疏水性最高为0.677;B-1菌株还能有效降低污染物分子与表面活性剂分子之间及石油烃与间隙水之间的界面张力,从最初的65.74 mN/m下降到最低的32.19 mN/m;B-1菌株的乳化性能较好,18 d后乳化指数仍达到81.16%,能产生较好的增溶效果,使非水溶性石油烃类物质的有机相与水相的接触面积大大增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徐广春 顾中言 徐德进 许小龙
【目的】从有机硅、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和氮酮3类10种表面活性剂中筛选出能促进稻田农药利用效率的表面活性剂。【方法】分别采用国家标准GB 5549-1990和表面张力法测定10种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张力及其对应的临界胶束浓度,并以表面张力降低的效率、初始接触角以及微量称重法测定的最大稳定持留量为依据筛选出适宜稻田喷雾使用的表面活性剂。【结果】PTS和NP-15达到临界胶束浓度时的溶液表面张力大于稻叶的临界表面张力,初始接触角均大于100°,不能粘附和润湿稻叶;GSS、KNS和GJZ可在稻叶上润湿,但初始接触角均大于90°,难以瞬间地粘附稻叶,易滚落或流失;其余5种表面活性剂适宜浓度下均可在稻田喷雾...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张锦旺 王逢辰
基于“液体介入+红外检测”技术设计了不同浓度表面活性剂辅助下的煤矸识别实验,从煤矸温变规律、煤矸温差规律、混矸率及识别准确率计算三方面分析了活性剂辅助对煤矸石识别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可极大增强煤矸温变效应,但不同浓度的活性剂扩大煤矸温差的程度不同;与清水对照组相比,0.05%浓度的DTAB溶液具有最佳的煤矸短时温差提升效果,可大幅提高基于红外图像的煤矸识别准确率。该实验设计基于智能放煤领域学科前沿成果,涉及采矿、计算机、化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交叉,能够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娜 郑青松 刘玲 刘兆普 牛丹丹 姚瑶 王博
从胜利油田受石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能产生表面活性剂的石油降解菌,对其进行初步鉴定,并探讨了其降解原油的性能与生长条件。经过富集培养、平板筛选、血平板筛选、排油圈测定,成功分离筛选出1株产生表面活性剂的石油降解菌株X-1。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等鉴定其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培养6 d时原油降解率为30.04%。通过硅胶板薄层层析初步判定表面活性剂粗品中含有脂肽、脂蛋白类物质。菌株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2℃,最适pH为7.0,最适盐度为2 g.L-1 NaCl,最佳碳源为淀粉,最佳氮源为蛋白胨。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燕友果 张燕 王攀 周丽霞
设计了研究型实验——双子表面活性剂自组装增黏特性的实验设计。采用LAMMPS分子动力学模拟软件、VMD可视化软件及Origin绘图软件,构建了双子表面活性剂溶液模型,优化初始构建模型,模拟了其自组装形成蠕虫胶束的过程,并考察了不同剪切流速下的自组装行为和黏度变化。教学实践证明,该实验使学生掌握了LAMMPS分子动力学模拟软件的使用方法,培养了学生的科研素养。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 表面活性剂 自组装 黏度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熊叶辉 曾鑫年 刘承兰
以红火蚁灌巢用杀虫剂辛硫磷为对象,结合表面活性剂增强修复技术,应用振荡平衡法,研究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曲拉-通100(Triton X-100)对辛硫磷在土壤中解吸附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增高,解吸附能力增强,辛硫磷的吸附量逐渐减小。在5倍临界胶束浓度(5 CMC)时,SDBS处理的辛硫磷各初始质量浓度的平衡体系的吸附率为56.81%~66.21%,而Triton X-100处理的吸附率为75.92%~82.07%,表明SDBS对辛硫磷的解吸附能力明显强于Triton X-100。在相同质量浓度的表面活性剂作用下,辛硫磷的吸附符合...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辛硫磷 红火蚁 土壤 解吸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瑞艳 张晓东 李树荣
表面活性剂驱最优注入策略问题是一类分布参数系统的最优控制问题,文章针对表面活性剂驱注入方案的特点,运用控制向量参数化的方法求解该问题。控制变量通过一个时间节点参数和其它决策参数的函数来近似。无限维的最优控制问题被转化为可以解析地求出梯度的非线性规划问题。通过求解非线性规划问题可以获得非均匀的时间网格。用带时间节点的控制向量参数化方法与梯度法分别对表面活性剂最优控制问题实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了利用带时间节点的控制向量参数化方法求解此类问题的有效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权 王佳音 朱瀚 左金玉 刘东阳 沈其荣
【目的】优化霍氏肠杆菌B4产表面活性剂的液体发酵条件,结合有机试剂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所产表面活性剂,并利用质谱分析技术鉴定其结构,进一步研究其促进黄瓜吸收叶面肥的效果,为新型肥料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正交试验优化霍氏肠杆菌B4产表面活性剂的发酵条件,主要包括碳源、氮源、初始pH、发酵温度、接种量、转数和发酵时间,不同处理的评价指标为发酵液的表面张力值,具有最低表面张力的处理为最佳的发酵条件;利用有机试剂萃取后旋转蒸发获得表面活性剂的粗提物;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柱温50℃、进样量为
关键词:
霍氏肠杆菌 生物表面活性剂 优化 叶面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