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82)
2023(5933)
2022(4915)
2021(4483)
2020(3638)
2019(8044)
2018(8086)
2017(14602)
2016(8086)
2015(9137)
2014(9225)
2013(8732)
2012(7890)
2011(7257)
2010(7421)
2009(6861)
2008(6727)
2007(6115)
2006(5317)
2005(4833)
作者
(24817)
(20702)
(20370)
(19614)
(12818)
(9937)
(9442)
(8010)
(7834)
(7375)
(6971)
(6879)
(6746)
(6589)
(6575)
(6359)
(6090)
(5979)
(5960)
(5839)
(5339)
(5119)
(4974)
(4776)
(4588)
(4580)
(4531)
(4527)
(4241)
(4215)
学科
(27431)
经济(27392)
管理(24519)
(19426)
(14582)
企业(14582)
(13882)
(9813)
环境(9164)
地方(8806)
方法(8339)
(7980)
贸易(7974)
(7779)
中国(7641)
(7173)
业经(7060)
(6907)
农业(6873)
数学(6413)
数学方法(6333)
(6308)
理论(6149)
生态(6135)
(5808)
(5537)
产品(5278)
(5029)
银行(5010)
资源(4842)
机构
学院(113748)
大学(109487)
研究(41774)
(40366)
管理(39584)
经济(39320)
理学(33450)
理学院(32986)
管理学(32316)
管理学院(32115)
中国(30966)
科学(28483)
(25723)
(24733)
(22038)
业大(20512)
农业(20271)
研究所(20250)
中心(19056)
(18639)
(18331)
(16360)
师范(16124)
(15910)
北京(15617)
(14605)
技术(14567)
(14512)
财经(14097)
科学院(13033)
基金
项目(78564)
科学(60457)
研究(56890)
基金(54457)
(49336)
国家(48945)
科学基金(40318)
社会(34039)
(32317)
社会科(32002)
社会科学(31994)
基金项目(28714)
(27305)
自然(26582)
自然科(25777)
自然科学(25764)
自然科学基金(25248)
教育(25046)
编号(23684)
资助(21339)
成果(18967)
重点(18485)
(17962)
课题(17300)
(16183)
(15850)
计划(15347)
创新(15105)
科研(14748)
科技(14067)
期刊
(50203)
经济(50203)
研究(30626)
中国(26717)
(24161)
学报(22114)
科学(18764)
农业(16784)
大学(15929)
学学(15223)
教育(14925)
(14844)
管理(14063)
业经(10718)
技术(9481)
(9343)
(8542)
金融(8542)
经济研究(7433)
资源(7180)
问题(6723)
(6701)
财经(6629)
业大(6154)
科技(5958)
林业(5741)
(5723)
图书(5222)
(5071)
商业(5016)
共检索到1743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党丽娟  刘峥延  高国力  
生态产品概念的提出最早见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为统筹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需要不同类型主体功能区在供给、转化、流通、消费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全过程中分工协作。当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存在供需空间错配、循环流转不畅、政策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应系统化把握各主体功能区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中的战略定位,特色化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差别化建立适宜主体功能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管理体系,统筹协调,高效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熊芳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将主体功能区战略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为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实现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战略目标,在限制开发的农产品主产区发掘农业生态价值、实现生态保护的同时实现收入增加和经济发展,可采取以下三种模式:一是政府补偿模式。政府建立农业碳汇补贴制度,对农产品主产区进行生态补偿。二是市场化补偿模式。建立碳交易平台,通过碳资产交易实现农业的生态价值。三是自力补偿模式。倡导三次产业融合,引导广大农民成为发掘和实现农业生态价值的主体,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及其加工业,加快发展以农业为支撑、以农村为载...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徐莉萍  孙文明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战略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推进,国际环境行动理事会创建的动态权变生态资源配置模式"生态预算"是最有效的推进工具。文章对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系统的外部环境进行PSR模型分析,确定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系统的运行目标,设计子系统内部的结构,并论证了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子系统之间的合作机理。中国只有建立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系统,才能让主体功能区规划战略变成可执行的语言。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谢花林   李致远  
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践行“两山”转化理念、促进生态效益与经济发展的关键路径。现有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地方实践模式存在治理主体单一、参与主体驱动力不足等问题。因此,借助多主体协同治理理论,解析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逻辑,据此设计以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生产—供应—销售”机制、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共创机制和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信息交流机制为核心要件的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多主体协同机制,基于多主体协同机制的提出,拓展土地资源生态产品、水资源生态产品、森林资源生态产品、湿地资源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新模式。以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多主体协同机制为指引,创建多元主体共治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格局。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青云  冯朝阳  任亮  左健  
我国主体功能区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存在各类主体功能区政策的差异化程度不足、缺乏针对主体功能区建设专项支持以及推进机制仍需完善等问题。投资政策能够有力推动主体功能区战略格局的形成。应根据各类主体功能区的定位,确定重点投资领域,兼顾投资领域的细化落实和投资方式的扬长避短,制定合理的差别化投资政策;投资资金分配应优化存量、新辟专项,强化对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支持力度;各级政府应明确投资责任,形成分清职责、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治理格局;按照主体功能区安排的投资领域和主要投资方式,设计差别化、精细化的具体方案。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丁四保  宋玉祥  王荣成  
即将实施的国家主体功能区划提出了一个重大的发展命题,即中国的人口配置和促进农村人口城市化。文章因此分析了农业农村发展的历史局限性和"农业移民"道路的终结。通过对中国广大农村尤其西北、西南地区地理环境的研究表明,当地既没有发展农村小城镇的条件也没有发展大规模城市化工业化区域的条件,中国要实现农村人口城市化就必须实行大跨度的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徙。同时指出,中国人口城市化进程中来自农村人口跨区域流动的机械增长比例很小,其障碍因素很多,并提出了促进农村人口城市化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海燕  蔡银莺  
以湖北省重点开发区、农产品主产区及生态功能区为实证,基于Hicks需求理论,构建假想市场条件下的农田生态补偿政策,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农户维护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的受偿额度、影响因素及异质性,可为补偿标准的制定和完善提供参考,以促进功能区为导向的差别化农田生态补偿政策及机制的构建。结果表明,在经济发展程度越快的地区,农地发展权受规划管制的影响越明显,其农户参与农田生态补偿的受偿额度愈高,重点开发区、农产品主产区及重点生态功能区农户平均受偿额度分别为7 821.45-9 421.05、6 936.30-8 608.05和3 017.10-3 775.65元/(Hm~2·a)。受访...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赵斌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血液,是集聚多元化主体和方式、促进资源配置手段市场化的重要力量,也是催化“绿水青山”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的重要推手。分工协作是多元化市场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基础,协作效能的发挥有赖于遵循链式思维、构建合理的分工与合作链条。金融产品和服务本身具有分工合作的链式属性,其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关键在于依托并促进数据链的完善,嵌入生态产品产业链推动分工协作,以及畅通各主体各环节的资金供求链。其中,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玏  钱益春  闫文德  
科学评价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必要前提。目前大部分省、市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都是一套指标,相同标准,既忽略了各地区生态系统特征、资源环境本底、社会经济基础和人类活动形式的区域异质性,也尚未体现其在国土空间开发中特定的功能和定位。新时期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要求逐步形成主体功能明显的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生态功能区三大空间格局。区域的主体功能不同,发展的首要任务不同,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和路径也不同,建立差异化、精准化、现代化的生态文明评价体系,更有利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协调统一。从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生态功能区的区域分异客观规律和地域功能适宜性出发,构建包括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制度和生态文化五个维度,分区分类的主体功能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和标准体系,为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机制,推动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落地提供了补充和参考。最后,建议优化调整现有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制度,提高资源环境基础数据质量以及建立健全差异化配套政策体系。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石意如  
提升居民幸福感是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的驱动力,生态预算的状态可用预算结果状态主体功能区发展协调度描述,生态预算响应政策可以从生态预算能力视角提出,驱动力—状态—响应(DSR)框架下的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绩效评价包括驱动力评价、状态评价与响应评价三个维度。驱动力评价从居民经济品满意度、社会品满意度与生态品满意度三个角度评价居民幸福感;预算状态评价从主体功能区发展横向协调与纵向协调两个角度评价主体功能区协调发展度;预算响应评价从资金汲取能力、资源配置能力与预算执行能力来评价生态预算能力。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石意如  
我国生态问责存在法律制度不健全、政府问责弹性大、问责参与度不高等问题,这与我国生态问责与预算管理的融合不够、生态问责基本单元错位以及问责部门之间横向互动不足有很大的关联。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生态问责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问责体系,即以生态问责顶层制度为基础,立足主体功能区,融合预算管理理念,相关主体广泛参与、全面互动,对整个生态预算管理系统及相关责任主体实施全程、持续问责,并及时公开、反馈与应用问责结果。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玏  钱益春  闫文德  
科学评价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必要前提。目前大部分省、市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都是一套指标,相同标准,既忽略了各地区生态系统特征、资源环境本底、社会经济基础和人类活动形式的区域异质性,也尚未体现其在国土空间开发中特定的功能和定位。新时期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要求逐步形成主体功能明显的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生态功能区三大空间格局。区域的主体功能不同,发展的首要任务不同,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和路径也不同,建立差异化、精准化、现代化的生态文明评价体系,更有利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协调统一。从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生态功能区的区域分异客观规律和地域功能适宜性出发,构建包括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制度和生态文化五个维度,分区分类的主体功能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和标准体系,为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机制,推动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落地提供了补充和参考。最后,建议优化调整现有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制度,提高资源环境基础数据质量以及建立健全差异化配套政策体系。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罗爱明  王懋雄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生态示范区的现代经济发展方向,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服务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应有的使命,但金融盈利性要求与生态示范区生态项目低收益现状相冲突,对服务对接形成障碍。本文通过探索搭建政府主导和市场化运作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力争激发金融创新动力,促进金融与需求的有效对接,从而实现金融与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同频共振和相互循环促进。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滨  陈美球  罗志军  蔡海生  黄宏胜  朱再昱  
研究目的: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划进行主体功能分区为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引导空间开发秩序和均衡发展提供决策支持。研究方法:根据《国务院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所确定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利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三个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研究结果与结论: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29个基本单元区划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政府应根据区划结果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政策,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和谐。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化楠  葛颜祥  接玉梅  
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实施深化了流域区域间利益的不均衡,功能区定位导致限制和禁止开发区承担一定的额外成本和面临发展机会的损失,流域生态补偿是协调不同功能区利益关系的重要手段。该文基于主体功能区视角,依据主体功能区划分的类型特点,以限制和禁止开发区的主体功能是提供生态产品为出发点,从补偿依据、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三个方面对主体功能区视角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进行探讨。主要思路为:以生态保护总成本法确定生态补偿标准,通过地方政府间横向跨区域协商管理机制和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实行下游优化和重点开发区对上游限制和禁止开发区的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