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06)
- 2023(9809)
- 2022(7559)
- 2021(7250)
- 2020(5626)
- 2019(12941)
- 2018(12847)
- 2017(23812)
- 2016(12835)
- 2015(15139)
- 2014(14977)
- 2013(14384)
- 2012(13081)
- 2011(11787)
- 2010(11833)
- 2009(10702)
- 2008(10699)
- 2007(9559)
- 2006(8675)
- 2005(7860)
- 学科
- 济(54011)
- 经济(53959)
- 管理(31784)
- 业(29721)
- 中国(22745)
- 企(22067)
- 企业(22067)
- 方法(18481)
- 农(18092)
- 数学(15889)
- 数学方法(15789)
- 业经(13855)
- 贸(12313)
- 贸易(12301)
- 易(12068)
- 农业(11585)
- 地方(11090)
- 制(10849)
- 发(10022)
- 财(9974)
- 理论(9871)
- 银(9146)
- 银行(9140)
- 行(8870)
- 学(8825)
- 融(8535)
- 金融(8534)
- 教学(8276)
- 技术(8224)
- 发展(8172)
- 机构
- 学院(178390)
- 大学(177877)
- 济(78904)
- 经济(77454)
- 研究(66606)
- 管理(62747)
- 理学(52598)
- 理学院(51997)
- 中国(51926)
- 管理学(51201)
- 管理学院(50872)
- 京(39292)
- 科学(36878)
- 财(34538)
- 所(32355)
- 中心(29371)
- 研究所(29304)
- 财经(27166)
- 江(26633)
- 农(26384)
- 经济学(26012)
- 北京(25591)
- 范(25468)
- 师范(25253)
- 经(25038)
- 院(24230)
- 经济学院(23359)
- 业大(22213)
- 州(21209)
- 技术(20425)
- 基金
- 项目(115064)
- 研究(91155)
- 科学(90803)
- 基金(81837)
- 家(71032)
- 国家(70442)
- 科学基金(59534)
- 社会(58559)
- 社会科(55366)
- 社会科学(55351)
- 教育(43196)
- 省(43124)
- 基金项目(41864)
- 编号(37654)
- 划(36973)
- 自然(34008)
- 自然科(33236)
- 自然科学(33229)
- 资助(32790)
- 自然科学基金(32663)
- 成果(31779)
- 课题(27900)
- 重点(26921)
- 发(26720)
- 部(26574)
- 国家社会(25373)
- 中国(24645)
- 创(24480)
- 教育部(23226)
- 性(23190)
共检索到2838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陆宇正
职业教育通过培养高技能人才加速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工作世界受科技、生产组织方式、工作关系等要素变化的影响,急需省思高技能人才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演进、内在逻辑与行动路向。在实践演进上,我国技能型人力资本紧跟产业与市场需求步伐,适配区域经济促使专业产业耦合,并形成融合化育人目标,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在内在逻辑上,职业教育构建以人为本的技能人才培养政治观,完善响应经济社会需求的育人机制,凸显职业教育培养技能人才的全流程功效。在行动路向上,职业教育急需形成理性向度与人本主义兼具的技能人才观,构建科技元素与手段融汇的人才培养模式,并挖掘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职教文化内涵。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悦群 李珂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关键支点,是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重要途径,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核心要素,是巩固和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聚焦问题导向,重点从政策整合、多元协同、破解痛点、畅通路径、注重激励等方面施策,构建了覆盖高技能人才培养全周期的政策体系。以技能人才培养规律为遵循,应从增加高质量就业岗位、提升职业教育育人水平、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工会作用、优化技能生态等维度持续发力,畅通统筹推进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路径。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甘健侯 杨超 周菊香
数字化赋能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新时期我国教育发展过程、理想样态及实践机制的三维统一。借由“赋能”这一作用方式的具体联结,“数字化”手段得以直接作用于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并由此衍生出数字化赋能教育理念变革、教育体系深化、教育制度创新、教育内容拓展、教育方式适切和教育治理提升六个领域的实践事项。因循数字化手段透过效率生成逻辑、价值增进逻辑和动能培育逻辑而与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发生的良性有机耦合,数字化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理想状态的实现,尤其需要树立“育人为本—赋能全员—人技协同”一体统筹的发展理念,打造“多样体系—新型方法—智慧环境”一体互促的发展模式,构建“管理制度—治理结构—治理能力”一体联动的治理体系,营造“基础设施—监管机制—评价体系”一体协同的教育环境。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黄宝成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弄清楚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什么走得通、依什么走得稳、靠什么走得好。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蕴涵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行稳致远的内在逻辑,即党的领导、人民至上、理论创新、独立自主、中国道路、胸怀天下、开拓创新、敢于斗争、统一战线、自我革命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行稳致远的根本保证、价值立场、思想源泉、立足基点、发展方向、使命担当、精神动力、政治保障、重要法宝、鲜明品格。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楠 杨思澎 余京洋
西部地区是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区域,人才是强化西部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当前西部农业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人才缺位困境尤为突出,如农业基础人才源头性缺位、农业现有人才整体性缺位、高端人才区域性缺位等。强化西部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人才支撑,要做到完善基础教育机制,培育本土农技人才,形成地区发展内生力;发挥农林高校作用,推进学科创新和高端人才培养,助力地区发展转型;加强地区吸引力,建立健全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提升地区发展活力;提升地区建设水平,促使优秀人才扎根西部,夯实地区发展基础;瞄准关键环节用好高端人才,补足弱点短板,促进地区协调发展。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农业现代化 人才支撑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高书国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人类现代化的一次重要探索,蕴含典型的历史逻辑,既有世界教育现代化的普遍特点,更具备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典型特色。高水平普及、高质量公平、高智能信息化、高标准课程、高素质教师和高效能治理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内在品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在立德树人、优质公平、人才培养、服务发展、国家交流、教师素质和治理水平等方面具有理论的先进性、实践的引领性和发展的方向性特征,将为世界教育现代化提供新思路、新经验和新样板。以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将进一步开启世界教育现代化新征程,创造世界教育现代化新境界,开辟世界教育现代化新未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小青
职业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撑力量:在发展特征上,其要具有高水平的支撑经济能力、高质量的现代职教体系、高标准的人才培养能级、高效能的产教融合实力;在发展逻辑上,要对应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内涵,遵循规模与质量相统一、兜底与赋能相统一、技能与德育相统一、升级与创新相统一、内生与外联相统一的基本逻辑;在发展路向上,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为目标,丰内涵以实现发展的新质量、强类型以建构发展的新体系、优治理以生成发展的新生态、促开放以贡献发展的新方案。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中国式现代化 特征 逻辑 路向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松龄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历经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现代化和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代化,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即中国式现代化,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演进逻辑。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内在逻辑性。要维护好保障好实现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需要构建相应的正式和非正式的制度安排。股份制要在生产资料资本化为资本所有者股份的基础上,构建劳动力资本化为劳动者股份的制度安排,才有可能推进劳动者收入占有上的共同富裕以及财富占有上的共同富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朱福林
党的二十大对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理论擘画和全面部署,并确定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水平对外开放,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必然要求。通过对外开放实现内外经济互动是实现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从而助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取得新进展的重要动力。基于此,首先,本文勾勒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外开放与现代化建设交互发展的历程,尤其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对外开放与现代化共生的关联性,并阐述了两者交融发展的内在逻辑。其次,对当前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与对外开放战略密切相关的若干重点议题展开探讨。最后,笔者提出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思路。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孟朝
本文从内在逻辑及实现路径两个方面探讨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问题。首先,分析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包括以人为本、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强化农业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以及推动农业绿色发展。随后,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如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业产业链不完善、农业生态环境恶化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最后,提出了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有效路径。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蒋永穆 赖珩瑗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回望过去,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道路在回应各个历史阶段的时代诉求中不断推进,围绕着“六个核心”——机械化、科技化、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和绿色化,形成了“五个重要共识”——坚持以“大国小农”为基本农情,坚持以满足人民需求为根本目标,坚持以中国传统农耕文明为文化根脉,坚持以推进工农互动和城乡互动为发展战略,坚持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本质特征。展望未来,中国式农业现代化要直面新的时代命题,要在继续推进“六个核心”和坚持“五个重要共识”的基础上,巩固成果、紧握机遇,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强大的支撑和保障。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佟家栋 张千
中国式现代化既具有现代化的内涵,又蕴含着中国特色。中国在积极探索和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数字经济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数字经济的内涵和意义。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新生产方式,形成了新的生产、交换、流通、分配和消费的经济运行全过程。数字技术和数字要素贯穿现代经济发展全过程,中国式现代化要在数字中国乃至数字强国的基础之上构建。建设数字中国需要扩大全社会数字经济建设投入、进一步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完善数字治理体系以及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在数字中国基础之上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轩福贞
以新工程观引领中国特色工程教育模式变革,需要推动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专业特长与学科综合、理论学习与工程实践、工程能力与思想自觉等四个方面的统一,探索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的工程教育新模式,培养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全方位人才支撑。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何瑛 梁湘钏
党的十八大开启了我国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的新篇章。十多年来,国有企业在党的领导下激发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在多重功能定位中肩负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使命任务。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本文首先构建了新观念、新定位、新原则、新模式和新标准“五位一体”的理论逻辑框架,力图揭示国有企业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理论逻辑。接着本文基于广度、高度和深度等多维视角,从国企改革整体性、全面性、系统性和外延性梳理国企改革十多年来的重要成就,并鉴于国有企业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和紧迫性,从改革的目标、逻辑、方向、模式和成效五大方位切入,总结出中国独特的国企改革经验范式。最后,立足于国有企业在新发展阶段的现实情境,提出国企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冯俊 成长春
长江经济带是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的主阵地。长江经济带的发展遵循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逻辑。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考虑,人口规模巨大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基本特征,推进共同富裕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根本目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大原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导向,走和平发展道路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崇高目标。要把“人的现代化”摆在的突出位置,在协调发展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统筹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以更高水平对外开放走好和平发展道路,以此促进长江经济带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