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35)
2023(3854)
2022(3217)
2021(2962)
2020(2640)
2019(6033)
2018(6013)
2017(10511)
2016(6170)
2015(7192)
2014(7322)
2013(6781)
2012(6113)
2011(5535)
2010(5804)
2009(5013)
2008(4829)
2007(4296)
2006(3744)
2005(3299)
作者
(18291)
(15484)
(15328)
(14564)
(9858)
(7256)
(6964)
(6095)
(5714)
(5598)
(5312)
(5276)
(5136)
(5043)
(4781)
(4743)
(4703)
(4594)
(4511)
(4414)
(4001)
(3924)
(3917)
(3488)
(3488)
(3487)
(3474)
(3394)
(3334)
(3126)
学科
(26097)
经济(26088)
(19670)
管理(19555)
(16855)
企业(16855)
方法(16303)
数学(15183)
数学方法(14833)
技术(12083)
理论(7132)
技术管理(6313)
中国(6153)
教学(6148)
(5525)
(4734)
教育(4729)
业经(4268)
学法(4091)
教学法(4091)
农业(3916)
学理(3711)
学理论(3711)
(3589)
贸易(3588)
(3529)
(3513)
环境(3417)
(3405)
地方(3300)
机构
学院(87997)
大学(86558)
管理(34107)
(32738)
经济(32005)
理学(30001)
理学院(29686)
管理学(28729)
管理学院(28567)
研究(28396)
科学(18825)
中国(18570)
(18502)
(15513)
业大(15149)
(14669)
技术(14404)
研究所(13588)
(13522)
中心(12896)
农业(12320)
(12052)
(11928)
师范(11901)
北京(11596)
(10637)
(10249)
职业(10031)
财经(10011)
经济学(9679)
基金
项目(62824)
科学(49353)
研究(45389)
基金(43448)
(38535)
国家(38267)
科学基金(32816)
(27322)
社会(26680)
社会科(25361)
社会科学(25354)
教育(24267)
(22730)
基金项目(22431)
自然(22214)
自然科(21800)
自然科学(21799)
自然科学基金(21361)
资助(18923)
编号(18689)
重点(14875)
(14676)
课题(14284)
成果(14143)
创新(13670)
(13658)
(13238)
计划(12343)
科研(11838)
大学(11752)
期刊
(30927)
经济(30927)
研究(22598)
中国(21789)
教育(18773)
技术(14873)
学报(14740)
管理(13644)
科学(13571)
(13303)
大学(11122)
学学(10383)
农业(9694)
(8466)
职业(7411)
技术经济(7211)
统计(6715)
科技(6638)
(6522)
(6088)
(5571)
论坛(5571)
决策(5538)
技术教育(5177)
职业技术(5177)
职业技术教育(5177)
经济研究(4988)
财经(4767)
业大(4356)
业经(4321)
共检索到1260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玲  
高技能人才和技术技能型人才是社会人才分类中的两个不同类型,高技能人才属于技能型应用人才的一个层次,主要包括国家职业资格等级中的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而技术技能型人才则属于介于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之间的一种复合型应用人才,根据国家职业资格等级标准,其包括技师和高级技师两个等级。培养高技能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途径要依靠正在逐步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明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不同教育层次和培训机构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应该获取的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等级,以满足国家对高技能人才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巨大社会需求。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海运  
高技能人才短缺是制约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严重瓶颈,上海重型机器厂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做法为企业如何突破这一瓶颈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胜炳  
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重要支撑,遵循高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夯实高技能人才基础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职责。浙江省始终致力于推进高技能人才教育机制建设,加大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倾斜力度,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上做出诸多积极努力。目前,"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四新经济"发展理念,对浙江省高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在"四新经济"视域下,要严格落实党的各项教育政策方针,明确自身在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等方面的问题,并从精准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技能人才社会地位等方面采取应对措施。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胜明  
高职院校是培养技能人才的基地和摇篮,高职院校通过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赛结合,推动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及师资培养,提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水平,在高职院校形成学习技能的良好氛围。从六个方面对高职院校学生参加技能比赛的好处进行了认真分析。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金利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工业企业高技能型人才出现了严重的短缺现象,应引起有关部门及企业界人士的高度重视。培养大批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与高级技工人才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应针对高技能型人才的目前状况,确定相应的培养途径和措施。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沈桂群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多有创新,为人才培养和高职教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在理解与处理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关系方面、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方面还有些不足之处。结合高技能人才对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需要,进行可行性分析、深挖不足、探索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朱斌  
根据教育的层次和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可将高技能型人才的素质由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职业技能素质,第二层次——职场应变素质,第三层次——专业创新素质。它们对学生的前途支持分别是:就业、应变和创业。从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消费文化特征的影响与世界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三个层次素质的重要性是呈递增态势的。根据社会发展趋势的要求,必须对三个层次素质的培养在教育中做出正确定位,并依据它们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实施策略,为打造职业院校品牌奠定良好的基础。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韩秋黎  
以探讨高技能人才成长规律,以及企业参与协同培养的相应保障途径为目的,在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提出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成长的"打开门"、"领进门"等"五门"原理,揭示了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不同阶段和特性,明确了人才培养过程中入职立人、企业培训和磨练、创新激励等环节的教育培养任务。强调学校、企业单位和学生三方共同参与,政府、社会等各方协同发挥作用,促进技术的发展进步,促进高技能型人才的成长成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余静  李梦卿  
建成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技精湛的创新型技能人才队伍是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技能中国的重要支撑。在技能型社会建设背景下,当前职业教育亟须突破在育人理念、产教融合、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建设困局。面向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职业教育应以“技能中国行动”方案中“技能提升”“技能强企”“技能激励”等行动为导向,遵循能力为重、管理先行、校企共进的实践原则,以提质培优为主线,以激励机制为依托,以双向交流为关键,优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布局,构建多元共治育人新格局,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坚实保障,为推动技能型社会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郝天聪  
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背景下,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日益凸显。与中、低级技能人才相比,高技能人才具有不同的内涵结构、成长规律。我国职业教育体系设计中的主要失误在于,长期以来将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任压在职前阶段的高职院校身上,对于职后阶段企业继续教育与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而且存在教育体系与劳动体系严重分离的现象。为解决上述问题,必须从高技能人才成长的视角出发,重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其核心框架为,清晰界定不同阶段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明确高技能人才不同培养主体的责任分工,着力提升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校企深度合作,构建高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俊秀  马应魁  王瑾  殷培峰  李泉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应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主线,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双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2个平台、5个模块、3条主线的"253"课程体系,并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实施,保证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小娟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与规律性,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应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主动与政府、行业、企业深度融合,从专业设置、办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师资队伍、人才评价等方面深化改革,制订切实可行的有别于其他教育类型的人才培养方案,从而为社会培养一批理论基础较好、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司徒渝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地处四川德阳,是国家在50年前与中国二重、东方汽轮机、东方电机等重装企业一起布点建设的学校。多年来,学校与装备制造业唇齿相依。目前,学校占地1200亩,在校学生1.2万余人,教师799人,教学仪器设备总值约8757万元,开设有48个专业,拥有数控、焊接等一批国家、省级精品专业。50年来,学校为国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顾力平  陈怡  
高技能人才岗位培养,是高技能人才三个培养途径之一,也是职业教育的三大任务之一。应根据高技能人才岗位培养的特点、规律,对其院校培养模式进行研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方光罗  
高等职业院校要培养适应社会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应依据教育规律和高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教师与学生、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学校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和有机结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