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94)
2023(13354)
2022(11120)
2021(10066)
2020(8587)
2019(18567)
2018(18484)
2017(35731)
2016(19050)
2015(20918)
2014(20560)
2013(20392)
2012(18488)
2011(16452)
2010(16729)
2009(15857)
2008(16131)
2007(15004)
2006(13213)
2005(12268)
作者
(53702)
(45093)
(44856)
(42569)
(28851)
(21283)
(20218)
(17259)
(16780)
(16306)
(15413)
(15034)
(14651)
(14516)
(14116)
(13601)
(13355)
(13107)
(13064)
(12812)
(11237)
(11074)
(10819)
(10325)
(10296)
(10106)
(10000)
(9853)
(8978)
(8889)
学科
(88758)
(83188)
经济(83068)
(81821)
企业(81821)
管理(76581)
方法(33132)
业经(30855)
(29549)
(26153)
数学(24121)
数学方法(23919)
技术(23549)
(21995)
(21792)
财务(21765)
财务管理(21736)
企业财务(20670)
中国(20360)
农业(18904)
(16387)
理论(16168)
(15412)
(14971)
(14839)
地方(14812)
技术管理(14567)
体制(14276)
产业(14270)
(13949)
机构
学院(276899)
大学(269952)
(120253)
经济(118037)
管理(112110)
理学(95736)
理学院(94856)
管理学(93725)
管理学院(93185)
研究(88078)
中国(69804)
(59003)
(55930)
科学(50393)
财经(45713)
(44925)
(44126)
(43629)
(41341)
中心(40224)
研究所(38760)
业大(38245)
经济学(36454)
北京(34973)
农业(34969)
(34312)
财经大学(33537)
经济学院(32835)
商学(32476)
商学院(32182)
基金
项目(177729)
科学(142853)
研究(133412)
基金(130087)
(111716)
国家(110730)
科学基金(97487)
社会(87833)
社会科(83545)
社会科学(83530)
(71783)
基金项目(68737)
自然(61085)
自然科(59701)
自然科学(59686)
教育(59525)
自然科学基金(58751)
(57719)
编号(51947)
资助(51439)
(43821)
成果(41056)
(40280)
创新(39991)
重点(39630)
(39417)
(39329)
(39221)
国家社会(36774)
课题(36298)
期刊
(141164)
经济(141164)
研究(83193)
中国(58438)
(50733)
管理(50091)
(43275)
科学(37490)
学报(36863)
农业(29637)
大学(29482)
学学(28237)
技术(27985)
(27791)
金融(27791)
教育(25747)
业经(25367)
财经(23877)
经济研究(22212)
(20764)
(18443)
问题(17872)
技术经济(17586)
科技(15218)
现代(14547)
财会(14480)
商业(14085)
(13646)
世界(13143)
经济管理(12625)
共检索到4249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郑涛  杨如雪  
基于1997—2019年中国高技术制造业时序数据,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最小二乘法、工具变量两阶段最小二乘法、中介效应和门槛效应模型对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如何影响产业韧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技术创新对高技术制造业韧性具有正向效应,且对冲击韧性的正向效应更强;从中介效应角度,产业升级在技术创新对产业韧性的正向影响中发挥中介效应,存在技术创新通过推进产业升级,进而增强产业韧性的间接效应,且对断裂韧性发挥的中介效应强于冲击韧性;从门槛效应角度,产业韧性能够做为门槛变量,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对产业韧性的促进作用中发挥门槛效应,高产业韧性水平下,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对产业韧性的正向促进作用增强。研究结论为高技术制造业增强产业韧性水平,推进制造强国建设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韦帅民  
数字创新韧性增强能够推动高技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现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选取2012—2021年中国高技术制造业上市公司样本数据,研究数字创新韧性对高技术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创新韧性能够显著促进高技术制造业产业升级,在处理内生性问题后该结论仍然成立。数字创新韧性能够通过促进技术进步、推动产业融合以及优化金融结构间接促进高技术制造业产业升级。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创新韧性的促进效应仅在国有企业、成熟期企业、大型企业及高金融监管强度地区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创新韧性可发挥产业升级效应,驱动高技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韦帅民  
数字创新韧性增强能够推动高技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现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选取2012—2021年中国高技术制造业上市公司样本数据,研究数字创新韧性对高技术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创新韧性能够显著促进高技术制造业产业升级,在处理内生性问题后该结论仍然成立。数字创新韧性能够通过促进技术进步、推动产业融合以及优化金融结构间接促进高技术制造业产业升级。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创新韧性的促进效应仅在国有企业、成熟期企业、大型企业及高金融监管强度地区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创新韧性可发挥产业升级效应,驱动高技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董晓旭   陈锐  
文章以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考察数字化转型与高技术制造业创新韧性的关系及作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能够在提升高技术制造业创新韧性的过程中发挥正向赋能效应。其中,相比高技术制造业创新韧性其他子维度,数字化转型对创新韧性恢复力的正向推动作用更强。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对东部地区高技术制造业创新韧性的正向驱动效果更强。中介效应检验发现,创新驱动在二者关系中发挥重要传导作用。空间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可提升本地与邻地高技术制造业创新韧性水平。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莉君   冉宇圆  
技术创新是高技术产业保证“高技术”特征的关键,对高技术产业保持产业韧性和实现高质量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2009—2020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在产业升级和产业集聚的视角下,通过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技术创新对高技术产业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对高技术产业韧性有着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技术创新可以通过促进产业升级和提升产业集聚水平这两条途径对高技术产业韧性产生正向影响,其中产业升级产生的中介效应强于产业集聚所产生的中介效应;对外开放水平能够正向调节技术创新对高技术产业韧性影响,同时能够正向调节产业升级和产业集聚在技术创新与高技术产业韧性的中介效应的前半段路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莉君   冉宇圆  
技术创新是高技术产业保证“高技术”特征的关键,对高技术产业保持产业韧性和实现高质量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2009—2020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在产业升级和产业集聚的视角下,通过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技术创新对高技术产业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对高技术产业韧性有着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技术创新可以通过促进产业升级和提升产业集聚水平这两条途径对高技术产业韧性产生正向影响,其中产业升级产生的中介效应强于产业集聚所产生的中介效应;对外开放水平能够正向调节技术创新对高技术产业韧性影响,同时能够正向调节产业升级和产业集聚在技术创新与高技术产业韧性的中介效应的前半段路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栋  
选取2012—2021年中国A股上市高技术制造企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发展对高技术制造业创新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显著提升高技术制造业创新韧性,且研究结论在经过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金融发展对高技术制造业创新韧性的提升作用在优质企业、非国有企业、大型企业和东中部地区企业内更明显。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能够通过提升资本配置效率和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两条作用路径,影响高技术制造业创新韧性。对此,提出健全数字金融治理机制、推动产业链高端集群化发展、充分发挥资本市场枢纽作用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增强高技术制造业创新韧性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栋  
选取2012—2021年中国A股上市高技术制造企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发展对高技术制造业创新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显著提升高技术制造业创新韧性,且研究结论在经过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金融发展对高技术制造业创新韧性的提升作用在优质企业、非国有企业、大型企业和东中部地区企业内更明显。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能够通过提升资本配置效率和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两条作用路径,影响高技术制造业创新韧性。对此,提出健全数字金融治理机制、推动产业链高端集群化发展、充分发挥资本市场枢纽作用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增强高技术制造业创新韧性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甲滨  俞立平  张宏如  
提出“数字创新韧性”的内涵概念,并探讨数字创新韧性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的影响机制,采用面板数据模型、面板门槛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现有数字创新韧性负向影响高技术产业创新;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数字创新韧性与高技术产业创新存在“U型”关系,而中西部地带数字创新韧性则起到负向作用;数字创新韧性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的影响随韧性强度增加、创新产出水平提升、研发人员增加由负转正;研发资金投入增加,数字创新韧性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的负向作用增大。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赵玉林  裴承晨  
在发达国家高端制造回流与中低收入国家争夺低端制造转移的"双向挤压"下,制造业转型升级已成为中国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产业融合度测算的基础上,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索技术创新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直接驱动作用,运用中介效应模型探索技术创新驱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路径。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显著直接驱动作用;产业融合是技术创新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路径。中国制造业与信息业融合度低且存在波动下降趋势,制约了制造业转型升级。因此,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既要激励技术创新,又要促进产业融合,更要强化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的相互作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范建红  王冰  闫乐  瞿皎姣  
基于2011—2019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和门槛效应模型,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高技术制造业创新韧性的影响以及消费升级和研发投入强度的门槛效应。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及其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均对高技术制造业创新韧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消费升级、研发投入强度分别在数字普惠金融对高技术制造业创新韧性的影响中表现出单一门槛效应和双重门槛效应。进一步的地区异质性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仅对中西部地区高技术制造业创新韧性起到提升作用,消费升级在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分别表现出双重门槛效应与单一门槛效应,研发投入强度在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均表现出单一门槛效应。研究结果有助于丰富数字普惠金融应用于高技术制造业相关研究,为高技术制造业利用数字普惠金融提升创新韧性提供实践启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胡甲滨  俞立平  
提出创新韧性的概念,认为创新韧性是创新面临外部冲击时保持系统稳定甚至进化为更高创新水平的能力,并以高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探究创新韧性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的影响机制,分析创新韧性对创新产出的影响大小、特征、规律。利用高技术产业数据,通过面板数据模型、面板门槛模型实证研究创新韧性与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创新韧性对创新产出存在积极贡献;创新韧性与创新产出呈倒U型关系,创新韧性中等时对创新产出的影响最大;低创新产出下,创新韧性负向影响创新产出;创新韧性的弹性系数随研发经费、研发人员增加先减小后增大,中等研发投入时,创新韧性对创新产出的影响最小。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肖仁桥  陈忠卫  钱丽  
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区域间创新水平存在差距,且可分解为5大高技术行业。传统研究关注区域间效率差异,并未考虑区域间技术异质性和区域内行业并联等特征,整体提升产业创新效率有赖于区域技术差距缩小和各行业效率同步提升。基于此,探讨异质性技术视角下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创新效率及其影响机制。考虑东、中、西部地区企业技术异质性,利用共同前沿理论,在共同前沿和群组前沿下构建并联网络DEA模型,测算分析2007年至2015年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创新效率和区域间技术差距,并对无效率值进行生产技术差距无效和管理无效分解以及行业无效率分解。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甲滨   俞立平  
提升高技术产业创新韧性对于应对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具有重要意义,而创新韧性的整个演化过程均受企业规模的影响。文章基于演化视角定义创新韧性,提出韧性测度方式并采用面板数据模型、面板门槛模型实证分析企业规模的线性、非线性效应,经由贝叶斯回归分析两者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企业规模正向影响创新韧性,且两者之间存在良好的互动关系;随着规模扩大,企业规模对创新韧性的影响先由负转正,后正向作用减小;随着韧性水平的提升,企业规模的影响由负转正,且正向作用不断增大。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亚军  
基于2009—2022年中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构建改进距离协同模型,全方位测度高技术制造业产业链与创新链协同发展水平,并就其动态演化和收敛性特征进行深入探究。研究发现:我国高技术制造业产业链与创新链协同发展水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四大地区高技术制造业产业链与创新链协同发展水平均有所提升,其中东部地区高技术制造业产业链与创新链协同发展势头最强,中部、东北地区次之,西部地区增幅最小;各省份高技术制造业产业链与创新链协同发展水平均表现出稳步上升态势,但存在明显差异;高技术制造业产业链与创新链协同存在显著空间自相关性,且呈现出波浪式特点;全国及四大地区高技术制造业产业链与创新链协同发展水平均具有σ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现象。基于此,提出完善“双链协同”服务体系、打造资源要素共享平台、建立区域利益联结机制的政策建议,希冀为推动高技术制造业产业链与创新链协同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提供新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