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83)
- 2023(12058)
- 2022(9935)
- 2021(9074)
- 2020(7848)
- 2019(17681)
- 2018(17739)
- 2017(34672)
- 2016(18557)
- 2015(20802)
- 2014(20733)
- 2013(20321)
- 2012(18159)
- 2011(16101)
- 2010(16590)
- 2009(15845)
- 2008(15894)
- 2007(14567)
- 2006(12884)
- 2005(12153)
- 学科
- 业(89169)
- 济(84970)
- 经济(84847)
- 企(83231)
- 企业(83231)
- 管理(77108)
- 方法(38752)
- 数学(30412)
- 财(29879)
- 数学方法(29875)
- 业经(29753)
- 农(25985)
- 务(22320)
- 财务(22271)
- 财务管理(22245)
- 技术(21674)
- 制(21664)
- 企业财务(21101)
- 中国(18730)
- 农业(18446)
- 体(16607)
- 理论(16300)
- 划(15956)
- 策(15360)
- 和(14630)
- 体制(14597)
- 贸(13429)
- 贸易(13420)
- 技术管理(13155)
- 易(13070)
- 机构
- 学院(274385)
- 大学(267573)
- 济(118033)
- 经济(115833)
- 管理(114272)
- 理学(98247)
- 理学院(97367)
- 管理学(95817)
- 管理学院(95302)
- 研究(82620)
- 中国(66612)
- 财(57501)
- 京(55571)
- 科学(47417)
- 财经(44918)
- 江(42884)
- 农(41825)
- 经(40616)
- 所(40520)
- 中心(38138)
- 业大(37467)
- 研究所(35961)
- 经济学(35442)
- 北京(34621)
- 州(33186)
- 财经大学(32964)
- 农业(32477)
- 商学(32117)
- 经济学院(31965)
- 商学院(31831)
- 基金
- 项目(175976)
- 科学(141836)
- 研究(130864)
- 基金(130040)
- 家(111080)
- 国家(110150)
- 科学基金(98139)
- 社会(85625)
- 社会科(81462)
- 社会科学(81442)
- 省(70453)
- 基金项目(68283)
- 自然(63064)
- 自然科(61703)
- 自然科学(61689)
- 自然科学基金(60665)
- 教育(60436)
- 划(56986)
- 资助(53509)
- 编号(52245)
- 成果(40769)
- 创(40696)
- 重点(39383)
- 部(39377)
- 业(38301)
- 制(38243)
- 创新(37221)
- 发(37157)
- 课题(35925)
- 国家社会(35542)
- 期刊
- 济(135370)
- 经济(135370)
- 研究(79617)
- 中国(53832)
- 财(49652)
- 管理(49596)
- 农(39607)
- 科学(35986)
- 学报(34085)
- 技术(29932)
- 大学(27860)
- 农业(27055)
- 学学(26734)
- 融(25179)
- 金融(25179)
- 教育(24810)
- 业经(24103)
- 财经(23172)
- 经济研究(21184)
- 经(19997)
- 技术经济(17909)
- 问题(17169)
- 业(16783)
- 财会(14863)
- 统计(14220)
- 现代(14117)
- 策(14034)
- 商业(13682)
- 科技(13321)
- 世界(12736)
共检索到4112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伦蕊
近年来,在中国高技术产业内,企业规模结构经历着从集中化到两极化的悄然变化。为了解析企业规模结构的演化动因,本文构建动态面板Sys_GMM模型,对1995—2002年和2003—2010年的两组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分别回归和比较分析。研究证实了效率竞赛论、政府偏好论、分工深化论、市场容量论、两化融合论的理论解释力,但进入壁垒论和外资导入论未能得到实证支持。
关键词:
高技术制造业 企业规模结构 演化动因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砚峰 李宇
本文采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对辽宁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企业规模系统进行结构分析,构建了仿真模型并从投入和产出两个角度对技术创新加以衡量,以销售收入、职工总数和固定资产作为企业规模的水平变量,设计了大企业——技术推动模式、中小企业网络——市场拉动模式和企业集群式——推拉结合模式三种装备制造业发展模式,并以此为依据对参数进行相应调整,对模拟结果的分析表明企业集群式——推拉结合模式是辽宁装备制造业中长期理想的发展模式。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陆云航 刘文忻
本文基于调查数据就民营制造业中企业规模对工人工资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企业规模—工资效应在民营制造业中普遍存在,工人工资与企业规模正相关。同时发现,工人素质假说和劳动生产率假说对于该效应的成因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对传导机制的研究表明,企业规模主要通过工人素质、资本密集度、技术水平以及工会组建率等因素间接作用于工人工资。
关键词:
企业规模—工资效应 工人素质 劳动生产率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绍东
装备制造业在技术层面上决定了众多产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水平,而大企业又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主导力量。本文利用1995—2008年我国装备制造业14个3位数产业的面板数据,分别考察了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产出与企业规模之间的关系,主要结论为:(1)R&D经费支出、研发人员全时当量与企业规模之间表现为显著的倒U型关系;(2)新产品销售收入与企业规模之间呈现显著的倒U型关系,而以专利度量的创新产出与企业规模之间的关系并不明显;(3)市场结构对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并不明显,而市场结构与技术创新产出之间表现为显著的倒U型关系;(4)不论是对技术创新投入还是产出,国有企业比重都表现出显著的正效应。
关键词:
装备制造业 企业规模 创新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徐向东
根据2004年~2009年广东省的经济数据,选取广东省高等学校在校生数与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作为研究对象,考察其相关程度。结果表明,高等学校在校生数与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并可构建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伴随高等学校在校生数变化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对于给定的高校在校生数,得出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的估计值。最后,建议政府可以通过适当增加高校相关专业的招生,扩大高校在校生规模,来推动广东高技术制造业的发展。
关键词:
高技术制造业 高等教育规模 线性回归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白俊红
运用1995—2007年中国高技术产业分行业面板数据,以新产品销售收入为创新产出,研发资本存量和研发人员全时当量为创新投入,通过建立超越对数形式的随机前沿模型,实证检验了企业规模、市场结构及产权结构等因素对创新效率的影响。主要的研究发现有: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相比,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更适宜表达中国的创新生产过程;企业规模、市场竞争对创新效率有显著的线性正向影响;国有产权和三资产权比重对创新效率均产生抑制作用;是否控制技术机会将影响结果的稳定性。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方静
采用2004~2006年中国制造业企业产品层面微观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面板回归方法,对产品价格与企业规模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出口产品价格,进口投入品价格与企业规模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企业规模越大,出口产品定价越高,购买的进口投入品价格越高。本文对产品价格与企业规模之间相关关系的内在机理进行详细分析基础上,实证检验得出产品质量是影响产品价格与企业规模之间相关关系的最重要因素。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李洪亚
本文利用2005—2007年我国制造业2万多家企业数据,采用面板数据IV-2SLS方法克服R&D内生性问题检验了Gibrat定律,并实证分析了衡量企业创新能力的两个重要指标——R&D投入规模和R&D投入强度对我国制造业企业成长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我国制造业企业规模与成长之间并不遵循Gibrat定律,企业成长具有"规模依赖"。(2)R&D投入规模和R&D投入强度对我国制造业企业成长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其中不考虑R&D的内生性,用OLS估计的结果均低估R&D投入规模和R&D投入强度对企业成长的影响效应;而考虑R&D的内生性,用IV-2SLS方法估计可以改善R&D投入规模和R&D投入强度对企...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珺涵 罗守贵
基于企业技术创新的两阶段价值链视角,从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和企业规模角度出发,通过非平衡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探索我国高技术服务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路径。研究发现,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对高技术服务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提升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企业规模对于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提升并不存在正向线性影响,甚至存在负向线性影响。同时,企业规模负向调节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同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罗雪婷
本文以我国高技术企业2003-2016年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和门槛面板回归模型,分别研究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效率的门槛关系、基于企业规模的研发补贴与技术创新效率的门槛效应,并分析了我国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区域差异。研究表明:(1)企业规模对技术创新效率的作用存在双重门槛效应,近似呈"∽"型。(2)企业规模对研发补贴与技术创新效率关系的影响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在第一个区间有较显著抑制作用,在第二个区间有明显激励效果,激励力度和持久性强。(3)我国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提升主要源于技术效率增长",高技术不高",企业粗放型特征较明显。
关键词:
研发补贴 技术创新效率 企业规模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漪 彭哲
通过对273家深圳制造企业的分析,检验证明了专利在不同规模企业里对创新保护、知识溢出效应及其企业利润率的影响,指出不同规模企业从创新获利的不同途径。
关键词:
专利 创新独占性 企业规模 互补性资产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宇 张瑶
企业规模作为类别自变量,能够更有效地揭示不同规模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差异化和产业政策在特定情境下的有效性。本文基于我国2007—2012年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运用门槛回归模型研究公司规模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门槛效应,研究表明企业规模对技术创新的作用存在明显的阈值,并且两者之间的关系受到市场集中度、行业特征、政府补助等因素的限制和影响。研究认为门槛回归模型很好地解释了公司规模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复杂非线性关系和跃迁过程,相应的研究结论在产业组织结构、企业成长和产业创新投入等方面,为企业管理和产业政策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席强敏 季鹏
利用企业微观数据,综合空间插值和指标测度的方法揭示了京津冀高技术制造业的空间结构特征与演化趋势,并在理论假设的基础上,通过动态面板计量回归实证检验了高技术制造业空间集中度和空间分离指数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京津冀高技术制造业仍过度集中在京津,但呈现去中心化趋势,且向分散的多中心结构演变,石家庄和沧州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增幅明显;(2)过度的单中心集聚抑制了京津冀高技术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多中心结构可以弱化过度集中带来的集聚不经济。受交易成本和"面对面"接触需求的影响,紧凑的多中心结构更易通过产业联系和技术溢出将多中心整合为一体化的产业网络系统。在疏解北京不具备比较优势的高技术制造环节和推进北京创新成果在津冀产业化的进程中,应考虑产业主中心或创新源头与产业承接地之间的距离。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陈进 孟园园
人工智能是促进制造业企业创新、推动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关键力量。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面临技能劳动力短缺的难题,同时人工智能技术也会对劳动力产生替代、创造和补偿效应,并且对不同技能水平劳动力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影响劳动力结构,进而影响人力资本的积累,而人力资本是提升企业绩效的关键因素。基于此,本文选取2011年-2017年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通过构建调节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劳动力结构在人工智能应用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内在作用机制,以及企业规模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智能应用对制造业企业绩效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促进作用的大小与企业自身规模无明显相关性;人工智能应用会促进制造业企业劳动力结构优化升级,即高技能员工比重增加,低技能员工比重减少,劳动力结构在人工智能应用与制造业企业绩效之间产生了正向中介效应。本研究为制造业企业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相匹配的人力资源配置管理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张玉梅
基于中国制造业数据,本文检验了企业规模异质性与制造业地理集中的互动联系。研究表明企业规模因素对制造业地理集中具有显著影响。按要素密集度对制造业的分类回归进一步表明,上述影响存在行业差异:劳动力与资源密集型行业的相关性不稳健,但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结果是稳健的。这意味着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企业规模分布具有地理集中倾向:大市场集中分布了更多大规模企业。这一结论表明制造业集聚具有规模异质性:小规模企业通过集聚经济,促进生产率提高形成制造业集聚,大规模企业则通过集中分布在大市场而形成制造业集聚。另外,从制造业集聚
关键词:
企业规模异质性 产业地理集中 制造业集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