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19)
2023(5183)
2022(4332)
2021(3997)
2020(3419)
2019(7204)
2018(7210)
2017(12662)
2016(6470)
2015(7107)
2014(6433)
2013(6203)
2012(5709)
2011(5048)
2010(5127)
2009(4672)
2008(4562)
2007(4205)
2006(3632)
2005(3091)
作者
(18373)
(15348)
(15237)
(14329)
(9851)
(7275)
(6625)
(5936)
(5633)
(5439)
(5171)
(5131)
(5019)
(4856)
(4769)
(4640)
(4593)
(4529)
(4379)
(4338)
(3856)
(3723)
(3628)
(3489)
(3422)
(3405)
(3337)
(3335)
(3134)
(2976)
学科
(28472)
管理(25796)
(25671)
企业(25671)
(22323)
经济(22313)
技术(18723)
技术管理(12837)
方法(8605)
中国(7416)
业经(6784)
数学(6778)
数学方法(6684)
(6128)
(5390)
理论(5298)
(4866)
(4804)
农业(4579)
产业(4375)
(4315)
地方(4135)
(4097)
银行(4082)
(3933)
(3872)
贸易(3866)
(3746)
(3739)
(3669)
机构
学院(89160)
大学(87761)
管理(37470)
(36077)
经济(35335)
理学(32424)
理学院(32095)
管理学(31569)
管理学院(31375)
研究(29984)
中国(21831)
(18670)
科学(18430)
(14754)
(14619)
(14407)
中心(13804)
研究所(13295)
(12923)
业大(12901)
技术(12649)
北京(11747)
财经(11596)
(11250)
(11214)
(11207)
师范(11087)
(10593)
商学(10346)
经济学(10344)
基金
项目(62958)
科学(51351)
研究(46928)
基金(45036)
(39867)
国家(39541)
科学基金(34928)
社会(30162)
社会科(28756)
社会科学(28750)
(26630)
基金项目(24007)
自然(22475)
自然科(22075)
自然科学(22073)
(21787)
自然科学基金(21728)
教育(21699)
(20796)
创新(18289)
编号(17823)
资助(16614)
重点(14482)
(14106)
(14011)
成果(13549)
课题(13259)
(13208)
(13146)
国家社会(12673)
期刊
(39918)
经济(39918)
研究(26043)
中国(23565)
管理(17541)
教育(13955)
科学(13553)
技术(12452)
学报(12344)
(11559)
(11227)
大学(9719)
科技(9455)
学学(9056)
农业(7991)
技术经济(7371)
(6505)
金融(6505)
经济研究(6454)
业经(6386)
(6117)
论坛(6117)
财经(5577)
(5430)
(5046)
(4963)
职业(4848)
现代(4236)
问题(4163)
图书(4152)
共检索到1360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汤世国  
高技术创新过程一般是由研究、开发、中试、生产、销售等阶段组成的一种连续过程,因而对每一阶段都必须保证有足够的投资。在我国,近年来对于高技术创新过程中中试阶段的重要性,已引起了相当的注意。较为流行的援引国外经验的说法是:创新过程中,R&D 与中试阶段的投资比应为1:5~10;或者在高技术产业化中,R&D、中试与批量生产的投资比为1:10:100。因此,不少人呼吁加强对中试阶段的投资。从探讨解决我国高技术创新过程中的薄弱环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谢科范  李晓群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柴天姿  
文章从创新投入质量、创新产出质量、创新转化质量与创新扩散质量4个维度切入,建立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进行综合评分。基于2015—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Kernel密度估计法分析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的时空演变和动态分布特点。研究结果显示,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呈持续提升趋势。不同省份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表现出显著的阶梯分布特点;在地区层面体现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分布格局。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具有“高高”集聚与“低低”集聚特征;不同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差异,但总体上展现出差异缩小趋势。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高晓光  
在创新资源有限条件下,研究如何提高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推进"中国制造2025"和"一带一路"战略,有重大意义。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借助多产出随机前沿分析模型对2008-2013年中国30个省级地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超越对数生产函数进行了参数估计,继而测算出各地区2008-2013年的创新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总技术效率值,并分析了影响技术效率的因素。结论表明: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技术效率与企业规模、市场结构、政府投入力度、研发支出结构呈正向关系,与经济发展水平呈负向关系;2008-2013年,中国大部分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晓虹   赵雨  
文章基于中间产出、最终产出与绿色产出三个维度,构建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核密度估计法剖析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指数的分布动态演化特征,以Dagum基尼系数分解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空间差异来源,并使用空间杜宾模型观测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指数的空间条件β收敛特征。结果显示,我国总体及三大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指数呈现攀升趋势。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指数较高的城市主要聚集于经济发达地区。我国总体及三大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指数的核密度图均表现出“宽度收窄后拓宽、曲线右移”特点;三大地区内部和区域间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差异均表现出逐步缩小趋势;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指数具有空间条件β收敛特征,且俱乐部收敛特征也相对显著。由此,应打造高技术产业创新引领高地,实施差异化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战略,激活经济发展和人口规模扩大效能,以此提升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水平。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赵梅  岳宏志  杨艳  
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系统性、复杂性以及高投入性决定了其高风险性。如何有效地管理整个技术创新过程中的风险,以降低其发生率,提高技术创新的成功率成为当前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面临的难题。根据CRM(Continuous Risk Management)理论,结合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风险管理的特点,从实际应用出发,来构建高技术企业持续风险管理的整个过程,采用企业风险库的建立、风险过滤以及风险评估的层次分析法、风险降低策略等适用于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管理的整套方法。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叶林  简新华  
本文在区分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的基础上,利用中国高技术企业的面板数据,采用静态和动态随机probit模型对比分析技术创新和不同技术创新方式对企业出口倾向的影响。结果显示:(1)技术创新可以显著提高企业出口倾向,增加技术创新投入有利于中国高技术企业产品进入国际市场;(2)不同的技术创新方式对出口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产品创新对企业出口倾向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工艺创新对企业出口倾向的直接影响不显著;(3)同时选择两种技术创新方式的企业其出口倾向显著高于仅依赖一种创新方式尤其是完全依赖工艺创新的企业。因此,增加技术创新投入尤其是增加产品创新投入是提高中国高技术企业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手段,而对已具有成本...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邓寿鹏  
一、技术创新的基本内涵与特征尽管人们对技术创新(Technical Innova-tion)的解释还存在一些歧见,但是,比较普遍接受的观点是:技术创新是指从一个新的概念的建立到形成显性生产力并成功地进入市场的全过程。在我看来,技术创新是由"观念创新"(Indea Innovation)、"运作创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赵航  
企业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文章以市场结构为切入点,分析了市场结构对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的作用,并实证研究高技术产业中市场结构和企业技术创新行为之间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当前我国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市场结构障碍,提出了减少过度竞争、消除行政垄断、构建成果转化机制、健全投融资政策体系、完善知识产权体系和加大国际合作等旨在改善我国高技术市场结构和提高我国高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的对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洪庆  侯毅  
首先从行业层面构建了高技术产业不同行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用改进的熵值法实证研究了18个高技术行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差异,同时发现,创新投入能力较强的航天器制造业、飞机制造业、化学药品制造业和生物药品制造业,其创新产出能力都较弱,而创新投入能力较弱的计算机零部件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外围设备制造业和计算机整机制造业,其创新产出能力都较强。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洪庆  侯毅  
首先从行业层面构建了高技术产业不同行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用改进的熵值法实证研究了18个高技术行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差异,同时发现,创新投入能力较强的航天器制造业、飞机制造业、化学药品制造业和生物药品制造业,其创新产出能力都较弱,而创新投入能力较弱的计算机零部件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外围设备制造业和计算机整机制造业,其创新产出能力都较强。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志春  李海超  
高技术产业蓬勃发展的过程中技术创新的作用至关重要。根据经典物理力学理论构建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演化三维动态模型,从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主导逻辑思维出发,从能力广度、能力深度、能力的生命周期3个角度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演化模型进行维度分析。研究表明: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演化过程在空间内形成类似于"S"型的曲面。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甘师俊  
“开辟技术创新之路,发展高技术产业”是中国改革与发展一个可供选择的途径。1、观念:技术、经济一体化发展。对于科学、技术与经济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总是习惯于将科学技术联在一起,称之为“科技系统”,而经济则属于“经济系统一。诚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与技术在时间与空间上的距离都在缩短,激光科学在一两年内就变成为成熟的激光技术,表面物理有时很难与集成电路技术相分离。但是,就两者与经济的关系而言,确存在着重大的差别。科学的功能是探索未知,应该允许离开现实的经济远一点,也可以有一点“浪漫”色彩。而技术却实在得多,它本身就是一种经济资源。我们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曲昳  
分析金融集聚实现高技术产业升级的影响机理,即通过促进高技术企业形成外部规模经济效应推动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以及通过降低高技术企业交易成本推动高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并运用2001—2019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广义矩估计(GMM)方法探索这一影响机理。研究表明:(1)金融集聚显著促进了高技术产业升级;(2)变更高技术产业高级化替换变量、金融集聚替换变量,这一影响效果依然稳健;(3)金融集聚均通过显著提高高技术企业规模效应和显著降低高技术企业交易成本进而实现技术创新;(4)金融集聚也通过显著提高技术创新实现高技术产业升级。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包括: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力推动高技术产业集聚;推动金融集聚为高技术产业专业化、多样化聚集模式提供资金支持;不断提升高技术企业生产效率以及培养高层次技术发明人才和技术创新团队。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倩男  赵玉林  
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也越来越取决于技术创新能力。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越高,高技术产业利用内外部资源的效率就越高,竞争实力就越强。本文构建了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对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高技术产业各部门的技术创新能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最后针对这些差异性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