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15)
- 2023(13338)
- 2022(11111)
- 2021(10136)
- 2020(8259)
- 2019(18661)
- 2018(18395)
- 2017(35345)
- 2016(18328)
- 2015(20008)
- 2014(19466)
- 2013(19057)
- 2012(17128)
- 2011(15228)
- 2010(14665)
- 2009(12573)
- 2008(11613)
- 2007(9816)
- 2006(8129)
- 2005(6507)
- 学科
- 济(79919)
- 经济(79858)
- 管理(59356)
- 业(56799)
- 企(47146)
- 企业(47146)
- 方法(36461)
- 数学(32304)
- 数学方法(31932)
- 技术(21877)
- 中国(21836)
- 农(20293)
- 业经(18442)
- 地方(17215)
- 环境(17158)
- 财(16544)
- 农业(14025)
- 技术管理(13869)
- 学(13686)
- 产业(13453)
- 划(12520)
- 贸(12158)
- 贸易(12150)
- 和(11811)
- 易(11776)
- 理论(11717)
- 制(10921)
- 务(10630)
- 财务(10592)
- 财务管理(10574)
- 机构
- 学院(249706)
- 大学(246012)
- 济(108429)
- 经济(106500)
- 管理(105750)
- 理学(93279)
- 理学院(92405)
- 管理学(90994)
- 管理学院(90512)
- 研究(77453)
- 中国(55954)
- 京(49559)
- 科学(46339)
- 财(43780)
- 中心(37198)
- 财经(36711)
- 业大(36685)
- 农(35536)
- 所(34972)
- 江(34887)
- 经济学(34003)
- 经(33714)
- 研究所(32243)
- 经济学院(30985)
- 范(30396)
- 师范(30090)
- 北京(29570)
- 院(29230)
- 经济管理(29022)
- 商学(28028)
- 基金
- 项目(185885)
- 科学(150841)
- 基金(138089)
- 研究(136249)
- 家(119953)
- 国家(119043)
- 科学基金(105748)
- 社会(91175)
- 社会科(86978)
- 社会科学(86962)
- 基金项目(74356)
- 省(74045)
- 自然(67851)
- 自然科(66444)
- 自然科学(66433)
- 自然科学基金(65257)
- 教育(61871)
- 划(61519)
- 资助(53728)
- 编号(52514)
- 创(44769)
- 重点(41741)
- 发(41706)
- 创新(41099)
- 部(40995)
- 国家社会(39101)
- 成果(38185)
- 教育部(35944)
- 人文(35765)
- 课题(35465)
- 期刊
- 济(107019)
- 经济(107019)
- 研究(66113)
- 中国(43147)
- 管理(39590)
- 科学(34267)
- 学报(32436)
- 财(32389)
- 农(30738)
- 技术(26612)
- 大学(26319)
- 学学(25242)
- 教育(22492)
- 农业(21901)
- 业经(18980)
- 经济研究(17483)
- 财经(17098)
- 融(16450)
- 金融(16450)
- 问题(15748)
- 科技(15119)
- 技术经济(15060)
- 经(14956)
- 业(12704)
- 策(12548)
- 统计(11961)
- 现代(11942)
- 商业(11618)
- 资源(10999)
- 发(10483)
共检索到3392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亚芬 韩志非 郭雅琼
选取2011—2021年中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滞后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城市碳生产率的影响和传导机制。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集聚不仅显著促进城市碳生产率提升,而且对邻近城市碳生产率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城市碳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特征,具体表现为对东部和中部地区城市、大城市和中心城市碳生产率提升的促进作用更强;绿色创新是高技术产业集聚促进城市碳生产率提升的关键途径。由此,政府应统筹推进高技术产业集聚、实施差异化产业发展战略、加大绿色创新扶持力度,充分释放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城市碳生产率的助推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亚芬 韩志非 郭雅琼
选取2011—2021年中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滞后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城市碳生产率的影响和传导机制。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集聚不仅显著促进城市碳生产率提升,而且对邻近城市碳生产率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城市碳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特征,具体表现为对东部和中部地区城市、大城市和中心城市碳生产率提升的促进作用更强;绿色创新是高技术产业集聚促进城市碳生产率提升的关键途径。由此,政府应统筹推进高技术产业集聚、实施差异化产业发展战略、加大绿色创新扶持力度,充分释放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城市碳生产率的助推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崔春山 郑海燕
文章通过构建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探究2009—2020年中国高技术产业集聚、技术溢出对碳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高技术产业集聚显著推动碳生产率提升;同时,技术溢出在高技术产业集聚对碳生产率的影响中具有正向杠杆效应。就产业异质性而言,高技术制造业集聚对碳生产率的提升效能大于高技术服务业,但技术溢出对高技术服务业的调节作用大于高技术制造业。就地区异质性而言,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集聚对碳生产率的提升作用高于东、中部地区。因此,应当推进高技术产业供给侧改革、优化区域高技术产业资源配置、打造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集聚园区,着力推进高技术产业绿色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崔春山 郑海燕
文章通过构建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探究2009—2020年中国高技术产业集聚、技术溢出对碳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高技术产业集聚显著推动碳生产率提升;同时,技术溢出在高技术产业集聚对碳生产率的影响中具有正向杠杆效应。就产业异质性而言,高技术制造业集聚对碳生产率的提升效能大于高技术服务业,但技术溢出对高技术服务业的调节作用大于高技术制造业。就地区异质性而言,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集聚对碳生产率的提升作用高于东、中部地区。因此,应当推进高技术产业供给侧改革、优化区域高技术产业资源配置、打造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集聚园区,着力推进高技术产业绿色发展。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虹
本文基于2011—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并将高技术产业集聚划分为多样化集聚和专业化集聚分别考察相应传导路径。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提升绿色创新效率,但二者呈“倒U型”门槛特征。机制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推动高技术产业多样化集聚来提高绿色创新效率,而专业化集聚并非有效路径。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东部地区、金融基础较弱区域、人力资本水平较高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绿色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更强。据此,本文提出优化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模式、打造“数智化”高技术产业园区、实施绿色创新差异化发展战略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提高绿色创新效率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郭雅琼 韩志非 刘亚芬
选取2007—2021年中国19个国家级城市群面板数据,运用基准回归模型实证检验高技术产业集聚、要素市场分割与绿色创新效率的关系。研究得出:高技术产业集聚可有效缓解要素市场分割现象。同时,高技术产业集聚可提升绿色创新效率,且专业化集聚作用效果显著高于多样化集聚。中介检验发现,高技术产业集聚可通过调节要素市场分割绿色创新效率发挥促进作用。拓展分析表明,高技术产业集聚与环境规制之间呈现正向关联关系。在通过替换被解释变量、调整要素市场分割测算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因此,提出塑建高技术产业集聚新生态、重构要素市场化配置新范式、构筑环境规制制度新格局的建议,希冀助力绿色创新效率提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洁 李婧姝
基于2009—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测算各地区绿色创新效率并通过区位熵测度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最后利用面板计量模型以及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对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直接影响及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高技术产业集聚程度呈逐年上升趋势,区域绿色创新效率整体不高,二者均存在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发展较为缓慢;高技术产业集聚有利于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提高,技术创新在其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研发投入、劳动投入和经济发展水平对绿色创新效率均有显著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洁 李婧姝
基于2009—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测算各地区绿色创新效率并通过区位熵测度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最后利用面板计量模型以及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对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直接影响及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高技术产业集聚程度呈逐年上升趋势,区域绿色创新效率整体不高,二者均存在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发展较为缓慢;高技术产业集聚有利于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提高,技术创新在其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研发投入、劳动投入和经济发展水平对绿色创新效率均有显著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郭雅琼 韩志非 刘亚芬
选取2007—2021年中国19个国家级城市群面板数据,运用基准回归模型实证检验高技术产业集聚、要素市场分割与绿色创新效率的关系。研究得出:高技术产业集聚可有效缓解要素市场分割现象。同时,高技术产业集聚可提升绿色创新效率,且专业化集聚作用效果显著高于多样化集聚。中介检验发现,高技术产业集聚可通过调节要素市场分割绿色创新效率发挥促进作用。拓展分析表明,高技术产业集聚与环境规制之间呈现正向关联关系。在通过替换被解释变量、调整要素市场分割测算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因此,提出塑建高技术产业集聚新生态、重构要素市场化配置新范式、构筑环境规制制度新格局的建议,希冀助力绿色创新效率提升。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樨樨 曹正旭 徐士元
针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与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重要战略结合点的绿色创新效率问题,运用SBM模型,构建以高技术产业集聚为门槛变量的面板门槛模型,测算2008—2018年我国28个省份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实证分析创新质量对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研究期内,28个省份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稳步提升但尚有较大提升空间,并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特征,其中绿色创新效率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创新质量对东、中部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存在基于产业集聚水平的双重门槛效应,门槛值分别为0.636、0.944,而西部当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跨越0.363门槛值时,创新质量对绿色创新效率才会有显著促进作用;企业规模、劳动者素质、政府行为对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外开放显著抑制绿色创新效率提升。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综合考虑区域发展差异、充分发挥协同优化作用、积极实施人才引进战略等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提升的对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杰
选取2009—2021年中国22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高技术产业专业化集聚、要素市场扭曲与绿色创新绩效间的内在机理与影响效果。结果显示,高技术产业专业化集聚能够显著促进绿色创新绩效攀升;缓解要素市场扭曲是高技术产业专业化集聚赋能绿色创新绩效的重要机制。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在高集聚水平、经济发达以及东部和中部地区,高技术产业专业化集聚对绿色创新绩效的赋能效应更为显著。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杰
选取2009—2021年中国22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高技术产业专业化集聚、要素市场扭曲与绿色创新绩效间的内在机理与影响效果。结果显示,高技术产业专业化集聚能够显著促进绿色创新绩效攀升;缓解要素市场扭曲是高技术产业专业化集聚赋能绿色创新绩效的重要机制。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在高集聚水平、经济发达以及东部和中部地区,高技术产业专业化集聚对绿色创新绩效的赋能效应更为显著。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谢臻 卜伟
根据消费者效用函数和斯塔克博格模型,建立了产业集聚、专利保护和不同创新模式之间的理论联系,并采用门槛模型分别验证了在创新模式不同的地区,专利保护这一制度因素在影响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创新这两者的关系中所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对于主要依靠自主创新的地区,只有当专利保护程度较高时,高技术产业集聚才能有效促进创新;对于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程度较为接近的地区,高技术产业集聚始终对创新有着正向的促进作用,但专利保护程度较高时促进作用较大;对于主要依靠模仿创新的地区,只有当专利保护程度较低时,高技术产业集聚才能有效促进创新。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娜 邓金钱
基于2001—2020年中国高技术产业15个细分行业面板数据,从产权结构、企业规模、技术密集度和企业自生能力4个维度出发,考察行业异质特征如何影响高技术产业集聚的绿色经济效率。研究发现:(1)高技术产业集聚能够显著提升绿色经济效率,在国有产权比重较高的高技术细分行业中,这一影响效应更显著;(2)平均企业规模扩大能够增强医药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产业集聚的绿色经济效率,但对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的影响不显著;(3)高技术密集度能够增强医药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产业集聚的绿色经济效率,而对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则具有消极影响;(4)企业自生能力能够增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产业集聚的绿色经济效率,但对其它大类行业影响不显著。因此,应发挥高技术产业对绿色转型的引领作用,立足高技术产业行业异质特征,以因势利导为原则充分提升高技术产业集聚的绿色经济效率。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黄永春 左梦婷 黄湛 邹晨
在分析公共服务供给对区域绿色发展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利用2010—2020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建立空间杜宾模型,从高技术产业集聚视角实证检验公共服务供给对区域绿色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1)公共服务供给和高技术产业集聚均可以促进当地绿色发展,并对周边地区产生正向溢出效应。(2)高技术产业集聚在公共服务供给和区域绿色发展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即公共服务供给的规模、结构和质量,有助于促进高技术产业的集聚,从而推动区域绿色发展。(3)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区域绿色发展间存在非线性关系,不同门槛值下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区域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不同,当集聚程度超过门槛值时,对区域绿色发展的影响呈现递减效应。(4)不同类型的公共服务对区域绿色发展的作用存在差异性,相对于基础设施类公共服务,民生类公共服务对区域绿色发展的促进效用更为显著;另外,公共服务供给对区域绿色发展影响也存在区域异质性特征,东、西部和东北地区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提升对区域绿色发展的影响显著为正,而中部地区没有体现明显的促进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