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654)
- 2023(19542)
- 2022(16683)
- 2021(15254)
- 2020(12684)
- 2019(29036)
- 2018(28463)
- 2017(54800)
- 2016(29403)
- 2015(32823)
- 2014(32621)
- 2013(32056)
- 2012(29677)
- 2011(26774)
- 2010(26725)
- 2009(24132)
- 2008(23434)
- 2007(20503)
- 2006(18064)
- 2005(15815)
- 学科
- 济(129594)
- 经济(129473)
- 管理(84176)
- 业(81743)
- 企(65923)
- 企业(65923)
- 方法(57345)
- 数学(50305)
- 数学方法(49719)
- 中国(35100)
- 农(34623)
- 地方(31473)
- 财(29981)
- 业经(28780)
- 贸(25651)
- 贸易(25636)
- 学(25079)
- 易(24853)
- 农业(23635)
- 技术(22756)
- 制(20906)
- 环境(20293)
- 理论(19189)
- 和(18750)
- 融(18464)
- 金融(18460)
- 银(18351)
- 银行(18303)
- 务(18128)
- 财务(18045)
- 机构
- 大学(417284)
- 学院(417030)
- 济(172307)
- 经济(168814)
- 管理(165815)
- 理学(144172)
- 理学院(142571)
- 研究(140639)
- 管理学(140035)
- 管理学院(139286)
- 中国(104055)
- 京(88868)
- 科学(86306)
- 财(76716)
- 所(69201)
- 农(66461)
- 中心(64200)
- 研究所(63055)
- 财经(62084)
- 业大(61658)
- 江(60840)
- 经(56681)
- 范(56021)
- 北京(55902)
- 师范(55487)
- 经济学(52919)
- 院(51929)
- 农业(51762)
- 州(49447)
- 经济学院(48003)
- 基金
- 项目(290460)
- 科学(230452)
- 研究(211947)
- 基金(211899)
- 家(184645)
- 国家(183156)
- 科学基金(158594)
- 社会(135757)
- 社会科(129004)
- 社会科学(128974)
- 省(113324)
- 基金项目(112340)
- 自然(102743)
- 自然科(100422)
- 自然科学(100403)
- 自然科学基金(98603)
- 教育(97618)
- 划(95180)
- 资助(87316)
- 编号(85421)
- 成果(67555)
- 重点(65311)
- 发(64986)
- 部(64210)
- 创(60478)
- 课题(58927)
- 国家社会(56511)
- 创新(56469)
- 教育部(55365)
- 科研(55234)
- 期刊
- 济(184734)
- 经济(184734)
- 研究(121520)
- 中国(79240)
- 学报(63755)
- 管理(60495)
- 科学(59970)
- 农(59753)
- 财(56253)
- 大学(48992)
- 教育(46469)
- 学学(46122)
- 农业(42009)
- 技术(39292)
- 融(35623)
- 金融(35623)
- 业经(31350)
- 经济研究(29964)
- 财经(29697)
- 经(25520)
- 问题(24605)
- 业(21858)
- 技术经济(21599)
- 图书(21178)
- 科技(20557)
- 统计(19821)
- 贸(19811)
- 商业(19202)
- 理论(19058)
- 资源(18944)
共检索到6089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于伟 张鹏 姬志恒
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区域研发效率提升之间存在循环积累的内生动力。基于2000-2016年数据和空间联立方程研究显示,开放状态下区域高技术产业集聚和研发效率之间存在互促机制,研发效率在其中处于相对优势地位。区域间高技术产业集聚存在竞争效应,研发效率则存在积极联动效应,研发效率对高技术产业集聚的跨区域影响不显著。产业结构升级、金融集聚和市场化程度对区域高技术产业集聚和研发效率存在不同作用方向。为此需完善优化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环境,推动高技术产业要素有效集聚,强化科技创新的效率导向,疏通高技术产业集聚和研发效率之间的传递路径,因地制宜提升区域高技术产业和研发要素的集聚质量,提升区域创新发展能力。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陶爱萍 李青钊
产业集聚和知识溢出是经济生活中的两种重要现象,两者是否存在互动关系?纵观现有的国内外文献,单独研究产业集聚和知识溢出的文献较多,关注两者互动关系的文献却并不多见。文章基于产业经济学和技术经济学中的相关理论,在深入剖析知识溢出促进产业集聚、产业集聚推进知识溢出以及两者互动机制的基础上,分别通过单方程模型、联立方程模型实证检验了产业集聚与知识溢出之间的单向关系和互动关系。最后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证结果,提出促进产业集聚和知识溢出良性互动的对策建议,以期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和知识溢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产业集聚 知识溢出 互动机制 联立方程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燕 徐妍
文章根据1997年~2010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的产值数据,计算了分行业的EG指数和Moran指数,以考察中国高技术产业空间集聚的行业特性。研究发现:其一,航空航天器制造业为高度集聚,医药类和电子信息类的高技术行业分别为中、低度集聚,这种行业差异主要由政策、技术、资金等多种市场进入壁垒综合导致;其二,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布局为负空间自相关,说明高产值区域的集聚经济效应尚未明显地向外围地区扩散,其它高技术行业布局均为正空间自相关,说明高产值区域在空间上呈现彼此邻近的片状分布。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鹏 吴思霖
高技术产业的外部性通过集聚的溢出效应对外产生影响,溢出程度的不同会体现在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区域差异性上。运用单区制和两区制空间杜宾模型,从全国以及不同区域两个视角对中国高技术产业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并且对沿海和内陆两个区域的空间溢出效应的差异性进行探讨。实证结果表明:中国高技术产业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明显,溢出方向上的差异导致沿海地区以分散化集聚为主,内陆地区以集中化集聚为主。与此同时,我国各地区高技术产业集聚还通过研发投入、投资以及市场规模等因素对其他地区形成不同程度的溢出。其中,研发资金投入促进正向溢出作用,但研发人员投入却起到抑制作用;高技术产业投资的正向溢出效应显著,并且对本地集聚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市场规模的扩大会注入更多的竞争因素和分散经营重心,从而削弱集聚和抑制正向溢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宗杰 刘帅 董会忠 刘明睿
文章基于山东省2007—2016年17地市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研究分析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经济质量的关系及其影响机理。结果发现:高技术产业集聚东西差异大于南北差异;区域经济质量存在显著空间自相关性;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专业化水平对经济质量有显著正向溢出效应,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集聚竞争度对经济质量存在负效应,区域内企业竞争不利于经济质量提升;集聚多样化水平对经济质量影响不显著。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涵
本文探讨了高技术产业集聚特征与创新活动的空间相关性,并深入分析了高技术产业集聚对研发创新与转化创新的影响作用与溢出效应,发现高技术产业整体集聚度有所提升,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和转化创新存在显著空间相关性与正向空间效应;产业集聚度对研发创新的推动作用最强,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作用均非常有效。因此,各省应加强同邻近省区间的信息与人员交流,注重知识储备与资本积累,兼顾基础研发与成果转化,以开放促创新,实现集聚创新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古晨光 李蕾 田宇
本文利用中国30个省份2005—2019年的区域创新面板数据,运用DEA模型和区域熵方法分别测度区域创新效率和高技术产业集聚值,从空间计量经济学视角对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效率之间的关系和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从全国层面看,高技术产业集聚通过规模经济效应、产业关联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对区域创新效率产生显著的影响作用,高技术产业集聚和区域创新效率存在非线性倒U形关系。从区域层面看,高技术产业集聚对于区域创新效率的正向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显著强于中西部地区。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王亮 刘凌燕
数字普惠金融和区域创新的空间良性互动可赋能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2011—2020年我国220个地级市及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数据,构建时变非对称互联网地理权重矩阵,运用空间联立方程和异质性空间杜宾模型,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与区域创新的空间交互效应。研究发现:(1)本地区数字普惠金融与区域创新之间存在双向促进作用。(2)数字普惠金融和区域创新存在显著的空间交互效应。本地区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了邻近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但抑制了邻近地区的区域创新;本地区区域创新促进了邻近地区的区域创新,但抑制了邻近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3)异质性分析发现,在超大及特大城市、大城市,数字普惠金融与区域创新存在负向空间交互效应,但中小城市的数字普惠金融和区域创新没有明显的空间交互影响;在东部和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与区域创新之间存在负向空间交互效应,而中部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创新产生了正向空间溢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杰 吴亚莉
为促进立体多式交通在中国的生态集约效应及红利共享效应增长,推进新时代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将高技术产业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与多式交通相结合,基于新经济地理学,采用熵值法、空间杜宾模型,利用中国30个省份2005—2018年相关数据,综合分析公路、铁路、航空3类主要交通方式对区域高技术产业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及逻辑路径。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相邻省域高技术产业集聚存在正向溢出;3种交通方式对高技术产业空间集聚均有显著正向溢出效应但存在差异,对于高技术产业集聚度高的省份,与其位置相邻、经济条件相似的省份获得其溢出效应主要通过公路运输,航空或铁路运输次之,而与其位置相邻、技术条件相似的省份则主要通过铁路运输,次之为航空运输,最后才是公路运输。据此提出建构并完善多式联运交通网络、有先后空间时序地建设不同交通、提升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区域整体效应等对策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炫榆 宋海清 李碧珍
基于中国2000~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空间集聚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内生关系和空间交互影响,并考虑了不同环境规制措施在这一机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集聚与二氧化碳排放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集聚达到一定程度则具有"自净"作用,现阶段碳排放不是地区集聚的离心力,相邻地区存在交互影响机制;环境规制对地区集聚具有离心力作用,区域间联合治理有助于实现碳减排,区域间共同执行严格的排污费征收标准可以更有效地控制碳排放,缓解"污染避难所"效应。从长远来看,经济活动的集中符合城市发展规律,有利于集聚发挥规模效应,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同时也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环保意识,推动地区间共同制定强制性环境规制措施,形成碳...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戴一鑫 卢泓宇
利用2001—2020年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的面板数据,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研究高技术产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呈现空间正相关性;(2)高技术产业集聚能够有效推进本地区和邻近地区的新型城镇化进程;(3)现阶段,基础设施投资和政府过度干预都会制约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建设,而对外开放有助于提高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涵 杨晓昕
本文探讨了高技术产业与人才的地理集聚特征与空间相关性,并在创新价值链视角下,对比了两大要素地理集聚对区域研发创新与转化创新影响作用与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2000—2016年各省高技术产业与人才地理集聚度有所提升,研发创新和转化创新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产出均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而转化创新产出具有一定负向直接空间效应;产业集聚对各省高技术研发创新具有推动作用,人才集聚则具有显著负向作用,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对推动研发与转化创新非常有效,而竞争效应、示范效应、关联效应对推动研发与转化创新的影响具有差异性。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吴卫红 杨婷 张爱美 刘安国
在运用区位熵方法测度创新资源集聚水平的基础上,基于知识生产函数模型,实证研究高校和高技术产业创新资源水平对区域创新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当前高校单一创新资源集聚水平对不同地区创新绩效的溢出效应具有不确定性,其中对东部和中部地区具有负向影响,对西部地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高技术产业单一创新资源集聚水平整体上呈现出显著正向溢出效应;(2)整体而言,创新资源的交互作用对区域创新绩效的溢出效应多与单一创新资源集聚对区域创新绩效的溢出效应呈相反态势;(3)无论是高校还是高技术产业,其单一创新资源集聚水平对各地区
关键词:
创新资源集聚 高技术产业 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温丽琴 梁旭
目前中国是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大国,外资对中国的经济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通过对1997~2008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发现FD I对中国高技术产业有较大的技术溢出效应,人力资源在吸收外国技术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高技术产业在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同时,要注意自我创新,发展产业集群。
关键词:
FDI 高技术产业 技术溢出效应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温志辉 庄丽娟 万俊毅
借助矩阵计算,本文运用1995-2006年中国高技术产业5个行业、12年、6个变量、360个面板数据,采用经验分析方法分别测定FDI行业内和行业间技术溢出,并对水平溢出变量HL两种情况分别用固定效应模型回归以使结果更加稳健。结果表明:FDI中国高技术产业的技术溢出无论是行业内还是行业间并不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