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293)
- 2023(16916)
- 2022(14311)
- 2021(13057)
- 2020(11376)
- 2019(25635)
- 2018(25485)
- 2017(49150)
- 2016(26525)
- 2015(29848)
- 2014(29245)
- 2013(29092)
- 2012(26736)
- 2011(23860)
- 2010(23800)
- 2009(22208)
- 2008(22185)
- 2007(20218)
- 2006(17439)
- 2005(15647)
- 学科
- 济(115251)
- 经济(115128)
- 业(101523)
- 企(90654)
- 企业(90654)
- 管理(89363)
- 方法(53147)
- 数学(43261)
- 数学方法(42738)
- 财(35718)
- 业经(34594)
- 农(33977)
- 中国(27446)
- 技术(25207)
- 务(24503)
- 财务(24451)
- 财务管理(24409)
- 农业(24009)
- 企业财务(23131)
- 制(21648)
- 地方(21100)
- 理论(20549)
- 学(20318)
- 贸(19842)
- 贸易(19833)
- 和(19698)
- 易(19250)
- 划(18018)
- 策(17658)
- 体(15997)
- 机构
- 学院(381773)
- 大学(375938)
- 济(159907)
- 经济(156860)
- 管理(152887)
- 理学(131627)
- 理学院(130354)
- 管理学(128209)
- 管理学院(127529)
- 研究(122640)
- 中国(94344)
- 京(78684)
- 科学(75588)
- 财(73670)
- 农(68139)
- 所(62141)
- 江(59187)
- 财经(58368)
- 业大(58270)
- 中心(57460)
- 研究所(56181)
- 农业(53916)
- 经(52876)
- 北京(48900)
- 经济学(48417)
- 州(46349)
- 范(44856)
- 师范(44284)
- 院(44268)
- 经济学院(43927)
- 基金
- 项目(253906)
- 科学(201032)
- 基金(184461)
- 研究(183469)
- 家(161433)
- 国家(160046)
- 科学基金(138504)
- 社会(116960)
- 社会科(111080)
- 社会科学(111048)
- 省(102151)
- 基金项目(97438)
- 自然(90744)
- 自然科(88722)
- 自然科学(88693)
- 自然科学基金(87183)
- 划(84497)
- 教育(84134)
- 资助(75304)
- 编号(73322)
- 创(57846)
- 重点(57330)
- 成果(57316)
- 部(55691)
- 发(55637)
- 创新(53398)
- 业(50830)
- 课题(50492)
- 科研(48937)
- 国家社会(48483)
- 期刊
- 济(175952)
- 经济(175952)
- 研究(107089)
- 中国(73605)
- 农(62011)
- 管理(61990)
- 财(61182)
- 学报(58711)
- 科学(55415)
- 大学(44792)
- 学学(42700)
- 农业(42598)
- 技术(38777)
- 教育(36484)
- 融(31783)
- 金融(31783)
- 业经(30753)
- 财经(29337)
- 经济研究(27884)
- 业(25920)
- 经(25394)
- 问题(23099)
- 技术经济(22858)
- 科技(19378)
- 统计(18746)
- 商业(18258)
- 策(18252)
- 版(18146)
- 现代(18020)
- 贸(17892)
共检索到5644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赵骅 张旭
考虑到企业的吸收能力和企业间的技术差距因素,本文分析了高技术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模式。针对高技术产业集群,分析了集群企业技术创新时,企业自身的吸收能力和企业间的技术差距对产品市场和创新投入的影响,最后分析了博弈的决策条件和决策效果。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沙文兵
本文以我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实证分析了吸收能力对FDI知识溢出、进而对内资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以R&D投入强度表征的内资高技术企业的吸收能力对于FDI知识溢出效应具有非线性影响,两者呈现出"U型"关系,即吸收能力对于FDI知识溢出效应的作用存在一个临界值,只有当内资企业R&D投入强度超过这一临界值时,才能有效吸收FDI渠道溢出的知识;内资企业自主R&D投入始终是其创新能力提升的最重要因素;企业平均规模越大,其创新能力越强。
关键词:
知识溢出 吸收能力 创新能力 高技术产业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建丽 孟令杰 王琴
本文以中国高技术产业13个细分行业1997~2011年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对FDI研发活动对内资企业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以及内资企业技术吸收能力在FDI技术溢出过程中的门槛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FDI研发活动对内资企业存在正向技术溢出效应;内资企业研发资金强度和研发人员强度对FDI技术溢出有非线性影响,并存在显著的单门限效应,当超过各自的门限值时,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均有显著提高。另外,内资企业研发投入、对外开放程度都是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但企业规模对生产率增长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欧光军 雷霖 杨青 王龙
从创新生态系统的角度构建高技术产业集群企业创新集成能力生态整合的假设模型,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以及层次回归分析的实证方法验证修改模型得出最终的生态整合路径模型,并根据整合路径模型提出了提升高技术产业集群企业创新集成能力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高技术集群 创新集成能力 路径分析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永松 王婉楠 施君然
基于组织冗余的三个维度,分别探讨可利用冗余、可恢复冗余、潜在冗余、吸收能力与创新质量的关系,并以230家中国高技术企业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随着可利用冗余和潜在冗余的增加,高技术企业创新质量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相反,随着可恢复冗余的增加,高技术企业创新质量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此外,吸收能力对可恢复冗余与创新质量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对可利用冗余与创新质量存在负向的调节效应,对潜在冗余与创新质量存在不显著的调节效应。
关键词:
组织冗余 创新质量 吸收能力 高技术企业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逯宇铎 邱东阳 刘海洋
使用1999—2009年我国18万家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微观企业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控制内生性问题,分析了企业创新与出口之间的因果关系。以产品创新衡量企业创新的估计结果表明,企业创新与出口间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企业创新使其出口概率平均增加14%以上,企业出口使企业创新概率平均提升超过8%,从创新到出口、从出口到创新的因果关系方向均显著。区分出口强度和企业类型的估计结果显示:这种因果关系随着出口强度的增大而减弱;内资企业的创新对其出口的影响要大于外资企业;外资企业的出口对其创新的影响要大于内资企业。以研
关键词:
出口 创新 高技术产业 倾向得分匹配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云 赵富森
国际技术溢出效应一直被视为是东道国实现自主创新的重要途径,而从中观角度研究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吸收能力能否促进国际技术溢出效应的实现是当前研究的薄弱环节。文章从高技术产业整体和异质性分行业视角出发,对国际技术溢出、吸收能力对自主创新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国际技术溢出效应对我国高技术产业整体的自主创新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从高技术产业异质性分行业的研究结果来看,外商R&D溢出效应能够明显促进创新成果的产出,引入吸收能力后,国际技术溢出效应对异质性分行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并不一致,其中部分行业的吸收能力尚未促进国际技术溢出效应的实现,而另一部分行业的吸收能力已经能够促进国际技术溢出效应的实现。文章的研究对高技术产业整体及其分行业的发展如何由"引进―模仿"模式转变为"引进―吸收―再创新"模式具有积极的探索作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云 赵富森
国际技术溢出效应一直被视为是东道国实现自主创新的重要途径,而从中观角度研究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吸收能力能否促进国际技术溢出效应的实现是当前研究的薄弱环节。文章从高技术产业整体和异质性分行业视角出发,对国际技术溢出、吸收能力对自主创新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国际技术溢出效应对我国高技术产业整体的自主创新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从高技术产业异质性分行业的研究结果来看,外商R&D溢出效应能够明显促进创新成果的产出,引入吸收能力后,国际技术溢出效应对异质性分行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并不一致,其中部分行业的吸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范德成 李盛楠
为了分析知识溢出对创新质量的影响机理,本文运用门槛回归技术,以吸收能力为门槛变量,采用2009-2016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探讨高技术产业省际知识溢出对创新质量的非线性影响以及知识吸收能力的门槛效应与时空变化。结果表明:中国高技术产业省际知识溢出对创新质量具有显著的非线性差异化影响,且存在以知识吸收能力为门槛变量的双重门槛效应;随着吸收能力门槛值的提高,高技术产业省际知识溢出对创新质量的促进效应逐渐增强;中国各地区吸收能力的时空异质性明显,研发人员、金融深化程度、企业规模对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通过揭示知识吸收能力作为提升创新质量的门槛效应,启示各地应将相应人材的培育、引进及更好地发挥作用作为工作的重点,构建和完善相应的制度、机制与环境。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沙文兵
笔者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内外资企业技术差距对FDI知识溢出、内资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外资企业的R&D活动产生了显著的知识溢出效应,并由此推动了内资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但相对于内资企业自主R&D投入而言,FDI渠道的知识溢出对于内资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相对较小。内外资企业技术差距对于FDI知识溢出、内资企业创新能力具有非线性影响。
关键词:
知识溢出 技术差距 高技术产业 创新能力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武威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考察行业特征对我国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1)在构建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我国2006~2008年高技术产业数据,应用整体性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识别了影响我国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2)应用灰色局势决策方法对我国各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排序;(3)应用GM(0,N)模型量化分析了行业特征对我国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R&D密集度、技术密集度、行业开放程度、外资企业规模比重等对我国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相对显著,而国有企业规模比重、市场集中度、本土企业消化吸收能力等对我国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郑慕强 徐宗玲
本文基于广东地区两个行业的224家处于集群网络中的中小企业为样本,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样本数据,采用企业网络规模、网络强度和网络互惠度3个网络特征来衡量企业外部网络,运用综合指标量化技术创新绩效,使用过程式条目把吸收能力分解为适应能力、应用能力和生产能力,利用层次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检验,探索吸收能力在企业外部网络与技术创新绩效之间起何作用。结果表明,吸收能力在企业外部网络与技术创新绩效之间起调节和部分中介作用。这说明,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时,在积极构建外部关系平台的同时,应该重视自身对外部新信息和知识的接受与消化能力。另外,根据对研究结果的讨论,分析了研究的不足,探讨了后续研究的方...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艾育红 彭迪云
自主创新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首要任务。自主创新被分解为自主研发和消化吸收创新过程,选取2000—2019年中国12大高技术细分行业,采用全面的FGLS方法,实证分析了自主研发和对外开放对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自主研发、外商直接投资和技术引进提高了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出口贸易产生了抑制作用;引进吸收能力并检验消化吸收过程后发现,自主研发并未充分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技术及引进技术,阻碍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但出口贸易实现了正向溢出效应;进一步检验内外资技术引进的消化吸收后发现,引进技术均未能得到有效吸收,明显抑制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对外开放虽然促进了经济快速增长,但要提高发展质量,必须进一步提高开放水平,培育创新主体,完善"引智机制",加强人才培养。
关键词:
自主研发 对外开放 高技术产业 吸收创新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倩男 赵玉林
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也越来越取决于技术创新能力。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越高,高技术产业利用内外部资源的效率就越高,竞争实力就越强。本文构建了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对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高技术产业各部门的技术创新能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最后针对这些差异性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技术创新能力 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娜娜 苏敏艳 郑慧凌 王紫红 高山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技术并购成为企业快速获取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但对技术并购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尚未达成一致认识。通过构建固定效应和Tobit经济计量模型,对国内医药上市公司2015—2017年的并购创新绩效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技术并购与企业创新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吸收能力对并购后创新绩效存在正向促进作用,在技术并购和创新绩效间起中介作用;动态能力正向调节技术并购与创新绩效、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因此,企业在通过技术并购提升创新绩效时,需要注重吸收能力的提高和动态能力的提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