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41)
- 2023(14623)
- 2022(12514)
- 2021(11624)
- 2020(9482)
- 2019(21653)
- 2018(21449)
- 2017(41443)
- 2016(22155)
- 2015(24653)
- 2014(24295)
- 2013(24027)
- 2012(21952)
- 2011(19676)
- 2010(19484)
- 2009(17618)
- 2008(16904)
- 2007(14915)
- 2006(12887)
- 2005(10954)
- 学科
- 济(93194)
- 经济(93108)
- 管理(68429)
- 业(67945)
- 企(57237)
- 企业(57237)
- 方法(44136)
- 数学(38152)
- 数学方法(37820)
- 农(25030)
- 中国(23762)
- 技术(23007)
- 业经(22622)
- 财(21427)
- 地方(19573)
- 学(17432)
- 农业(17248)
- 贸(15813)
- 贸易(15804)
- 理论(15662)
- 易(15286)
- 制(15243)
- 产业(14550)
- 技术管理(14242)
- 和(14050)
- 环境(13898)
- 务(13823)
- 财务(13757)
- 财务管理(13732)
- 企业财务(13102)
- 机构
- 学院(312325)
- 大学(311408)
- 管理(130086)
- 济(126706)
- 经济(124121)
- 理学(114012)
- 理学院(112873)
- 管理学(111234)
- 管理学院(110660)
- 研究(98261)
- 中国(71208)
- 京(64911)
- 科学(59896)
- 财(55408)
- 所(46953)
- 财经(45614)
- 业大(45503)
- 农(45286)
- 中心(44915)
- 江(44464)
- 研究所(42871)
- 经(41591)
- 北京(40719)
- 范(40359)
- 师范(40018)
- 经济学(38162)
- 州(36258)
- 院(36163)
- 农业(35253)
- 经济学院(34721)
- 基金
- 项目(220516)
- 科学(175386)
- 研究(165485)
- 基金(159916)
- 家(137742)
- 国家(136586)
- 科学基金(119249)
- 社会(105257)
- 社会科(99989)
- 社会科学(99966)
- 省(87510)
- 基金项目(85526)
- 自然(76049)
- 教育(75932)
- 自然科(74298)
- 自然科学(74286)
- 自然科学基金(73006)
- 划(72490)
- 编号(67385)
- 资助(64495)
- 成果(53458)
- 创(50145)
- 重点(48837)
- 部(48527)
- 发(47788)
- 课题(46342)
- 创新(46021)
- 国家社会(43183)
- 教育部(42233)
- 项目编号(41990)
- 期刊
- 济(133347)
- 经济(133347)
- 研究(89669)
- 中国(56860)
- 管理(48016)
- 学报(44964)
- 科学(42851)
- 农(40785)
- 财(39894)
- 教育(37590)
- 大学(34865)
- 学学(32779)
- 技术(30348)
- 农业(28989)
- 融(23919)
- 金融(23919)
- 业经(23420)
- 财经(21804)
- 经济研究(21532)
- 经(18626)
- 科技(17853)
- 技术经济(17299)
- 问题(17243)
- 图书(15963)
- 理论(15185)
- 业(15097)
- 商业(14570)
- 现代(14198)
- 实践(13919)
- 践(13919)
共检索到4401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朱秀梅
本文以知识溢出、企业吸收能力、集群社会资本、企业创新绩效为基本研究要素,构建了高技术产业集群创新的微观理论模型,通过规范的实证分析验证理论模型及所提出的假设,数据来自于长春市软件产业集群中121家软件企业的调研问卷。研究结果表明这几个要素之间存在较复杂的作用关系。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靖飞 俞立平 俞海山
本文基于中国高技术产业的面板数据,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面板协整、面板误差修正模型全面分析了高技术产业创新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创新投入产出互动关系鲜明;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绩效显著,引进技术消化吸收良好;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之间替代效应明显;科技成果转化水平不高,技术市场不够发达;技术改造投入较大,但总体绩效较低。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欧光军 雷霖 杨青 王龙
从创新生态系统的角度构建高技术产业集群企业创新集成能力生态整合的假设模型,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以及层次回归分析的实证方法验证修改模型得出最终的生态整合路径模型,并根据整合路径模型提出了提升高技术产业集群企业创新集成能力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高技术集群 创新集成能力 路径分析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海超 王昕怡
文章分析了高技术产业原始创新的影响因素,从原始创新源和原始创新主体角度出发,提出创新扩散路径、合作研发路径和群体分工路径三种高技术产业原始创新的实现路径,以期探索适合我国高技术产业实现原始创新的关键路径,提升高技术产业核心竞争能力。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原始创新 影响因素 实现路径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洋 欧光军 雷霖
集群网络的创新合作与协同是基于组织间知识协同的网络在不同知识生态位的匹配和协同,而知识划分在集群协同创新中则处于基础性地位。本文从创新生态观的角度和知识管理理论入手,在组织知识域划分的基础上探究知识生态位的内涵,并从核心知识主体网络中解析出分层结构特性。然后,通过案例探讨和方差分析,得到互补型、辅助型知识间不同的组成形态与突破式、渐进式创新的联系,从而找出生态位的不同形态与不同创新行为的关系,由此探究集群主体协同创新背后知识生态位整合的内在机理,最终剖析出集群知识网络协同创新能力的微观知识基础与实现模式。
关键词:
高技术企业集群 知识生态位 协同创新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倩男 赵玉林
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也越来越取决于技术创新能力。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越高,高技术产业利用内外部资源的效率就越高,竞争实力就越强。本文构建了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对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高技术产业各部门的技术创新能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最后针对这些差异性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技术创新能力 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戚湧 刘军
基于省级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模型测算长江经济带各地区高技术产业近6年的创新效率,发现其整体创新效率水平较高,各省(市)之间的差距较大。利用Malmquist指数对创新效率进行动态分析,发现除云南外,各省(市)在最近6年TFP增长率都大于1,且技术进步是推动创新效率增长的主要动力。建立基于面板数据的Tobit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发现,政府资金支出、企业规模、所有制、外商直接投资等4个因素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有显著影响。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高技术产业协同创新网络主体间联系不紧密,东部地区网络主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玉莲 张峥
为研究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的协同发展情况,基于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运用2009—2016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数据,对各子系统有序度和复合系统协同度进行测量,并对各行业分析结果进行聚类。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的协同度整体偏低,行业间的差距较为显著,以通信设备制造和化学药品制造为代表的两类行业协同演化水平较高,航天器制造的创新吸收子系统有序度相对较低。在已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各行业协同创新发展状况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不断推进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的协同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志耘 杨朝峰
本文应用随机前沿知识生产函数模型对转型时期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结论表明,2005年至2010年间:(1)相对于R&D经费和人员投入,知识存量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的作用不突出。(2)国外技术引进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创新能力的影响不明显。(3)国内技术引进对我国高技术产业R&D产出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但经济效益不明显。(4)我国高技术产业中企业规模对创新能力有负面的影响。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创新能力 转型时期 随机前沿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姜鸣凤 马力
由创新网络和企业衍生概念入手,将衍生效应分解为知识溢出、集群创新文化和竞争关系3个维度,将集群创新网络分解为"质"、"量"两个维度,以北京、大连、济南、天津高技术产业集群的衍生企业为对象,实证研究企业衍生效应对集群创新网络的影响。结果显示,企业衍生效应对集群创新网络演化存在正向促进作用。其中,知识溢出、集群创新文化与创新网络的"质"维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知识溢出、集群创新文化和适度竞争关系与创新网络的"量"维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郑素丽 胡一鸣
运用双阶段的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将高技术产业的创新过程分为研发产出阶段和经济转化阶段,测算2006—2015年间浙江省11个城市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研究在高技术产业创新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各个城市创新效率值的大小。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11个城市的高技术产业在创新过程的不同阶段存在投入资源不匹配、投入冗余情况。根据实证结果,进一步对浙江省如何提高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提出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创新效率 研发产出 经济转化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黄西川 张天一
随着全球军事科技竞争的加剧,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高技术武器装备研发制造能力成为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关键。在区域产业集群及创新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丹阳国家级军民融合产业示范集群实证研究,提出了涵盖产学研合作、R&D投入、专利质量、知识溢出、军民融合产业效率、创新环境6个方面的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集群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指标特点,采用层次分析法分配权重,建立了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集群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对江苏省各主要军民融合产业示范集群创新能力进行实证测评,针对各集群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了创新能力提升优化路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支燕 白雪洁
技术创新能力是高技术产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之一。本文首先构建影响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体系框架,并利用SEM模型评估自主创新与技术外取两种方式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目前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中技术外取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力远高于自主创新,并表现出"外强内弱"、"取易创难"、"创高取低"和"创取割裂"等特征,研究结果既反映出现阶段技术外取仍然是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短期有效的创新方式,也显示了自主创新在资金和人力投入之外对外部环境有较高的依赖。据此,本文提出技术外取反哺自主创新、"硬约束"与"软激励"并举、低落差高自主与高落差多外取、重视来自"现场"的创新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自主创新 技术外取 创新绩效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严若谷 隋艳颖
以深圳为案例聚焦城市尺度分行业高技术产业集聚机理研究,对分行业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空间集聚与城市创新能力进行定量分析,以期从创新地理视角为城市创新能力提升提供经验研究和政策建议。研究发现,科技服务业与高技术产业协同发展对于城市创新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高技术产业集聚具有一定的路径依赖与空间依赖效应,随着创新活动的深入城市创新型空间出现网络化布局的新趋势。高技术产业集聚不仅与经济基础、劳动力规模等传统区位因素有关,创新氛围、协同功能对创新集聚的影响将进一步扩大。随着城市创新驱动发展的深入推进,应当更加重视城市高技术产业微观集聚规律,完善创新生态体系与空间组织模式。
关键词:
高新技术企业 地理探测器 创新型空间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煜华 张云飞
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如何实现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提升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基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以中国内地31个省份高技术产业为案例样本,结合必要条件分析(NCA)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 QCA)方法,探究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提升的多重并发因果关系与多元实现路径。研究发现:(1)核心主体投入、研发主体投入、创新人力投入、技术创新水平和地区市场化水平均非构成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提升的必要条件,无法单独实现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提升;(2)存在3条高创新质量路径,概括为多元联动型和双轮驱动型两种模式,同时存在两条非高创新质量路径,总结为“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环境”条件缺失型和“创新资源—创新环境”条件不足型两种模式;(3)在特定客观禀赋条件下,研发主体投入和技术创新水平通过等效替代效应促进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提升。研究结论不仅能够丰富创新生态系统理论研究范畴,还能为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地采取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提升策略提供实践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