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349)
- 2023(4725)
- 2022(3817)
- 2021(3289)
- 2020(2677)
- 2019(5723)
- 2018(5429)
- 2017(10286)
- 2016(5188)
- 2015(5763)
- 2014(5641)
- 2013(5723)
- 2012(5358)
- 2011(4804)
- 2010(4706)
- 2009(4061)
- 2008(3911)
- 2007(3554)
- 2006(3049)
- 2005(2597)
- 学科
- 济(30183)
- 经济(30177)
- 业(17275)
- 管理(15543)
- 企(13427)
- 企业(13427)
- 技术(11919)
- 方法(10994)
- 数学(9524)
- 数学方法(9463)
- 产业(9084)
- 地方(8837)
- 业经(7666)
- 农(7517)
- 中国(6796)
- 技术管理(6365)
- 地方经济(5684)
- 农业(5606)
- 结构(5181)
- 学(5177)
- 环境(4677)
- 财(4449)
- 发(4003)
- 产业结构(3692)
- 贸(3686)
- 贸易(3685)
- 信息(3520)
- 易(3494)
- 和(3395)
- 新技术(3354)
- 机构
- 学院(82660)
- 大学(80465)
- 济(38146)
- 经济(37481)
- 管理(31983)
- 研究(30133)
- 理学(28273)
- 理学院(27874)
- 管理学(27352)
- 管理学院(27200)
- 中国(19770)
- 科学(19529)
- 京(17279)
- 所(14935)
- 研究所(13882)
- 中心(13291)
- 农(13224)
- 财(12758)
- 业大(12688)
- 经济学(12250)
- 江(12166)
- 范(11932)
- 师范(11835)
- 经济学院(11284)
- 院(11280)
- 财经(10906)
- 北京(10549)
- 农业(10437)
- 经(9916)
- 技术(9805)
- 基金
- 项目(61922)
- 科学(50707)
- 基金(46089)
- 研究(43587)
- 家(41079)
- 国家(40862)
- 科学基金(35710)
- 社会(30061)
- 社会科(28982)
- 社会科学(28978)
- 基金项目(25484)
- 省(25194)
- 自然(22742)
- 自然科(22244)
- 自然科学(22243)
- 自然科学基金(21873)
- 划(20664)
- 教育(18358)
- 资助(16961)
- 编号(15643)
- 发(15432)
- 重点(14488)
- 创(14260)
- 创新(13469)
- 国家社会(13467)
- 部(12986)
- 发展(12566)
- 展(12402)
- 计划(11515)
- 科研(11242)
共检索到1141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吕承超 商圆月
高新技术产业自20世纪50年代兴起以来,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高端化发展趋势凸显,同时也存在严重的空间发展不平衡与多极化现象,这不利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本文以主营业务收入作为衡量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的指标,利用Dagum基尼系数测度高技术产业整体及区域的空间差距,采用kernel密度估计探究高技术产业分布的动态演进,引用空间马尔科夫链讨论高技术产业分布的空间演进。研究发现: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逐年提高,但呈现东、中、西递减趋势,东部地区具有产业集聚现象;中国高技术产业空间差距、地区内差距和地区间差距均有下降趋势,导致空间差距的主导因素在不断变化,东、中、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在部分年份具有极化现象...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桂黄宝
高技术产业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不同地区的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差距过大,将影响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本文以1995~2010年我国高技术产业专利申请数作为评价指标,采用锡尔熵分解模型测度了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时空差距。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区域差距显著,并且呈扩大趋势,同时发现,影响我国高技术产业总体创新能力差距的最大因素是组间差距,而组内差距对其影响较小。研究结论为,我国制定缩小区域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创新能力 锡尔熵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柴天姿
文章从创新投入质量、创新产出质量、创新转化质量与创新扩散质量4个维度切入,建立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进行综合评分。基于2015—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Kernel密度估计法分析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的时空演变和动态分布特点。研究结果显示,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呈持续提升趋势。不同省份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表现出显著的阶梯分布特点;在地区层面体现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分布格局。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具有“高高”集聚与“低低”集聚特征;不同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差异,但总体上展现出差异缩小趋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晓虹 赵雨
文章基于中间产出、最终产出与绿色产出三个维度,构建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核密度估计法剖析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指数的分布动态演化特征,以Dagum基尼系数分解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空间差异来源,并使用空间杜宾模型观测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指数的空间条件β收敛特征。结果显示,我国总体及三大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指数呈现攀升趋势。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指数较高的城市主要聚集于经济发达地区。我国总体及三大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指数的核密度图均表现出“宽度收窄后拓宽、曲线右移”特点;三大地区内部和区域间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差异均表现出逐步缩小趋势;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指数具有空间条件β收敛特征,且俱乐部收敛特征也相对显著。由此,应打造高技术产业创新引领高地,实施差异化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战略,激活经济发展和人口规模扩大效能,以此提升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水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唐根年,徐维祥
文章对中国高技术产业成长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从时间序列上看,中国高技术产业呈现高增长率的成长和发展,无论是高技术产业年产值、增加值,还是利润和出口额等经济指标的年平均增长率均达到10%以上;但从地理空间上分析,各地区高技术产业成长、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广东占有极显著的优势;医药制造业、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二个行业具有明显地区性优势的分别是浙江、广东、上海、河北和江苏、浙江、上海、北京;而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的地区性优势分布在前期国家投资重点地区陕西、黑龙江、江西、辽宁。分地区高技术产业投入地理集中度指数和高技术产业产出地理集中度指数清楚地反映了我国高技术产业呈现较明显的集群发展态势,集群主要发生在以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三大地区。基于上述分析进一步探讨了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问题,并提出菱形状态的高技术产业发展空间战略布局。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时空演变调整 空间布局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郭泉恩 孙斌栋
本文基于2003-2012年省域面板数据,采用地统计方法分析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的空间分布,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研究发现: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其中东部地区的创新水平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2003-2012年间,高技术产业创新整体空间差异表现出先扩大后缩小的趋势,空间分布呈现出先集聚后扩散的变化特征;相邻省域间的创新水平存在明显溢出现象,研发资金投入、研发人员投入、高校研发水平、企业规模和市场开放度均对高技术产业创新起到促进作用,且研发人员投入和市场开放度还能进一步促进相邻地区的创新发展,而企业规模则对相邻地区的创新存在负面影响。因此,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研发资金和研发人员投入,重视高校在创新发展中的作用,破除区域壁垒促进技术流动以及加大市场开放度,都有利于提高整体创新水平和缩小创新空间差异。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党国英 秦开强 蔡华
本文根据高技术产业分行业面板数据和随机前沿分析SFA模型,考虑技术差距、知识产权保护与人力资本影响,实证分析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基本呈稳步增长趋势,尽管平均水平不高,但分行业技术创新效率差距在逐渐缩小;知识产权保护与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的倒U型关系,知识产权保护对技术创新效率所产生的间接影响有所不同,技术差距、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创新效率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非线性关系,人力资本显著促进了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伟铭 刘骋 王浩
中国各区域高技术产业投入和产出的不平衡现状突出,产业竞争力差异性明显。本文在构建多层级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层次分析法对各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归纳了30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高技术产业的空间分布特征和规律,弥补了现有研究对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区域差异性和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的不足。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产业竞争力 空间分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孙玉涛 包广平 刘萍萍
本文运用极差、标准差等六种统计学的测算方法,以四大板块为基本分析框架,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两个方面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科技人员区域分布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四大板块高技术产业科技人员布局差异均有所减小,东部板块高技术产业科技人员区域分布严重不均衡,其他板块高技术产业科技人员区域分布相对较均衡。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高技术人才 四大板块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高晓光
在创新资源有限条件下,研究如何提高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推进"中国制造2025"和"一带一路"战略,有重大意义。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借助多产出随机前沿分析模型对2008-2013年中国30个省级地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超越对数生产函数进行了参数估计,继而测算出各地区2008-2013年的创新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总技术效率值,并分析了影响技术效率的因素。结论表明: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技术效率与企业规模、市场结构、政府投入力度、研发支出结构呈正向关系,与经济发展水平呈负向关系;2008-2013年,中国大部分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程广斌 赵川 李祎
遵循高技术产业创新活动的特征,文章运用三阶段超效率SBM模型,分别测算了中国28个省份高技术产业研发阶段和转化阶段的创新效率,并依据经济发展程度将中国划分为三大地区,利用Dagum基尼系数探索三大地区创新效率的差异,采用Kernel核密度考察创新效率的分布动态及其演进特征。研究表明:(1)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整体处于上升阶段,研发效率与转化效率明显不协调;(2)创新效率的总体差异呈持续下降趋势,西部地区的地区内差异远高于其他地区,东部与西部的地区间差异显著,地区间差异是引起创新效率差异的主要原因;(3)创新效率核密度存在右移趋势,波峰的宽度逐渐增加且右拖尾现象明显。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肖刚 杜德斌 戴其文 胡曙虹
以高技术产业总产值为主要指标,采用变异系数和传统与空间马尔可夫链方法,从时间、空间和区域视角来分析1995—2013年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差异的时空演变。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差异整体上呈现继续缓慢扩大的趋势,出现高水平和低水平趋同俱乐部强化的趋势。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类型发生空间转移的特征是发展水平差距越小,发生转移的概率越高,发展水平的差距越大,发生转移的概率越低。邻域背景明显影响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差异的演变,地理临近效应在低水平、中低水平高技术产业发展地区表现不明显,而在中高水平地区显著增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苏耀华 李全
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创新要素相对集中的高技术产业将成为我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型产业,提升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刻不容缓。文章将高技术产业创新过程划分为研发阶段和成果转化阶段,基于2006—2020年中国28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核密度估计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测算并分析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空间格局及演化特征。结果显示,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总体水平较低,区域差距明显,东部地区的创新效率高于中西部地区,研发阶段的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呈现空间上的两极集聚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薛阳 秦金山 王健康 冯银虎
文章基于2011—2018年中国30个省份高技术产业的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DEA模型结合Maimquist指数,对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水平进行测度。结果显示:从静态角度来看,研究期间中国高技术产业整体创新效率均值为0.5707,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其中,西部地区的创新效率均值最高(0.6249),东北地区的创新效率均值最低(0.3820)。从动态角度来看,研究期间全国Malmquist指数以每年平均1.8%的速度增长,其增长主要来自技术效率(1.9%)和纯技术效率(2.3%)的贡献;有22个省份高技术产业的Malmquist指数处于增长状态,而且,不同省份的Malmquist指数增长来源不同且差异显著。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许学国 王依灿 罗冬康
考虑技术异质性,将长江经济带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大群组,利用共同前沿理论和两阶段关联DEA模型,将创新活动分为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两阶段,测度分析2010—2014年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创新效率,结合技术落差率,衡量三大群组与区域整体潜在最优水平的差距,最后对无效率原因进行分解。研究显示:长江经济带高技术产业两阶段创新效率偏低,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效率主要损失在成果转化阶段,医药制造业两阶段效率值均低。群组间存在技术差距且行业间差异明显,技术研发阶段,下游地区在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拥有技术优势,上游地区最接近医药制造业的技术前沿。中游地区在两行业的成果转化阶段均与区域最优水平最为接近。从总体上看,企业内部管理是导致两阶段创新无效率的主要因素。各地区应根据子阶段情况,采取差异化的提升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