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03)
2023(14202)
2022(12139)
2021(10941)
2020(9449)
2019(21039)
2018(20675)
2017(39414)
2016(21619)
2015(23961)
2014(23258)
2013(23106)
2012(21599)
2011(19652)
2010(19587)
2009(17983)
2008(17857)
2007(16373)
2006(14323)
2005(12453)
作者
(65100)
(54692)
(54567)
(51650)
(34419)
(26344)
(24598)
(21357)
(20363)
(19503)
(18494)
(18177)
(17474)
(17066)
(17031)
(16925)
(16873)
(16247)
(15761)
(15743)
(13830)
(13368)
(13361)
(12360)
(12220)
(12121)
(12078)
(12023)
(11057)
(10993)
学科
(89365)
经济(89282)
(64698)
管理(63549)
(53315)
企业(53315)
方法(40542)
数学(35193)
数学方法(34892)
(24715)
中国(23440)
技术(22489)
(22218)
业经(21188)
(19051)
地方(18491)
(17354)
贸易(17345)
(16984)
(16841)
农业(16799)
(14854)
银行(14775)
产业(14469)
(14040)
技术管理(14014)
理论(13854)
(13742)
财务(13718)
财务管理(13685)
机构
学院(309008)
大学(308364)
(129109)
经济(126676)
管理(118858)
研究(106812)
理学(103102)
理学院(101939)
管理学(100244)
管理学院(99662)
中国(78540)
科学(68260)
(64652)
(62271)
(55968)
(55555)
业大(52439)
研究所(50918)
农业(49667)
中心(48989)
(47575)
财经(44963)
(40867)
北京(40137)
经济学(39798)
(38465)
(37948)
师范(37912)
(37185)
经济学院(36236)
基金
项目(212172)
科学(166184)
基金(152861)
研究(148854)
(136624)
国家(135489)
科学基金(114664)
社会(95117)
社会科(90416)
社会科学(90385)
(86046)
基金项目(81890)
自然(75475)
自然科(73817)
自然科学(73791)
自然科学基金(72539)
(72119)
教育(68318)
资助(61005)
编号(57890)
(49774)
重点(48672)
(47107)
(46084)
创新(45831)
成果(45240)
计划(41541)
科研(41031)
课题(40825)
(40643)
期刊
(136266)
经济(136266)
研究(85199)
中国(62668)
学报(56565)
(55392)
科学(50057)
管理(44060)
(43777)
大学(41295)
学学(39315)
农业(37394)
教育(31719)
技术(28512)
(26634)
金融(26634)
业经(23166)
经济研究(22959)
财经(22408)
(21778)
(19449)
科技(18319)
问题(18243)
技术经济(17847)
(16099)
商业(14973)
(14729)
业大(14698)
(14251)
统计(14136)
共检索到4522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党国英  秦开强  
高技术产业R&D投入的技术创新效率是影响我国整体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能否持续的重要因素。根据随机前沿分析SFA模型,采用Frontier软件,对2008-2012年中国高技术产业五大类23个分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以专利申请数作为创新产出的高技术产业各分行业平均技术创新效率总体稳步升高,不同行业技术创新效率差异显著。技术创新产出主要由研发人员投入驱动。在影响技术创新效率的诸因素中,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技术差距与经济发展水平有着不明显的负向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向东  李南  刘东皇  
文章基于2003~2012年中国30个省和17个分行业的的面板数据,应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模型从地区和行业角度实证检验了影响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环境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政府资助和金融机构支持显著地阻碍了区域创新效率的提升,但其对行业的负面作用并不显著;对地区和行业创新效率的改善都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因素是国际贸易出口;产业规模对地区创新效率的改善有显著作用,但对行业的正向作用不显著;FDI显著地正向作用于行业创新效率的提升,所有制因素显著地负作用于行业创新效率改善。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全良  柳国娜  
高技术产业是当代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关键产业,快速有效提高其技术创新效率对国家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仍存在整体水平不高、区域和省际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水平与创新效率不一致、R&D投入强度不够、转化好研发少、竞争优势不明显等问题。环境、区域、资源、主体是影响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几大因素,需进行相应优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桂黄宝  
首先采用DEA-Malmquist创新效率指数测度了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空间计量面板模型,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索。研究表明:①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处于倒退状态;②地理邻近性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③从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影响因素来看,企业规模和劳动力两因素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外开放水平具有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资本投入具有不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工业化进程、政府支持程度及当地科技水平无显著影响。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盛楠  范德成  
系统识别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厘清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有针对性地制定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提升策略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文献编码分析方法,对中国知网中检索到的2000-2018年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相关文献进行编码与提炼,构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综合研究框架。研究发现: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创新要素质量、产业组织因素、产业集聚水平、产业开放程度、产业创新导向、技术因素和环境因素;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错综复杂,共同影响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水平。最后,提出促进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提升的相关策略。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肖仁桥  钱丽  陈忠卫  
从价值链的角度出发,构建规模报酬可变情形下的两阶段链式关联DEA模型,对2005年至2009年中国28个省份高技术产业创新整体效率和两阶段效率进行实证分析,探索两阶段间的关联有效程度,并给出创新资源利用方式的4种模式,然后利用Tobit模型检验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考察期内中国高技术产业整体效率和分阶段效率偏低,且呈现U型变化趋势,资源利用模式主要为低研发低转化型;企业规模、滞后期效率值等对知识创新效率影响显著,劳动者素质、产业结构等对科技成果商业化效率的作用明显,政府支持、金融环境等对技术创新的整体效率有较为显著的影响;最后提出进一步提高职业高等教育水平、开展产学研合作机制、营造良好...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娜  杨秀云  李小光  
近年来,我国高技术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战略性和先导性作用日益突出,但其技术创新能力却成为制约产业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本文从内部创新、产业组织、制度环境和技术溢出效应等四个方面考察影响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机理,通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对1998-2011年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研发经费投入是影响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最重要因素,但过度增加的政府投入却降低了技术创新产出;国有产权比重提升对行业技术创新也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对于技术创新的影响比购买国内技术显著。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范爱军  刘云英  
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在区分企业规模的基础上测算了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各种影响因素的作用,结论:我国高技术产业大型企业研发投入效率低下,而中型企业创新型人力资本不足;大中型企业间的竞争效应抑制了双方创新水平的提高,而相互间的示范模仿效应促进了双方创新水平的提升;两类企业技术创新对外资的依赖都很大,成为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为此,我国应该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注重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政府也应着力于建立健全国家创新体系,为高技术产业培育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外部环境,促进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范德成  李盛楠  
从创新投入产出视角,运用基于实数编码的投影寻踪法测度了2009~2016年中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实际效率,利用泰尔指数法分析了实际效率的差异及构成,应用经济收敛理论检验了实际效率的收敛性。研究表明: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实际效率整体处于中等水平,且三大区域间、省际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全国与东部地区实际效率存在σ收敛,而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不存在σ收敛;全国及三大区域实际效率均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即初始条件相同时,各地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实际效率趋于相同的稳态水平;在考虑企业规模、政府支持、产权结构等影响因素时,各地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实际效率趋向各自的稳态水平。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勇  史忠良  
高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先导产业,从其各行业与GDP的灰色关联度来看,高技术产业各行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确实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但在高技术产业高增长的同时,各行业运行效率不一。其中,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没有实现DEA有效。从动态效率来看,这两个行业的Malmquist生产力指数分别为11.5%和20.3%,说明它们的运行效率在逐步改善。尽管高技术产业的整体运行效率在不断提升,但行业整体运行效率的增幅(9.50%)远远小于同期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22.81%)。由此可见,高技术产业发展仍然以粗放式发展为主,产业运行效率有待提升。为此,需要针对不同行业,有针对性地进行制度...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余泳泽  
本文基于价值链的视角,将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过程分为技术开发和技术成果转化两个阶段,并利用松弛变量的DEA模型分别对各阶段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的基本结论有:两个阶段中技术创新的平均效率都较低,且有持续恶化趋势,这主要源于纯技术无效率;技术创新两阶段生产力的提高均主要来自于技术进步;从价值链视角看,技术开发效率和成果转化效率都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市场化程度、企业规模、政府政策支持和企业自身的经营绩效对各地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均有正的影响。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官建成  陈凯华  
本文综合运用数据包络分析的松弛测度模型和临界效率测度模型,对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规模状态进行了测度。研究表明,虽然中国高技术产业纯技术效率在逐年改善,但规模效益较差,规模效率逐年削弱,且生产规模处于最优状态的份额仅占考察状态的38%。研究还发现,无效高技术产业技术改造经费投入冗余较为严重,多数无效高技术产业在新产品出口和专利产出上存在较大的潜在产出不足。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杜震  秦旭  
为了探明如何有效配置创新资源以提升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以高技术产业原始创新和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为分析对象,依据我国高技术产业1995~2008年的区域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法(SFA)分别测度了创新投入在两种创新方式下的效率值。结果表明:原始创新投入的技术创新产出弹性最高,但经济效益产出弹性最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投入对技术创新产出有正向的影响,但对经济效益产出却产生负向的影响。此外,政府资助、金融支持、产学研合作、市场结构等因素在不同创新产出指标下对创新效率影响有着显著差异。加大原始创新投入扶持力度、调整引进与吸收消化再创新投入结构、调整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可以提升我国高技术产业整体创...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向东  李南  白俊红  谢忠秋  
以1995-2006年中国高技术产业17个细分行业的研发面板数据为基础,应用随机前沿分析和数据包络分析两种方法实证测算了高技术产业的研发创新效率。主要的发现有:考察期内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效率整体偏低,但其时间演变基本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良好态势;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算的效率高于随机前沿分析法,但后者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虽然两种方法测算的效率在均值上具有显著差异,但在排序方面却显示出高度的一致性;提高研发创新效率对提升高技术产业的经济绩效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晓红  陈范红  
准确测度创新效率是客观评价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的基础。通过把高技术产业创新过程划分为技术开发和技术成果转化两个阶段,运用Hicks-Moorsteen指数方法测度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1997—2010年间,由于技术效率的明显提高,中国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率在技术开发阶段为6.63%,而技术进步则起着阻碍作用;中国高技术产业在技术成果转化阶段的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率为20.75%,主要是因为技术水平以及技术效率的提高。根据以上结论,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为改善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在政策制定时应充分考虑两个阶段的内在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