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56)
- 2023(11353)
- 2022(9749)
- 2021(8927)
- 2020(7643)
- 2019(17522)
- 2018(17031)
- 2017(33429)
- 2016(18262)
- 2015(20479)
- 2014(20568)
- 2013(20452)
- 2012(19424)
- 2011(17574)
- 2010(17794)
- 2009(16348)
- 2008(16809)
- 2007(15559)
- 2006(13236)
- 2005(12041)
- 学科
- 济(81419)
- 经济(81356)
- 业(59012)
- 管理(56612)
- 企(48766)
- 企业(48766)
- 方法(37409)
- 数学(32431)
- 数学方法(32125)
- 农(22933)
- 财(20945)
- 中国(19625)
- 业经(18304)
- 技术(16894)
- 学(16522)
- 地方(16518)
- 制(16032)
- 农业(15267)
- 贸(15211)
- 贸易(15208)
- 易(14803)
- 务(14058)
- 财务(14020)
- 财务管理(13986)
- 企业财务(13356)
- 产业(12186)
- 银(12161)
- 银行(12127)
- 理论(11915)
- 和(11865)
- 机构
- 学院(272735)
- 大学(271649)
- 济(114202)
- 经济(111820)
- 管理(105216)
- 研究(93038)
- 理学(90846)
- 理学院(89853)
- 管理学(88412)
- 管理学院(87888)
- 中国(68221)
- 科学(57022)
- 京(56893)
- 财(51501)
- 农(48082)
- 所(47887)
- 研究所(43575)
- 中心(42505)
- 财经(41511)
- 江(41422)
- 业大(41142)
- 农业(37975)
- 经(37496)
- 北京(35584)
- 经济学(35164)
- 范(35017)
- 师范(34633)
- 院(33343)
- 州(32839)
- 经济学院(31975)
- 基金
- 项目(180400)
- 科学(141820)
- 基金(130641)
- 研究(130415)
- 家(114763)
- 国家(113860)
- 科学基金(96566)
- 社会(82909)
- 社会科(78816)
- 社会科学(78791)
- 省(70810)
- 基金项目(68873)
- 自然(62271)
- 自然科(60803)
- 自然科学(60785)
- 教育(60150)
- 划(59854)
- 自然科学基金(59759)
- 资助(53606)
- 编号(52288)
- 成果(42378)
- 重点(41339)
- 部(40619)
- 发(39870)
- 创(38040)
- 课题(36519)
- 创新(35665)
- 教育部(34541)
- 科研(34529)
- 国家社会(34310)
共检索到3969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利飞 张运生
技术标准战略联盟治理结构从根本上决定着联盟运行效率与组织租金分配。运用交易费用理论、资源依存理论与社会网络理论分别从成本节约、价值创造与社会关系等角度全面系统地解析技术标准战略联盟选择契约型治理结构的合理性和优越性,以及技术标准战略联盟选择契约型治理结构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为进一步研究技术标准战略联盟治理的相关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撑与解释。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曾德明 张丹丹 张磊生
本文引入贡献率、投入比率、风险承担率以及谈判力强度等影响因素,分别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有形利益和无形利益分配进行研究,建立了基于AHP-GEM的综合有形利益分配模型、无形利益Nash谈判模型及其推广模型,使利益分配更加科学合理,并以TD产业联盟为例进行分析,验证模型的可行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曾德明 彭盾 陈春晖
对契合动因进行深入分析,从价值创造角度将契合动因归纳为交易费用、技术资源、用户安装基础和组织学习能力等方面,为研究两者契合关系提供借鉴。
关键词:
协作R&D网络 技术标准联盟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孙耀吾 曾科 赵雅
战略联盟是企业实现技术标准化及其市场效益的重要形式,企业所拥有的专利组合是决定企业在联盟中地位、作用与利益分配谈判力的重要基础。本文应用Shapley值法构建企业技术标准联盟博弈模型,研究高技术企业基于专利组合的联盟动力与不同策略,揭示企业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合作机理。对TD-SCDMA案例的分析表明,实践与理论上的研究结论基本相符。这对于我国企业探索自主创新与技术标准化途径,推动产业技术进步有着重要的启示。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耀吾 胡林辉 胡志勇
已有关于技术能力的研究侧重从国家层面设计评价指标体系。伴随着科技的全球化和科技资源的跨国流动与重组,技术标准化应成为研究产业技术能力的重要维度。基于R&D及其协作化能力、技术专利化能力、专利标准化能力和标准产业化能力的技术标准化能力链是测度产业技术能力的主要指标。深入这一视角的研究,可以用来揭示自主创新、技术标准化和产业技术进步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新时期与产业技术进步战略的对策。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飞航 汪静
高技术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家针对不同时期的特点提出的重大发展战略,然而,针对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间的关系,目前并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本文对二者之间的共性、差异和联系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初步的分析。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高技术产业 共性 差异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赵英
战略性高技术产业的产品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 ,与国家安全密切相关 ,交易手段和交易方式带有很强的政府色彩 ,受到很强的政治影响。因此 ,在这些产业中国有企业占有重要地位。但在这些产业的不同技术水平、不同重要程度的部分 ,以及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 ,战略性高技术产业中国有经济的比重也有所不同
关键词:
战略性高技术产业 所有制结构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纯洪 刘海英
技术标准的生成过程主要包括技术路径和市场选择路径两个维度。按照产业技术标准的市场路径,企业若要尽快超越竞争对手,必须采取有效手段同时去影响技术市场和产品市场。通过组建各种形式的战略联盟不仅能够加快自身主导技术在技术市场的普及,而且能够锁定更多的消费需求,成为产业事实技术标准,从而在技术标准竞争中获胜。
关键词:
技术标准 市场路径 战略联盟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冯春晓 韩民春
我国高技术产业自2003年以来开始进入发展成熟期,为了揭示其未来发展的重点与突破口,本文基于2003—2007年的行业数据,建立并测度高技术产业五个行业的长期收入潜能指数,结合高技术产业行业结构特征,提出高技术产业发展战略,为其再次实现飞跃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黄巍 张向阳
本文在网络产业厂商联盟模型的基础上,探讨了网络产业的市场结构、兼容以 及厂商技术 标准选择之 间的关系。最后结合中国移动通讯服务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曾德明 朱丹 彭盾 孙耀吾
技术标准联盟的契约理论与利益相关者理论具有一致性,他们都隐含了技术标准联盟是一种再谈判机制。联盟成员对技术标准的所有权分配进行谈判,谈判结果外化为技术标准联盟治理结构。在这个谈判过程中,各方的威胁点、谈判力和对谈判破裂的担心程度是关键变量,首先从契约理论出发,发现利益相关者理论更为真实地揭示出技术标准联盟的利益格局,然后利用 Nash 谈判模型及其推广模型来研究技术标准联盟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分析国外成功的技术标准联盟的治理结构,发现这些技术标准联盟治理结构的设计都充分考虑了联盟成员的利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技术标准联盟组建策略。
关键词:
技术标准 谈判力 治理结构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方放 王道平 曾德明
通过对技术标准战略和动态能力的阐述和技术标准联盟对提升高技术企业动态能力的分析表明,高技术企业通过参与技术标准联盟可以从减少企业内部路径依赖负作用、创造顺轨创新效应、提供较完善的学习渠道和发挥网络结构洞优势四方面帮助企业提升动态能力。
关键词:
技术标准联盟 高技术企业 动态能力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牛卫平 庄丽娟
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高低成为衡量一国或地区国际竞争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文章通过划分指标层、子系统层、分系统层、目标层四个层次,对广东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实证测度,以发现广东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集聚点,并寻求保持和增强广东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动力因素。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产业国际竞争力 广东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杜希双
鉴于我国的高技术产业标推尚处于研究阶段,本文暂采用OECD国家1986年建议的高技术产业标推,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做些粗略的分析。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于喆
2016年上半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现"总体平稳、进忧并存"的发展态势,产业创新的政策环境有所改善。但也面临着质量优化提升,以及如何更快填补传统产业下滑空缺和不当激励破坏持续发展的压力。建议要以新理念破解投资下滑困局、以"互联网+"助推放管服改革、以模式创新提升政府扶持资金效能,增强政策措施精准性,切实解决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制度性"障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