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073)
- 2023(21707)
- 2022(18721)
- 2021(17177)
- 2020(14768)
- 2019(33471)
- 2018(33211)
- 2017(63278)
- 2016(34910)
- 2015(39012)
- 2014(39090)
- 2013(38566)
- 2012(35470)
- 2011(32064)
- 2010(32004)
- 2009(29646)
- 2008(29270)
- 2007(26360)
- 2006(22721)
- 2005(19799)
- 学科
- 济(137382)
- 经济(137236)
- 管理(102117)
- 业(97989)
- 企(81819)
- 企业(81819)
- 方法(66361)
- 数学(57449)
- 数学方法(56623)
- 农(37366)
- 财(36233)
- 中国(34830)
- 学(33280)
- 业经(31078)
- 地方(27225)
- 技术(25962)
- 农业(25088)
- 贸(25038)
- 贸易(25025)
- 制(24900)
- 易(24269)
- 理论(23981)
- 务(23804)
- 财务(23709)
- 财务管理(23657)
- 环境(22712)
- 企业财务(22438)
- 和(21554)
- 银(20751)
- 银行(20652)
- 机构
- 大学(501600)
- 学院(501241)
- 济(192911)
- 管理(192370)
- 经济(188581)
- 研究(168428)
- 理学(167305)
- 理学院(165348)
- 管理学(161944)
- 管理学院(161058)
- 中国(123306)
- 科学(111227)
- 京(107075)
- 农(94197)
- 财(87531)
- 所(87189)
- 业大(83555)
- 研究所(80194)
- 中心(77422)
- 农业(74769)
- 江(74361)
- 财经(70925)
- 北京(66969)
- 范(65114)
- 经(64466)
- 师范(64261)
- 院(61073)
- 州(60026)
- 经济学(58106)
- 技术(57059)
- 基金
- 项目(348131)
- 科学(271027)
- 基金(250403)
- 研究(243276)
- 家(222919)
- 国家(221122)
- 科学基金(187611)
- 社会(151071)
- 社会科(143178)
- 社会科学(143138)
- 省(138574)
- 基金项目(132428)
- 自然(126635)
- 自然科(123692)
- 自然科学(123652)
- 自然科学基金(121434)
- 划(117179)
- 教育(113212)
- 资助(104754)
- 编号(97247)
- 重点(79183)
- 成果(77869)
- 部(75179)
- 发(73719)
- 创(73415)
- 课题(68468)
- 创新(68345)
- 科研(67666)
- 计划(67060)
- 大学(63853)
- 期刊
- 济(202955)
- 经济(202955)
- 研究(136177)
- 中国(94970)
- 学报(92416)
- 农(83682)
- 科学(80061)
- 管理(68856)
- 大学(68168)
- 财(68041)
- 学学(64609)
- 农业(57575)
- 教育(54542)
- 技术(45459)
- 融(38871)
- 金融(38871)
- 业经(34170)
- 财经(34134)
- 经济研究(32669)
- 业(31151)
- 经(29329)
- 问题(26461)
- 版(26438)
- 科技(26299)
- 统计(25437)
- 技术经济(25351)
- 图书(24527)
- 业大(24520)
- 策(23624)
- 资源(22308)
共检索到7169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范德成 谷晓梅
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对完善国家创新生态系统至关重要。本研究选取24个系统健康性影响因素,运用改进熵值-DEMATEL-ISM组合方法得出2011~2016年中国省际系统健康性得分,并对健康性关键影响因素及因素间的作用关系予以分析。结果表明,几年间系统健康性得分水平偏低且存在东部优于中部、中部优于西部的区域差异;系统健康性关键影响因素为有研发机构的企业数占比、国际竞争力、市场需求、对人员的吸附能力、知识产权保护、国内竞争力、引进外资和高技术企业数量;关键原因因素借助中层因素的中介传递作用影响关键结果因素最终影响系统健康的9条影响传递路径是关联广泛的主导路径,在改善系统健康性时应优先重视。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贵 程林林 郎玮
高技术产业作为国家创新战略的"基石",其健康状态不容忽视。基于生态视角,从生存和发展两维度构建高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健康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突变级数法进行实证分析,并加入时间序列,纵向比较近些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实证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健康水平整体偏低,且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最后从提高科技创新与产出能力、加大技术获取与改造投入、构建开放式的良好创新环境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方莹莹 刘戒骄 冯雪艳
构建两阶段共享投入关联DEA模型,测算中国内地23个省市样本期整体及各子阶段创新效率,并从时间、空间维度进行对比分析,构建空间Tobit模型进一步分析创新生态环境对其创新效率的空间影响机理。研究表明,样本期整体与创新研发阶段效率均处于中等水平且呈M型变化趋势,而成果转化阶段效率较低,呈W型变化趋势;创新生态环境与创新效率具有强正向空间相关性,说明地理邻近空间存在知识溢出效应;在整体创新阶段,劳动力素质、政府支持均与创新效率显著负相关,而市场结构与创新效率正相关;在研发创新阶段,人均GDP对创新效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创新基础设施、对外开放水平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成果转化阶段,除对外开放程度与创新效率负相关外,其余影响因素与创新效率均正相关。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马永霞 窦亚飞
构建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是促进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分析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关键要素有助于为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实践探索提供理论遵循与决策依据。基于文献梳理和理论分析,从5个维度对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进行集成提取。文章组合使用DEMATEL与ISM方法,定量分析系统要素的整体作用关系与递阶层次结构,进而识别出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关键要素。研究结论从整体层面描绘了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理论图景,超越了传统上对于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关键要素的感性认知。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策略。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吴菲菲 童奕铭 黄鲁成
随着产业创新活动开放性不断增强及知识生产模式的发展演变,四螺旋模式逐渐成为产业协同创新主流模式。当前对于高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分析与评价多建立在三螺旋模式上,作为反映市场采纳接受程度与公众需求的第四螺旋测度指标应纳入创新生态系统有机性评价体系,以更准确地体现当前创新生态系统协同性,评估创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从四螺旋模式出发,采用协同学与生态学概念及方法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有机性进行分析、评价,以期从四螺旋多维度视角评估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整体协同性和动态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结果发现,当前我国高技术产业四螺旋创新协同性具有显著的地区差异,协同程度普遍较低且波动幅度较大,地区间可持续发展能力与进化空间差距悬殊,第四螺旋创新动能未得到充分挖掘。在未来产业协同创新中还需加大引导与宏观调控力度,在维持多主体利益平衡的同时,充分发挥第四螺旋作用,努力实现各创新螺旋积极效应最大化。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平 俞媛
为明晰高技术船舶产业链韧性提升的关键,基于文献分析并采用专家访谈法,从预测能力、抵抗能力、恢复能力3个维度,确定高技术船舶产业链韧性的14个影响因素,运用Fuzzy DEMATEL确定其重要程度和因果属性,识别关键影响因素,并利用ISM划分影响因素的层次结构,表征各影响因素的致因属性和层次关系,并从韧性能力的角度分析其对产业链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专业化产业集群、上下游产业协同、知识储备、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链结构是高技术船舶产业链韧性的关键影响因素,其中知识储备和产业链结构是本质致因,抵抗能力对产业链韧性起最直接作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煜华 张云飞
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如何实现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提升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基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以中国内地31个省份高技术产业为案例样本,结合必要条件分析(NCA)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 QCA)方法,探究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提升的多重并发因果关系与多元实现路径。研究发现:(1)核心主体投入、研发主体投入、创新人力投入、技术创新水平和地区市场化水平均非构成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提升的必要条件,无法单独实现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提升;(2)存在3条高创新质量路径,概括为多元联动型和双轮驱动型两种模式,同时存在两条非高创新质量路径,总结为“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环境”条件缺失型和“创新资源—创新环境”条件不足型两种模式;(3)在特定客观禀赋条件下,研发主体投入和技术创新水平通过等效替代效应促进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提升。研究结论不仅能够丰富创新生态系统理论研究范畴,还能为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地采取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提升策略提供实践启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倩男 赵玉林
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也越来越取决于技术创新能力。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越高,高技术产业利用内外部资源的效率就越高,竞争实力就越强。本文构建了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对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高技术产业各部门的技术创新能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最后针对这些差异性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技术创新能力 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娜 杨秀云 李小光
近年来,我国高技术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战略性和先导性作用日益突出,但其技术创新能力却成为制约产业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本文从内部创新、产业组织、制度环境和技术溢出效应等四个方面考察影响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机理,通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对1998-2011年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研发经费投入是影响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最重要因素,但过度增加的政府投入却降低了技术创新产出;国有产权比重提升对行业技术创新也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对于技术创新的影响比购买国内技术显著。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技术创新 影响因素 作用机理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范爱军 刘云英
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在区分企业规模的基础上测算了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各种影响因素的作用,结论:我国高技术产业大型企业研发投入效率低下,而中型企业创新型人力资本不足;大中型企业间的竞争效应抑制了双方创新水平的提高,而相互间的示范模仿效应促进了双方创新水平的提升;两类企业技术创新对外资的依赖都很大,成为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为此,我国应该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注重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政府也应着力于建立健全国家创新体系,为高技术产业培育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外部环境,促进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技术创新 研发投入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伊辉勇 曾芷墨
高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耗散演化可以促进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并缓解区域创新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对Brusselator模型进行经济学转译,构建"创新投入—创新环境"二维框架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推导高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形成耗散结构的判定条件,并可进一步运用"全局熵—突变级数"评价模型刻画系统耗散演化的过程。采用2013—2019年中国30个省级区域高技术产业相应数据的分析表明:北京、天津、上海的高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已形成耗散结构,大部分地区虽未形成耗散结构但正向耗散结构演进;样本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创新投入—创新环境"二维框架整体呈现"Ⅲ象限→Ⅱ象限→Ⅰ象限"的演化趋势,且"创新投入—创新环境"的评价值趋于提高,同时各地也具有不同的耗散演化特征。在增加高技术产业创新投入的同时,更要致力于创新环境的改善,并积极构建创新主体的协同创新网络;各地区既要采取差异化发展策略,也应促进区域间的协调发展,以进一步推动高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耗散演进。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范德成 宋志龙
为了解决多方法评价结论的非一致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Gini准则的客观组合评价方法。该方法按照每种评价方法的评价值所提供的信息纯度对每种评价方法赋予相应的权重,信息纯度越大,则相应地赋予越大的权重,然后按照赋予的权重进行客观组合评价。并以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为例,验证了Gini准则客观组合评价方法的可操作和相对有效性。基于Gini准则的客观组合评价方法为解决多方法评价结论的非一致性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是组合评价方法研究的有益补充。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向东 李南 刘东皇
文章基于2003~2012年中国30个省和17个分行业的的面板数据,应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模型从地区和行业角度实证检验了影响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环境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政府资助和金融机构支持显著地阻碍了区域创新效率的提升,但其对行业的负面作用并不显著;对地区和行业创新效率的改善都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因素是国际贸易出口;产业规模对地区创新效率的改善有显著作用,但对行业的正向作用不显著;FDI显著地正向作用于行业创新效率的提升,所有制因素显著地负作用于行业创新效率改善。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创新效率 环境影响因素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宋华 陈思洁
基于核心能力的视角,探讨了高新技术产业打造健康创新生态系统所需具备的系统层次的基础核心能力。参照前人对企业核心能力维度的研究,构造了包括协调能力、知识触达能力以及创新扩散能力的创新生态系统的系统层次核心能力模型,强调这三种能力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出创新生态系统自组织、涌现性、协同演化以及适应性的基本要求。实证研究表明,创新生态系统的协调能力、知识触达能力以及创新扩散能力都会对创新生态系统的健康性产生积极作用,而且创新扩散能力还在另外两种能力作用中具有中介效应,由此也进一步表明了创新扩散能力在创新生态系统中的关键作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司颖洁 李姚矿
以高技术产业为对象,基于效率视角,运用DEA模型实证分析其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风险投资相对于R&D来说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更大。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有效地配置资本和人员投入,适当加大风险投资的投入,对于提高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风险投资 R&D 技术创新 DEA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