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531)
- 2023(18747)
- 2022(16096)
- 2021(14666)
- 2020(12556)
- 2019(28327)
- 2018(28025)
- 2017(54328)
- 2016(29642)
- 2015(32932)
- 2014(32456)
- 2013(32804)
- 2012(30289)
- 2011(27041)
- 2010(26978)
- 2009(25001)
- 2008(24798)
- 2007(22046)
- 2006(19443)
- 2005(17303)
- 学科
- 济(125977)
- 经济(125837)
- 业(104333)
- 管理(95350)
- 企(91026)
- 企业(91026)
- 方法(57694)
- 数学(47181)
- 数学方法(46715)
- 农(37246)
- 业经(35712)
- 财(35661)
- 中国(30616)
- 农业(26365)
- 地方(26066)
- 学(25436)
- 务(24876)
- 财务(24806)
- 财务管理(24769)
- 技术(24583)
- 制(23604)
- 企业财务(23530)
- 贸(22025)
- 贸易(22013)
- 理论(21972)
- 易(21276)
- 和(21058)
- 划(18968)
- 环境(18327)
- 策(17548)
- 机构
- 学院(425017)
- 大学(424036)
- 济(171636)
- 管理(169758)
- 经济(167916)
- 理学(146465)
- 理学院(144852)
- 管理学(142512)
- 管理学院(141745)
- 研究(141735)
- 中国(106631)
- 京(90897)
- 科学(89248)
- 财(78267)
- 农(77158)
- 所(72132)
- 业大(66786)
- 研究所(65588)
- 江(64866)
- 中心(64558)
- 财经(62714)
- 农业(60857)
- 经(57050)
- 北京(56854)
- 范(53859)
- 师范(53262)
- 州(51940)
- 院(51562)
- 经济学(51249)
- 财经大学(46479)
- 基金
- 项目(289772)
- 科学(227967)
- 基金(210586)
- 研究(209035)
- 家(184759)
- 国家(183183)
- 科学基金(157552)
- 社会(132252)
- 社会科(125320)
- 社会科学(125284)
- 省(114734)
- 基金项目(111733)
- 自然(103740)
- 自然科(101347)
- 自然科学(101317)
- 自然科学基金(99581)
- 划(95216)
- 教育(94353)
- 资助(86687)
- 编号(84075)
- 成果(66896)
- 重点(64588)
- 部(63238)
- 发(62261)
- 创(62011)
- 创新(57446)
- 课题(57444)
- 科研(55464)
- 国家社会(54432)
- 业(53924)
- 期刊
- 济(191041)
- 经济(191041)
- 研究(122644)
- 中国(81961)
- 农(69957)
- 学报(69955)
- 管理(65334)
- 科学(64127)
- 财(61775)
- 大学(52619)
- 学学(49642)
- 农业(48572)
- 教育(42441)
- 技术(38741)
- 融(35924)
- 金融(35924)
- 业经(32870)
- 财经(31150)
- 经济研究(29681)
- 业(27910)
- 经(26826)
- 问题(24959)
- 技术经济(23319)
- 图书(23095)
- 科技(21143)
- 版(20196)
- 现代(20111)
- 理论(19428)
- 商业(19187)
- 贸(18425)
共检索到6289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邹卉 汪本强 江可申
本文选取2000-2013年共14年的数据,基于VAR模型,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对安徽省高技术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高技术产业同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但具有一定的单向性,即生产性服务业对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带动作用明显,但高技术产业对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拉动和支撑效果并不显著,呈现出具有替代性的冲突局面。根据结论,本文分析了相关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对安徽省今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推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及产业间良性互动发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仕鸿 李良胜 徐姝妤
文章运用相关数据,对广东省高技术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进行协整分析、相关分析和OLS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高技术服务业对高技术产业存在长期均衡的关系,同时,高技术服务业与高技术产业存在明显的线性正相关,且高技术服务业对高技术产业生产总值的带动效用明显,高技术服务业总产值每增加1元,带动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增长6.814元。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姚世斌 孟凡莲 章道云 周佩 李超
本文基于一些相对成熟的研究方法,选取了四川省2003~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计量经济学以及产业经济学中的协整检验、相关性检验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对四川省的高技术产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动态检验。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经济增长 互动关系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燕 王志强 刘伯凡
在探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和研发活动集聚改善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机制机理的基础上,利用20032013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和随机前沿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可以通过竞争效应和专业化分工效应降低高技术产业研发活动成本,从而提高研发效率;研发机构的空间集聚将通过研发知识外溢效应和集体学习效应而提升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和研发活动集聚在不同地区的影响程度存在一定差异。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马卫红 黄繁华
本文分析了知识密集型生产者服务业与高技术产业互动作用的机理,并以上海为例,构建了二者互动发展的向量自回归模型,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二者存在一定的长期动态互动关系:即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为知识密集型生产者服务业提供了较大的市场需求,从而带动了知识密集型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但知识密集型生产者服务业对高技术产业的推动作用不强,并没有起到提高高技术产业的效率和增强其产品品质的作用;而且知识密集型生产者服务业内部各行业的关联效应也没有表现出来。因此,要促进二者互动发展,必须加快推进高技术产业服务化的进程,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造更多的需求;大力推进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程惠英
高技术服务业已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创新型省份建设的必然选择。与我国高技术服务业发达地区相比,安徽无论在规模还是质量上都存在较大差距。文章指出,创新体制机制,加快高技术服务业发展: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点,着力推进产业发展的"三大创新";以产业转型发展为关键点,着力延伸产业发展"三大链条";以集聚支撑发展为切入点,着力建设产业发展的"三大载体";以创新驱动发展为突破点,着力引导产业发展的"三大机制";以财税优惠制度为激励点,着力完善产业的"三大政策"。
关键词:
高技术服务业 体制机制 创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宏伟 侯为波 卓翔芝
传统农业区一直都是"三农"问题最突出的地区,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解决传统农业区"三农"问题的有效措施,本文以安徽省为例指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有了良好的开端,但也存在财政支持少、服务功能弱且专业化程度低等诸多问题,农业公共服务机构提供的农业生产服务供求错位和供不应求的现象,为此本文提出建立多元化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供给模式、强化对农村生产性服务的财政支持和人才队伍建设等相关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韩惠民 杨上广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通过竞争效应、产业关联效应、技术外溢效应降低了交易成本、提升了专业化水平、促进了制造业集聚和空间溢出效应,进而提升了制造业生产率。本文通过市级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模型对安徽省的实证研究表明:金融业、商业服务和租赁业的集聚促进了制造业生产率提升;多样化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生产率提升作用显著,表现出了Jacobs外部性;各市的制造业间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最后,基于理论和实证分析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许梦博 王明赫 翁钰栋
提效率是经济新常态下供给侧改革的长期目标之一。在工业经济发展遭遇瓶颈的新形势下,传统行业遭遇了前所有未有的冲击,而高技术产业则表现一枝独秀。与传统行业相比,高技术产业产业的生产技术主要依靠自身的研发,研发效率是高技术产业活力的"源泉"。现有文献虽然提到生产性服务业可以通过"技术外溢"的途径促进技术进步,但是并没有提到"技术外溢"的途径。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本文对此进行了实证研究。由于高技术产业中研发是技术进步的基石,通过理论分析本文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可以提高高技术产业的研发效率从而实现"技术外溢"。为此,本文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金余泉 韩东林
本文利用DEA模型对2004—2008年安徽省高技术产业相关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显示,近年来安徽省高技术产业的整体创新效率水平较高,但依然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且存在一定的波动性,同时产业内部的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的效率水平较低,甚至呈下降趋势。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钱丽 陈忠卫 肖仁桥
基于两阶段价值链理论,构建规模报酬可变情形下的两阶段链式关联DEA模型,对2005—2009年安徽、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和广东7个省市高技术产业创新的整体效率和分阶段效率进行了评价,分析了2005—2009年安徽省五大高技术行业创新的整体效率和分阶段效率的行业差异,给出了4种高技术产业创新资源利用模式。研究表明:与其他样本省市相比,2005—2009年期间安徽省高技术产业创新整体效率的年均值较高,虽然2008—2009年的整体效率值偏低,但较高的两阶段关联强度提升了其整体效率的年均值;安徽省的高技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志强 刘伯凡 曹建华
调结构是经济新常态下供给侧改革的长期目标。本文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视角探讨了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实证研究表明:(1)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的集聚和发展能够产生正向促进效应和负向挤出效应,但综合净效应在一般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之间存在区别;(2)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对高技术产业的净外部效应显著为正,即能够促进高技术的集聚与发展;但对一般制造业的挤出效应大于正向效应,因而净外部效应显著为负,即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发展能够显著抑制劳动密集度较高的一般制造业的集聚。因此,本文认为,对东部高技术产业密集的省份,加速生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志强 刘伯凡 曹建华
"调结构"是经济新常态下供给侧改革的长期目标。本文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视角探讨了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实证研究表明:(1)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的集聚和发展能够产生正向促进效应和负向挤出效应,但综合净效应在一般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之间存在区别;(2)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对高技术产业的净外部效应显著为正,即能够促进高技术的集聚与发展;但对一般制造业的挤出效应大于正向效应,因而净外部效应显著为负,即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发展能够显著抑制劳动密集度较高的一般制造业的集聚。因此,本文认为,对东部高技术产业密集的省份,加速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是进一步鼓励高技术产业集聚,完成调整经济结构任务的有效举措;对中西部一般制造业密集的省份,通过短期内持续鼓励一般制造业的集聚与发展,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最终为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出现和发展创造条件,是长期内实现调结构目标的有效途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未江涛
文章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两个子产业(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的生产要素进行分解重组,发现两者无论在产业层面还是要素投入层面都存在明显的互动关系。基于理论研究,通过构建联立方程模型,在加入外商直接投资、城市化水平和市场化水平等控制变量的基础上,运用Eviews6.0软件进行计量分析,进一步揭示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存在互动关系,且在不同影响因素下,两者产出存在明显差异。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工业 互动关系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杜生鸣
以深圳为实例,研究证明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之间存在正向的互动关系。一方面,投资、实际利用外资、当期技术进步对工业推动作用显著;另一方面,投资和城市化对生产性服务业推动作用明显,但实际利用外资对生产性服务业有挤出效应。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工业 互动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