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25)
- 2023(17175)
- 2022(14623)
- 2021(13319)
- 2020(11161)
- 2019(25246)
- 2018(25190)
- 2017(48153)
- 2016(26023)
- 2015(29248)
- 2014(29457)
- 2013(29384)
- 2012(27526)
- 2011(24963)
- 2010(25290)
- 2009(23238)
- 2008(22449)
- 2007(20097)
- 2006(18183)
- 2005(16550)
- 学科
- 济(125597)
- 经济(125482)
- 管理(73537)
- 业(71404)
- 企(56989)
- 企业(56989)
- 方法(46781)
- 数学(39875)
- 数学方法(39481)
- 中国(34468)
- 农(31535)
- 地方(30986)
- 业经(27451)
- 学(26848)
- 财(24055)
- 农业(22112)
- 技术(21375)
- 制(19919)
- 贸(19802)
- 贸易(19787)
- 易(19067)
- 地方经济(18205)
- 理论(18104)
- 环境(18062)
- 和(17703)
- 融(17350)
- 金融(17349)
- 银(17277)
- 银行(17212)
- 行(16607)
- 机构
- 大学(380995)
- 学院(380061)
- 济(160425)
- 经济(157070)
- 管理(145526)
- 研究(139027)
- 理学(124610)
- 理学院(123142)
- 管理学(121063)
- 管理学院(120396)
- 中国(102095)
- 科学(86097)
- 京(83539)
- 所(71869)
- 财(70055)
- 农(66275)
- 研究所(65248)
- 中心(60870)
- 江(57832)
- 业大(57687)
- 财经(55194)
- 北京(53564)
- 农业(51745)
- 范(51115)
- 师范(50542)
- 院(50290)
- 经(50056)
- 经济学(48506)
- 州(46539)
- 经济学院(43316)
- 基金
- 项目(253579)
- 科学(198502)
- 研究(184260)
- 基金(182197)
- 家(160152)
- 国家(158813)
- 科学基金(134866)
- 社会(116070)
- 社会科(109971)
- 社会科学(109941)
- 省(100213)
- 基金项目(96099)
- 自然(87110)
- 自然科(85032)
- 自然科学(85012)
- 划(83969)
- 自然科学基金(83531)
- 教育(83516)
- 资助(75202)
- 编号(74066)
- 成果(60347)
- 发(58755)
- 重点(57478)
- 部(55088)
- 创(53047)
- 课题(52526)
- 创新(49491)
- 科研(47805)
- 国家社会(47735)
- 发展(46779)
- 期刊
- 济(187635)
- 经济(187635)
- 研究(119012)
- 中国(80716)
- 学报(62366)
- 农(60809)
- 科学(57733)
- 管理(57050)
- 财(51234)
- 大学(46716)
- 教育(44614)
- 学学(43961)
- 农业(42356)
- 技术(35769)
- 融(33829)
- 金融(33829)
- 经济研究(30549)
- 业经(29564)
- 财经(27533)
- 问题(23888)
- 经(23822)
- 业(21988)
- 技术经济(21056)
- 图书(19766)
- 科技(19563)
- 理论(17640)
- 贸(17609)
- 现代(17531)
- 世界(17499)
- 商业(16980)
共检索到5852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钟文 叶银丹 许宪春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传统产业增长乏力,但是新经济却表现出良好的增长势头。高技术产业作为工业新经济的代表,相比传统制造业在增长速度上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运用统计和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与方法,从投资、生产和就业的角度全面系统地揭示了高技术产业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投资年均增长率达到25.17%,对后危机时代抑制投资过快下滑起到了缓冲作用;其不变价增加值的年均增长率为22.05%,比GDP年均增长率高出12.44个百分点,尤其在经济下行阶段对GDP增长的贡献率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经济增长 就业促进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钟文 叶银丹 许宪春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传统产业增长乏力,但是新经济却表现出良好的增长势头。高技术产业作为工业新经济的代表,相比传统制造业在增长速度上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运用统计和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与方法,从投资、生产和就业的角度全面系统地揭示了高技术产业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投资年均增长率达到25.17%,对后危机时代抑制投资过快下滑起到了缓冲作用;其不变价增加值的年均增长率为22.05%,比GDP年均增长率高出12.44个百分点,尤其在经济下行阶段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46.92%;高技术产业对其他行业的生产和就业的拉动作用明显,尤其是对传统制造业的拉动效果突出。促进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对于应对经济下行和转变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经济增长 就业促进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欣 陈丽珍
文章利用2000—2008年江苏外资高技术产业的数据,分析了外资高技术产业发展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计量分析结果显示,外资高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起到了促进作用。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外资高技术产业与经济增长关系最为密切,是带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在外资高技术产业内部,又以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与经济增长关联度最高。外资高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总体呈现出上升趋势,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在外资高技术产业内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
关键词:
外资高技术产业 经济增长 灰色关联分析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卢文舸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曲建国
国际上新技术和高技术的迅速兴起,对我国来说,既是一个机会,又是一种挑战。毫无疑问,我国没有再次失去机会的理由和挽回由此导致的更加落后的可能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不是“上”还是“不上”,而是“如何上”的问题。为此,制订一个适应世界高技术发展,又符合我国现实情况的高技术发展战略,确属当务之急。一,高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达君 赵鑫
高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门,对推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高技术产业可通过扩大产业规模,形成新经济增长点;通过知识与技术外溢效应,带动经济结构优化;通过产业升级,提升生产要素效率,进而促进经济增长。近年来,虽然我国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但仍面临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金融支持体系不完善、产学研协调创新机制不健全等障碍。因此,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提升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完善高技术产业的金融支持体系,健全产学研协调创新机制,进而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技术创新 高技术产业 经济增长 金融支持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达君 赵鑫
高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门,对推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高技术产业可通过扩大产业规模,形成新经济增长点;通过知识与技术外溢效应,带动经济结构优化;通过产业升级,提升生产要素效率,进而促进经济增长。近年来,虽然我国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但仍面临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金融支持体系不完善、产学研协调创新机制不健全等障碍。因此,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提升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完善高技术产业的金融支持体系,健全产学研协调创新机制,进而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技术创新 高技术产业 经济增长 金融支持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温家宝
实行产学研结合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温家宝高校是国家整个科技队伍的一支重要方面军。在教委的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高校承担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任务,成为发展我国科技事业不可缺少的力量。广大教学、科研人员辛勤耕耘,刻苦钻研,取得大量的科技成果。近年来...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2003年以来,面对伊拉克战争和非典疫情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我国高技术产业依然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产业技术进步和信息化进程进一步推进,高技术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一)高技术产业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有利条件。一是内需增长的良好势头为高技术产业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稳定增长,为我国高技术产业在国内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本刊编辑部 迟凤玲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创新是现代经济体系建设的战略支撑。创新经济学认为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创新,创新将引发社会产业结构变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制造业 创新经济学 研发补贴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赵玉林 马照宁
运用产业集聚理论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探讨高技术产业集聚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以样本企业地理位置经纬度微观数据测算产业集聚程度lnθ,基于湖北省16个地区2012~2016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的估计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表现出明显的集聚趋势,并由于其关联效应显著带动区域经济发展;高技术产业集聚程度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高技术产业集聚程度lnθ值等于12.3500时为模型最优点,集聚程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湖北省现阶段已有四个地区的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达到拐点,其余大部分地区尚未达到最佳规模。因此,提出如下建议:高技术产业集聚过度的地区应适当扩大开发区面积,加强技术扩散与产业转移;高技术产业集聚度不足的地区可进一步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充分发挥高技术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正向带动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新国 肖新新 芮雪琴 樊燕萍
利用1995—2008年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相关数据,运用协整理论方法,从高技术产业的创新、科技投入及增长速度3个方面研究了高技术产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与经济增长正相关,两者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且这种均衡关系对当期非均衡误差的自身修正能力较强,说明我国高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有很强的拉动作用。最后提出了发展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建议。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经济增长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洪伟 任娜 陶敏 姜秀娟
基于中国东、中、西部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与误差纠正模型,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和短期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高技术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显著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单向的长期因果关系和短期因果关系;中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双向长期因果关系和单向短期因果关系;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双向长期因果关系和双向短期因果关系。在此基础上,从区域化发展战略规划、政府引导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产业发展 技术经济 技术转移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万伦来 张松林 杨燕红
通过分析高技术产业厂商及其雇员的经济行为变化和特点,并基于创业型雇员是进入市场唯一威胁的前提假设,可证明两个命题:(1)当新进入者进入成本较低时,在位者缺乏雇用雇员的积极性;(2)雇员由于被在位者设定的跳槽壁垒套牢而缺乏进入动机,即自我创业的动机。由此还可产生以下逻辑推论:(1)政府实施的各种优惠政策无助于激励为高技术产业在位者扩大就业规模;(2)在位者设定的跳槽壁垒所导致的高工资刚性降低了高技术产业就业需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