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84)
2023(11185)
2022(9422)
2021(8441)
2020(7094)
2019(15512)
2018(15284)
2017(28950)
2016(15247)
2015(16854)
2014(16060)
2013(15955)
2012(14729)
2011(13390)
2010(13307)
2009(11849)
2008(11484)
2007(10413)
2006(9182)
2005(8160)
作者
(42908)
(36252)
(35693)
(33772)
(22765)
(17131)
(16108)
(13869)
(13377)
(12652)
(12207)
(11978)
(11510)
(11323)
(11181)
(11098)
(10678)
(10329)
(10281)
(10130)
(8975)
(8755)
(8675)
(8170)
(8047)
(7903)
(7867)
(7864)
(7252)
(7130)
学科
(73366)
经济(73335)
(47756)
管理(46075)
(38139)
企业(38139)
方法(29712)
数学(25949)
数学方法(25766)
技术(22042)
地方(19981)
(19343)
中国(18067)
业经(16656)
(16437)
贸易(16430)
(16044)
技术管理(14295)
农业(13768)
(13367)
(12830)
地方经济(12773)
产业(12743)
(12530)
环境(10400)
理论(10094)
(10017)
(9650)
(9176)
(9052)
机构
学院(215719)
大学(213491)
(98214)
经济(96623)
管理(87160)
理学(75788)
理学院(74987)
研究(74043)
管理学(73977)
管理学院(73555)
中国(54474)
(44273)
科学(44133)
(39545)
(36330)
(35044)
中心(33788)
(33181)
研究所(33121)
业大(31892)
财经(31795)
经济学(31056)
(28996)
经济学院(28290)
(27582)
农业(27398)
师范(27311)
北京(27063)
(26806)
(25704)
基金
项目(151625)
科学(122569)
研究(112171)
基金(111221)
(97321)
国家(96598)
科学基金(84083)
社会(75113)
社会科(71783)
社会科学(71770)
(61329)
基金项目(59089)
自然(51902)
自然科(50818)
自然科学(50809)
教育(50414)
(50364)
自然科学基金(50007)
编号(43660)
资助(43583)
(37963)
(35775)
创新(34629)
重点(34559)
成果(33457)
(33282)
国家社会(32533)
课题(30304)
发展(29320)
(28914)
期刊
(103648)
经济(103648)
研究(62281)
中国(45817)
管理(34165)
(31061)
科学(31044)
学报(30640)
(28502)
大学(23641)
教育(23531)
技术(22812)
学学(22257)
农业(22034)
经济研究(17723)
业经(17131)
(16161)
金融(16161)
财经(15342)
技术经济(14508)
科技(14214)
问题(13932)
(13585)
(13196)
(12858)
(11552)
统计(10981)
国际(10578)
(10572)
论坛(10572)
共检索到3211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同斌  李金凯  周浩  
在经典知识创新函数的基础上加入地理因素,根据新经济地理学的"中心-外围"理论设置空间权重矩阵,构建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研究知识溢出和协同创新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技术效率提升与技术进步的影响。结果发现:研发存量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总体显著,但研发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减、研发存量较低也导致了部分地区"研发生产率悖论"现象的出现。大多数地区知识溢出效应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并不显著,在中心与外围省份之间,高技术产业中技术差距的过大和过小都不利于知识的溢出。东部各区域内中心与外围省份之间可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进而实现区域内技术进步的协同创新;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则由于研发资源匮乏、"政产学...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冯志军  康鑫  
运用DEA模型的Malmquist指数法对2000~2012年我国区域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测算,并将知识产权保护、FDI与研发创新TFP纳入统一的框架下进行系统分析,考察知识产权保护、FDI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TFP及其分解指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TFP年均增长6.3%,主要动力为技术进步;我国各区域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差异显著;回归结果显示:对于我国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TFP而言,知识产权保护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FDI表现出显著的负溢出效应,二者的交互作用也存在显著正向影响。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万宜超  刘廷廷  
为适应和引领经济增长新常态,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市场主体作用。供给侧改革大背景下,融资结构是否适合现阶段产业发展?何种融资结构更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提升?本文以高技术产业为例,首先用索罗余值法对高技术产业生产率增长率进行测算,然后探讨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影响。分析表明两种融资方式均通过资本产生正向作用,且直接融资贡献约为间接融资的5倍。因此,笔者认为在推动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进程中,应释放市场主体活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胡亚茹  陈丹丹  
传统索洛余值法关于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测算未剥离R&D资本体现型技术进步。为了克服由此产生的高估"真实"TFP增长率和低估要素配置结构效应问题,本文以SNA2008和CSNA2016中R&D资本化核算改革为契机,基于资本服务理论和引入R&D资本的扩展CD生产函数,测算R&D资本并解决重复计算问题,重构基于增加值生产可能性前沿函数的TFP增长率分解框架,据以探究中国高技术产业的TFP增长内在动力,并对要素配置的"结构红利假说"进行再检验。研究发现:总体上,技术效应是高技术产业TFP增长的主导来源,但要素配置的"结构红利"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趋势上,高技术产业TFP增长的技术效应呈上升趋势,而要素配置结构效应呈下降趋势,尤其是2012年以后的经济新常态阶段结构效应表现为"结构负利";从要素角度看,R&D资本配置的结构红利在逐期上升但份量较小,劳动配置结构效应起主导作用;从行业角度看,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是技术效应的主要影响行业,而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是要素配置结构效应的主要影响行业。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推进中国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选择提供了有价值的政策参考。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德辉  杜明泽  于卓熙  
基于我国1998—2019年高技术产业分行业及不同所有制的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指数实证分析我国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演进特征,并从偏向性技术进步角度分析不同所有制分行业技术进步偏向的差异性。研究发现:技术进步是我国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因素,偏向性技术进步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起到促进作用;部分行业的技术进步与要素禀赋的匹配状态不理想,过多的劳动力要素投入不利于高技术产业技术进步;不同所有制之间的技术进步要素偏向性有一定差异,外资及港澳台企业资本推动明显。因此,应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技术与要素禀赋的匹配水平、加强资本投入、完善技术转化体制等方面切实提高我国高技术产业整体发展水平。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姚丽  谷国锋  
本文基于2001—2011年中国31省区面板数据,运用ESDA分析工具研究了各省区人均高技术产业产值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特征。分析结果显示:表征区域高技术产业水平的HTI在全域范围内具有正的空间自相关性,表明高技术产业局域性的空间集聚特征明显。通过空间计量模型分析进一步考察了区域技术创新等影响因素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区域技术创新水平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影响要素,劳动力投入要素的弹性系数大于资金投入要素。另外实证分析也表明空间溢出效应会随地区间距离增大而减小。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周灿  曾刚  
笔者利用2000年~2011年中国省域单元高技术产业分行业面板数据,基于外部性思想理论,同时考虑地区间空间相关性,构建空间滞后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专业化、多样化、竞争程度及省区间溢出效应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高技术产业各行业创新过程中资本的贡献弹性都显著为正,劳动的贡献比资本小;知识的专业化溢出对高技术产业的区域创新产生显著的正面影响,多样化溢出的影响在行业间有所不同,而企业竞争程度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崔春山  郑海燕  
文章通过构建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探究2009—2020年中国高技术产业集聚、技术溢出对碳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高技术产业集聚显著推动碳生产率提升;同时,技术溢出在高技术产业集聚对碳生产率的影响中具有正向杠杆效应。就产业异质性而言,高技术制造业集聚对碳生产率的提升效能大于高技术服务业,但技术溢出对高技术服务业的调节作用大于高技术制造业。就地区异质性而言,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集聚对碳生产率的提升作用高于东、中部地区。因此,应当推进高技术产业供给侧改革、优化区域高技术产业资源配置、打造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集聚园区,着力推进高技术产业绿色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崔春山  郑海燕  
文章通过构建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探究2009—2020年中国高技术产业集聚、技术溢出对碳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高技术产业集聚显著推动碳生产率提升;同时,技术溢出在高技术产业集聚对碳生产率的影响中具有正向杠杆效应。就产业异质性而言,高技术制造业集聚对碳生产率的提升效能大于高技术服务业,但技术溢出对高技术服务业的调节作用大于高技术制造业。就地区异质性而言,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集聚对碳生产率的提升作用高于东、中部地区。因此,应当推进高技术产业供给侧改革、优化区域高技术产业资源配置、打造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集聚园区,着力推进高技术产业绿色发展。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涵  李晓澜  
选取2003-2016年省域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以R&D人员投入为门槛变量,实证分析FDI与OFDI溢出对高技术产业区域创新的非线性影响。得出以下稳健性结论:FDI和OFDI溢出对高技术产业区域创新具有双门槛效应,FDI溢出呈现先升后降的特征,而OFDI溢出则呈现先降后升特征;R&D人员投入、R&D资本积累、城镇化水平有利于高技术产业区域创新,而金融成熟度未产生明显推动作用;政府支持可能对R&D人力投入较高省份产生抑制作用;2003-2016年跨越R&D人员投入中、高门槛的省份在不断增加。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玉明  聂艳华  李凯  
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以高技术产业为例,对三种类型的知识溢出对中国省际区域创新产出的影响以及空间相关性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中国31个省际区域的创新活动存在空间依赖性,高技术产业的专业化、多样化,省际区域的人力资本对区域创新产出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区域创新活动的空间依赖性要求各省际区域在制定区域经济政策时要充分考虑知识溢出的地理特性,加强区域合作。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秀武  王波  
知识溢出效应是影响区域创新产出的重要因素。本文借助于综合考虑了R&D经费和知识存量的知识生产函数,将产业集群内知识溢出因素引入该函数,对区域内和区域间的知识溢出因素于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的作用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两个维度下的知识溢出均对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产出影响显著。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任治君  高文玲  
运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中国省际高技术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并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OFDI逆向技术外溢对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OFDI技术外溢能够促进高技术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但因OFDI投向的行业中,高技术行业占的比重较小,其促进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国内人力资本投入、国内研发投入存在着"门槛",制约了对OFDI技术外溢的吸收。就此,文章最后提出了进一步开展OFDI的策略。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晓珍  邹鸿辉  杨拴林  叶靖雅  
运用非参数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对我国26个省份2000-2013年间高技术产业R&D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进行测度,并进一步采用EMD方法定量分析各省域高技术产业R&D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趋势的差异性和一致性,然后运用相关分析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我国高技术产业总体R&D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增长趋势,年均增长5.8%,其中12个省份R&D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高于5.8%;(2)各地区高技术产业R&D全要素生产率变化长期形态呈现正弦形、弱倒U形和递减形等三种形态且其分布存在地理相依性,全国高技术产业总体R&D全要素生产率变化长期形态呈现正弦形态;(3)经济及产业基础、科技机构投入和经济外向性等基础性影响因素对地区高技术产业R&D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变化的长期形态具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晓珍  邹鸿辉  杨拴林  叶靖雅  
运用非参数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对我国26个省份2000-2013年间高技术产业R&D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进行测度,并进一步采用EMD方法定量分析各省域高技术产业R&D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趋势的差异性和一致性,然后运用相关分析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我国高技术产业总体R&D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增长趋势,年均增长5.8%,其中12个省份R&D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高于5.8%;(2)各地区高技术产业R&D全要素生产率变化长期形态呈现正弦形、弱倒U形和递减形等三种形态且其分布存在地理相依性,全国高技术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