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016)
2023(19665)
2022(16885)
2021(15680)
2020(13331)
2019(29907)
2018(29567)
2017(56575)
2016(30851)
2015(34442)
2014(33595)
2013(32922)
2012(30062)
2011(27124)
2010(26829)
2009(24299)
2008(23592)
2007(20548)
2006(17729)
2005(14946)
作者
(89070)
(74457)
(73958)
(70157)
(47193)
(35762)
(33457)
(29154)
(28321)
(26251)
(25254)
(25183)
(23772)
(23179)
(22929)
(22892)
(22326)
(22194)
(21423)
(21405)
(18586)
(18120)
(18091)
(17016)
(16638)
(16448)
(16382)
(16293)
(15013)
(14796)
学科
(120806)
经济(120683)
管理(88130)
(85815)
(71667)
企业(71667)
方法(55451)
数学(47882)
数学方法(47206)
(33271)
中国(30927)
(29428)
业经(28480)
(27467)
技术(24993)
地方(24541)
农业(22569)
(21739)
贸易(21726)
(21056)
(21034)
理论(21006)
(18845)
财务(18769)
财务管理(18732)
环境(18493)
(18348)
企业财务(17744)
(17363)
银行(17280)
机构
大学(429811)
学院(429573)
管理(168196)
(167538)
经济(164067)
理学(147140)
理学院(145481)
研究(144060)
管理学(142618)
管理学院(141858)
中国(103332)
科学(93439)
(90468)
(78003)
(73080)
(72422)
业大(70367)
研究所(66987)
中心(65229)
(62223)
农业(61569)
财经(59861)
(56612)
北京(55922)
师范(55908)
(54735)
(52563)
经济学(50460)
(50164)
技术(48555)
基金
项目(306026)
科学(240136)
基金(221304)
研究(217623)
(196187)
国家(194594)
科学基金(166176)
社会(136843)
社会科(129710)
社会科学(129675)
(121404)
基金项目(117778)
自然(110358)
自然科(107862)
自然科学(107828)
自然科学基金(105907)
(102663)
教育(100947)
资助(90293)
编号(87080)
重点(69469)
成果(69056)
(66489)
(66401)
(65555)
创新(61727)
课题(60588)
科研(58949)
计划(57594)
国家社会(56512)
期刊
(175138)
经济(175138)
研究(116966)
中国(80005)
学报(76397)
(70082)
科学(67816)
管理(60972)
大学(57109)
(54566)
学学(54106)
教育(49186)
农业(48566)
技术(39067)
(31650)
金融(31650)
业经(30362)
经济研究(28342)
财经(28303)
(25845)
(24432)
科技(23654)
问题(22916)
(22016)
技术经济(21234)
图书(20984)
业大(20634)
商业(18971)
资源(18570)
理论(18523)
共检索到6074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庄涛  吴洪  胡春  
利用中国高技术产业5大行业1998—2012年的面板数据,测度不同行业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效率,并从三螺旋视角分析产学研合作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高技术产业产学研合作总体效率不高,但呈缓慢上升趋势,其中,计算机领域创新效率相对较高,而航空航天领域创新效率较低;企业技术吸收能力、大学—企业—政府三方合作紧密程度、大学参与程度对产学研合作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政府R&D投入对规模效率存在显著促进作用,而对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存在显著抑制作用。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肖仁桥  钱丽  陈忠卫  
从价值链的角度出发,构建规模报酬可变情形下的两阶段链式关联DEA模型,对2005年至2009年中国28个省份高技术产业创新整体效率和两阶段效率进行实证分析,探索两阶段间的关联有效程度,并给出创新资源利用方式的4种模式,然后利用Tobit模型检验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考察期内中国高技术产业整体效率和分阶段效率偏低,且呈现U型变化趋势,资源利用模式主要为低研发低转化型;企业规模、滞后期效率值等对知识创新效率影响显著,劳动者素质、产业结构等对科技成果商业化效率的作用明显,政府支持、金融环境等对技术创新的整体效率有较为显著的影响;最后提出进一步提高职业高等教育水平、开展产学研合作机制、营造良好...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吴菲菲  童奕铭  黄鲁成  
随着产业创新活动开放性不断增强及知识生产模式的发展演变,四螺旋模式逐渐成为产业协同创新主流模式。当前对于高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分析与评价多建立在三螺旋模式上,作为反映市场采纳接受程度与公众需求的第四螺旋测度指标应纳入创新生态系统有机性评价体系,以更准确地体现当前创新生态系统协同性,评估创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从四螺旋模式出发,采用协同学与生态学概念及方法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有机性进行分析、评价,以期从四螺旋多维度视角评估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整体协同性和动态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结果发现,当前我国高技术产业四螺旋创新协同性具有显著的地区差异,协同程度普遍较低且波动幅度较大,地区间可持续发展能力与进化空间差距悬殊,第四螺旋创新动能未得到充分挖掘。在未来产业协同创新中还需加大引导与宏观调控力度,在维持多主体利益平衡的同时,充分发挥第四螺旋作用,努力实现各创新螺旋积极效应最大化。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全良  柳国娜  
高技术产业是当代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关键产业,快速有效提高其技术创新效率对国家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仍存在整体水平不高、区域和省际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水平与创新效率不一致、R&D投入强度不够、转化好研发少、竞争优势不明显等问题。环境、区域、资源、主体是影响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几大因素,需进行相应优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向东  李南  刘东皇  
文章基于2003~2012年中国30个省和17个分行业的的面板数据,应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模型从地区和行业角度实证检验了影响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环境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政府资助和金融机构支持显著地阻碍了区域创新效率的提升,但其对行业的负面作用并不显著;对地区和行业创新效率的改善都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因素是国际贸易出口;产业规模对地区创新效率的改善有显著作用,但对行业的正向作用不显著;FDI显著地正向作用于行业创新效率的提升,所有制因素显著地负作用于行业创新效率改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桂黄宝  
首先采用DEA-Malmquist创新效率指数测度了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空间计量面板模型,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索。研究表明:①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处于倒退状态;②地理邻近性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③从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影响因素来看,企业规模和劳动力两因素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外开放水平具有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资本投入具有不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工业化进程、政府支持程度及当地科技水平无显著影响。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余泳泽  
本文基于价值链的视角,将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过程分为技术开发和技术成果转化两个阶段,并利用松弛变量的DEA模型分别对各阶段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的基本结论有:两个阶段中技术创新的平均效率都较低,且有持续恶化趋势,这主要源于纯技术无效率;技术创新两阶段生产力的提高均主要来自于技术进步;从价值链视角看,技术开发效率和成果转化效率都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市场化程度、企业规模、政府政策支持和企业自身的经营绩效对各地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均有正的影响。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宛群超  杨晓岚  邓峰  
针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现实差距与创新驱动发展的经济发展路径转变问题,利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从创新价值链的产出视角出发构建C-D生产效率函数,对中国各省域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进行测度,然后构建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中国省域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收敛性。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省域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在整体上出现逐渐上升的态势,但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和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呈现显著的集群趋势;考虑空间效应的中国省域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不仅存在着绝对收敛而且存在条件收敛,且固定资产投资对省域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产生了明显的杠杆效应,但市场竞争和政府支持对省域创新效率的影响表现为不明显。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邹蔚  王兴宇  万凤娇  
基于长江经济带高技术产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现状,根据产学研合作创新主体发挥的功能和作用,构建知识协同开发、科技成果转化两阶段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分析2010—2019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高技术产业产学研合作创新面板数据,对长江经济带高技术产业产学研合作创新效率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考察期间,长江经济带高技术产业产学研合作创新效率整体较高,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但存在波动,创新成果有待进一步巩固。其中,创新技术是主要促进因素;科技成果转化阶段效率略高于知识协同开发阶段。最后结合研究结论,提出发挥创新主体优势、加强创新主体合作,合理配置创新资源、提高创新规模效益,以及完善创新法规制度、巩固合作创新成果等对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宁凌  苏玉同  欧春尧  
通过梳理三螺旋理论对于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将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过程解构为“技术基础联结—技术组织创新—技术应用转化”的螺旋过程,进而构建指标体系,并借助2012—2019年相关面板数据,采用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分析相结合的实证方法,分析我国沿海11个省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静态和动态效率。研究发现,7年间我国11个省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整体创新传递效率为0.372,并且各沿海省份创新效率差异较大;在创新效率提升过程中,技术效率的贡献较为明显,技术进步的贡献有待进一步提升。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伟  邓伟平  
运用非径向EBM模型评价了高技术产业技术开发、技术转化和市场化三个阶段的效率,并在面板Tobit模型基础上对效率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结果显示:三个阶段创新效率均较低,并随年份依次呈阶梯上升、"W"型和停滞发展走势;西部和东部效率高于中部和东北,原因在于东西部技术转化和市场化阶段效率较高;整体上金融环境、研发强度和劳动者素质促进了效率的提高,不同地区和时期的表现又有所不同。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伟  邓伟平  
运用非径向EBM模型评价了高技术产业技术开发、技术转化和市场化三个阶段的效率,并在面板Tobit模型基础上对效率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结果显示:三个阶段创新效率均较低,并随年份依次呈阶梯上升、"W"型和停滞发展走势;西部和东部效率高于中部和东北,原因在于东西部技术转化和市场化阶段效率较高;整体上金融环境、研发强度和劳动者素质促进了效率的提高,不同地区和时期的表现又有所不同。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魏守华  王英茹  汤丹宁  
有别于欧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创新体系,中国的独立研究与开发机构(以下简称研发机构)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占重要地位。同时,企业、大学、研发机构在R&D环节中的侧重点不同,因而产学研合作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行性。本文在创新性地估算大学、研发机构对应于产业技术领域的R&D数据基础上,测度产学研合作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相对于分割状况的R&D活动,无论是通过项目合作还是人员交流方式的产学研合作,都有助于提升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对于医药制造等科学技术型创新模式为主的产业,企业和大学的合作更有利于产业创新;对于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等互动型创新模式为主的产业,企业和研发机构的合作更有助于产业...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盛楠  范德成  
系统识别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厘清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有针对性地制定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提升策略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文献编码分析方法,对中国知网中检索到的2000-2018年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相关文献进行编码与提炼,构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综合研究框架。研究发现: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创新要素质量、产业组织因素、产业集聚水平、产业开放程度、产业创新导向、技术因素和环境因素;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错综复杂,共同影响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水平。最后,提出促进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提升的相关策略。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杨玉桢  杨铭  
基于2007—2016年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SFA模型分析了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两阶段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两阶段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水平差异较大,整体上呈东高西低阶梯状分布。企业规模、政府支持水平、区域发展程度对技术研发阶段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差异,而对成果转化阶段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均产生了正向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