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56)
- 2023(17619)
- 2022(15335)
- 2021(14088)
- 2020(12023)
- 2019(27518)
- 2018(27082)
- 2017(52799)
- 2016(28466)
- 2015(32132)
- 2014(31813)
- 2013(31310)
- 2012(28990)
- 2011(25810)
- 2010(25692)
- 2009(23438)
- 2008(22758)
- 2007(20018)
- 2006(17471)
- 2005(15152)
- 学科
- 济(120178)
- 经济(120044)
- 管理(83086)
- 业(80601)
- 企(66508)
- 企业(66508)
- 方法(58688)
- 数学(51277)
- 数学方法(50598)
- 财(31088)
- 农(31037)
- 中国(29372)
- 业经(26169)
- 贸(25472)
- 贸易(25464)
- 易(24823)
- 学(24277)
- 地方(23332)
- 技术(21876)
- 农业(21016)
- 制(19731)
- 理论(19345)
- 务(19037)
- 财务(18959)
- 财务管理(18912)
- 企业财务(17888)
- 融(17806)
- 金融(17804)
- 和(17487)
- 环境(17181)
- 机构
- 大学(404899)
- 学院(401907)
- 济(165891)
- 经济(162571)
- 管理(161259)
- 理学(140580)
- 理学院(139117)
- 管理学(136572)
- 管理学院(135856)
- 研究(131110)
- 中国(97552)
- 京(85098)
- 科学(79899)
- 财(74977)
- 所(64386)
- 农(62939)
- 财经(61034)
- 中心(60558)
- 业大(59847)
- 研究所(58713)
- 江(57287)
- 经(55708)
- 北京(53129)
- 范(51566)
- 经济学(51186)
- 师范(51034)
- 农业(49388)
- 院(47905)
- 州(46615)
- 经济学院(46599)
- 基金
- 项目(278736)
- 科学(220015)
- 基金(203905)
- 研究(202621)
- 家(177591)
- 国家(176185)
- 科学基金(152351)
- 社会(129116)
- 社会科(122709)
- 社会科学(122679)
- 省(107463)
- 基金项目(107406)
- 自然(99157)
- 自然科(96961)
- 自然科学(96942)
- 自然科学基金(95197)
- 教育(93320)
- 划(90288)
- 资助(85537)
- 编号(81465)
- 成果(65063)
- 部(62071)
- 重点(62053)
- 发(58856)
- 创(57930)
- 课题(55435)
- 创新(54093)
- 国家社会(53921)
- 教育部(53682)
- 科研(53483)
- 期刊
- 济(172206)
- 经济(172206)
- 研究(115850)
- 中国(71780)
- 学报(63164)
- 管理(58433)
- 科学(57472)
- 财(56880)
- 农(55648)
- 大学(48729)
- 学学(45819)
- 教育(42372)
- 农业(39087)
- 技术(37440)
- 融(33011)
- 金融(33011)
- 财经(29321)
- 经济研究(28391)
- 业经(27399)
- 经(25169)
- 问题(22796)
- 技术经济(21057)
- 图书(21047)
- 贸(20824)
- 业(20752)
- 统计(20501)
- 科技(19656)
- 理论(18923)
- 策(18585)
- 版(18358)
共检索到5807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张同斌 高铁梅
本文基于美、英、日、中、印、巴六国投入产出数据,采用结构分解模型的测算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和消费对中国高技术产业产出的贡献程度远小于其他发达国家,但中国高技术产业"投资驱动型"特征明显,净出口对产出增长的贡献呈现出"一枝独秀"局面。本文采用非完全假设抽取法的测度结果发现中国高技术产业与工业、服务业的后向关联最大且逐步增强。相比发达国家,中国高技术产业对工业行业效率的提升最为显著。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产出增长 关联效应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姜永玲 史占中 赵子健
分析高技术产业内部以及与其他产业间的关联情况和动态变化,发现高技术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力很强,但推动力较弱,出口是拉动高技术产业长期发展的关键所在。此外,营业盈余比劳动力报酬具有更大的推动力,反映资本是实现产业快速扩张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产业关联 诱发系数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方福前 张平
本文借助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1999年至2006年我国高技术产业投入产出相对有效性的连续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对造成有关行业非有效的因素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对改善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投入产出效率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DEA 效率 评价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霞 胡贤辉 张琳 蔡根女
本文借助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湖北省高技术产业近十年的投入产出效率进行了有效性评价,得出湖北省高技术产业投入在大多数年份有效的结论;并进一步运用改进的DEA交叉评价模型对不同年份进行排序分析,从而对湖北省高技术产业投入产出的效率进行了纵向的动态评价,以期为相关部门合理评估高技术产业和制定发展战略提供参考。最后简要提出湖北省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两点建议。
关键词:
湖北 高技术产业 DEA 交叉评价模型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成定平 淦苏美
提高长江经济带高技术产业的投入产出效率,有利于协调该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运用三阶段DEA方法,从企业类型、环境因素等视角对长江经济带高技术产业投入产出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政府R&D支出的增长对企业技术效率的提高均有正向作用,但作用效应尚未达到显著状态;研发机构数量的增加能够显著提高内资及港澳台企业的技术效率,而外资企业与中国技术市场的互动效应尚不显著;行业内企业数量增加所引致的市场竞争有利于外资企业提高技术效率,却显著降低了内资及港澳台企业的技术效率;不同类型企业之间和地区之间的技术效率存在较大差距,外资企业的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最高,内资企业的规模效率最高。文章最后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汪芳 赵玉林
产业关联是指产业间以各种投入和产出为联系纽带的技术经济联系。产业关联分析就是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定量地分析产业间的技术经济关系从而反映各产业之间的中间投入和中间需求,即再生产过程中的结构变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原嫄 席强敏 李国平
碳排放逐步升高是以工业化为特征的区域经济崛起的必然结果。论文的理论研究说明,产业关联水平反映了区域发展过程中产业多样化和分工细化的程度,相较于产业结构,产业关联水平对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指示意义更深刻。那么,产业关联水平对碳排放的影响特征及其趋势将更接近于碳排放在经济发展驱动下的演进规律。因此,论文采用欧盟27国投入产出数据,在测算不同类型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产业关联水平的基础上,确定不同类型制造业所对应的特征服务业类型,进而应用经济计量学工具对制造业与服务业产业关联度对碳排放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第一,作为发达经济体,欧盟的制造业与服务业整体间产业关联度对碳排放具有显著负效应;第二,低端、中端和高端制造业与各自对应特征服务业类型间产业关联度对碳排放的影响均较为显著,其强度呈现随制造业水平升级而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第三,高端制造业与生产性、分配性服务业间产业关联度的提高是实现区域碳排放达到峰值并逐步下降的重要动力,而中端制造业与其对应特征服务业关联度提升对碳排放的正向效应将高于低端制造业主导时期。因此,结合发达经济体的发展经验可以发现,碳排放的演化具有规律性特征,而以产业关联度入手的分析能够提供操作性更强的参考。目前,中国应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结构的过程中,大力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及其与制造业的关联水平,并采取积极措施降低交通运输业等分配性服务业的能耗强度。
关键词:
碳排放 产业关联度 欧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原嫄 席强敏 李国平
碳排放逐步升高是以工业化为特征的区域经济崛起的必然结果。论文的理论研究说明,产业关联水平反映了区域发展过程中产业多样化和分工细化的程度,相较于产业结构,产业关联水平对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指示意义更深刻。那么,产业关联水平对碳排放的影响特征及其趋势将更接近于碳排放在经济发展驱动下的演进规律。因此,论文采用欧盟27国投入产出数据,在测算不同类型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产业关联水平的基础上,确定不同类型制造业所对应的特征服务业类型,进而应用经济计量学工具对制造业与服务业产业关联度对碳排放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第一
关键词:
碳排放 产业关联度 欧盟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徐菁
高技术产业各部门对社会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程度不同,宜实施不平衡发展战略。根据甘肃2007年投入产出表数据,对高技术产业部门与传统产业部门和高技术产业各部门间的关联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传统产业与高技术产业关联程度总体偏低;传统产业部门中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等部门的技术含量相对较高,对高技术产业的依存度和关联度更大;通信设备制造业,专用化学产品制造业等是高技术产业体系内部的基础中间产品部门;高技术产业对计算机服务、软件服务等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低。
关键词:
甘肃省 高技术产业 不平衡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项莹 赵静
研究目标:编制与应用省际高技术产业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研究方法: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尝试从最终产出视角编制省际高技术产业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通过测算高技术产业源自进口、省内和省外的增加值率,分析最终产出对不同来源中间投入的依赖性,进而剖析参与全球和国内价值链分工程度。在此基础上,设计就业拉动力指数并利用空间关联模型测度高技术产业不同来源增加值率对不同类型劳动力就业带来的影响。研究发现:增加值率测度结果显示各省份高技术产业最终产出对省内自身、省外其他地区以及进口的中间投入依赖程度差异较大,高技术产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分工侧重有所不同,国内价值链的作用日益显著。参与全球和国内价值链分工对高技术产业就业均产生正向影响,但各省份拉动力大小存在差异,就业空间关联性整体不强。研究创新:编制省际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通过测度最终产出不同来源增加值率分析高技术产业参与全球和国内价值链分工程度,并进一步从拉动力和空间关联角度分析其产生的就业效应。研究价值:从省际视角丰富了高技术产业最终产出不同来源贡献大小的相关文献,同时刻画了其对不同技能劳动力就业的影响,为相关政策的制定与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兴龙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核心问题是纠正资源错配。国民经济中投入产出关联存在放大资源错配损失的可能,因此对这一机制进行研究十分必要。建立了模型分析框架,探讨投入产出关联对资源错配损失效应的放大机理,分析三种经济类型中放大机制的异同,并使用中国1995—2011年17份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投入产出关联会放大资源错配导致的产出损失,平均而言,能够使产出损失放大2~3倍;从经济类型看,出口导向型经济的放大效应最强,而内需主导型经济的放大效应最弱;不同行业部门对总体经济损失的影响大小存在差异且处于动态变化中。总体而言,我国投入产出关联的损失放大系数合计值在不断上升,表明我国投入产出关联对资源错配造成损失的放大机制在不断增强。政府在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若改善重点行业的资源错配状况,可以取得较大的经济绩效。研究结论还表明我国经济发展类型应逐渐向内需主导型经济过渡,以弱化投入产出关联对错配损失的放大效应。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夏明 彭春燕
本文运用投入产出分析工具,通过产业之间的关联,着重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出口变化对高技术产业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通过计算发现,高技术产业本身的出口变化是高技术产业产出出现波动的主要原因,高技术产业对出口变化的灵敏度要远远高于非高技术产业。同时,高技术产业出口及产出的下降对能源、材料以及金融、零售等服务行业产生较大的影响。
关键词:
出口 高技术产业 投入产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黄桂田 徐昊
利用中国与德国、英国、日本、美国的投入产出表,用非完全假设抽取法对钢铁业的产业关联及其动态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中国钢铁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程度逐渐趋于增强,而德国、英国、日本、美国等国的关联程度整体趋于减弱。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中国钢铁业与能源、金融业、建筑业等部门的关联程度明显高于发达经济体。展示出中国钢铁业对融资、基本建设投资及房地产开发具有突出的依赖,也表明中国较之于发达经济体的钢铁业负债率高、能耗高。同时发现中国钢铁业与农业、部分服务业的关联关系更加紧密。较之已实现工业化国家,中国钢铁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显现出工业化加速阶段的特征。要慎重关注钢铁产业的变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尤其是关注对与钢铁相关程度高的产业的影响。
关键词:
钢铁产业 投入产出分析 产业关联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莉静 王庆玲
本文构建了高技术产业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C-D生产函数模型,对高技术产业分行业技术获取、技术转化、技术开发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全过程进行了逐步回归分析,并进行稳健回归,验证模型的稳健性。结果表明:三个阶段投入产出效果都不显著,更多地依赖于R&D人员和经费投入,各行业间差异显著,医药制造业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规模小,研发能力不足,技术开发阶段投入产出效果差;航空、航天器设备制造业技术开发阶段投入产出效果显著;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重引进轻消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段瑞君
经济增长不仅要求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均衡,也要求部门之间的结构均衡。文章通过列昂惕夫线性投入产出模型,对中国多部门的协调增长进行了分析,并且得出了多部门协调增长的最优增长速度
关键词:
投入产出模型 矩阵 协调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