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55)
- 2023(10958)
- 2022(9023)
- 2021(8117)
- 2020(6375)
- 2019(14255)
- 2018(14278)
- 2017(24771)
- 2016(13858)
- 2015(15757)
- 2014(16010)
- 2013(15364)
- 2012(14873)
- 2011(13974)
- 2010(14500)
- 2009(13180)
- 2008(12740)
- 2007(11724)
- 2006(10958)
- 2005(10497)
- 学科
- 济(78108)
- 经济(78060)
- 管理(35454)
- 业(34448)
- 中国(27136)
- 企(25464)
- 企业(25464)
- 地方(24510)
- 方法(20244)
- 教育(19789)
- 技术(18402)
- 农(17685)
- 数学(17461)
- 数学方法(17321)
- 业经(15759)
- 地方经济(15612)
- 学(14972)
- 发(13775)
- 农业(12979)
- 融(11787)
- 金融(11787)
- 理论(11709)
- 银(11043)
- 银行(11028)
- 行(10890)
- 环境(10755)
- 发展(10649)
- 展(10522)
- 贸(10498)
- 贸易(10488)
- 机构
- 大学(204581)
- 学院(203561)
- 济(90554)
- 经济(88616)
- 研究(83046)
- 管理(68556)
- 中国(57225)
- 理学(56899)
- 理学院(56126)
- 管理学(55242)
- 管理学院(54821)
- 科学(47269)
- 京(46279)
- 所(42474)
- 研究所(38040)
- 财(37597)
- 范(37098)
- 师范(36861)
- 中心(35122)
- 江(33868)
- 教育(32071)
- 北京(31153)
- 师范大学(30099)
- 农(29750)
- 院(29481)
- 财经(28778)
- 经济学(28472)
- 州(26928)
- 技术(26325)
- 经(25906)
- 基金
- 项目(123276)
- 研究(100147)
- 科学(98448)
- 基金(83614)
- 家(71367)
- 国家(70605)
- 社会(62764)
- 社会科(59453)
- 社会科学(59443)
- 科学基金(59350)
- 省(51259)
- 教育(51122)
- 划(43724)
- 基金项目(42540)
- 编号(41889)
- 成果(36584)
- 发(34867)
- 课题(33566)
- 资助(33536)
- 自然(32978)
- 自然科(32185)
- 自然科学(32178)
- 自然科学基金(31565)
- 重点(29568)
- 发展(29088)
- 展(28561)
- 部(28075)
- 年(27571)
- 创(27436)
- 规划(26086)
- 期刊
- 济(114827)
- 经济(114827)
- 研究(79181)
- 中国(58346)
- 教育(53337)
- 管理(29115)
- 农(28477)
- 财(26740)
- 科学(26161)
- 学报(25538)
- 技术(25325)
- 大学(20864)
- 融(20191)
- 金融(20191)
- 农业(19971)
- 经济研究(19078)
- 学学(18047)
- 业经(17329)
- 财经(15126)
- 问题(14155)
- 职业(13854)
- 坛(13510)
- 论坛(13510)
- 经(13367)
- 技术经济(12961)
- 科技(11985)
- 贸(11146)
- 世界(11054)
- 业(10675)
- 国际(10457)
共检索到3481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韩婕,郭斌,许庆瑞
本文以高技术的内涵与特征为依据,详细分析高技术的发展对科技、经济、教育三大社会系统带来的深刻影响。在此事础上,进一步探讨高技术发展条件下,教育-科技-经济采统关联模式的衍化:从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松耦合”状态转变为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交融的“紧耦合”状态以及三系统协调发展的机制。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黄智轩
以2010—2019年西部11省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建立耦合协调模型,对各省科技、教育和经济高质量协调增长状况进行动态评价。发现:各省的科技、教育和经济高质量增长指数都呈波动上升趋势,但发展不均衡。科技、教育和经济高质量增长的耦合协调度整体保持上升趋势,但协调等级都偏低,说明西部科技和教育发展显著滞后于经济高质量增长。科技和教育对经济高质量增长的贡献偏低、科技制度不完善、科技创新能力弱和教育投资激励不足是西部各省共同的突出短板。
关键词:
西部 科技 教育 经济 高质量耦合协调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邓宏兵 张天铃
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长江经济带2009年-2018年高技术产业与创新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探索性分析与空间面板模型对两者耦合协调发展的动力因素进行分析,发现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与创新环境建设在不同区域间耦合协调发展存在不平衡、不匹配的现象.长江经济带发展"马太效应"明显,地理区位、经济基础、创新基础等对地区耦合协调发展影响较大,而市场配置要素对两者影响能力较弱.最后分析得出,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可通过完善各地创新环境,加大高技术产业扶持,提升区域创新协同能力等方式,有效推动长江经济带高技术产业与创新环境协调快速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林福长 陈秀颖
一个国家要从发展中状态进入经济发达的行列,首先必须考虑科学、技术、管理、教育几大战略问题。达是因为,一个国家自然资源的开发,需要发展工农业;工农业的发展,需要用科学技术去开发;而要使科学技术为工农业的发展作出贡献,必须重视管理;不论是科学技术,还是管理,归根到底要看人的素质,因而实际上是教育问题。当今世界的竞争,与其说是经济上的竞争,还不如说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而科技竞争的胜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的成败;这一切竞争的实质归根结底又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韩小红 冯华
本文利用1995—2016年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研究内外资研发协调发展对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上述影响过程中创新政策和产业政策的调节效应和门槛效应。研究发现:内外资研发协调发展对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绩效呈现显著正相关;创新政策、产业政策在内外资研发协调发展对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绩效的影响过程中,呈现正向调节效应;进一步分析,以新产品研发费用衡量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绩效时,随着创新政策、产业政策手段不断加强,内外资研发协调发展对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绩效的影响呈现V形非线性关系。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泊溪 岳颂东
一、我国社会、经济、科技发展中的协调与失调建国40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了极大的加强,城乡人民生活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水平得到了提高,科学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总体和总的趋势上说,我国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相对于某些发展中国家而言,是比较好的。但是,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也存在着某些不协调。1.国民经济波动频繁,波动幅度大。建国40年来,由投资周期所决定的大幅度的经济波动在我国曾出现过8次,几乎每一次波动,都伴随着经济扩张、农轻重结构和工业内部结构的恶化,从而引起整个国民经济整体结构的失衡,随后不得不进行紧缩与调整,加强农业和基础产业,农轻重结构和工业内部结构渐趋合理...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海军 黄峰
基于2012—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混合回归模型分析金融科技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驱动作用,在此基础上检验经济运行效率提升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机制作用。实证结果表明:(1)金融科技推动经济协调发展的直接作用不显著,但存在较强的间接效应;(2)金融科技发展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推动作用存在区域差异,西部地区效应最大,金融科技发展能有效推动欠发达区域经济协调发展;(3)警惕金融科技发展带来的负效应,如导致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等问题。数字经济时代发展金融科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应利用金融科技驱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剑 王威
随着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步意识到高职教育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高职教育以其知识、技术等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发展地方高职教育以增强区域经济实力引起人们的关注。分析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进而提出相关建议,对于高职教育以及区域经济发展都有着现实意义。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楼飞燕
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要想更好地促进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就必须树立明确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目标,找准办学定位,优化高职教育专业结构,适应经济结构调整需求,加强高职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校企合作等多元化模式,更新高职教育人才培育观念。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区域经济 师资队伍 校企合作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雅婷 姚晓玲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所带来的繁荣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教育,教育对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也越发重要和明显。文章认为,教育不但关系着我国在世界经济、文化、科技和政治竞争中的地位,更是协调发展我国内部东西南北各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的唯一手段,而且,发展教育还提高了人民的知识结构水平,储备了未来全局协调发展经济社会的人力资本,直接制约和影响了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目标的实现程度。
关键词:
教育 经济 协调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崔琳琳
一个地区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离不开教育、科技的支持,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江苏教育、科技与经济发展已达到一定水平,但与发达国家、地区相比,仍有一些差距,应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促进教育、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
关键词:
江苏 教育 科技 经济 协调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于雪霞
文章将综合评价方法与耦合协同思想相结合,构建我国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经济、社会、科技与资源环境四个子系统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提出了相关系数标准差、集对分析和耦合协调度综合测评区域耦合协调发展的方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空间差异上,我国区域间经济、社会、科技、资源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存在明显的地区异质性,东南沿海地区耦合协调发展程度较高,西北地区耦合协调发展程度较低;在时间演化上,各区域在耦合协调发展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趋势。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蒲甘霖
文章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从时空维度定量测算2010—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的发展状况。结果表明:中国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在研究期内持续提升,整体呈现出“拮抗—磨合—协调”的演进态势,具体表现为“数字经济滞后科技创新—同步发展—科技创新滞后数字经济”的相对发展趋势;各省份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水平表现出跨越式发展态势,但整体上协调质量还较低;区域间耦合协调水平有明显差异,东部地区各省份提升较快,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各省份则相对滞后。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科技创新 耦合协调 熵权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大伟
世界上各国的发展经验表明,科技创新和低碳经济协调发展才能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文章在建立科技创新和低碳经济系统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熵值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并通过构建的协调度模型测度了中国1995-2010年间科技创新系统和低碳经济系统的协调度。实证结果表明,在研究的样本期间,我国科技创新系统和低碳经济系统协调度正在不断提高,两个系统呈现出互相推动和共同协调发展的局面。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通过对科技创新和低碳经济两个系统间协调发展的研究,可以为发展我国低碳经济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
科技创新 低碳经济 科技金融 区域经济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杨晓鹏 赵伟
某一地区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科技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一般说来,人口、资源、环境是实现国民经济活动、完成社会再生产的三个基本条件;经济、社会、科技是体现国民经济活动自身及其成果效益的三种重要现象,为了保证国民经济有序地、良性地发展,这几个大系统之间必须保持相互协调的状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