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071)
- 2023(18883)
- 2022(16375)
- 2021(15259)
- 2020(12882)
- 2019(29596)
- 2018(29084)
- 2017(55639)
- 2016(30471)
- 2015(34114)
- 2014(33817)
- 2013(33334)
- 2012(30197)
- 2011(27330)
- 2010(27074)
- 2009(25069)
- 2008(24960)
- 2007(21780)
- 2006(19249)
- 2005(16890)
- 学科
- 济(115177)
- 经济(115007)
- 管理(100013)
- 业(89587)
- 企(77504)
- 企业(77504)
- 方法(55017)
- 数学(46761)
- 数学方法(46135)
- 财(35971)
- 农(30387)
- 中国(29534)
- 业经(27142)
- 学(26476)
- 制(26172)
- 务(23602)
- 财务(23513)
- 财务管理(23466)
- 企业财务(22261)
- 理论(21499)
- 地方(20828)
- 贸(20492)
- 贸易(20483)
- 农业(20242)
- 和(19963)
- 易(19897)
- 银(18953)
- 银行(18884)
- 划(18877)
- 环境(18804)
- 机构
- 大学(432954)
- 学院(429020)
- 管理(171699)
- 济(166991)
- 经济(163170)
- 理学(148012)
- 理学院(146334)
- 管理学(143694)
- 管理学院(142884)
- 研究(140152)
- 中国(105553)
- 京(92322)
- 科学(89038)
- 财(80906)
- 农(73125)
- 所(70385)
- 业大(67364)
- 中心(64339)
- 研究所(64287)
- 财经(64086)
- 江(63381)
- 经(58294)
- 农业(57632)
- 北京(57624)
- 范(54938)
- 师范(54281)
- 院(51188)
- 州(50776)
- 经济学(50309)
- 财经大学(47873)
- 基金
- 项目(296803)
- 科学(232379)
- 基金(216072)
- 研究(211198)
- 家(190412)
- 国家(188892)
- 科学基金(161909)
- 社会(133135)
- 社会科(126176)
- 社会科学(126142)
- 省(115358)
- 基金项目(114771)
- 自然(107783)
- 自然科(105238)
- 自然科学(105208)
- 自然科学基金(103326)
- 划(97869)
- 教育(97543)
- 资助(88636)
- 编号(85214)
- 成果(68165)
- 重点(66530)
- 部(65161)
- 创(61535)
- 发(61429)
- 课题(58148)
- 创新(57507)
- 科研(57306)
- 教育部(55655)
- 大学(55188)
- 期刊
- 济(180794)
- 经济(180794)
- 研究(121426)
- 中国(82612)
- 学报(74346)
- 财(65513)
- 科学(65510)
- 管理(65025)
- 农(64851)
- 大学(55916)
- 学学(52698)
- 教育(44735)
- 农业(43887)
- 技术(36446)
- 融(35140)
- 金融(35140)
- 财经(31870)
- 业经(29015)
- 经济研究(27695)
- 经(27263)
- 业(24434)
- 问题(23329)
- 图书(22126)
- 版(21794)
- 科技(21056)
- 资源(19966)
- 理论(19921)
- 技术经济(19880)
- 业大(18993)
- 现代(18963)
共检索到6243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林叶 李燕萍
通过对来自武汉两家企业211名员工的两阶段调查,本研究在计划行为理论基础上探讨了高承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对员工针对自我、团队的前瞻性行为的影响机制,以及影响机制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1)高承诺人力资源管理对员工针对自我和团队的前瞻性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高承诺人力资源管理通过工作意义和感知到的前瞻性氛围影响员工针对自我的前瞻性行为;(3)高承诺人力资源管理通过基于组织的自尊和感知到的前瞻性氛围影响员工针对团队的前瞻性行为。该研究结果丰富和发展了前瞻性行为理论,为管理者有效激发员工对自我和团队的前瞻性行为、并鼓励员工前瞻性行为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尹小金 姜玉波 李俊
如何提升员工工作幸福感已经成为理论研究与管理实践关注的重要问题,然而,很少有研究探讨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方式来提升员工工作幸福感。本研究基于社会交换理论,以青海两家企业382名员工为调查对象,探讨高承诺人力资源管理对员工工作幸福感的影响机制,进一步深化对员工工作幸福感产生原因的认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高承诺人力资源管理对员工工作幸福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组织自尊和组织支持在高承诺人力资源管理与员工工作幸福感关系中起部分中介的作用。本研究为企业管理者有效提升员工工作幸福感,营造幸福型组织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汤才坤
高承诺人力资源管理,可以促进组织目标和个体目标的统一,促进员工的职业生涯与企业效益的同步发展。高承诺人力资源管理最早源于日本企业界的实践,又被称为"高绩效人力资源管理实践""高参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这种管理模式是企业实行全面质量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
关键词:
高承诺 人力资源管理 运用模式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周金帆 张光磊
随着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微观组织中绿色行为与环境管理的相关研究也越来越成为学界与业界关注的焦点。本研究基于自我决定理论,探究了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实践通过工作动机(自主性动机和控制性动机)对员工绿色行为(任务相关绿色行为和自愿绿色行为)的影响机制,并验证了绿色价值观的边界作用。450名员工的数据结果表明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绿色价值观的交互通过控制性动机对任务相关绿色行为、自愿绿色行为均产生间接影响,而通过自主性动机只对自愿绿色行为产生影响,对任务相关绿色行为的间接作用不显著。该研究通过将绿色价值观、工作动机与绿色环保行为相联系的心理机制阐明了组织内可持续发展政策的有效性,也拓展了相关理论研究。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杨陈 唐明凤 景熠
文章以相对剥夺理论为基础探讨了关系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员工主动变革行为的影响机制,尤其是研究员工心理安全感在二者间的中介作用以及心理权利和内部人身份认知的调节作用。对四川地区211套主管与员工配对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关系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员工主动变革行为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员工心理安全感在其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2)心理权利对关系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员工心理安全感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即员工心理权利水平越高,关系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员工心理安全感的负向影响越强;(3)内部人身份认知对关系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员工心理安全感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即员工内部人身份认知水平越高,关系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员工心理安全感的负向影响越弱;(4)员工的心理权利和内部人身份认知调节了员工心理安全感对关系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员工主动变革行为间关系的中介作用:员工的心理权利水平越高,上述中介作用越强;员工的内部人身份认知水平越高,上述中介作用越弱。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劳可夫 吴佳
本文主要探索外部因素影响消费者绿色消费行为的机制。首先参考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绿色消费行为影响机制的假设模型,然后根据假设模型设计调查问卷并开展了问卷调查;最后本研究对问卷调查所获得的909份样本数据进行了数据信度和效度检验,并用AMOS17.0软件对问卷调查数据和假设模型进行了结构方程模型的拟合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绿色消费态度、绿色消费主观规范和绿色消费知觉控制三者之间相互影响显著,绿色消费主观规范和绿色消费知觉控制对绿色消费意向影响显著,而绿色消费意向对绿色消费行为影响显著;但是绿色消费态度对绿色消费意向的直接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罗帆 徐瑞华
以往研究表明,高承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能够提高员工的亲组织行为。然而,近年来研究指出,员工的亲组织行为并非总是道德的,即可能出现亲组织非伦理行为。本研究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和自我一致性理论,探讨了高承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机理,尤其是关注了组织支持感的中介作用与道德认同的调节作用。采用211份企业员工的问卷调查数据,结果表明:(1)高承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正向影响亲组织非伦理行为;(2)组织支持感在高承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道德认同负向调节高承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之间的关系,但并未显著调节高承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之间经由组织支持感的间接效应。本研究丰富了高承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之间的中介机制和权变条件,同时对高承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罗帆 徐瑞华
以往研究表明,高承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能够提高员工的亲组织行为。然而,近年来研究指出,员工的亲组织行为并非总是道德的,即可能出现亲组织非伦理行为。本研究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和自我一致性理论,探讨了高承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机理,尤其是关注了组织支持感的中介作用与道德认同的调节作用。采用211份企业员工的问卷调查数据,结果表明:(1)高承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正向影响亲组织非伦理行为;(2)组织支持感在高承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道德认同负向调节高承诺人力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厉新建 李兆睿 宋昌耀 陆文励 张琪
新冠肺炎疫情最严峻时期,人员流动受到严格限制,实地旅游活动受到极大影响,虚拟博物馆、云旅游、虚拟景区等形式得到快速发展,虚拟旅游能否促进甚或一定程度替代疫后实地旅游的发展成了广受关注的研究话题。文章以虚拟旅游体验者为研究对象,基于计划行为理论,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引入虚拟旅游体验和疫情效应这两个变量,对虚拟旅游体验向实地旅游行为转化的机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虚拟旅游体验、知觉行为控制、主观效应可以显著影响虚拟旅游者的态度,但只有虚拟旅游体验和虚拟旅游者的态度可以直接正向影响实地旅游意向;(2)虚拟旅游体验是促进实地旅游意向转化最重要的因素;(3)虚拟旅游者的态度在虚拟旅游体验转化为实地旅游意向的过程中几乎不存在中介效应;(4)疫情效应并不能显著影响虚拟旅游者的态度,也无法促进虚拟旅游者向实地旅游行为意向转化。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林叶 李燕萍
通过对北京某企业的40个项目部的190名员工的两阶段调查,文章运用跨层次分析方法探讨了员工针对自我和团队的前瞻性行为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及其边界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员工针对自我和团队的前瞻性行为对员工的工作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领导的正直性调节了员工针对自我和团队的前瞻性行为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当领导的正直性较高时,员工针对自我和团队的前瞻性行为对员工工作绩效的预测作用显著增强;(3)团队的政治氛围调节了员工针对团队的前瞻性行为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当团队的政治氛围较弱时,员工针对团队的前瞻性行为对员工工作绩效的预测作用显著增强。文章进一步证实了前瞻性行为对员工工作绩效的积极影响...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林丛丛 李秀凤 张庆红 王荣松
随着企业竞争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增加,员工主动行为对于企业快速把握市场机遇,并获得先发优势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基于资源保存理论,探讨了不同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构型(发展型和维持型)对员工主动行为的影响及其边界条件。研究数据来自国内一家高新技术企业的64个分支机构中64名主管和434名员工,多层次路径分析的结果表明:总体而言,发展型和维持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员工主动行为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但这些影响的边界条件存在差异。发展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能够显著提升具有高学习目标和高绩效追求目标员工的主动行为,对低学习目标和低绩效追求目标员工的主动行为没有显著影响,而维持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则仅对绩效追求目标较低的员工的主动行为具有积极作用。研究从组织管理和个体差异交互视角,深化了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员工主动行为的关系研究,并为企业有的放矢地提升主动行为提供一定实践启发。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根祎
职业可持续性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已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但职业可持续性对员工创新行为影响的内在动机机制仍不明确。本研究基于社会交换理论,探究组织承诺在职业可持续性对员工创新行为影响的中介作用机制,并分析教育水平对该机制的调节影响。以企业员工为研究对象,通过对1261份有效样本进行数理统计,研究发现:职业可持续性对组织承诺与员工创新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情感承诺、规范承诺和持续承诺在职业可持续性与员工创新行为的关系中具有中介效应;教育水平负向显著调节三种组织承诺在职业可持续性与员工创新行为间的中介作用。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姚继东 刘湘丽
文章基于中韩企业比较的视点,通过对企业管理者和员工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分析中韩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内部一致性对员工组织承诺的影响以及两国企业间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韩资企业员工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认同感普遍高于中资企业员工;韩资企业无论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组织承诺整体相关性还是各维度之间的相关性均高于中资企业;在韩资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三项措施之间的交互作用更加显著,对员工组织承诺感产生的作用更大。研究分析了导致中韩企业差异产生的原因,并对改进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内部一致性的可能途径和适用方法进行了探讨。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徐敬俊 权锡鉴 葛珊珊
本文以宁波市和青岛市322份高铁乘客问卷为样本,通过建立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高铁乘客选择行为模型,提取影响选择行为意向的因子,运用回归分析对数据参数进行估计,结果表明,个人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个人直觉行为控制对高铁乘客选择意向有明显的影响,特别是乘客感知价值与期望价值的差距直接影响着高铁乘客的行为选择。因此,高铁企业要通过广泛宣传,品牌化运作,努力提高服务质量;注意进行市场细分,实行弹性价格,提供特色服务,满足乘客社会、经济属性的异质化,以促使异质性高铁乘客选择意向的形成。同时,不断提高体制内治理水平,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进而树立良好铁路运输企业形象,实现可持续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陆铭宏 杨东涛
文章运用SPSS软件对人力资源管理七项实践和员工感情承诺的三项细分维度进行了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并对数据结果进行了剖析和推论,得出了一些具有理论探索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的结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