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91)
- 2023(13768)
- 2022(11766)
- 2021(10896)
- 2020(9251)
- 2019(20938)
- 2018(20992)
- 2017(41391)
- 2016(22550)
- 2015(25905)
- 2014(26392)
- 2013(26181)
- 2012(24530)
- 2011(22341)
- 2010(22774)
- 2009(21482)
- 2008(21651)
- 2007(19748)
- 2006(17388)
- 2005(15647)
- 学科
- 济(100378)
- 经济(100273)
- 管理(67477)
- 业(62364)
- 企(49914)
- 企业(49914)
- 方法(45269)
- 数学(40599)
- 数学方法(40290)
- 中国(29730)
- 财(28019)
- 农(26812)
- 制(22538)
- 贸(19322)
- 贸易(19312)
- 业经(19088)
- 地方(19048)
- 易(18722)
- 学(18276)
- 银(18226)
- 银行(18189)
- 务(17821)
- 财务(17774)
- 财务管理(17725)
- 行(17323)
- 融(17170)
- 金融(17162)
- 农业(16969)
- 企业财务(16840)
- 体(15324)
- 机构
- 大学(335989)
- 学院(335702)
- 济(140238)
- 经济(137043)
- 管理(125911)
- 研究(113855)
- 理学(106992)
- 理学院(105796)
- 管理学(104138)
- 管理学院(103503)
- 中国(89045)
- 京(71619)
- 财(69823)
- 科学(67201)
- 所(58241)
- 农(56373)
- 财经(55008)
- 中心(52656)
- 研究所(52069)
- 江(51573)
- 经(49819)
- 业大(48431)
- 北京(45476)
- 农业(44520)
- 经济学(44029)
- 范(42825)
- 师范(42368)
- 州(41015)
- 院(40979)
- 财经大学(40753)
- 基金
- 项目(213224)
- 科学(166844)
- 研究(156369)
- 基金(153880)
- 家(133342)
- 国家(132249)
- 科学基金(112503)
- 社会(98886)
- 社会科(93704)
- 社会科学(93675)
- 省(83092)
- 基金项目(80894)
- 教育(73161)
- 自然(71686)
- 划(70162)
- 自然科(70046)
- 自然科学(70026)
- 自然科学基金(68759)
- 编号(64472)
- 资助(64259)
- 成果(53559)
- 部(48222)
- 重点(48127)
- 发(45871)
- 课题(45382)
- 创(43392)
- 教育部(41386)
- 创新(40639)
- 科研(40486)
- 国家社会(40474)
- 期刊
- 济(157819)
- 经济(157819)
- 研究(102552)
- 中国(64517)
- 财(55725)
- 学报(51646)
- 农(50996)
- 科学(46377)
- 管理(45239)
- 大学(38973)
- 融(37075)
- 金融(37075)
- 学学(36840)
- 教育(34315)
- 农业(33718)
- 财经(28330)
- 技术(28132)
- 业经(25882)
- 经济研究(25650)
- 经(24331)
- 问题(23105)
- 贸(19340)
- 理论(17142)
- 业(17077)
- 统计(16729)
- 技术经济(16368)
- 商业(16312)
- 国际(15699)
- 版(15662)
- 实践(15292)
共检索到5091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胡吉亚
文章以我国15座主要城市2012~2017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实证研究了住房市场主体对于房价的影响和各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我国房价与政府的土地购置费、商业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额度、常住人口数量、中央银行M2供给量、实体经济工业产值增速呈正相关关系,而开发商投资额、购房者的工资收入增速与房价不相关。就市场主体而言,政府土地购置费与开发商投资额、商业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额度皆呈正相关关系。M2供给量与商业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额度正相关,与政府土地购置费、开发商投资额不相关。对于高房价的调控应积极改变土地财政的现状;重点加强对房地产领域贷款的监察;建立货币供给与投放方向预算决算机制;控制房市热度,引导资金更多流向实体经济。
关键词:
住房市场 房价 政府 商业银行 中央银行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席枫
本文首先对我国高房价进行限定,并阐述其特征。继而建立房产市场模型,通过分析发现,决定房产价格的真实力量是房产市场上强大的需求力量和有效供给力量而非客观供给力量或总供给力量。然后给出可供选择的对策。最后指明房价在未来可能出现的三种不同走势。
关键词:
高房价 有效供给 客观供给 对策 趋势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梁礼广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的转型,住房制度改革也逐步展开。在满足部分群体的住房有效需求中,房价不断攀升导致住房资产泡沫化。由于客观的贫富水平的差异,高收入群体利用自身资本存量的优势,在房地产行业进行频繁的住房投机。在人们对房价形成规模化预期后,房价会不断地高涨,高收入群体则在房价攀升中获得巨额的投机收益;相反,中低收入群体则出现财富缩水。
关键词:
泡沫化 住房投机 贫富分离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武宗志
房产如同其他商品一样,其最低价取决于成本,最高价由需求决定。本文对我国高房价现象进行了深度剖析,认为住房的建造成本是形成高房价的基础,住房需求是高房价形成的关键。住房高价位则是由成本和高收入阶层及炒房者的需求共同决定的。因此,对房价的调控一是从可控成本入手,二是进行分类限价。分类限价不仅科学合理,而且有明确的法律依据,是完全可行的。政府应从价格上保护基本住房需求,对满足基本需求的住房规定最高限价,使其保持在大多数人能承受的范围内。
关键词:
高房价 需求 分类限价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吴锐 李跃亚
使用2005—2010年的月度数据对我国房价增长速度与经济适用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建立VAR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并运用协整检验和Granger检验,分析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的长期和短期关系以及作用方向。研究结果表明:在短期,经济适用房对全国房价增速起正向推动作用,但推动力先增强后衰减,影响较小且会在10个月后消失;在长期,经济适用房与全国房价增速之间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和Granger因果关系。
关键词:
经济适用房 房价 房地产经济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曹飞
本文运用公共选择理论来分析我国房地产公共政策和相关利益集团对房价的影响发现,房地产公共政策失灵和制度变异是催生我国高房价的重要原因,地方政府作为房地产市场的供给主体、市场管理者、相关制度和公共政策的执行者是房地产市场中的重要利益集团,其在房地产市场中的寻租及寻利行为加大了房价上涨的速度。政策改进的主要思路是:提高政策及制度设计的科学化与常态化;在坚持住房制度市场化基础上构建多元化的住房市场供应体系;改革土地出让制度和加强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公共政策的执行力度。
关键词:
公共选择 房地产公共政策 利益集团 房价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范方志
房地产业被定位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并得到了快速发展,房地产价格也是一路飙升,严重脱离了社会普通百姓的承受能力,对我国房地产市场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形成了严峻的挑战,从而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尽管政府对房价一再调控,但无济于事,这其中既有经济方面的因素,更关键的是复杂的政治因素。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丁俊峰
本文经过论证分析认为,目前支撑我国各大中城市商品房价格快速上升的动因并非需求因素,而在于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给和房地产业的巨额利润以及外力的保护。
关键词:
房地产价格 信贷资金 资金链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佐敏 邝雄 戴玲
充足的劳动力是经济社会保持活力和城市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劳动力的重要性将逐渐提升,在中长期内劳动力有可能成为城市竞争的重要资源之一。文章以全国35个大中城市的数据研究了城市房价与劳动力人口之间的关系,得到的主要结论为:(1)房价上涨将"驱逐"城市就业人口,并且高房价"驱逐"城市就业人口时,首先"驱逐"的是就业工人的家属;(2)高房价对第一产业劳动力人口的"驱逐"作用明显高于对第二、三产业劳动力人口的"驱逐"作用,工资水平相同的城市,高房价对第二产业劳动力人口的"驱逐"作用又大于对第三产业劳
关键词:
房价 城市劳动力 人口 财政政策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罗玉辉 董彦奎
当前,随着经济发展和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中国"住房"价格出现了"房价泡沫",严重脱离工薪阶级的购买能力,成为"住房"市场健康发展的一大顽疾。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分析,分析高房价危害及其产生的几个主要原因。同时,为促进中国住房市场的健康发展,将住房回归到"居住"的本义,文章提出中国"住房"市场的长效防控机制,旨在促进中国房产市场健康发展,满足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居住"需求。
关键词:
高房价 原因 建议 政治经济学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罗玉辉 董彦奎
当前,随着经济发展和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中国"住房"价格出现了"房价泡沫",严重脱离工薪阶级的购买能力,成为"住房"市场健康发展的一大顽疾。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分析,分析高房价危害及其产生的几个主要原因。同时,为促进中国住房市场的健康发展,将住房回归到"居住"的本义,文章提出中国"住房"市场的长效防控机制,旨在促进中国房产市场健康发展,满足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居住"需求。
关键词:
高房价 原因 建议 政治经济学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遵白
房价过高本是有害国计民生的事情,但是近年来高房价支撑政策却屡屡出台,在这种不可思议的现象后面必然隐藏着政策设计中的重大难点问题。本文根据住房的价值规律和房价的内在决定因素,对2009年房价过高的事实进行了验证。在立足微观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首次采用一种新的政策评估方法——不当谋利分析法,对高房价支撑政策的出台原因进行解析,并展示了由此可能造成的多输困局。最后本文提出了从根本上摆脱这种利益困局的政策设计新思想。
关键词:
房价 政策 不当谋利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王晓冬 李骏
住房和房价问题是国计民生的基本问题,对国内房价相关问题的探讨也一直是众说纷纭。本文通过对房价收入比、空置率等关键指标的分析,对国内房价态势及高房价的成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控制房价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高房价 成因 控制措施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崔永超
尽管中央政府对房地产价格屡屡出台严厉的调控措施,但中国楼市却陷入了"越调越涨"的怪圈。本文从房价上涨过程的简要回顾开始,分析推动房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指出房地产名义价格下降有可能引发的风险,进而基于包容性增长的视角提出房地产调控的新思路——稳定房价,提高收入。
关键词:
高房价 居民收入 城市化进程 包容性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探索房价波动机理建立房地产市场调控长效机制——《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城市房价上涨分析及治理》评介
对当前我国城市房价的深度解析——评《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城市房价上涨分析及治理》
高房价背景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库存压力——基于PSR框架的评价与分析
楼市调控背景下中部三线城市房价走势
因城施策背景下城市房价问题研究——兼析深圳市新房与二手房市场价格传导机制
我国房价调控政策的脆弱性及其消除路径
“城市价值决定房价”论证分析及宏观调控建议
租售比、房价收入比与房地产市场调控——基于区际差异化市场比较的实证分析
“婚房竞争”现象背后的逻辑解析——评《性别失配背景下婚配竞争对住房市场的影响研究》
不同房地产调控政策在城市层面的运行机制——基于城市房价空间分布曲线的理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