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70)
2023(1782)
2022(1542)
2021(1474)
2020(1290)
2019(2883)
2018(2876)
2017(6173)
2016(3097)
2015(3756)
2014(3982)
2013(3838)
2012(3283)
2011(2908)
2010(2829)
2009(2446)
2008(2222)
2007(2110)
2006(1801)
2005(1621)
作者
(8105)
(6731)
(6699)
(6608)
(4250)
(3184)
(3172)
(2810)
(2538)
(2379)
(2371)
(2352)
(2178)
(2077)
(2043)
(2039)
(2034)
(2024)
(1985)
(1943)
(1614)
(1587)
(1580)
(1578)
(1560)
(1551)
(1526)
(1490)
(1367)
(1359)
学科
(19521)
经济(19493)
管理(9668)
(7256)
方法(7250)
数学(6943)
数学方法(6922)
地产(5335)
(5335)
房地(5335)
房地产(5335)
城市(5181)
(4930)
城市经济(4789)
中国(4630)
人民(4465)
(4217)
企业(4217)
收入(3918)
(3737)
消费(3655)
农业(3500)
结构(3350)
经济管理(3341)
(3051)
地方(3006)
水平(2960)
消费水平(2959)
发展(2754)
(2753)
机构
学院(44577)
大学(43696)
(21610)
经济(21244)
管理(18683)
理学(16093)
理学院(15976)
管理学(15775)
管理学院(15705)
研究(13405)
中国(10821)
(10079)
(8438)
财经(8322)
(7629)
经济学(7275)
科学(6790)
经济学院(6613)
中心(6581)
财经大学(6239)
(6205)
(6166)
(6049)
业大(5605)
商学(5519)
研究所(5513)
商学院(5476)
北京(5261)
(5244)
师范(5194)
基金
项目(29729)
科学(24084)
基金(23081)
研究(21456)
(19487)
国家(19298)
科学基金(17220)
社会(15545)
社会科(14768)
社会科学(14767)
基金项目(12179)
(10906)
自然(10749)
自然科(10529)
自然科学(10528)
自然科学基金(10322)
资助(9684)
教育(9491)
(8849)
编号(8441)
(6930)
国家社会(6680)
人文(6198)
教育部(6157)
(5997)
重点(5967)
成果(5808)
社科(5758)
大学(5677)
科研(5597)
期刊
(25872)
经济(25872)
研究(13867)
中国(6812)
(6762)
管理(5710)
(5543)
经济研究(5089)
科学(5025)
(4818)
金融(4818)
业经(4745)
学报(4578)
商业(4035)
财经(3991)
大学(3971)
学学(3878)
(3440)
农业(3385)
问题(3113)
统计(2986)
理论(2807)
技术(2706)
消费(2651)
实践(2537)
(2537)
商业经济(2528)
(2421)
决策(2376)
价格(2331)
共检索到641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朱诗娥  顾欣  
房价高企、居民消费率低水平徘徊,是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两个突出现象。文章基于2005-2019年中国29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研究了房价收入比对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的影响。全样本基准回归结果表明,房价收入比每上升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下降0.149个百分点。异质性分析表明,这种挤压效应对中西部地区城市组和低收入城市组的影响比对东部地区城市组和高收入城市组的影响更大。房价收入比每上升1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分别下降0.135个百分点和0.1141个百分点,低收入城市组和高收入城市组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分别下降0.1715个百分点和0.1323个百分点。坚持"房住不炒"的政策方针、稳定房价,是提高我国居民消费能力、落实"需求侧改革"的重要保障。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周利  
本文以家庭资产负债表为视角,将房价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分解成"财富效应"与"信贷效应",基于家庭微观调查数据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对有房家庭,高房价对居民消费的"财富效应"显著,但资产负债表效应的存在将减弱这一促进作用;对无房或潜在购房者,高房价对居民消费主要表现为负向的"信贷效应",而资产负债表效应的存在将缓解部分负向影响。(2)对于有房家庭,高房价对居民消费的"财富效应"异质性显著。住房面积较大、住房质量较好、距离市中心较近以及持有两套以上房产的家庭,房价对消费的促进程度更强。(3)受信贷约束的家庭与中低等收入家庭,资产负债表不健康的家庭,资产负债表效应对高房价财富效应的减弱作用更强。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春风  刘建江  陈先意  
本文以住房双重属性为基础,从理论上分析发现房价上涨对消费的影响会因居民对住房属性的侧重不同产生差异,若侧重其投资品属性,最终影响会是挤出效应,抑制消费。本文根据不同类型居民的消费差异以及住房属性的不同侧重,构建动态面板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房价上涨存在明显挤出效应,且地区性差异明显,进一步研究还发现挤出效应影响的广泛性,不仅直接挤出消费支出,还可作用于消费的其余影响因素间接抑制消费。因此,要减缓这种挤出效应,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仅要注重住房的消费品属性,合理调控房价上涨幅度,而且还需出台相关措施,例如缩小收入差距、降低消费支出不确定性和努力摆脱土地财政等。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利利  刘宏  
近年来,房价波动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健康作为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受到房价怎样的影响,事关我国的经济长期发展和社会福利水平改善。文章利用2010-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考察房价对城镇居民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房价上升对居民心理健康存在不利影响,对生理健康存在长期有利和短期不利的混合影响。房价对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财富效应、房奴效应和地区经济发展效应三个方面。具体地,房价对生理健康的有利影响主要发生在有二套及以上房产、有一套但人均住房面积较大、房产价值较高、家里无适龄未婚男性、高收入地区或一线城市居民;对无房产、有一套但人均住房面积较小、房产价值较低、低收入地区或二三线城市居民,房价对心理健康的不利影响较强。最后,文章分析了房价对健康的影响途径,发现房价上升会显著改善居民的卫生医疗利用条件,增加锻炼身体概率,减少抽烟喝酒行为。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春风  陈乐一  刘建江  
本文将房价、住房面积、消费习惯及借贷约束等变量引入消费者最优选择模型中,构建出在综合考虑各个因素的条件下,能够检验房价波动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动态面板模型,运用动态系统广义矩阵方法,采用我国29个省市的年度数据进行多角度的实证分析。研究显示:①我国城镇居民受到较强消费习惯与收入敏感性的影响;②房价波动对居住消费的影响为负,对非居住消费的影响为正,且均存在明显的非对称性;③中东西部地区房价波动对居住消费的影响均为负,但影响系数差异较大;对非居住消费的影响差异更为明显,对东西部地区影响为正,对中部地区为负。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周豫  盛翔  
本文使用中国2005-2010年月度数据,发现商品住宅实际价格对城镇居民消费倾向存在抑制作用,房价的"挤出效应"占据主导地位,而"财富效应"没有显现;对东、中、西部地区分别回归,发现抑制作用存在地区性差异,西部地区的作用力度最大、东部次之、中部最小;引入动态面板模型,发现前两期城镇居民消费倾向对当期存在正向影响,且房价对消费倾向的抑制作用相比静态面板模型减弱很多。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杨碧云  屈原  
本文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年和2012年的家庭样本构建一个两期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就我国房价上涨对城镇居民家庭消费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房价上涨对城镇居民家庭总消费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房价每上涨1%,家庭总消费将增加0.041%。进一步的扩展性检验表明房价上涨对户主是农业户口、45-64岁的中年组、东中部地区、收入位于最低25%以及收入位于最高25%的城镇居民家庭总消费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并且现住房价格水平较高的城镇无房居民家庭总消费会更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普蓂喆  郑风田  
以往有关高房价与创业的研究存在一定争议,本文基于2002年和2008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分析了高房价对城镇居民创业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高房价能够提高中国城镇居民的创业概率,负担房贷会降低城镇居民创业的可能性,高房价刺激的多为自雇型创业,对老板型创业的促进作用不明显。由于促进的大多是自雇型创业,所以不能高估高房价对创业活动的激励作用,在未来鼓励大众创业的过程中应该着重考虑其他制度性因素。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杭斌  
住房不仅兼有消费和投资功能,而且还是家庭社会地位的象征。对社会地位的关注会促使人们把更多的资源从非地位性商品转向地位性商品,从而扭曲资源配置。本文首次基于地位寻求理论,利用CHFS数据对中国城镇家庭的住房需求行为和消费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城镇家庭的住房具有明显的地位特征,家庭居住面积不断扩大与地位攀比有关;无论是中低收入家庭还是高收入家庭,住房面积扩大对消费的挤出效应都是显著的;而房价上涨仅抑制了中低收入家庭的消费,对高收入家庭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刘颜  周建军  
家庭消费是价格不确定性传导到国民经济行为的重要渠道。近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持续繁荣,但国内消费始终低迷。既有研究在理论和实证方面,对于房价上涨对居民消费的作用方向和大小并未达成一致意见,也鲜少涉及城市发展特征对住房财富与消费两者关系的影响。本文采用2003-2016年地级市面板数据,在非线性框架下实证检验了城市房价水平与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城市房价水平上涨虽然增加了家庭财富,但同时也提升了住房服务的消费成本,正向的财富效应被负向的替代效应所抵消,导致其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总体上呈现抑制作用。在不同的金融发展水平和房价增长率下,城市房价水平对居民消费呈现出非线性影响特征。要缓解房地产市场对国内消费需求的抑制作用,关键是要促使房价回归合理水平,将房价控制在居民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未来要继续采取措施稳定房价,有效提升居民消费意愿,从而扩大内需。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军岭  
基于2010年中国社会综合调查(CGSS2010)研究了房价对城镇居民社会信任的影响。2SLS估计结果表明,房价对城镇居民的社会信任产生了显著的不利影响。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对于拥有住房产权的居民来说,高房价会显著降低其对亲戚朋友的信任,但是对其他方面的信任没有显著影响;而对于没有住房产权的居民来说,高房价会显著降低其各方面的社会信任水平,包括对家人、亲戚朋友、领导干部以及政府的信任。同时还发现,对于不受房价影响的农村居民来说,高房价不影响其社会信任水平。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军岭  
基于2010年中国社会综合调查(CGSS2010)研究了房价对城镇居民社会信任的影响。2SLS估计结果表明,房价对城镇居民的社会信任产生了显著的不利影响。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对于拥有住房产权的居民来说,高房价会显著降低其对亲戚朋友的信任,但是对其他方面的信任没有显著影响;而对于没有住房产权的居民来说,高房价会显著降低其各方面的社会信任水平,包括对家人、亲戚朋友、领导干部以及政府的信任。同时还发现,对于不受房价影响的农村居民来说,高房价不影响其社会信任水平。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秦青  吴婕  
本文在上海市房地产科学研究院2006年8月对2.8万余户城镇常住居民进行住房需求问卷调查所获数据的基础上,对上海城镇居民购房的期望价格进行分析,从而对房地产市场的基本态势进行判断,为经济预测和政策规划提供借鉴。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斌  王乃嘉  
房价过快上涨会对整个社会经济带来全方位的影响。学术界和政府决策者虽然都已经认识到了房价上涨对生产性投资、企业创新、企业家行为和企业融资的影响,但对房价上涨与企业出口之间的内在关联却没有加以足够重视。那么,房价上涨与企业出口表现之间的关系又如何呢?文章利用35个大中城市的出口企业数据,运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估计房价上涨对企业出口表现的影响。结果发现:(1)房价上涨增加了企业出口数量,但不利于出口产品种类的增加、技术复杂度的提升以及出口市场的拓展,总体上降低了企业出口金额;(2)房价上涨对不同类型企业具有异质性影响,其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和加工贸易企业的负面影响更为突出;(3)房价上涨影响企...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黄毅  李健  
消费者对商品住宅的需求分为实际需求和潜在需求两类,前者决定着房价水平,后者有一部分会向前者转化,进而激发投机(投资)需求,推高房价。在研究需求对商品住宅价格作用机制的基础上,结合人口变化、城镇化进程和商品住宅供给三个影响因素,对2020年~2050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和商品住宅价格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