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45)
2023(13562)
2022(11423)
2021(10821)
2020(9260)
2019(21778)
2018(21328)
2017(41231)
2016(22054)
2015(25347)
2014(25194)
2013(25329)
2012(23501)
2011(21230)
2010(20972)
2009(19428)
2008(19194)
2007(16729)
2006(14298)
2005(12626)
作者
(62744)
(52708)
(52539)
(50285)
(33512)
(25341)
(24004)
(20564)
(20137)
(18567)
(17924)
(17775)
(16512)
(16466)
(16393)
(16284)
(15752)
(15509)
(15140)
(15120)
(12811)
(12771)
(12747)
(12059)
(11885)
(11837)
(11548)
(11265)
(10532)
(10339)
学科
(103869)
经济(103765)
管理(63137)
(59902)
方法(50739)
(47247)
企业(47247)
数学(46069)
数学方法(45612)
中国(29937)
(25368)
(24432)
(19808)
贸易(19800)
(19272)
业经(18285)
地方(17837)
(17677)
农业(17120)
(16767)
(15301)
财务(15257)
财务管理(15220)
企业财务(14486)
环境(13998)
(13814)
金融(13811)
(13797)
银行(13769)
(13631)
机构
大学(324642)
学院(320568)
(143049)
经济(140416)
管理(127155)
理学(110410)
理学院(109219)
研究(108944)
管理学(107514)
管理学院(106906)
中国(83022)
(67908)
科学(63407)
(63260)
(53675)
财经(51925)
中心(50468)
(49508)
研究所(48774)
(47505)
经济学(46013)
业大(45377)
(45176)
北京(42707)
经济学院(41695)
(40391)
师范(40020)
农业(39034)
(39006)
财经大学(38914)
基金
项目(217748)
科学(173699)
基金(163309)
研究(156674)
(141944)
国家(140867)
科学基金(122108)
社会(103469)
社会科(98304)
社会科学(98279)
基金项目(86048)
(81106)
自然(78870)
自然科(77156)
自然科学(77133)
自然科学基金(75799)
教育(72249)
(69810)
资助(67942)
编号(60849)
(50229)
重点(48838)
成果(48525)
(46031)
(44690)
国家社会(44320)
教育部(43682)
科研(42221)
创新(41980)
人文(41874)
期刊
(145597)
经济(145597)
研究(93878)
中国(57621)
(48968)
学报(46635)
科学(45652)
管理(44326)
(43032)
大学(36002)
学学(34088)
农业(29243)
(27786)
金融(27786)
技术(27444)
教育(26237)
财经(26041)
经济研究(24724)
(22405)
问题(21439)
业经(21407)
统计(17954)
(17789)
(16672)
技术经济(16484)
(15785)
世界(15431)
理论(14788)
国际(14778)
决策(14474)
共检索到4628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佐敏  邝雄  戴玲  
充足的劳动力是经济社会保持活力和城市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劳动力的重要性将逐渐提升,在中长期内劳动力有可能成为城市竞争的重要资源之一。文章以全国35个大中城市的数据研究了城市房价与劳动力人口之间的关系,得到的主要结论为:(1)房价上涨将"驱逐"城市就业人口,并且高房价"驱逐"城市就业人口时,首先"驱逐"的是就业工人的家属;(2)高房价对第一产业劳动力人口的"驱逐"作用明显高于对第二、三产业劳动力人口的"驱逐"作用,工资水平相同的城市,高房价对第二产业劳动力人口的"驱逐"作用又大于对第三产业劳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石庆玲  郭峰  
高房价和高犯罪率是困扰中国城市的两大顽疾。本文在标准的犯罪经济学模型中探讨了城市房价对城市犯罪率的影响机制,并利用我国35个大中城市1999—2012年的面板数据对房价上涨和犯罪率上升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计量经济学检验。实证结果发现在有效解决有关变量的内生性问题之后,城市房价上涨1%,,将导致城市刑事逮捕率上升0.3%,,刑事起诉率上升0.252%,。本文结论具有较好的稳健性。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白文周  
文章基于35个大中城市2003-2010年面板数据对我国高房价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驱动我国房价上涨的主要因素既包括需求和供给方面,也包括地方政府政策方面。其中需求因素是房价上涨的主要驱动力。地方政府也是房价上涨的重要驱动力量,但其影响因素与需求因素相比相对较弱。供给因素对房价的影响最弱。在需求因素中,驱动房价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以人均可支配收入表示的购买力增强。在地方政府因素中,驱动房价上涨的力量主要是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先柱  杨义武  
文章在住房存量调整模型的基础上,基于住房供给方为理性预期、需求方为适应性预期的假设条件,建立了包含差异化预期和政策调控的住房市场均衡模型,然后以中国35个大中城市为样本,利用线性模型和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预期和政策调控对房价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预期对房价波动具有显著影响,上一期房价增量的提升对本期房价增量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研究还表明,政府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对房价波动存在明显的门槛效应:当房价增幅放缓时,土地供应的放宽会拉升房价,反之则土地政策效果减弱。随着房价增幅的提升,货币政策对房价的作用增大。保障房政策对房价的影响随房价增幅与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的动态变化而表现出三种不同的结果。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宋林清  
本文以20032015年中国35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利用2014年地方债"自发自还"试点这一政策试验,检验地方债发行对房价的影响。结果表明,至少在短期内,地方债的发行显著提高了商品房与住宅的价格。稳健性检验结果也表明地方债的发行显著提高了房价。因此,为促进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必须规范地方政府的发债行为。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段忠东  
本文分析房价影响居民消费的非线性机制,并对中国35个大中城市房价变动影响居民消费的门限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总体上看,当房价处于低增长机制或居民收入处于高增长机制时,房价上涨对居民消费产生显著促进作用,反之,房价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不明显甚至出现挤出效果;以购房首付比区分不同城市后发现,当高首付比城市的房价或居民收入处于低增长阶段,而低首付比城市的房价或收入处于高增长阶段时,房价对居民消费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可支配收入是居民消费的决定因素。因此,如果政策当局希望有效实现促消费之目标,则需在总体上将房价维持在低速增长机制,并保持居民收入较高增长。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厉伟  洪涛  李彩云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是实现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动力,厘清城市创新的影响机制、消除其障碍因素是提高中国城市创新水平的主要思路。本文从城市房价管理的角度分析房价与城市创新的联系机制、效应评估和政策选择,发现当前的房价上涨整体阻碍了中国城市创新水平的提高,一二线城市的负面效应尤其明显;房价上涨主要通过知识型员工流动、企业研发强度以及政府财政中科教支出比重对城市创新水平产生影响,其中介效应呈现出依次递减的态势。地方政府要将房价管理定位为提升城市创新的重要工具:对于房价过度上涨的一线城市应加大对房价的控制力度,对于轻微上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厉伟  洪涛  李彩云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是实现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动力,厘清城市创新的影响机制、消除其障碍因素是提高中国城市创新水平的主要思路。本文从城市房价管理的角度分析房价与城市创新的联系机制、效应评估和政策选择,发现当前的房价上涨整体阻碍了中国城市创新水平的提高,一二线城市的负面效应尤其明显;房价上涨主要通过知识型员工流动、企业研发强度以及政府财政中科教支出比重对城市创新水平产生影响,其中介效应呈现出依次递减的态势。地方政府要将房价管理定位为提升城市创新的重要工具:对于房价过度上涨的一线城市应加大对房价的控制力度,对于轻微上涨的二线城市应积极促使房价回归正常水平,对于三线城市则需维持房价在现有合理范围内;一二线城市在具体举措上应着力于促进城市的产业升级,靠中高端产业的发展来消化房价上涨压力,三线城市可承接一二线城市的产业转移,依靠低房价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为城市创新提供必要的人才储备。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张所地  赵华平  李斌  
本文通过对我国35个大中城市1998-2010年的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和房屋租赁价格指数的研究发现,在房地产宏观调控影响下的房价和租金之间的关系因城市而异。杭州、上海、广州、青岛等东部经济区沿海城市,房价与租金呈现正相关关系,由于投资性需求占主导,使得租金变动对房价的影响较大,房价变动对租金的影响较小;银川、昆明、太原、西安、呼和浩特等中西部经济区城市,房价与租金也呈现正相关关系,但房地产市场更多为刚性需求,使得租金变动对房价的影响较小,房价变动对租金的影响最大;南宁、武汉、兰州、大连、成都、乌鲁木齐等城市,由于流动人口相对较少,房地产销售市场和租赁市场具有竞争性和替代性,使得房价与租金呈现负相关...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许家军  葛扬  
我国大中城市的房价与租金出现长期的背离,具体表现为租价比的不断变动。无论在短期和长期中,租价比的变动与利率正相关,与房价预期负相关。政府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应同时增加公租房的供给,避免出现居民房价预期逆转引致的房租大幅上涨。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王文莉  赵奉军  
从中国城市化加速发展的现实出发,根据李嘉图租金理论构建计量模型,运用中国35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就中国房价租金比高企的原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中,房价租金比与城市化速度正相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城市扩张速度越快房价租金比将越高。如果城市化的进程结束即城市不再扩张,房价租金比将不再受到城市化的影响。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武优勐  毛中根  朱雨可  
本文分析消费集聚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认为城市消费集聚通过增加当地居民效用促进劳动力流入,且这种作用通过累积因果循环效应不断得以强化。基于2006—2015年城市经验数据,本文测度了35个大中城市消费集聚水平,并运用GMM模型、门槛模型对消费集聚与劳动力流入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城市消费集聚对劳动力流入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这种作用具有显著门槛效应,即当消费集聚大于门槛值时,消费集聚才会对劳动力流入有显著正向作用。因此,在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城市要重视消费集聚功能的发挥,提高城市居民和流动人口的生活满意度,以吸引充足劳动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全诗凡  樊双涛  马建  张新启  
文章基于2010—2017年中国35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价格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城市房价空间关联的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经验考察。结果显示:从整体网络结构来看,35个大中城市房价空间关联存在逐渐上升的趋势,网络结构越来越稳定,而且越来越多的城市位于网络的边缘位置。从个体网络结构特征来看,深圳、北京、上海、天津、广州、青岛、沈阳这7个城市的度数中心度高于平均值,位于网络的中心位置。深圳、上海、广州等城市在房价网络中能够快速地与其他城市产生联系。城市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产业结构差异和人口数量差异均是房价空间关联的原因,差异越大,对城市间房价发生关联的影响越大。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苑德宇  宋小宁  
本文以我国城市房地产价格泡沫为研究对象,利用2001~2005年全国35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对各城市房地产价格泡沫大小进行测算以及对区域间房价泡沫的传染性进行研究。在适应性预期的框架下对各大中城市的房价泡沫测算的结果显示,城市房价泡沫大小与房价的高低并不存在必然联系。另外,利用CD检验统计量对各区域城市间的房价泡沫的相关性进行检验认为,房价泡沫在区域间以及区域内城市之间存在传染,东部地区城市间传染性最强,而西部地区城市与北部地区城市之间的传染性不显著;同时,本文也对各地区城市间房价泡沫的传染态势进行了分析。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任荣荣  郑思齐  龙奋杰  
预期是房价涨跌的主要推动力之一。本文通过引入住房所有权成本这一概念,分析了预期对房价的作用机制,并基于存量——流量理论建立了预期对房价影响的定量分析模型。同时,利用我国35个大中城市1999~2005年的样本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预期在房价的变化中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作用在房价较高的城市表现最为突出;认为"未来价格会继续高涨"的预期会使居民对住房的需求过度膨胀,从而导致房价的非理性增长。研究建议:政府在从供求角度调控房价的同时,要关注调控政策可能带来的对市场参与者预期的影响;要加强市场信息的透明度,以科学的舆论对市场参与者的预期进行合理引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