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37)
2023(4109)
2022(3390)
2021(3019)
2020(2585)
2019(5681)
2018(5470)
2017(11201)
2016(5716)
2015(6419)
2014(6333)
2013(6432)
2012(5579)
2011(4914)
2010(4719)
2009(4009)
2008(4008)
2007(3682)
2006(3152)
2005(2795)
作者
(16319)
(13610)
(13588)
(13119)
(8591)
(6487)
(6141)
(5284)
(5112)
(4785)
(4645)
(4516)
(4472)
(4347)
(4328)
(4238)
(4120)
(4040)
(3988)
(3891)
(3352)
(3192)
(3129)
(3110)
(3087)
(3050)
(3025)
(2814)
(2755)
(2669)
学科
(28976)
经济(28937)
管理(18627)
(15931)
方法(12590)
(12126)
企业(12126)
数学(11716)
数学方法(11673)
(9740)
中国(6899)
(6485)
(5529)
财务(5527)
财务管理(5513)
企业财务(5398)
地产(5373)
(5373)
房地(5373)
房地产(5373)
城市(5353)
城市经济(4944)
收入(4778)
人民(4739)
农业(4636)
(4432)
银行(4426)
地方(4334)
(4295)
金融(4294)
机构
学院(81516)
大学(80758)
(37814)
经济(37250)
管理(31820)
理学(27492)
理学院(27227)
管理学(26841)
管理学院(26703)
研究(25753)
中国(21453)
(20568)
财经(16394)
(15257)
科学(15094)
(15068)
(13725)
经济学(13245)
(12832)
财经大学(12441)
中心(12301)
经济学院(12209)
研究所(11517)
业大(11491)
(11398)
农业(10776)
商学(10045)
商学院(9956)
北京(9320)
(9282)
基金
项目(56293)
科学(45818)
基金(44583)
(39006)
国家(38692)
研究(38151)
科学基金(34254)
社会(27236)
社会科(26095)
社会科学(26090)
基金项目(23841)
自然(22698)
自然科(22197)
自然科学(22195)
自然科学基金(21804)
(21012)
资助(17805)
(17520)
教育(16716)
编号(13532)
(12751)
国家社会(12333)
重点(12185)
(11401)
(11256)
教育部(11218)
科研(11157)
人文(10953)
创新(10812)
大学(10591)
期刊
(39992)
经济(39992)
研究(24809)
(16630)
中国(13220)
学报(13044)
(12020)
科学(11815)
(11305)
金融(11305)
管理(10338)
大学(9803)
学学(9681)
财经(8199)
经济研究(8179)
农业(7483)
(7036)
业经(6543)
商业(5522)
问题(4984)
统计(4905)
理论(4405)
技术(4219)
(4183)
财会(4083)
实践(3907)
(3907)
决策(3826)
(3689)
(3658)
共检索到1167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周利  
本文以家庭资产负债表为视角,将房价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分解成"财富效应"与"信贷效应",基于家庭微观调查数据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对有房家庭,高房价对居民消费的"财富效应"显著,但资产负债表效应的存在将减弱这一促进作用;对无房或潜在购房者,高房价对居民消费主要表现为负向的"信贷效应",而资产负债表效应的存在将缓解部分负向影响。(2)对于有房家庭,高房价对居民消费的"财富效应"异质性显著。住房面积较大、住房质量较好、距离市中心较近以及持有两套以上房产的家庭,房价对消费的促进程度更强。(3)受信贷约束的家庭与中低等收入家庭,资产负债表不健康的家庭,资产负债表效应对高房价财富效应的减弱作用更强。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朱诗娥  顾欣  
房价高企、居民消费率低水平徘徊,是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两个突出现象。文章基于2005-2019年中国29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研究了房价收入比对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的影响。全样本基准回归结果表明,房价收入比每上升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下降0.149个百分点。异质性分析表明,这种挤压效应对中西部地区城市组和低收入城市组的影响比对东部地区城市组和高收入城市组的影响更大。房价收入比每上升1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分别下降0.135个百分点和0.1141个百分点,低收入城市组和高收入城市组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分别下降0.1715个百分点和0.1323个百分点。坚持"房住不炒"的政策方针、稳定房价,是提高我国居民消费能力、落实"需求侧改革"的重要保障。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春风  刘建江  陈先意  
本文以住房双重属性为基础,从理论上分析发现房价上涨对消费的影响会因居民对住房属性的侧重不同产生差异,若侧重其投资品属性,最终影响会是挤出效应,抑制消费。本文根据不同类型居民的消费差异以及住房属性的不同侧重,构建动态面板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房价上涨存在明显挤出效应,且地区性差异明显,进一步研究还发现挤出效应影响的广泛性,不仅直接挤出消费支出,还可作用于消费的其余影响因素间接抑制消费。因此,要减缓这种挤出效应,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仅要注重住房的消费品属性,合理调控房价上涨幅度,而且还需出台相关措施,例如缩小收入差距、降低消费支出不确定性和努力摆脱土地财政等。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春风  陈乐一  刘建江  
本文将房价、住房面积、消费习惯及借贷约束等变量引入消费者最优选择模型中,构建出在综合考虑各个因素的条件下,能够检验房价波动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动态面板模型,运用动态系统广义矩阵方法,采用我国29个省市的年度数据进行多角度的实证分析。研究显示:①我国城镇居民受到较强消费习惯与收入敏感性的影响;②房价波动对居住消费的影响为负,对非居住消费的影响为正,且均存在明显的非对称性;③中东西部地区房价波动对居住消费的影响均为负,但影响系数差异较大;对非居住消费的影响差异更为明显,对东西部地区影响为正,对中部地区为负。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周豫  盛翔  
本文使用中国2005-2010年月度数据,发现商品住宅实际价格对城镇居民消费倾向存在抑制作用,房价的"挤出效应"占据主导地位,而"财富效应"没有显现;对东、中、西部地区分别回归,发现抑制作用存在地区性差异,西部地区的作用力度最大、东部次之、中部最小;引入动态面板模型,发现前两期城镇居民消费倾向对当期存在正向影响,且房价对消费倾向的抑制作用相比静态面板模型减弱很多。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杨碧云  屈原  
本文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年和2012年的家庭样本构建一个两期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就我国房价上涨对城镇居民家庭消费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房价上涨对城镇居民家庭总消费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房价每上涨1%,家庭总消费将增加0.041%。进一步的扩展性检验表明房价上涨对户主是农业户口、45-64岁的中年组、东中部地区、收入位于最低25%以及收入位于最高25%的城镇居民家庭总消费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并且现住房价格水平较高的城镇无房居民家庭总消费会更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赵怡虹  李峰  
现代消费理论认为财富是影响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并且各种财富形式对消费水平影响不同。对我国居民资产财富效应的实证研究表明,股票资产在长期对居民消费有负向影响,财富效应微弱,而房产财富对居民消费的正向效应比较明显,刺激消费作用较强。当前财富效应的产生与我国股市发展不稳定及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特性相关,而个人可支配收入和储蓄仍是影响我国居民消费支出的主要因素。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徐洪才  
目前,国际国内金融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应该积极调整中央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从而消除系统性金融风险隐患和拓展货币政策主动性空间期以来,我国银行体系中存在着严重的资产负债结构扭曲和错配现象,成为亟待妥善处置的系统性金融风险隐患。就中央银行而言,主要表现为资产的外币化和负债的本币化,存在严重的货币错配。在过去人民币渐进升值的背景下,以外币计价的外汇储备资产实际已经发生了巨额亏损。为了从根本上消除这些风险隐患,有必要采取一系列创新措施,对央行资产负债结构进行重新构造,从而为我国金融体系长期稳定和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创造有利条件。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肖德中,陈之大,彭念一  
资产负债核算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五大核算系统之一。它主要是通过编制资产负债表进行的。本文拟从这方面入手,谈谈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袁振兴  付思思  许静  贾飞宇  
现有的资产负债表是基于1992年会计改革所逐步形成的。资产负债表作为一张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报表,从中所体现的会计平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常常被理解为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资产和权益总额及其构成的数量关系,且这一数量关系被用来检验资产负债表编制是否正确的初步判断。这样的解读仅关注了货币计量下所体现的财产数量关系,却忽视了数据背后所隐含的经济实质———产权关系。笔者拟从产权的视角对资产负债表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夏伯年  
我们注册会计师经常在审计客户的资产负债表。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资产负债表"。其中,"资产"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减去必要的"负债"后,等于人生的"净资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磊  
中央银行是整个金融体系的中枢,是货币创造的源泉,肩负着调节全社会货币数量和价格的责任。中央银行的一切活动都会被忠实地记录在其资产负债表中。因此读懂央行资产负债表的信息是了解全部经济现实的前提。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规模比较各国央行都会按照一定的频率公布其资产负债表,中国人民银行每月公布一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向耘  牛慕鸿  杨娉  
本文运用有关统计数据对我国居民2004~2007年的资产负债表进行了估计,在此基础上,对居民资产负债表的风险及配置效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风险角度看,我国居民资产负债表的稳健性强,不会因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而出现资产负债风险急剧扩大的情况,相反,居民部门仍具备较强的资金实力和消费能力,为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提供了良好基础;但从效率的角度看,居民金融资产的积累率过高,而金融资产投资渠道狭窄、收益较低,居民负债也还有一定的增长空间。应在继续保持居民资产负债表风险可控的基础,进一步改善居民资产结构,提高居民资产负债的配置效率,促进居民消费增长和国民经济发展。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许伟  傅雄广  
2008年次贷危机后,各方面对居民资产负债表的关注度上升。但目前仍缺乏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居民资产负债表的演变,做出口径统一、时间连续的相关研究。本文尽可能广泛地搜集相关文献和统计资料,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1978—2019年中国居民部门资产负债表,资产类别涵盖了主要金融资产和实物资产。结果显示,截至2019年,中国居民总资产规模约465万亿元,其中金融资产147万亿元,人均10.5万元;实物资产(仅包括住房和汽车) 318万亿元,人均22.7万元。中国居民总负债大约55.3万亿元,人均约4万元。居民部门总资产与可支配收入的比值已与美日等发达经济体相当,但从结构上看,住房等实物资产占比较高,金融资产比重偏低且多元化程度不够。居民部门杠杆率近年显著上升,但仍明显好于欧美等发达经济体次贷危机爆发之前的状况,偿付能力较强。此外,杠杆率变动呈现逆周期特征。居民部门作为资金净融出部门,充当了经济稳定器角色。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雪峰  
金融危机后,中国货币政策框架处在重构过程之中,作为其中重要组成工具的央行资产负债表,其未来的变化值得关注。为了更加清楚地解读我国央行资产负债表,文章在央行资产负债表趋势与结构特征基础上,详尽阐释了央行资产负债表特征背后体现的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效果,以及制约央行货币政策目标实现的一些问题。文章认为,资产负债表结构调整决定着货币政策目标的效果,其关键在于汇率政策目标与货币政策目标的权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