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52)
2023(14623)
2022(12419)
2021(11581)
2020(9585)
2019(21896)
2018(21444)
2017(40982)
2016(22183)
2015(24520)
2014(24107)
2013(23830)
2012(21515)
2011(19093)
2010(18968)
2009(17645)
2008(17474)
2007(15316)
2006(13362)
2005(11630)
作者
(62334)
(51680)
(51498)
(49006)
(32992)
(24708)
(23262)
(20329)
(19479)
(18472)
(17683)
(17268)
(16439)
(16257)
(15794)
(15695)
(15463)
(15300)
(14787)
(14689)
(12817)
(12459)
(12377)
(11723)
(11574)
(11554)
(11441)
(11396)
(10298)
(10203)
学科
(88897)
(87970)
企业(87970)
(87384)
经济(87277)
管理(83235)
方法(41237)
数学(31666)
数学方法(31331)
(29971)
业经(28147)
(23327)
财务(23269)
财务管理(23244)
企业财务(22111)
中国(21274)
技术(21128)
(19804)
理论(19016)
(17940)
(16897)
(16681)
(16501)
地方(15272)
(14815)
贸易(14803)
(14427)
(14411)
技术管理(14386)
农业(13486)
机构
学院(312512)
大学(311032)
管理(132877)
(121810)
经济(119182)
理学(115195)
理学院(113996)
管理学(112378)
管理学院(111804)
研究(95351)
中国(71762)
(65533)
科学(58855)
(57183)
财经(46121)
(46075)
(45543)
业大(44474)
中心(43423)
(43081)
(41866)
研究所(41853)
北京(41008)
(39409)
师范(39085)
(36946)
商学(36260)
商学院(35897)
经济学(35267)
(35091)
基金
项目(214587)
科学(170922)
研究(159701)
基金(156568)
(135286)
国家(134028)
科学基金(117623)
社会(101177)
社会科(95810)
社会科学(95784)
(84873)
基金项目(83546)
自然(76655)
自然科(74945)
自然科学(74930)
自然科学基金(73660)
教育(73055)
(70552)
编号(65210)
资助(62386)
成果(51961)
(49629)
重点(47249)
(46697)
创新(45407)
(44813)
课题(44044)
项目编号(41900)
国家社会(41159)
教育部(40630)
期刊
(134158)
经济(134158)
研究(89250)
中国(57142)
管理(54656)
(47737)
学报(45414)
科学(43688)
(37932)
教育(36105)
大学(34715)
学学(32602)
技术(29490)
农业(26544)
(23310)
金融(23310)
业经(22933)
财经(22785)
经济研究(20374)
(19445)
技术经济(17280)
科技(16898)
问题(16550)
(15986)
图书(15915)
财会(15424)
现代(15264)
理论(15021)
商业(14174)
实践(13670)
共检索到4498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周依芳  王昶  周文辉  
在创业和战略研究领域,关于高成长企业如何在动荡竞争环境下通过不断调整策略扩大规模并维持快速增长这一问题,学者们具有不同的洞见。采用纵向单案例研究方法,以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企业成长过程视角,探索高成长企业在不确定性环境下通过互动合作与资源整合实现主导逻辑转变、追求独特成长模式的过程。结果发现:(1)机会窗口和成长压力驱动企业高成长,其主导逻辑经历从爆品逻辑、平台逻辑到生态逻辑的演化过程;(2)高成长企业成长过程中,历经个体、组织和生态间价值共创,具体表现为从交互式价值共创到赋能式价值共创最终转变为开放式价值共创;(3)基于“认知—行为”逻辑,高成长企业主导逻辑、价值共创方式与成长轨迹存在适配关系,爆品逻辑依靠交互式价值共创突破资源约束,平台逻辑通过赋能式价值共创激活冗余资源,生态逻辑利用开放式价值共创摆脱资源依赖。结论有助于拓展高成长企业发展理论,促进高成长过程中企业认知与行为匹配。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琳   刘锡禄   陈志军  
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企业难凭一己之力获得成长,携手各利益相关方进行价值共创成为企业求生存、图发展的不二选择。现有价值共创研究多集中于具有一定规模的单体企业或平台企业,忽略了处于更加复杂决策情境下的集团子公司。本文采用探索式纵向案例研究方法,探究子公司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定组织印记如何触发价值共创的决策逻辑。研究发现,在“拓荒牛”阶段,在集团战略指导且子公司资源禀赋劣势的印记触发下,子公司通过创业拼凑策略进行价值共创;在“独角兽”阶段,在集团战略布局且子公司资源禀赋优势的印记触发下,子公司则通过精益创业策略进行价值共创。同时,本文重新阐释了效果和因果两种决策逻辑,认为创业拼凑是效果逻辑指导下的价值共创策略,精益创业是因果逻辑指导下的价值共创策略,并从组织印记方面深化了对子公司价值共创决策逻辑的理解,对指导子公司创新价值共创模式、实现业务转型升级具有一定价值。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于超  朱瑾  
本研究基于东阿阿胶集团企业发展历程分析,探讨企业主导逻辑下创新能力培养和创新生态圈的成长路径及背后发展机理。通过分析企业产品创新逻辑、营销创新逻辑、人资创新逻辑、服务创新逻辑及战略创新逻辑,将企业创新生态圈的成长路径分为以产品核心价值功能衍生为标志的内部性创新培育阶段、以跨界多元创新融合为特征的开放式创新培育阶段、以闭环开放生态系统网络平台化建设为主导的创新生态圈构建阶段,同时析出了联动自发展机制、拓扑自修复机制和界面自耦合机制三大运行机制,并由此构建了创新生态圈的演化跃迁路径及其机理模型。研究发现,创新生态圈的本质是企业主导逻辑下三大运行机制的协同进化,并实现了创新能力的再生升级。研究结果为企业的创新实践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践意义。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钟振东  唐守廉  Pierre Vialle  
对价值共同创造进行深入研究,在原有服务主导逻辑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拓展,分析了企业和顾客在价值共创中的新角色,探讨了顾客使用价值的创造过程,提出了一个价值共创概念模型。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高志辉  黄荟婕  张心灵  
龙头企业主导的农业产业生态系统是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文章以蒙清农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探索性单案例研究,分析龙头企业主导的农业产业生态系统形成过程及其相应的价值共创形成机制。研究发现:探索共同的价值主张是农业产业生态系统的首要构件,更具凝聚力的生态系统价值主张能够吸引更多的成员进入系统互补锁定,达成持续创新和共同进化;案例企业主导的农业生态系统形成过程中,价值共创呈现“双元共创——三元共创——多元共创”的演化特征;生态系统内各主体间不同特点的结构网络和信任关系交互内嵌,共同促进了价值共创逻辑的跃迁。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汪涛  王婧  
基于价值共创的视角,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从价值识别、资源整合和互动三个维度,对中国大型国有企业主导产业技术追赶过程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分析。研究表明:满足自身个性化价值需求是国有企业主导创新的主要动机,拥有关键操作性资源和广泛的社会资源是大型国有企业成功主导创新的关键因素和基础。最后,根据研究结论,针对类似情况下大型国有企业如何参与或主导产业技术追赶提出了相应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肖红军   张哲   王欣  
在社会期望和外部环境动态变化的情境下,数字平台企业如何回应这些变化并开展社会价值创造,正在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以美团实施的社会价值共创项目“青山计划”为研究对象,采用“条件—行动策略—影响”的逻辑轴线,探究了数字平台企业通过边界跨越与协同创新实现新生态边界建设和社会价值规模化共创共享的过程机制。研究发现:第一,数字平台企业对其“商业性”与“准公共性”组织身份认知的“张力”和边界跨越者的推动,构成了数字平台企业从“0”到“1”开展社会价值共创的原始动力。第二,数字平台企业社会价值共创过程是基于“动态环境条件—边界跨越者—动态能力—边界跨越—协同创新—社会价值共创共益”的跨层次传导过程。在此过程中,边界跨越和协同创新是实现社会价值共创的关键机制。第三,边界跨越与协同创新之间的螺旋式交互作为数字平台企业社会价值共创行为的“放大器”,最终推动社会价值共创突破规模化瓶颈,实现平台中观层面价值共创行为的宏观社会影响。第四,数字平台企业社会价值共创模式呈现出动态演变性,由“公益式”社会价值共创模式到“共享价值式”社会价值共创模式,再到“共益式”社会价值共创模式,不断迭代升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朱国军  孙军  徐永其  
研究了智能制造企业国际创业机会实现的前因、过程机制以及过程范式。以小米公司开发印度和西班牙市场为研究单元,开展扎根分析。结果发现:数字化赋能通过国际化双元创新能力的提升,推动国际创业机会实现。员工的数字化赋能和消费者的数字化赋能,在动态交互中推动国际化双元学习能力、国际化双元整合能力、国际化双元协同能力的形成,有利于突破东道国发展壁垒,打破非均衡性,推动国际创业机会实现,形成生态型国际竞争优势。结合小米印度公司和西班牙公司尝试进入、适应调整和全面扩张9个阶段的纵向案例研究,提出智能制造企业新兴市场国家、发达国家国际创业机会实现的过程范式。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季   汪姝彤   高闯   肖宇佳  
学术创业企业通常面临规模小、增长慢的成长困境,如何推进学术创业企业成长是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从企业基因演化视角,通过东软集团的纵向案例,揭示基因演化驱动的学术创业企业成长机理。研究发现:(1)学术创业企业经历企业孵化阶段,校企协同发展阶段及企业社会化阶段的成长过程,这一过程由企业基因演化推动。(2)学术创业企业基因会受内外部压力的共同作用进行演化,原有基因通过复制、变异、重组实现由学术导向转向学术导向与市场导向并重、最终演化为融合多元的企业基因。(3)企业基因影响学术创业企业围绕技术、机会和资源的行动选择,实现由企业孵化到拓展业务范围、再到构建业务生态的阶段式成长。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李明  
社区团购因其经济便利并具有社交属性得以快速发展,但同时商品同质、行业准入门槛低使得行业发展受限。文章在服务主导逻辑以及价值共创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研究社区团购平台价值共创机制,并提出价值共创的途径。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路明  张惠恒  许文东  
价值共创是当前学术界和理论界关注的焦点。文章提出了价值共创的10个假设,构建了服务主导逻辑、顾客参与和网络嵌入影响价值共创的概念模型,以平台能力为中介变量,探讨服务主导逻辑、顾客参与和网络嵌入影响平台能力进而影响价值共创的微观机理,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五者之间的关系开展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服务主导逻辑、顾客参与和网络嵌入都不直接影响平台的价值共创,但通过平台能力间接产生作用;服务主导逻辑不仅直接影响平台能力,还通过顾客参与和网络嵌入间接影响平台能力;顾客参与不仅直接影响平台能力,还通过网络嵌入间接影响平台能力;网络嵌入通过影响平台能力来间接影响价值共创;平台能力在服务主导逻辑、顾客参与和网络嵌入与平台价值共创中起中介作用。因此,企业应重视理念革新,引导顾客参与,并通过网络嵌入结构的优化,共同提升平台动态能力,发挥平台网络效应,实现价值共创。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媛  孙新波  钱雨  
数字化转型彻底颠覆了制造企业传统的价值创造逻辑,但其价值创造的实现和演化机制仍然不甚清晰。本文以酷特智能2003—2022年的连续数字化转型实践为例,探讨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如何通过有效的资源编排行为促进价值创造的实现及其演化。研究发现:企业在单点突破-多业务整合打通-生态互联的连续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在效率驱动-用户需求驱动-利益相关者需求驱动下,采取适配的资源编排行为实现价值创造。在连续数字化转型的不同阶段,企业的资源编排呈现出外部获取加内部积累资源到资源协同共享的结构化方式构建数字资源池,进一步整合资源生成信息化能力-数字化运营能力-数字生态合作能力,最终利用能力实现产品价值创造到数字价值创造的跃迁。据此,本文提出资源编排视角下传统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中价值创造演化机制模型,一定程度上打开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如何通过有效地管理和配置数字资源实现价值创造的“黑箱”,贡献于数字化转型情境下的资源编排和价值创造理论,并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实践层面的指导。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周文辉  杨苗  王鹏程  王昶  
本文通过对韩都与芬尼的纵向案例研究,试图破解战略创业中的"资源约束"和"资源冗余"两难困境。研究发现:战略创业是一个基于员工与顾客赋能的价值共创过程。试点阶段企业通过结构赋能营造了员工之间的价值共创环境,利益共享机制设计促进了"冗余资源"的利用,取得了新业务机会与制度创新优势;在复制阶段企业通过领导赋能巩固了团队之间的价值共创环境,借助事业共享机制设计促进了"冗余资源"的优化,获得了新市场机会与跨界创新优势;在进化阶段,企业通过心理赋能与顾客赋能优化了员工与顾客之间的价值共创环境,通过命运共享机制设计促进了资源开放,有效地突破了创业"资源约束"的瓶颈,实现了新组合机会与生态创新优势。本文结论对于企业如何通过赋能促进价值共创进而推动战略创业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周文辉  杨苗  王鹏程  王昶  
本文通过对韩都与芬尼的纵向案例研究,试图破解战略创业中的"资源约束"和"资源冗余"两难困境。研究发现:战略创业是一个基于员工与顾客赋能的价值共创过程。试点阶段企业通过结构赋能营造了员工之间的价值共创环境,利益共享机制设计促进了"冗余资源"的利用,取得了新业务机会与制度创新优势;在复制阶段企业通过领导赋能巩固了团队之间的价值共创环境,借助事业共享机制设计促进了"冗余资源"的优化,获得了新市场机会与跨界创新优势;在进化阶段,企业通过心理赋能与顾客赋能优化了员工与顾客之间的价值共创环境,通过命运共享机制设计促进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丁宁  
随着零售市场集中度提升和信息技术的普及,零售商对制造商行使纵向约束,这种新型流通组织创新模式极大地提升产品服务效率。文章从分工深化、顾客需求、信息技术三个方面分析零售商纵向约束的演化逻辑,研究表明分工深化是推动零售商的纵向约束演进的动力机制,信息技术是零售商行使纵向约束的充分条件,顾客需求变化是零售商行使纵向约束的必要条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