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75)
- 2023(6035)
- 2022(5016)
- 2021(4918)
- 2020(4240)
- 2019(9626)
- 2018(9300)
- 2017(17864)
- 2016(9251)
- 2015(10508)
- 2014(10178)
- 2013(10361)
- 2012(9761)
- 2011(9099)
- 2010(8927)
- 2009(8457)
- 2008(8459)
- 2007(7348)
- 2006(6487)
- 2005(6184)
- 学科
- 济(41668)
- 经济(41630)
- 业(26668)
- 管理(22486)
- 方法(19715)
- 数学(18200)
- 数学方法(18126)
- 企(16996)
- 企业(16996)
- 中国(16765)
- 农(12991)
- 贸(11703)
- 贸易(11695)
- 易(11565)
- 险(10915)
- 保险(10824)
- 银(10815)
- 银行(10813)
- 财(10586)
- 行(10384)
- 制(10261)
- 融(8997)
- 金融(8997)
- 农业(8783)
- 税(8625)
- 税收(8123)
- 收(8092)
- 业经(7352)
- 出(6445)
- 关系(6369)
- 机构
- 大学(136546)
- 学院(132372)
- 济(70456)
- 经济(69573)
- 管理(52506)
- 研究(51580)
- 中国(46685)
- 理学(44298)
- 理学院(43889)
- 管理学(43512)
- 管理学院(43264)
- 财(33823)
- 京(29401)
- 财经(26663)
- 科学(25753)
- 所(25258)
- 经(24687)
- 中心(23563)
- 经济学(23533)
- 研究所(22678)
- 经济学院(21314)
- 农(21116)
- 财经大学(20260)
- 北京(19559)
- 院(18003)
- 江(17676)
- 业大(16415)
- 农业(16303)
- 融(15934)
- 金融(15731)
- 基金
- 项目(84871)
- 科学(68803)
- 基金(67449)
- 研究(63048)
- 家(58991)
- 国家(58619)
- 科学基金(50269)
- 社会(44701)
- 社会科(42541)
- 社会科学(42533)
- 基金项目(34464)
- 自然(30348)
- 自然科(29717)
- 自然科学(29710)
- 自然科学基金(29274)
- 资助(28542)
- 教育(27020)
- 省(26580)
- 划(24296)
- 编号(23607)
- 部(21683)
- 国家社会(20901)
- 中国(20846)
- 成果(19714)
- 教育部(19148)
- 重点(18875)
- 人文(17800)
- 发(17555)
- 创(17192)
- 性(16994)
共检索到2123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陈卫东 谢峰
中国经常账户顺差规模快速收窄,国际收支格局发生历史性变化。传统产业出口创造顺差能力减弱,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推动进口扩大,旅行逆差畸高加剧服务贸易逆差,以及投资收益保持结构性逆差等,多重因素共同导致中国经常账户顺差收窄。国内经济放缓背景下,2019年中国经常账户预计将维持顺差,但考虑到高质量供给增长不足拖累出口,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增加进口,特殊的对外资产负债结构维持投资收益逆差,以及中长期人口老龄化等因素,未来中国或提前出现经常账户逆差格局。这不利于经济赶超,且将加大国际收支脆弱性。今后一段时期,需从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谋划经常账户平衡,警惕经常账户逆差引致的金融风险。
关键词:
国际收支 经常账户 服务贸易 外部脆弱性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斌 刘颖
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经常账户逆差341亿美元,这是自中国入世以来经常账户季度记录首次出现逆差的情况。2019年经常账户再次恢复顺差。近年来,中国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使得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对中国的经常账户收支状态产生了长远影响。伴随着全球经济增长动能减弱引致外需疲软、中美贸易摩擦等外部因素的影响,未来短期内中国经常账户大规模顺差状况难以持续。比较中国同德国、日本和美国的发展路径,从长期看中国经常账户变动有望步入新常态,进入平衡波动阶段,整体维持在合理区间。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刘瑶 张明 兰瑞轩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经常账户顺差显著缩减。本文从贸易结构转变、行业层面调整、储蓄—投资缺口的缩小、实际有效汇率升值等角度出发,解释了中国经常账户调整的原因及由正转负长期趋势的形成。受全球经济放缓及中美贸易摩擦不确定性的持久影响,未来中国经常账户仍可能再次出现季度逆差。一旦经常账户顺差消失,将对出口拉动的中国经济构成显著下行压力;长期还将导致国内资产价格的波动性上升;同时,央行货币政策操作框架也将发生深刻改变。现阶段,中国政府应警惕经常账户演进背后的潜在风险,继续深化经济结构改革、防范化解国内金融风险,最大限度地减轻经常账户逆转对中国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乔兆颖 信召阳 王斌
经常账户收支变动相对平稳对维持我国国际收支平衡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经常账户差额经历了由升到降的演变过程,虽然当前仍处于合理均衡区间,但需警惕未来我国经常账户过度波动的风险。本文在分析我国国际收支结构与经常账户趋势演变的基础上,对影响我国国际收支结构与经常账户差额的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和预测,并认为我国将延续"顺逆互补"的国际收支结构。
关键词:
国际收支 经常账户 服务贸易 直接投资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贺力平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经常账户收支平衡出现持续性顺差,尤其2001年以后出现顺差额大量增加。对经常账户构成项目的分解分析表明,大量顺差的出现与收益项目和单边转移项目的某些变动有关系,这些变动与人民币汇率预期因素之间存在一定关系。但对货物贸易总量及其分解部分的初步计量检验表明,人民币实际汇率指数在所考察期间内都未显示出相对于非汇率因素的突出作用。
关键词:
汇率 经常账户平衡 人民币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杨盼盼 马光荣 徐建炜
中国的经常账户顺差在2002~2008年期间迅速扩大,本文利用修正后的资金流量表分解住户、企业和政府对其差异性的贡献。研究发现,中国经常账户顺差扩大不仅存在明显的长期趋势,而且在短期内也具有波动性特征,前者主要来自居民和政府部门的储蓄倾向持续增加,而后者源于企业和政府的短期投资倾向发生变化。居民部门的储蓄倾向增加与居民(尤其是城镇居民)部门的人口结构变化以及收入迅速上升密切相关,政府部门的储蓄倾向增加则与财政情况的好转、社保净收入增加和土地出让金收入增加有关;企业和政府投资倾向出现的短期波动与经济周期景气和政府宏观调控密切相关。
关键词:
经常账户顺差 经济失衡 储蓄 投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佳
文章采用1983-2015年中国的时间序列数据,在收入不确定-居民消费-经常账户余额决定框架下对中国经常项目失衡问题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理论分析结果表明:"优于预期"的正向不确定具有扩大居民消费,恶化一国经常账户余额的作用;"劣于预期"的负向不确定可以减少居民消费,进而改善一国经常账户余额。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收入不确定方向对中国经常账户余额的影响呈现非对称性:收入正向不确定对中国经常账户失衡的作用不显著,收入负向不确定显著地加剧了近年来中国的经常账户顺差。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持续性经常账户顺差与收入负向不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任兴洲 刘卫民 邵挺
目前,中国住房市场供求的总量关系正在趋向平衡,要防止在房地产投资规律性回落过程中盲目刺激。区域市场分化仍在加剧,一线城市土地价格高企与部分非热点城市住房供给过剩并存。一旦房地产市场出现下行,有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土地抵押物存在重新评估的风险。建议引导住房向居住本质回归,鼓励支持首套、中小户型住房消费,实施中性的住房金融政策,建立合理的土地供给机制,加快完善房地产税收体系,建立全面、系统、动态更新的城镇住房信息系统,强化市场的预期管理。
关键词:
房地产 风险 住房金融政策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翟晓英 刘维奇
持续、巨额的经常账户顺差给中国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彻底扭转中国经常账户失衡,迫在眉睫。文章基于居民消费能力的视角,对中国经常账户问题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居民消费能力是影响中国经常账户的主要因素;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经常账户顺差与居民消费能力、投资率、净国外资产比率和人口抚养比存在长期动态均衡关系,其中居民消费能力是影响经常账户的重要因素且与经常账户余额/GDP呈负相关关系。最后文章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经常账户 居民消费能力 主成分 协整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彭浩然 陈华 展凯
本文首先对我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产生的原因及现状进行分析,然后根据我国最新养老保险制度规定,利用精算方法测算未来个人账户"空账"规模的变化趋势。测算结果表明:只要养老保险扩面工作进展顺利,个人账户"空账"规模就不会持续扩大下去。结合我国养老保险改革的实际情况,作者认为,现阶段我国养老保险改革的主要任务是要尽快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政府应该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解决转轨成本以降低养老保险缴费率、平衡代际负担,最终顺利实现养老保险扩面;从中长期来看,政府关注的重点应从解决个人账户"空账"问题转向如何实现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
关键词:
养老保险 个人账户 “空账”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张礼卿
适当加快资本账户开放具有重要意义:继续促进中国市场经济体系的繁荣与发展;促进中国外部经济的长期均衡;促进人民币国际化;降低中外脱钩风险;有助于企业和个人在国际进行投资的多元化和分散化选择。扩大资本账户开放的风险在于:中国经济将更容易遭受各种外部冲击;国内外金融活动的联动将会显著增多;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将会趋于激烈。稳步推进中国资本账户扩大开放的政策建议:实施健康的宏观经济政策,确保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宏观审慎政策和金融监管,确保金融体系稳健运行;适当提高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的区间。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绍保
基于Caballero(2006)提出的"资产短缺"假说及国民经济核算原理,本文导出"未调整的资产短缺指数"是反映新兴经济体贸易及经常账户顺差状况的最恰当指标。在此基础之上,结合控制变量引入和中国经济数据,本文研究证实,除本币实际汇率低估、世界经济增长等因素外,"未调整的资产短缺"也是造成新兴经济体贸易及经常账户顺差的重要诱因。结合对"未调整的资产短缺状况"发生逆转的原因分析,本文重点强调,在新兴经济体遭遇大的负向外部冲击时,债券市场发展不仅利于缓解其"未调整的资产短缺状况",也利于防止其银行体系内系统性风险的过度累积。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政宁 史新鹭
本文在动态一般均衡的框架下,构建一个两国开放经济模型,分别考察了我国生产率上升及央行意愿外汇储备增加对中美两国经常账户失衡的动态影响。通过模拟发现:(1)随着我国贸易中间品厂商的生产率不断上升,我国的经常账户出现盈余,其占总产出的比重由稳态时的0逐渐上升到第40期的3.1%。相反地,美国的经常账户出现赤字,其占总产出的比重由0上升到1.5%。(2)随着我国央行的意愿外汇储备持续增加,我国的经常账户也出现盈余,其占总产出的比重由稳态时的0逐渐上升到0.2%;相反地,美国此时出现经常账户赤字,其占总产出的比重不断上升,由稳态时的0逐渐上升到0.1%。
关键词:
一般均衡 生产率 外汇储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政宁 史新鹭
本文在动态一般均衡的框架下,构建一个两国开放经济模型,分别考察了我国生产率上升及央行意愿外汇储备增加对中美两国经常账户失衡的动态影响。通过模拟发现:(1)随着我国贸易中间品厂商的生产率不断上升,我国的经常账户出现盈余,其占总产出的比重由稳态时的0逐渐上升到第40期的3.1%。相反地,美国的经常账户出现赤字,其占总产出的比重由0上升到1.5%。(2)随着我国央行的意愿外汇储备持续增加,我国的经常账户也出现盈余,其占总产出的比重由稳态时的0逐渐上升到0.2%;相反地,美国此时出现经常账户赤字,其占总产出的比重
关键词:
一般均衡 生产率 外汇储备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刘红忠 秦泰
本文基于经常账户跨期分析法,考虑消费倾斜因素,对我国的经常账户动态路径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的经常账户余额可以分为消费倾斜部分和消费平滑部分;相对于国际资本市场跨期价格,我国居民更加偏好未来消费;消费平滑部分则准确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特征。我国的经常账户持续顺差很大程度上是居民基于对未来消费的偏好和对净收入变动的预期而选取最优消费路径的理性结果,并非长期失衡的表征。相应地,宏观经济政策重心应从外部均衡转向鼓励居民消费、优化收入分配,以实现居民福利的改善。与此同时,经常账户顺差扩大的趋势也将得以缓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