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87)
2023(7419)
2022(5593)
2021(4907)
2020(3788)
2019(8651)
2018(8541)
2017(16727)
2016(9235)
2015(9730)
2014(9935)
2013(9512)
2012(8505)
2011(7497)
2010(7565)
2009(6922)
2008(6661)
2007(5810)
2006(5393)
2005(4998)
作者
(26426)
(22289)
(21954)
(21137)
(13991)
(10581)
(9981)
(8549)
(8512)
(7655)
(7617)
(7552)
(7146)
(7065)
(6944)
(6861)
(6553)
(6451)
(6356)
(6256)
(5552)
(5362)
(5351)
(5027)
(5022)
(4959)
(4772)
(4603)
(4420)
(4337)
学科
(45708)
经济(45674)
管理(21324)
(20073)
中国(15923)
地方(14647)
(13631)
企业(13631)
方法(13341)
(13330)
数学(12022)
数学方法(11852)
(9975)
业经(9928)
农业(9142)
土地(8528)
产业(7995)
城市(7980)
(7970)
(7812)
(7683)
地方经济(7102)
环境(6720)
(6424)
结构(6395)
城市经济(5973)
发展(5654)
(5645)
(5535)
金融(5533)
机构
学院(128313)
大学(127998)
(53237)
经济(51957)
研究(48356)
管理(45657)
理学(39168)
理学院(38522)
管理学(37684)
管理学院(37457)
中国(35156)
科学(30908)
(28657)
(23969)
(22894)
(22591)
研究所(21965)
中心(21766)
(19782)
业大(19706)
(19372)
师范(19183)
(18455)
财经(18384)
农业(17877)
经济学(17561)
北京(17542)
(16731)
(16011)
经济学院(15840)
基金
项目(91200)
科学(72882)
基金(67502)
研究(63912)
(60021)
国家(59609)
科学基金(51330)
社会(43300)
社会科(41178)
社会科学(41165)
基金项目(36463)
(34969)
自然(32940)
自然科(32183)
自然科学(32177)
自然科学基金(31572)
(30070)
教育(28014)
资助(25683)
编号(24518)
(21423)
重点(21042)
(19377)
成果(18996)
国家社会(18968)
(17964)
课题(17625)
发展(17249)
(17047)
创新(17035)
期刊
(61387)
经济(61387)
研究(39735)
中国(26600)
(21971)
科学(21247)
学报(20490)
管理(16111)
(15605)
大学(15551)
学学(14871)
农业(14553)
教育(10692)
(10556)
金融(10556)
问题(10371)
业经(10235)
技术(10038)
经济研究(9873)
财经(8874)
资源(8435)
城市(8341)
(7883)
(7813)
(7255)
现代(7123)
(6217)
科技(5845)
技术经济(5752)
商业(5709)
共检索到1904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吴勇  沈晓键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度城市化地区由于过度开发,会面临拓展无空间、计划无指标、占补难平衡的严峻形势。研究高度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对控制建设用地总量、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切实保护耕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高度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结构的问题当前,高度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结构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不同用途和不同部门用地政策的矛盾;新增用地需求强烈与存量土地数量巨大并存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林筠  李随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谢涤湘  陈惠琪  
高度城市化地区的土地问题既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又反映出普遍的趋势。对我国最为典型的高度城市化地区——深圳的土地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快速的城市化、二元城市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不彻底对于其土地问题的形成有着突出的影响,而解决高度城市化地区土地问题的关键在于加速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推动城市产业结构调整。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军  
现代物流作为具有服务性、基础性和综合性特征的新兴服务业,可以显著影响城市空间结构,促进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保障城市经济的健康运行。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付宝华  
城市特色危机越演越烈,让领导、市长、专家们束手无策,其根本原因是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概念性规划已经不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概念性规划是一种超空间、超时空、超地域不受约束的一种规划,它是针对城市总体规划僵硬体系而应对的一种规划把城市总体规划僵死和概念规划泛泛的内容,只有通过一种城市主题文化融入到城市发展战略之中,使城市定位更为准确和清晰,更具可行性和操作性。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占毅  
我国是地震、山洪、泥石流、洪涝等自然灾害频发国家,加上其他人为的校园拥挤踩踏事故和治安事件,校园安全已经成为学校、教育部门乃至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如何确保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构建安全、文明、和谐的校园安全网,校园应急演练常态化刻不容缓。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许胜江  
高校科技开发活动亟须法制化管理许胜江国防科技大学科研部发展经济的中心任务和社会制度的全面变革,使得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面向国民经济,成为不可更改的社会选择。科技开发(包括以科技开发为基础或与之相关的生产经营、技术贸易、技术服务和科技咨询等)工作被提上重...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方维慰  
本文从空间相互作用、区位因子选择、功能空间替代入手,分析信息技术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的机理,探讨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城市在空间扩展、集聚运动、用地模式、功能分区、等级体系等方面所呈现的新变化和新景观,并提出中国城市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和调整空间结构的具体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玉翠  万克勇  邓祖涛  何天祥  
以1982、2000和2010年三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了中国经济发达的省份江苏和经济欠发达的省份湖南人口城市化的空间结构特征。研究发现:三个年度两省的城市体系从人口角度看均符合位序—规模分布规律,江苏省城市首位度指数减少,湖南省城市首位度指数增加。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影响两省城乡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不同,迁移的空间表现也不同。异地城市化在两省都表现突出,江苏省外来人口很多促进了江苏城市化的发展,湖南省迁到省外的人口很多对湖南本省的城市化发展起的促进作用很小。两省城市化空间结构的演化趋势相反:江苏省人口城市化呈扩散趋势,湖南省人口城市化呈集聚趋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乔伟峰  孙在宏  邵繁荣  倪婷  冯松松  张果  
分析高度城市化区域土地利用结构演化以及驱动因素,可为优化区域未来的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土地资源的保护和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1998~2008年苏州市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运用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程度变化和空间变化等指标测算模型分析土地利用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998~2008年,苏州市耕地面积显著减少,农业结构调整明显;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面积急剧增加,与耕地减少呈显著负相关;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逐年提升;苏州全域耕地、园地、城市用地相对变化率最大的均为昆山市,建制镇和独立工矿用地相对变化率最大的分别是张家港市和吴江市;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土地利用结构演化的人文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驱动因素...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邹永军  丁红  
城市空间上的发展包含"中心式"与"轴线式"两种模式,与此相适应,城市商业、商业中心在竞争中发展。商业繁荣后出现集中发展的趋势,这与商业经营者的选择密切相关,也是消费者选择的结果。同时,商业形态也发生变化,购物中心成为最普遍、最典型的商业形态。在这基础上,城市商业中心形成各种级别,在空间上有规律地分布在整个城市中。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家庭  张换兆  
中国已经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空间的急剧扩张使得大量的农地转换为城市建设用地。从中国的国情来看,通过城市空间的扩张来推动城市化和城市经济的发展不是一条有效的路径。而从现有城市空间出发,分析城市化对不同行为主体选择的影响,提高现有城市空间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充分提升现有城市空间的经济社会承载力,是解决中国当前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土地问题的有效路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熊黑钢  邹桂红  崔建勇  
利用起伏度指数与分布比例指数模型,将地形与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探讨了地形对乌鲁木齐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两个模型多年相关数据的变化能反映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过程。居住用地的增长区从起伏度指数为7~8的地形空间上逐渐开始向起伏较高地形发展。其分布在起伏度指数上的区间扩大了9个单位。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建设用地始终在不断地扩大,并表现出工业用地向外扩张和商业用地向内收缩两个变化过程。扩张的方向指向低地形地区,收缩则向金融商业中心。农用地面积始终在减少,并趋向消失,且起伏度低的地区减少得快,而高地形区减少得慢。未利用地分布区域向高地形空间退缩,市区内的未利用地通常被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