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18)
2023(4852)
2022(3891)
2021(3545)
2020(2949)
2019(6413)
2018(5899)
2017(11248)
2016(5500)
2015(6158)
2014(5844)
2013(5533)
2012(5176)
2011(4599)
2010(5040)
2009(4992)
2008(3952)
2007(3491)
2006(3253)
2005(3069)
作者
(14346)
(11685)
(11481)
(11035)
(7433)
(5575)
(5364)
(4669)
(4222)
(4136)
(4065)
(3918)
(3713)
(3687)
(3668)
(3572)
(3417)
(3272)
(3237)
(3142)
(2881)
(2801)
(2722)
(2702)
(2700)
(2697)
(2509)
(2497)
(2392)
(2296)
学科
(24701)
金融(24701)
(21312)
银行(21310)
(20788)
(19059)
经济(19029)
(18038)
管理(15398)
(14979)
企业(14979)
中国(14741)
中国金融(10897)
(8262)
(8169)
(6660)
方法(6348)
地方(6184)
(6098)
财务(6083)
财务管理(6073)
企业财务(5849)
业经(5602)
数学(5586)
数学方法(5547)
农业(4975)
(4821)
事业(4544)
(4375)
贸易(4365)
机构
学院(70762)
大学(70400)
(33419)
经济(32739)
中国(27635)
管理(26292)
研究(24601)
理学(21919)
理学院(21723)
管理学(21417)
管理学院(21298)
(17647)
(14887)
中心(14426)
银行(14413)
(14387)
(14318)
金融(14053)
财经(13805)
(13490)
(12599)
科学(11935)
人民(11708)
经济学(11525)
(11523)
国人(10736)
中国人(10682)
中国人民(10587)
财经大学(10583)
(10526)
基金
项目(45993)
科学(36461)
研究(36068)
基金(34111)
(29870)
国家(29112)
科学基金(24812)
社会(24230)
社会科(23146)
社会科学(23139)
基金项目(17591)
(17512)
教育(15431)
编号(14327)
(14269)
自然(14126)
自然科(13809)
自然科学(13806)
资助(13776)
自然科学基金(13588)
成果(12152)
国家社会(10617)
(10569)
重点(10489)
(10488)
(10375)
(10268)
(10094)
(9823)
创新(9682)
期刊
(35505)
经济(35505)
(25994)
金融(25994)
研究(23950)
中国(17210)
(13710)
(10400)
管理(10322)
学报(8919)
科学(8468)
大学(7429)
学学(7112)
财经(7094)
农业(6210)
(6051)
经济研究(5772)
教育(5735)
技术(5156)
业经(5101)
中国金融(4675)
会计(4445)
世界(4428)
理论(4423)
国际(4398)
问题(4276)
实践(3986)
(3986)
(3821)
(3482)
共检索到1212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涛  
近期,美国大选对全球金融市场的预期波动带来巨大冲击,也使我们进一步看到金融国际化背景下的风险传染变得更加频繁。对于我国来说,考虑到金融对于经济社会稳定的影响日益加大,亟需在开放视角下构建高效的金融安全保障机制,其中涉外金融安全管理即为核心内容之一。现有涉外金融领域的安全隐患在金融要素全球流动更加频繁的现在,各国都对涉外金融安全高度重视,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张红力  
金融安全的核心是利益,在国际国内两个层面共同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是保障金融安全的根本要义。国家利益博弈的结果取决于金融安全战略的高下,而制定国家金融安全战略,迫切需要解放思想、正本清源,正确看待三个问题:首先,金融安全不是一个纯粹技术问题,也不是被动防御的过程,不能仅用指标来进行衡量,而需要从整体的、长期的、全盘的、深远的、主动的战略角度来进行考虑、设计和实施;其次,最大化国家利益是阳谋,不是阴谋;最后,安分守己并不安全,"对外乱中有为,对内底线思维"共同构成了保障国家金融安全的核心战略思想。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何德旭  
2017年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对未来5年中国金融的改革和发展进行了全局性规划,会议提出了三大任务,这三大任务恰恰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对于往届而言,本次金融工作会议显得更加重要,这种重要性除了三大任务以外,也存在理论方面的一些重大突破。例如,习总书记提到的:"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最基础的、最重要的基础性制度。"这些表述,都是一些新的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何德旭  
2017年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对未来5年中国金融的改革和发展进行了全局性规划,会议提出了三大任务,这三大任务恰恰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对于往届而言,本次金融工作会议显得更加重要,这种重要性除了三大任务以外,也存在理论方面的一些重大突破。例如,习总书记提到的:"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最基础的、最重要的基础性制度。"这些表述,都是一些新的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王力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化解”“稳妥处置重大金融风险事件”“金融机构为受疫情影响企业纾困”“实行积极稳健货币政策”和“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等多处阐述了金融安全相关问题,其中,“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安全涉及的风险因素不仅存在于金融体系内部,而且存在于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何毅亭  
(一)纵观近代中国,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的一败再败,旧王朝的破落受辱是国家机器长期腐坏的命运归宿;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的一胜再胜,共产党的攻无不克是理想信念星火燎原的力量使然;从国家新生到改革开放的一进再进,新中国的不断强大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的必然结果。时至今日,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物质层面的建设和积累已然达到一个高度,精神层面的建设和积累也需要达到一个与物质层面相适应的高度。尤其是中华民族百年苦难所积淀的自强信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延平  张方群  
金融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任何一个国家,一旦实行对外开放,融入经济全球化特别是金融全球化进程,就会立即卷入国外的金融漩涡。就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面临金融安全问题。尤其是当金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李若杨  
主权信用评级本是解决信息不对称,进行主权信用风险监测和衡量一国信誉和实力的重要工具,但是近年来却频频被西方国家当作干预他国内政和经济的手段。亚洲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的背后都有评级机构的身影,而三大评级机构长期以来压低我国主权信用评级的行为更是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造成了严重影响,损害了我国的国家利益。主权信用评级关系一国金融安全和稳定,评级等级的骤然下调会引发市场恐慌甚至金融震荡。因此,加强对民族评级机构的扶持,建立我国自主主权信用评级体系,是我国未来金融建设的重要任务。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安军  
本文从金融安全条件与金融安全能力两大维度构建了国家金融安全监测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调整的AHP法测算了各指标权重,在确定指标警限区间与安全等级评定基础上,通过功效系统法与线性综合加权法,对我国1992-2012年国家金融安全程度进行了动态定量监测分析,并进行了动态评价与原因解读。结果发现:(1)1992-2012年国家金融安全程度表现出局部波动但整体上不断提升的发展态势,从1992年的中度不安全(50.2分),到2001年的低度不安全(63.5分),再到2012年的中高度安全(77.7分);(2)1992-2012年来我国金融安全程度可划分为两个明显阶段:1992-2000年为封闭探索型金融安...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万喆  
国家金融安全需要"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保障国家金融安全。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首先,探索多元化、国际化投融资模式,增强金融合作、优化资源配置,升级金融机构经营管理风险防控水平;其次,构建跨区域的多层次金融组织体系,如建立多层次的合作基金,吸引沿线国家资金和社会资本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第三,加强保险体系建设,丰富保险品种,为"一带一路"提供有效的风险保障;第四,完善区域协调机制,加强沿线国家金融监管合作,健全金融监管体系。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马根发  
要成为一个经济强国,其资本市场一定要开放。资本市场一开放,将对该国的金融安全产生威胁。资本市场开放使国家减弱了对汇率、利率的调节能力。我国的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国际收支状况良好,人民币汇率稳定,证券市场有了一定的发展,因此具有一定的抗冲击能力。但目前,我国在资本市场抗冲击能力上仍存在不少问题。要提高资本市场抗冲击能力,就要选择有限制的直接开放模式。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黎仁华  
政府审计是履行国家金融审计和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中坚力量,政府金融审计应当树立政治思维,利用政府审计的特点与优势,确定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功能;实现审计功能的路径包括:宏观层面的再监督评价机制、中观层面的调控协调机制、微观层次的监测预警机制以及政府审计对金融危机及其危机金融机构的救援机制。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张维  
结合我国金融体系当前面临的国际与国内环境,分析了我国金融安全面临的主要挑战,同时,在对近三年来的金融行业和金融市场创新的典型案例进行考察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国家金融审计面临的新形势,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我国金融体系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国内金融行业和金融市场创新加快,国家金融体系面临国际做空势力的冲击,国际资本流动威胁国内金融安全的形势严峻,因此国家金融审计创新的空间较大,且应当赋予其新的职能,在保障国家金融安全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姜洪  焦津强  
在冷战结束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金融危机已越来越成为发展中国家的最大威胁。对中国而言,如何早日着手建立国家金融安全预警指标体系是一项十分紧迫的研究课题。本文在充分细致的比较分析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衡量一国对外经济平衡状况的指标(如负债率、债务率、外汇储备可供进口月数等)在预测金融危机的爆发、国家政权是否会受到冲击方面,所起作用并不大。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真正对国家金融安全能直接产生重大影响的是外债与国际储备之间的比例关系,其中最需要重视的是以下指标:(1)国际储备与外债总额的比率;(2)当年还本付息额与国际储备的比率;(3)短期外债与国际储备的比率。上述三大指标是一个有机的整...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夏循福  
金融,是现代国家经济运行的血脉。审计作为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维护国家金融安全责无旁贷。近三年来,审计署驻武汉特派办全面贯彻"防范风险、提高效益、规范管理"的工作方针,以促进建立高效稳健的金融运行机制为目标,积极探索金融审计路子,改进金融审计方法,不断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