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48)
- 2023(2652)
- 2022(2223)
- 2021(2185)
- 2020(1854)
- 2019(3971)
- 2018(4017)
- 2017(6628)
- 2016(4079)
- 2015(4581)
- 2014(4672)
- 2013(4581)
- 2012(4371)
- 2011(4015)
- 2010(4415)
- 2009(4168)
- 2008(4113)
- 2007(3793)
- 2006(3560)
- 2005(3496)
- 学科
- 济(12361)
- 经济(12339)
- 管理(8540)
- 学(8469)
- 业(6750)
- 企(5569)
- 企业(5569)
- 中国(4796)
- 教育(4395)
- 理论(4308)
- 制(3931)
- 农(3738)
- 教学(3615)
- 地方(3267)
- 财(3015)
- 银(2875)
- 银行(2862)
- 经济学(2853)
- 行(2771)
- 业经(2758)
- 方法(2626)
- 图书(2587)
- 农业(2390)
- 研究(2380)
- 学法(2351)
- 教学法(2351)
- 度(2270)
- 体(2269)
- 制度(2269)
- 和(2236)
- 机构
- 大学(56708)
- 学院(54018)
- 研究(21039)
- 中国(16452)
- 管理(16402)
- 济(16319)
- 经济(15664)
- 科学(14009)
- 京(12988)
- 理学(12295)
- 理学院(12082)
- 管理学(11763)
- 管理学院(11637)
- 江(11615)
- 所(11190)
- 农(10965)
- 中心(10416)
- 研究所(9951)
- 范(9892)
- 财(9770)
- 师范(9738)
- 省(9309)
- 州(9148)
- 农业(8630)
- 北京(8455)
- 技术(7825)
- 师范大学(7803)
- 业大(7751)
- 院(7620)
- 教育(7422)
共检索到1018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波 史全社
就已故著名教授石声汉音韵学遗札,习读鉴赏并加以考索,判定为自课修练古音学的珍存。所见与其生前传嘱的"校勘道路"和"绝学狭缝"等,若合契符,实古农学不二法门。石氏藏修音韵法,总赅为"三段四途":即学识-修炼-致用三个阶段。其中修炼过程最见功力,要之为四大途径:一是熟读《广韵》,以通中古音系,上推下联贯通古今音理;二是系联《易林》韵脚,模仿清儒归纳上古韵部而验之;三是抄练《说文》谐声偏旁,以明音近意通和因声求义之理;四是参与方言调查,勘验古音之"化石",明近古及当今语音演变之履迹,略知"礼失而求诸野"之古道。
关键词:
音韵学 《广韵》 上古音 说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董琰 李晓春
<正>石声汉(1907-1971),湖南湘潭人,农史学家、农业教育家、植物生理学家,我国农史学科奠基人。1924年考入国立武昌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前身)生物系,1936年获英国伦敦大学植物生理学哲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生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方向的教学与科研,48岁后致力于整理、研究我国古代农业科学文化遗产工作,先后完成《齐民要术今释》《农政全书校注》《氾胜之书今释》《四民月令校注》等14部巨著。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建安 施兆鹏 施英 谷纪平 陈金华 龚雨顺
为探讨乌龙茶特殊"岩韵"与"音韵"的感官特征与物质特性,对8个有代表性的闽北与闽南乌龙茶进行感官审评,并对与味感相关的主要内含成分进行常规与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结果表明,闽北武夷岩茶茶多酚、儿茶素总量、咖啡碱及酚/氨值较高,其岩韵韵浓而凝重;闽南铁观音茶游离氨基酸含量、酯型儿茶素占儿茶素总量之比较高,其音韵韵厚而幽长.
关键词:
乌龙茶 岩韵 音韵 感官体验 化学特性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吴里程 康灿 刘海霞 刘栋
该文将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和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知识点相结合,融入新工科理念,指导学生设计双狭缝喷嘴射流冲击平板实验平台。该平台集对流换热、流动、薄板热处理、数据采集等知识为一体,可加深学生对交叉学科知识和复杂工程问题的理解,由实验平台设计与优化可提高学生综合实验方案设计能力,拓展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关键词:
交叉学科 综合型实验 设计能力 测控系统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高剑华
留学生的课外汉语习得资源十分丰富,搞好课外汉语习得资源的调控、利用对提高留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和综合运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课外汉语习得资源的调控、利用也必须讲求一定的原则。
关键词:
课堂教学 语言交际能力 课外汉语习得资源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谢开键
本文通过梳理明清时代关于土地交易契税的法典,并结合政书、民间遗存的土地典交易契约文书和习惯调查报告等资料考察发现,清廷停征典交易契税的起始点不是雍正十三年(1735),而是乾隆二十四年(1759)。宣统年间又开始重征典交易契税,且税率有所提高。即典交易在清代经历了"契税—不契税—契税"的历史过程。另外,多次进行的典交易,其价格有上升、下降和持平三种可能。
关键词:
典 契税 转典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谢开键
本文通过梳理明清时代关于土地交易契税的法典,并结合政书、民间遗存的土地典交易契约文书和习惯调查报告等资料考察发现,清廷停征典交易契税的起始点不是雍正十三年(1735),而是乾隆二十四年(1759)。宣统年间又开始重征典交易契税,且税率有所提高。即典交易在清代经历了"契税—不契税—契税"的历史过程。另外,多次进行的典交易,其价格有上升、下降和持平三种可能。
关键词:
典 契税 转典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佳佳 黄易青
据《诗经》用韵研究古四声,有四点需要分辨:一,《诗经》押韵有必韵句和非必韵句的区别,非必韵句对声音(本文关注声调)和谐的要求宽于必韵句,不重复的必韵句韵脚更能反映古声调情况的客观。二,《诗经》同部字相押,有的既同部又同声调,有的同部但不同声调。在符合一定韵式的规律性转换中,同部不同声调也是诗人有意识的换韵,应当视为四声分押。三,因假借、引申派生、语法音变等原因,有些字一字多个声调,根据音义相应的原则,应区别其不同意义和不同语法功能,以定其在具体诗句中的实际声调。四,《诗经》中,平、上、去、入各声,阴、阳、入各声,用韵情况很不同,了解古四声发展演变的不平衡性,各声应区别统计。根据上述四点主张,发现一些新的定例、韵式,以义辨音。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诗经》用韵的四声数据库,从而利用计算机对全诗305篇、1133有韵之章、1696韵段、5308入韵句的用韵关系进行分析和统计。得到以下数据:4548必韵句中,通押183句,占全部必韵句的4.02%。各声通押比依次是平声2.27%,上声5.42%,去声16.71%,入声1.44%。阴、阳、入三声的通押比依次为阴声韵5.88%,阳声韵3.29%,入声韵1.44%。阳声韵中,平、上、去声的通押比依次是1.26%、15.05%、17.86%。阴声韵的去声和阳声韵的上、去声,在《诗经》时代可能处于四声系统上发展完善的晚期。
关键词:
《诗经》 押韵 古四声 去声 音义相应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刘玉屏 佘雅蓉
本文以美国来华短期中文项目的中小学生为观察对象,从听辨、跟读和发音等几个方面对美国学生习得汉语撮口呼韵母的情况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考察,概括美国学生习得撮口呼韵母过程中的一些规律:由于英语中没有ü这样的元音,美国学生习得撮口呼韵母存在一定难度,其中üe、üan、ün三个撮口呼韵母的习得难度高于ü、iong两个韵母;受语音环境的影响,由撮口呼韵母与辅音声母拼合而成的音节偏误率高于撮口呼韵母构成的零声母音节;拼写形式对美国学生撮口呼韵母的发音有一定影响,这种影响与ü上小点的省写有密切关系,即ü上小点的省写增加了发
关键词:
美国学生 撮口呼韵母 习得规律 教学建议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徐光明 孙振田
《汉书·艺文志》之《易》类等并无"蒙省"的著录方式,《易》类是以类别划分的形式进行著录的,每一个类别都以标志性的书籍或书籍体裁为类名,并围绕着这一类名著录相关的书籍;《春秋》类著录的《太史公》4篇与《太史公》130篇中的相应之篇有重复,这4篇的著录不是"别裁",而是刘向误著录于《春秋》类中的,然后再被刘歆著录于《七略》之《春秋》类中;《诗赋略》杂赋类著录的《客主赋》的题名脱一"杂"字,歌诗类著录的《河南周歌声曲折》的题名则脱一"诗"字。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叶嘉莹
石声汉先生是国内著名的植物生理学家和古农学家,其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他以对自然科学的深厚感情和对自然现象的细微观察,并融入自己的人生遭际,参以对世界发展变化的理解,以诗人独有的情怀,观物注情,联类不尽,情动于中而发乎诗词,必然是自己人生之镜鉴,命运之呼喊。本文着重分析了石声汉先生《荔尾词存》中咏蚕及簪花照镜的词作,通过缜密的剖析,指出这是作者自己的生命体悟,是用自己对人生、对科学、对世界的沉重而不容旁贷的责任感谱写的生命赞歌,是真正的科学家的精神和高尚品德的表现。石声汉先生词作的成就向世人昭示了一个真理
关键词:
石声汉 诗词 咏蚕 簪花照镜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拓 余新忠
医史学家范行准将王宏翰誉为“中国第一接受西说之医家”,实则明遗民祝石接受西洋医学比王宏翰更早。祝石不仅与艾儒略、卫匡国、利类思、南怀仁等耶稣会士来往密切,而且成功将多明我会士引入浙江兰溪。他曾参与校刊多部汉文西学文献,包含丰富西洋医学知识的《形神实义》,即其中之一。在自撰医学论著《录医》中,祝石公开宣扬西洋解剖学,抨击中国传统医学,拉开了中西医论争的序幕。他运用西洋蒸露法等在社会名流中广泛行医,得到钱谦益、陈维崧等学者的高度认可。周笙曾将祝石的医方收入《医林口谱六治秘书》中,王宏翰也很可能参考过祝石的医学论著。祝石是一位被遗忘的中西医汇通先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