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52)
2023(5094)
2022(4230)
2021(4033)
2020(3173)
2019(6847)
2018(6494)
2017(12382)
2016(6614)
2015(7028)
2014(6792)
2013(6488)
2012(6197)
2011(5530)
2010(5502)
2009(4873)
2008(4864)
2007(4237)
2006(3524)
2005(3340)
作者
(19530)
(16587)
(16269)
(15757)
(10568)
(8126)
(7382)
(6280)
(6180)
(5928)
(5672)
(5602)
(5531)
(5267)
(5250)
(5212)
(4846)
(4740)
(4687)
(4668)
(4098)
(3932)
(3911)
(3777)
(3766)
(3763)
(3640)
(3464)
(3339)
(3252)
学科
(26531)
经济(26506)
管理(16458)
(15709)
(11994)
企业(11994)
方法(9935)
数学(8666)
数学方法(8555)
(7446)
(7143)
地方(7060)
中国(6622)
(6348)
(5382)
贸易(5379)
业经(5211)
(5190)
农业(4897)
(4894)
(4838)
金融(4837)
(4643)
银行(4636)
(4464)
(4112)
财务(4107)
财务管理(4097)
企业财务(3985)
理论(3882)
机构
学院(91609)
大学(90564)
(35984)
研究(35928)
经济(35214)
管理(30736)
理学(26596)
理学院(26160)
管理学(25580)
中国(25537)
管理学院(25394)
科学(23675)
(19236)
(18787)
(18059)
研究所(17421)
(16683)
中心(15684)
业大(15144)
农业(14239)
财经(13545)
(13489)
(13192)
(13043)
师范(12900)
(12383)
北京(11978)
经济学(11323)
科学院(11288)
(10834)
基金
项目(66413)
科学(52199)
基金(48829)
研究(45372)
(44967)
国家(44634)
科学基金(37151)
社会(28970)
社会科(27462)
社会科学(27453)
基金项目(26023)
自然(25392)
(25256)
自然科(24790)
自然科学(24779)
自然科学基金(24319)
(22347)
教育(20444)
资助(19490)
编号(16928)
重点(15778)
(14598)
(14224)
(13490)
(13337)
计划(13127)
成果(13108)
科研(12921)
创新(12710)
国家社会(12560)
期刊
(39070)
经济(39070)
研究(26797)
学报(18198)
中国(16783)
(16275)
科学(16251)
大学(13143)
学学(12711)
(12423)
农业(11144)
管理(10963)
教育(9137)
(8985)
金融(8985)
经济研究(7302)
财经(6709)
业经(6232)
(6212)
技术(5843)
(5809)
资源(5489)
问题(5021)
(4996)
业大(4810)
科技(4537)
林业(4504)
(4393)
国际(4031)
现代(3904)
共检索到1325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孙佳瑞  宗桦  周璐  鲍方  吴晓奕  
【目的】以泸定县全域为例,从大尺度的景观格局视角,研究高山峡谷区域乔灌木景观的空间格局,探索海拔与地形差异对此区域乔灌木分布的影响,为高山峡谷区景观植物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开发提供依据和参考,亦可为川藏铁路沿线生态脆弱区的生态修复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基于泸定县2019年林业调查和研究团队的实调数据,运用ArcGIS和Fragstats软件分析了泸定县县域乔灌木的主要群落类型、结构及景观格局,探讨了海拔梯度对其物种多样性和景观格局的影响。【结果】1)泸定县高山峡谷区内乔木景观面积占全县辖区面积的42.43%,灌木景观面积占全县辖区面积22.28%,合计占比64.71%。乔灌木中,乡土物种占有绝对优势,占比高达98.00%。乔木以冷杉、铁杉、川滇高山栎、云杉为优势种,灌木以杜鹃、川滇高山栎、杯腺柳、马桑、高山杜鹃为优势种。2)乔木斑块主要分布于海拔2 100~3 599 m区域,灌木景观则较均衡地分布于海拔5 100 m以下的各个海拔区间。灌木景观的破碎程度高于乔木景观,二者在低海拔河谷沿岸的破碎程度均为最高。3)泸定县乔灌木物种的α多样性较好(SHDI> 1.95),并随海拔梯度的递增呈单峰格局,峰值出现在海拔2 400~2 700 m区间。乔灌木的物种丰富度和α多样性由南坡向北坡减少,且平缓河谷地区及险坡处其值也较小。Pearson相关性显示,乔木及灌木的丰富度及α多样性指数均与海拔高度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高山峡谷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焚风效应,奠定了泸定乔灌木植被整体景观格局,不同海拔区间乔灌木景观格局差异明显,人类活动亦成为了影响中低海拔乔灌木景观空间结构的活跃力量。在川藏铁路的建设与后期修复过程中,应秉承泸定县乔灌木植被原有的景观格局,顺应当地植被演替规律,在保障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可持续的基础上,找到建设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平衡点。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晖  杨毅忠  朱雪  赵凯  
通过对高山峡谷区城镇灾害形成原因及特点的调查分析,以景观生态学原理为指导,重点设防,有的放矢。探讨采用恢复和维持城市原有山水形态和格局、城市背山大面积山体生态绿化、高危险区的景观要素置换、泥石流景观生态廊道的建设、建立以乡土植被为基础的生境系统、构建有别于车行交通的绿色步行系统网络、构建完善的城市开放空间系统等七大景观战略布局方式,以期达到区域性和长期性的灾害防治目标。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晖  李志英  白杨  杨树华  
本文结合福贡县的生态系统探索高山峡谷区域景观生态规划的研宄方法,以该区域生态系统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整体优化为目标,将景观生态学中的格局分析和空间模型方法与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Dls)结合,在景观分析、综合以及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功能,并提出相应的高山峡谷区域景观生态规划模式的研究方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冯彦,丁丽勋  
滇西北地区以其丰富多姿的生物资源、人文资源和景观资源而久负盛名。但由于地处边远和环境恶劣造成区内贫困问题、生态环境在耕种农业发展的压力下日趋恶化、山地灾害频发,这都成为影响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本文在实地调查与统计资料的研究基础上,对区内贫困现状与产生因素进行综合评价,认为区内贫困人口表现为:经济收入缺乏型、粮食生产短缺型、能源困乏型、水资源缺乏型及环境型5种贫困特征,以此为基础,就如何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开发利用与管理资源等,为实现区域脱贫与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雪  李益敏  赵筱青  
高山峡谷区由于山高坡陡、生态环境脆弱等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人地矛盾突出,可利用的耕地资源少,对该区域耕地进行适宜性评价有利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以滇西北高山峡谷区怒江州泸水县为研究区,选取坡度、坡向、海拔、土壤侵蚀、土壤有机质为评价指标,通过灰色关联度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GIS叠置分析等空间分析技术,以30 m×30 m栅格作为评价单元,对泸水县的耕地进行了适宜性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2009年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叠加分析。结果表明,泸水县60%以上面积的土地不适宜耕地分布,高度适宜、中度适宜和临界适宜的面积比例分别为5.62%、15.16%、18.26%。有10.67%的现有耕地分布在不适...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华  徐勇  王丽佳  
青藏高原是中国乃至亚洲的重要生态屏障区,进行建设用地和耕地适宜性评价对于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严格人类活动空间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中国现行建设用地和耕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在高海拔地区应用中存在的不足,分别构建了适用于青藏高原高山峡谷区的建设用地和耕地适宜性评价模型,提出了空气密度、坡地适建、气温和土壤抗蚀四个控制参数测算方法;以100 m间隔高程分级和1°间隔坡度分级为基准情景,选择林芝市为典型案例开展实证应用研究,并对两种增大高程和坡度间隔分级情景进行论证。结果表明:(1)林芝市建设用地和耕地适宜性均以不适宜为主体,不适宜区面积占土地总面积比例分别为87.48%和87.42%,欠适宜区比例分别为5.58%和4.58%,适宜、较适宜和一般适宜区的面积之和占比分别仅为6.94%、7.60%;(2)基准情景下建设用地和耕地适宜性评价结果与现状建设用地和耕地的适配效果较好,适配精度分别达到93.59%和90.89%,米林县、巴宜区和波密县的适配精度达到95%以上;(3)情景1和情景2下建设用地适宜性的适配精度与基准情景的误差分别为-0.48%和-2.31%,耕地适宜性的适配精度与基准情景的误差分别为+0.63%和+0.65%,误差处于可接受范围;(4)500 m高程间隔和3°、5°、8°、12°、15°、20°、25°的坡度间隔适用于青藏高原高山峡谷区建设用地和耕地适宜性评价。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志英  孙奕  
从脆弱生态区的概念、特征分析入手,对中国西南高山峡谷脆弱生态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提出保障生态安全、适度城市化和发展生态经济是高山峡谷生态脆弱区城镇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付保红  陈丽晖  朱彤  
根据漫湾、大朝山电站移民安置的经验和教训,在云南省高山峡谷区建大型水电站,开发性移民主要应做到:移民安置必须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应尽量外迁农业安置;补偿和开发扶持相结合;正确选择移民安置区;合理确定移民的土地,给移民提供生产基地;统一规划建设适用坚固的住房和生产生活配套设施;为移民发展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引导和帮助移民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建立统一有效的移民管理体制,实现依法移民。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陈兴  覃建雄  史先琳  
川西横断山高山峡谷区是我国西部地区山地旅游发展的典型区域之一,也是四川旅游发展最具潜力的地区之一。通过野外实地踏勘、文献查阅和调查走访,依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标准对该区域的旅游资源做了全面的调查及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该区域发展山地旅游的开发理念、开发准则、开发定位以及开发策略,并对该区域发展山地旅游的特殊性进行了总结,提出基于生态保护、旅游体验和社区参与三大核心要素的西部山地旅游发展模式构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兴  覃建雄  李晓琴  史先琳  
川西横断山脉高山峡谷区地处民族地区,景观多样性明显,但地质环境复杂,生态脆弱性强,经济社会发展落后,在中国西部山地旅游发展中具有代表性。通过实证研究,基于对川西横断山脉高山峡谷区旅游资源特点和其发展山地旅游特殊性的分析,提出了该区域旅游特色化发展战略及开发对策,并以此对中国西部山地旅游发展思路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围绕生态保护、旅游体验和社区参与三大核心要素,以"产品—品牌"为载体、"安全—环保"为保障、"文化保护—社区发展"为目标的西部山地旅游发展路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健斌  张英  张志伟  侯磊  曾维莲  
为探讨西藏高原高山峡谷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机制,基于2010、2015及2020年共3期的Landsat卫星遥感数据,获得30 m网格土地利用变化空间信息,并结合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林芝市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2010—2020年林芝市草地、林地、未利用地、水域等4类用地稍有减少,而耕地呈现波动增加的态势,建设用地显著增加至了原来的2.66倍。其中: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集中分布在雅鲁藏布江、尼洋河、帕隆藏布河谷平地。建设用地动态度一直处于最高水平,呈现出逐年扩张的态势;耕地的变化动态度次之,表现出“先减少后增加”趋势。全市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0.012%/a;县(区)域尺度上,巴宜区的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最高;乡(镇)域尺度上,工布江达县巴河镇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最高,其次是巴宜区更张门巴民族乡和巴宜区林芝镇。人口密度变化、粮食产量变化、固定资产投资变化、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变化、城镇化率变化、地区生产总值变化和海拔等7个因子显著影响林芝市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发生的变化是多个自然和社会经济因子同时作用的结果,各个因子相互作用后解释力全部得到增强,其中,社会经济因素对林芝市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的影响高于自然因素。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瓮少彬  
~~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海龙  李迪华  黄刚  
水电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景观影响评价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在简要阐述水电开发的景观影响评价的相关概念及意义之后,首先阐述了峡谷区域水电开发的景观影响及评价方法,然后以怒江为例,具体探讨了峡谷区域水电开发景观影响评价的过程与结果。通过设计一系列景观测度参数,包括可视域损失、大坝视觉影响范围、高差损失、景点改变、峡谷急流损失等,并利用GIS进行模拟,基于计算结果对水电建设对峡谷整体和局部景观影响以及坝址各段建库适宜性进行了评价。最后指出,在怒江这样的急流高山峡谷上建坝应该慎而又慎,其决策应参考包含景观影响评价在内的环境影响评价,并应逐步完善此方面的立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云梅  
对浙江仙居风景区的景观特征指标进行了计算和分析 ,对景观多样性及其与景区的旅游价值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讨论了风景区景观多样性、格局 ,并作了旅游价值的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