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41)
2023(10837)
2022(9685)
2021(9244)
2020(7876)
2019(18370)
2018(18470)
2017(35268)
2016(19499)
2015(22174)
2014(22170)
2013(22279)
2012(20232)
2011(17959)
2010(17900)
2009(16528)
2008(16339)
2007(14383)
2006(12922)
2005(11172)
作者
(56599)
(46732)
(46457)
(44099)
(29824)
(22332)
(21236)
(18478)
(17768)
(16836)
(16112)
(15676)
(14938)
(14674)
(14308)
(14268)
(14153)
(13899)
(13349)
(13140)
(11668)
(11572)
(11346)
(10614)
(10537)
(10439)
(10398)
(10221)
(9487)
(9230)
学科
(72671)
经济(72585)
管理(65543)
(58085)
(50865)
企业(50865)
方法(35695)
数学(30023)
数学方法(29690)
(22344)
(19030)
中国(18406)
(17029)
业经(16788)
地方(15169)
(14625)
(14574)
财务(14554)
财务管理(14525)
(14283)
理论(14080)
企业财务(13782)
农业(12842)
(12239)
环境(12078)
(11909)
贸易(11899)
技术(11883)
(11684)
银行(11646)
机构
大学(272786)
学院(269758)
管理(113856)
(100136)
经济(97521)
理学(97397)
理学院(96297)
管理学(94677)
管理学院(94169)
研究(86469)
中国(66816)
(59214)
科学(56076)
(49805)
(43718)
(42106)
业大(40735)
中心(40392)
(40256)
研究所(39903)
财经(38846)
北京(37639)
(35649)
师范(35355)
(35229)
(33336)
农业(32902)
(31425)
财经大学(28976)
商学(28725)
基金
项目(185498)
科学(144769)
研究(135518)
基金(133585)
(116165)
国家(115168)
科学基金(98977)
社会(82530)
社会科(78027)
社会科学(78002)
(72341)
基金项目(71998)
自然(66138)
自然科(64458)
自然科学(64443)
自然科学基金(63284)
教育(61741)
(60886)
编号(56449)
资助(55166)
成果(45673)
重点(40637)
(40470)
(38304)
(38258)
课题(37953)
创新(35566)
科研(35480)
项目编号(35337)
教育部(34434)
期刊
(111718)
经济(111718)
研究(79037)
中国(52839)
学报(43862)
管理(43402)
科学(40122)
(38583)
(37063)
大学(32376)
教育(30420)
学学(30035)
农业(25912)
技术(23497)
(22661)
金融(22661)
图书(18209)
财经(18114)
业经(18063)
经济研究(16188)
(15281)
(14912)
理论(14253)
资源(14011)
问题(13960)
科技(13473)
实践(13314)
(13314)
技术经济(13130)
现代(12799)
共检索到3998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高沛然  张金隆  艾学轶  张亚军  
在信息系统领域,高层管理支持一直被认为是IT吸收过程中的重要变量。然而,关于高层管理支持与IT吸收的关系却存在着争议,并且先前的研究较少同时考虑高层管理支持和IT资源部署,忽视了IT资源部署对高层管理支持效用的影响。因此,本文基于全球112个样本组织,探讨CEO支持这一高层管理支持通过IT基础设施资源和IT人力资源对IT吸收结果变量IT业务跨越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IT基础设施资源和IT人力资源完全中介了CEO支持和IT业务跨越能力的关系,同时IT基础设施资源负向调节IT人力资源与IT业务跨越能力之间的关系,从而减弱了IT人力资源的中介作用。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常孝军  
由于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间接性和滞后性,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往往被忽视。文章以组织知识吸收能力为中介变量,验证了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绩效管理的正向关系。招聘培训、薪酬福利及团队参与等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有助于促进组织知识吸收,而组织知识吸收能力的提升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外部信息及机会,对外部信息进行转化运用,适时掌握市场先机,赢得客户并取得企业绩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一舒  苏海军  董海峰  
文章引入吸收能力和企业生命周期作为研发财税支持影响创新绩效的调节变量,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获取102家高新技术企业的数据,利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检验测量量表信度和效度,采用层级线性回归分析方法验证各项研究假设。研究结果表明:(1)研发财税支持与生命周期匹配,显著影响创新绩效;其中,政府补贴对初创期和成长期企业的创新绩效(效率)的激励效应最显著;研发投入税收优惠政策(研发加计扣除优惠)对生命周期各阶段企业的创新效率和创新效果的激励效应都显著,并且对成熟期企业的创新绩效影响更显著;(2)吸收能力与研发收益税收优惠(所得税率优惠)匹配后,显著提高了企业创新效率和效果。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孙永尧  
吸收损失法是2008年欧盟财务报告咨询组(EFRAG)提出的一种区分权益工具与债务工具的方法。通过规范研究方法,论述了吸收损失法的由来、损失的定义与分类、吸收损失法的应用以及吸收损失法与义务法的区别。研究发现,该方法以金融工具是否吸收损失作为区分标准,将主体发生损失时就要分担损失的工具划分为权益工具,不分担损失的工具划分为债务工具。权益工具是剩余权益的工具,被看作是有条件的,而债务工具是法律所有权的工具,被看作是无条件的;主体发生损失时会影响债务工具的公允价值,但不会降低其持续经营主体的要求权。这种区分法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段钊  张文静  卢新元  
与工商企业不同,政府部门中不具备组织变革及流程再造等条件,基于学习型组织的知识管理模式与科层制情境存在着冲突。围绕着如何发挥出科层制在知识管理中的结构性优势展开讨论,指出相对于学习能力,吸收能力的形成对组织变革的依赖性弱,并以相似组织间互利性和对偶性关系为基础,切合我国政府部门在知识生产、转移、共享与应用上的需求,提出一个基于吸收能力的政府知识管理模型。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建刚  吴洁  
组织学习与吸收能力的关系已经得到学界广泛认同,但组织学习作为一个跨越个体、团队与组织层面的概念,现有研究忽略了组织学习的不同层次对吸收能力的影响。通过引入组织知识的两个静态与动态的表征:知识存量与知识流量,基于互补性视角,研究不同层次学习间的互补性对吸收能力的直接影响,以及组织知识在组织学习与吸收能力间的作用。研究表明:个体、团队、组织三个层次学习间的互补性正向影响吸收能力,并对知识存量与知识流量产生积极影响;知识流量在组织学习与吸收能力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最后,从构建支持多层次组织学习的情境与平衡知识两个维度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秦佳良,张玉臣  
以往文献对于吸收能力的研究大都集中在组织层面,缺乏个人层次的探讨。回归吸收能力概念本质,从个人层面出发,将知识吸收分为识别、同化和应用3个阶段,通过采集与分析上海、重庆、西安、广州、长沙等地的113份技术主管有效问卷数据,探讨个人知识吸收对双元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个人知识识别有助于探索式创新和挖掘式创新的实现;个人知识同化导致了探索式创新和挖掘式创新之间的差别,探索式创新需要个人同化能力,挖掘式创新则不需要;个人知识应用对双元创新均无作用。结论为企业管理者以鼓励员工正确定位知识吸收,促进企业双元创新提供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范公广  施杰  
为探讨组织惰性对市场知识转移的作用机理,在回顾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构建组织惰性、吸收能力、市场知识转移三者关系的理论模型。采用层次回归法,通过SPSS19.0和AMOS17.0两种统计分析软件,对165份有效问卷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组织惰性对市场知识转移效果有显著正向影响,吸收能力对市场知识转移效果有显著正向影响,组织惰性对吸收能力及其维度有显著负向影响,吸收能力及其各维度在组织惰性与市场知识转移效果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论对促进战略联盟企业间的市场知识转移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周飞  沙振权  
基于企业间学习性联盟知识管理的视角,本研究探讨企业吸收能力与新产品开发绩效之间的关系。通过对珠三角地区157家高科技企业样本的实证研究发现,吸收能力是影响新产品开发绩效的重要因素,知识整合和知识创新在吸收能力与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关系中起到了链式中介的作用,而知识整合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直接影响作用不显著。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白海青  毛基业  
高层管理支持对信息系统的成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然而,尽管前期相关研究不少,但对高管支持的理解并不系统,甚至对"高层管理"所指对象都不清晰,缺乏理论框架。因此导致实证文献的可比度较低,实践者无从吸收研究成果。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基于发表在重要国际学术期刊的前期研究,重新定义了高管支持概念及其六个维度,并探讨未来研究方向。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建卫  刘玉新  
本研究对全国21个省市的303名高层管理者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高管的工作压力对其心理健康的主效应非常显著,不同的心理症状受到不同压力源的显著影响。对高管心理症状影响较为普遍的压力源有三类:“角色超载”、“角色冲突”和“企业发展”;高管社会支持水平对其心理健康的主效应非常显著,不同的心理症状受到不同类型社会支持的显著影响:客观支持对各类心理症状均无显著影响,感知到的组织支持、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均可显著缓解某些心理症状;组织支持和支持利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更符合“主效果”模型;主观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更符合“缓冲器”模型。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张平  
本文通过对深沪两市356家我国上市公司2001-2002年的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我国的社会环境下,企业绩效受其高层管理团队特征的影响与国外的不同,高层管理团队的任期异质性、职业经验异质性与企业绩效负相关。本文对这种不同的结果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讨论,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展望。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宋志红  范黎波  
文章通过建立一个概念框架,考察了企业模仿对吸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影响。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模仿对企业的吸收能力具有正向影响,吸收能力对企业创新能力具有正向影响;吸收能力在模仿与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中扮演完全中介的角色;模仿能够推动企业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扩展,但缺乏吸收能力的企业仍不具备创新能力。在转型经济的背景下,具有战略眼光以及对机会具有极端敏感性的企业家对于企业从模仿阶段过渡到创新阶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金丽  
由于吸收能力递增成本的存在,应从新视角来研究吸收能力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即基于知识成本,而不是基于知识积累。以往基于知识积累的线性关系忽视了这种可能性:获取新知识产生的相关成本,在达到某一点之后,增加的速度可能会比其收益增加的速度更快,而且还存在相关知识同化和转换成本逐步上升的可能。因此,吸收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着倒U形的曲线关系(非线性关系),即当吸收能力达到倒U形的顶点后,随着吸收能力的继续增强,企业绩效开始下降,最高企业绩效发生在中等水平的吸收能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学工  帅惟  
文章选取在沪、深两地上市的制造业类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并以其2005年公开披露的经营数据为研究基础,对于我国企业集团化、吸收能力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企业集团化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不显著,吸收能力对于企业集团化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