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19)
- 2023(12035)
- 2022(10615)
- 2021(10109)
- 2020(8479)
- 2019(19515)
- 2018(19649)
- 2017(37153)
- 2016(20636)
- 2015(23514)
- 2014(23923)
- 2013(23160)
- 2012(21181)
- 2011(18881)
- 2010(18820)
- 2009(17253)
- 2008(16639)
- 2007(14458)
- 2006(12593)
- 2005(10787)
- 学科
- 济(75905)
- 经济(75810)
- 管理(58873)
- 业(54004)
- 企(45758)
- 企业(45758)
- 方法(35882)
- 数学(30820)
- 数学方法(30386)
- 中国(21009)
- 农(20563)
- 财(19375)
- 学(19206)
- 业经(16780)
- 地方(16248)
- 理论(15908)
- 制(15068)
- 技术(13919)
- 农业(13608)
- 和(13445)
- 务(12308)
- 财务(12235)
- 财务管理(12205)
- 教育(12192)
- 环境(12133)
- 银(12121)
- 银行(12074)
- 贸(11774)
- 贸易(11764)
- 企业财务(11558)
- 机构
- 大学(285513)
- 学院(284890)
- 管理(113828)
- 济(103000)
- 经济(100382)
- 理学(98538)
- 理学院(97409)
- 研究(95624)
- 管理学(95570)
- 管理学院(95068)
- 中国(69703)
- 科学(63331)
- 京(62002)
- 农(49118)
- 所(48664)
- 财(47266)
- 业大(45849)
- 研究所(44769)
- 中心(43569)
- 江(41932)
- 北京(39080)
- 范(38822)
- 农业(38543)
- 师范(38397)
- 财经(37795)
- 院(35558)
- 州(34315)
- 经(34288)
- 技术(34219)
- 师范大学(30862)
- 基金
- 项目(201187)
- 科学(156107)
- 研究(147145)
- 基金(141676)
- 家(124462)
- 国家(123389)
- 科学基金(104747)
- 社会(88034)
- 社会科(83122)
- 社会科学(83094)
- 省(81091)
- 基金项目(75753)
- 自然(69462)
- 划(68217)
- 教育(68164)
- 自然科(67795)
- 自然科学(67771)
- 自然科学基金(66479)
- 编号(61401)
- 资助(58502)
- 成果(50299)
- 重点(44982)
- 课题(43159)
- 部(43097)
- 发(42269)
- 创(42017)
- 创新(39076)
- 科研(38414)
- 项目编号(37911)
- 计划(37475)
- 期刊
- 济(111971)
- 经济(111971)
- 研究(81451)
- 中国(58550)
- 学报(49204)
- 科学(44044)
- 农(43921)
- 管理(41022)
- 教育(39212)
- 大学(36379)
- 财(35368)
- 学学(33972)
- 农业(30797)
- 技术(26714)
- 融(21331)
- 金融(21331)
- 业经(19059)
- 图书(17285)
- 财经(17214)
- 经济研究(17052)
- 科技(16811)
- 业(15950)
- 经(14535)
- 理论(14292)
- 问题(14165)
- 版(13892)
- 技术经济(13495)
- 实践(13381)
- 践(13381)
- 资源(12960)
共检索到4135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亚静 潘云涛 赵筱媛
以冰山模型为基础,结合高层次科技人才的素质特征构建高层次科技人才评价指标体系。以人才类型、评价目的不同划分多元化的评价应用场景,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确定简化应用评价体系。将高层次科技人才分为三类:基础研究型、工程技术型、创新创业型;评价目的分类为选拔引进和绩效评估。该研究综合考虑不同类型人才基于不同评价目的时素质特征需求的多样化,提出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多元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
高层次科技人才 多元 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瑞 吴孟珊 吴殿廷
针对工程技术类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开展深度访谈,结合胜任力模型基本理论,设计并检验调查量表,构建了含6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和47个三级指标的评价体系,为工程技术类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引进、培养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工程技术人才 胜任力 指标体系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锴 赵希男
为了实现快速发展而短期内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往往效果不佳,当前研究对此现象缺乏有效解释。为了解决该问题,首先从个体角度出发,运用凯利方格访谈技术识别出高层次科技人才创新能力要素;其次根据竞优思想,构建个体优势判别模型、群体聚类模型和团队成员选择方法。研究发现,在充分发挥个体优势基础上,群体优势模式和个体之间的互补优势可弥补创新团队成员之间的不足。在个体方面,个体优势差异带来彼此之间的异质性,判别出在大一统指标下的个体优势,从而提升个人创新能力;在群体层面,个体优势差异带来不同的创新能力聚类,突出模式中优势的发挥,有利于识别出创新群体;在团队层面,个体优势差异构成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创新能力匹配,创新团队的能力优势协同发展。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贾明媚 张兰霞 付竞瑶 张靓婷
尽管各地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均采取积极措施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但实践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对高层次科技人才评价不够科学。在对高层次科技人才进行界定后,构建包括"品德、知识、能力、业绩、影响力"五位一体的高层次科技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能够凸显个体优势的竞优评析法,设计出指标权重以及相应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拟引进某区域中心城市的10位高层次科技人才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竞优评析法能有效识别出高层次科技人才的个体优势,评价结果兼顾了个性化和民主性,为竞优评析法在高层次科技人才评价中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
竞优评析法 高层次科技人才 人才评价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杨庆 尤欣赏 张再生
首先根据我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思路,依据评价体系的设计原则,针对海外高层次人才能力特征与工作要求,采用德尔菲法设计一套海外高层次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基于直觉乘法偏好关系,以改进的最优最劣法(I-BWM)对评价指标及海外高层次人才进行评价,通过计算评价矩阵的一致性程度科学赋权,避免评价指标与评价者权重主观赋权法的不足。最终通过案例分析,实例应用海外高层次人才评价体系以证明其科学有效性。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陈盛照 季晓明
本文以我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历史时期为背景,研究航天事业单位科技人才定向培养的模式,并以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高层次专家定向打造实践为案例,通过确定培养对象和培养目标,采取组织与个人联动措施,有针对性的寻找差距,依据差距制定专项打造计划并保障落实,促进各级人才有步骤、有计划的快速成长。为其他企业的科技人才培养提供一个实践参考。
关键词:
科技人才 技术专家 定向培养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闫国兴 齐经民
高层次科技人才的能力与所处的环境因素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本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8.0SPSS18.0进行相关的数据分析得出:高层次科技人才能力与环境因素总体显著相关;工作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与家庭环境因素都与沟通协作能力显著相关;工作环境因素和家庭环境因素都与学习创新能力显著相关;社会环境因素与研究决策能力显著相关等结论。最后,提出了结合高层次科技人才成长不同时期特点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等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娄伟
高层次科技人才是推动我国科技创新和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主要分析我国高层次人才激励政策体系的构成,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激励理论出发,探讨相关政策的创新路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郁秋亚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工作愈加受到重视。2008年,为引进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创新创业的领军人才回到国内发展事业,国家启动"千人计划",之后,省市级地方政府的地方"千人计划"也逐渐兴起。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统筹资源、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靳军宝 曲建升 吴新年 郑玉荣 白光祖
以2014—2019年我国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具有跨省流动的科学家为高层次科技人才研究对象,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其跨省流动网络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被引科学家省际迁移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川等省区;北京、上海、江苏、广东和四川等省级行政区具有较强的人才吸引力;通过入度盈余值来看,广东、江苏、四川、上海和山东等省份人才为净流入状态,吉林、安徽、辽宁、湖南等地为人才净流出状态;根据核心-边缘结构分析,北京、上海和江苏处于网络核心位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田军 刘阳 周琨 祝文青 曹怡静 艾艳芳
为促进陕西省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辐射“一带一路”建设需要的科技人才评价方法和管理机制,调查分析当前陕西省科技人才综合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制约因素,结合陕西省科技人才评价的实际需要及“一带一路”建设需求,将陕西省科技人才分为基础研究类、工程技术类、创新创业类;进一步提炼与归纳这3类人才评价的共有关键要素和专业关键要素,构建包括创新知识、道德素质、创新动机、影响力、创新能力、产出绩效等6个维度的科技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评价法相结合的方式构建陕西省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模型;最后从管理创新和保障条件两个层面提出实施陕西省科技人才评价的5条政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佳琪 赵筱媛
基于高层次科技人才胜任力冰山模型,从论文、专利、重点实验室、著名企业、著名奖项和高影响力学术荣誉6个维度构建高层次科技人才群体判别指标,并以基因组学领域为研究实例,识别基因组学领域的全球高层次科技人才群体。通过对该群体进行国别、机构、代表性学者分析发现,全球约60%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分布在美国,主要聚集在布洛德研究所、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大学等科研机构,并培养了Emmanuelle Charpentier、JenniferA. Doudna和Eileen Furlong等杰出学者。
关键词:
高层次科技人才 基因组学 胜任力理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郑展 张剑 赵煜嘉
针对以往研究对象概念界定不清晰、评价标准选择失当以及评价方法局限等问题,从工程科技人才概念的界定入手,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工程科技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其中,指标模型的构建基于对15名工程科技人才及领导的访谈与文献调研,包括评价指标的获取、评价内容的阐述与评价标准的设立;评价指标权重的确立基于587份对工程科技人才的问卷调研,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及德尔菲法进行计算。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体勤 姜道奎
高层次区域创新人才竞争力评价是衡量人才工作的重要基础。文章在借鉴国内外区域竞争力研究思路与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人才工作的实际,给出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通过综合分析人才本体、人才效能及人才环境等因素,构建适合我国高层次区域创新人才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对定量分析高层次区域创新人才竞争力奠定了基础,为高层次人才资源的引进与培养管理有着重要启示。通过结合东部沿海省市的高层次人才创新人才竞争力的实际状况,可以清晰把握地区差距,为弥补差距找到解决对策。
关键词:
高层次创新人才 评价体系 竞争力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静 王宏伟 陈多思
面对人才计划是激励了科技人才,还是诱发了科技人才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争议,本文系统梳理了人才计划选育人才特点和实践过程中存在的功能异化问题,构建了包含成就动机的科技人才激励理论模型分析框架,并使用全国科技工作者调查数据和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实证检验人才计划激励高层次科技人才成就动机的净效应。结果表明:(1)人才计划的特点是强调以人为本,旨在培养和提高科技人才的创新研究能力,鼓励人才自由探索和根本创新,但实施过程中存在政策工具的过度使用、薪酬待遇和资源的过度倾斜等问题;(2)适度科研经费支持有助于强化科技人才的成就动机,而过度强调绩效激励则可能产生挤出效应;(3)入选人才计划对高层次科技人才成就动机的激发作用是显著的,在继续推进人才计划支持方式的同时应正视弊端、系统谋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